仲 瑤
[浙江大學,杭州 310058]
《二十四詩品》的詩學思想和美學意蘊之深刻與豐富歷來為人所稱,其對唐人詩學尤其是近體詩學基本問題的理論的回應與針砭,某種程度上具有集唐人詩格之大成的性質(zhì)。(1)20世紀90年代,陳尚君、汪涌豪《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辨?zhèn)巍诽岢隽恕抖脑娖贰纷髡叻撬究請D,而系明末懷悅據(jù)《詩家一指》偽造(參見《中國古籍研究》,1996年第1期)。其后,張健《〈詩家一指〉的產(chǎn)生時代與作者——兼論〈二十四詩品〉作者問題》指出作者并非懷悅,而可能是虞集(《北京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由此引發(fā)了關(guān)于《二十四詩品》作者歸屬的大討論。然持作者為司空圖之說者仍多,如祖保泉《司空圖詩文研究》《二十四詩品校注譯評》、張少康《司空圖及其詩論研究》、王步高《司空圖評傳》等。筆者在探討晚唐五代詩格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二十四詩品》之詩學思想與司空圖本人的詩文論以及晚唐五代苦吟詩風以及詩格理論多有合契之處。在未有更確切之文獻證據(jù)之前,仍歸之于司空圖。清人薛雪《一瓢詩話》曾云:“司空表圣《詩品》二十四則,無一毫剩義,學詩不可不熟讀深思。”(2)丁福保輯:《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718頁。但以詩論詩的意象式批評無疑也增加了文本以及詩學思想的解讀難度。迄今為止,關(guān)于各品的文本釋義和詩學內(nèi)涵解讀仍多有未盡之處。(3)張國慶:《二十四詩品百年研究述評》,《文學評論》2005年第1期。本文旨在通過對“縝密”一品的文本細讀,尋繹其理論脈絡,并對其詩學語境和內(nèi)涵加以發(fā)掘和闡釋。以期通過系列個案研究,為更宏通地把握《二十四詩品》的詩學淵源和美學內(nèi)涵提供一種新的思路,甚或為作者歸屬問題進一解。
“縝密”,語出《禮記·聘義》:“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鄭玄注:“縝,致也?!薄墩f文解字》云:“緻,密也。”(4)孫希旦:《禮記集解》卷六十一,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1466頁。本義是形容玉石的紋理細致、堅密,由此引申出性格、品格謹慎周密之義。《南史·孔休源傳》:“性縝密,未嘗言禁中事?!碧幨履堋翱b密”,則無害,故近乎知。文章能“縝密”,則無疵,而近乎善?!段男牡颀垺ぶ歌Α吩疲骸肮苤儆醒裕骸疅o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粍t聲不假翼,其飛甚易;情不待根,其固匪難;以之垂文,可不慎歟?古來文才,異世爭驅(qū);或逸才以爽迅,或精思以纖密,而慮動難圓,鮮無瑕病”“斯言一玷,千載弗化。令章靡疚,亦善之亞?!?5)范文瀾:《文心雕龍注》卷九,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第637頁。以下由于引文較多,不再一一出注。故唐人言“縝密”往往總道德、文章而言,如李恒《授杜元穎平章事制》:“器縝密以含章”,(6)董誥:《全唐文》卷64,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683頁。李忱《授崔慎由平章事制》:“良玉凝縝密之姿”,(7)董誥:《全唐文》卷79,第832頁。權(quán)德輿《比部郎中崔君元翰集序》:“其文若干篇,閎茂博厚,菁華縝密,足以希前古而聳后學。”(8)董誥:《全唐文》卷489,第4998頁。
《二十四詩品》“縝密”一品之內(nèi)涵首先也即謹嚴、慎密、無疵。首句“是有真跡,如不可知”,以喻完美無疵之“詩”本體(或“詩”意象)。這種思維和表述方式純?nèi)皇切W式的,且與晚唐以來“詩”歌概念本身的“玄化”有關(guān)。虛中《流類手鑒》云:“夫詩道幽遠,理入玄微。凡俗罔知,以為淺近?!?9)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南京:鳳凰出版社,2002年,第418頁。神彧《詩格·論詩道》:“至玄至妙,非言所及,若悟詩道,方知其難?!?10)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第494頁。這種“玄化”的詩觀在司空圖的詩論中也有體現(xiàn),如《詩賦》“神而不知,知而難狀。揮之八垠,卷之萬象”以及《與李生論詩書》“文之難而詩尤難,古今之喻多矣”(11)董誥:《全唐文》卷807,第8485頁。皆可與“是有真跡,如不可知”相參看。
體現(xiàn)在創(chuàng)作中,這“如不可知”的“是有真跡”又與虛靈玄妙、難以捉摸的“神思”以及詩歌“意象”的生成關(guān)系甚密。蓋相較“術(shù)”(技),思之“神”(理)無疑更加幽微難言:“至于思表纖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筆固知止。至精而后闡其妙,至變而后通其數(shù),伊摯不能言鼎,輪扁不能語斤,其微矣乎!”因此,“是有真跡,如不可知”并不單就具體的詩歌“意象”創(chuàng)造本身而言,同時也是對在意象創(chuàng)造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的玄遠幽微之“神思”以及“運思”之妙的一種玄學式譬喻。故楊廷芝《詩品淺解》云:“是有真跡,不可形似;如不可知,理可微會”。(12)孫聯(lián)奎、楊廷芝:《司空圖〈詩品〉解說二種》,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107頁。
至于“意象欲出”,乃“真跡”未顯之態(tài)。此“欲出”之“意象”即《莊子·達生》“梓慶削木為鐻”寓言中的“見鐻”。較之“成鐻”,“見鐻”乃心中之鐻,是藝術(shù)的最高也是理想境界,所謂“見者驚猶鬼神?!?13)王先謙撰,沈嘯寰點校:《莊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163-164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中的“意象”正從莊子的大匠寓言中化出。此處的“意象未出,造化已奇”顯然直接本乎劉勰“神思”,以喻詩人運思之妙,巧奪天工,乃至其未顯之時已堪令造化驚奇。無獨有偶,“見者尤驚鬼神”也是苦吟派所追求的入玄之境。虛中《流類手鑒》“舉詩類例”:
閬仙詩:“家辭臨水郡,雨到讀書山?!崩疃丛姡骸盁粽諛侵杏辏瑫鴣砗I巷L。”以上是陰陽造化之句。
閬仙詩:“祭間收朔雪,吊后折寒花?!奔簬熢姡骸罢斡隉o時滴,蠻風有穴吹?!币陨鲜歉袆犹斓刂洹?14)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第420-421頁。
關(guān)于“要路愈遠,幽行為遲”二句,歷來歧解紛紛,實而仍是上接“是有”四句,乃就詩“思”之遲速而言?!段男牡颀垺ど袼肌罚骸叭酥A才,遲速異分,文之制體,大小殊功。相如含筆而腐毫,揚雄輟翰而驚夢,桓譚疾感于苦思,王充氣竭于思慮,張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練都以一紀。雖有巨文,亦思之緩也。淮南崇朝而賦騷,枚皋應詔而成賦,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似宿構(gòu),阮瑀據(jù)案而制書,禰衡當食而草奏。雖有短篇,亦思之速也?!贝颂幰浴耙贰庇鳌耙莶潘浮敝?。其失則《指瑕》所謂“羿氏舛射,東野敗駕。雖有俊才,謬則多謝”。因此,初看似康莊易達,實則“愈遠”。故楊振綱《詩品解》云“使第趁精神之所至,一往莫御,則疏節(jié)脫目亦復不少,故進之以縝密”,(15)郭紹虞:《詩品集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第26頁。可謂得之。
“幽行”,則喻“覃思之人”。其為文“情饒歧路,鑒在慮后,研慮方定”,“故愈久而致績”,故曰“為遲”。也因此,才敏而能縝密者就顯得殊為難得,《文心雕龍·才略》:“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辭少瑕累,摘其詩賦,則七子之冠冕?!睏钔⒅ァ对娖窚\解》云“要路之所以愈遠者,等無可躐,幽行所以為遲者,境非易臻”,(16)孫聯(lián)奎、楊廷芝:《司空圖〈詩品〉解說二種》,第107頁。若就才思而言,庶幾近之。這種以行路喻詩思之遲速的譬喻方式也為唐人所承,如殷璠《河岳英靈集》論常建詩曰“建詩似初發(fā)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所以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惟論意表”,(17)傅璇琮:《唐人選唐詩新編》,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15頁。也可為此二句進一解。
“水流花開,清露未晞”二句,則是比喻“意象”已出之貌及其渾成無跡之感和清新、自然之態(tài)。這其中同時也隱含著“縝密”的第二層含義:意脈的綿密無跡。此一內(nèi)涵又涉及古典文論、詩論所探討的“法”“法度”“篇法”“章法”問題。陸機《文賦》:“選義按部,考辭就班”“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已開其源。至《文心雕龍》始真正展開,如《章句》篇“章句在篇,如繭之抽緒。原始要終,體必鱗次。啟行之辭,逆萌中篇之意;絕筆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綺交,內(nèi)義脈注,跗萼相銜,首尾一體”“巧者回運,彌縫文體,將令數(shù)句之外,得一字之助矣”,《镕裁》“首尾圓合,條貫統(tǒng)序”,《附會》“總文理,統(tǒng)首尾,定與奪,合涯際,彌綸一篇,使雜而不越”“首尾周密,表里一體”等,從章句到篇章結(jié)構(gòu)層面加以探討。
晉宋以來,隨著詩歌創(chuàng)作的文人化、專精化,詩法一途大開。大謝詩在“興會標舉”之外,也極法度之縝密。方東樹曾屢稱之,如“用意靜細縝密”,(18)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第134頁?!懊}縷親切細密”,(19)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五,第152頁?!爸疗湔{(diào)度運用,安章琢句,必耽精苦思,自具爐錘”,(20)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五,第146頁?!爸x寫詩起結(jié)順逆,離合插補,慘淡經(jīng)營,用法、用意極深”(21)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五,第135頁。等。迄于齊梁,新興的永明短章在聲律、偶對之外,也重視意脈的縝密,皎然《講古文聯(lián)句》“何遜清切,所得必新。緣情既密,象物又真”,可謂具眼。
對章法的探討也是以近體詩學為主的唐人詩格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段溺R秘府論》“論體”:“凡制于文,先布其位”,“建其首,則思下辭而可承;陳其末,則尋上義不相犯;舉其中,則先后須相附依”。(22)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南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年,第336頁。又“定位”:“理貴于圓備,言資于順序,使上下符契,先后彌縫。擇言者不覺其孤,尋理者不見其隙?!?23)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南卷,第341頁。此外,如舊題王昌齡《詩格》“十七勢”也涉及起句、落句、聯(lián)句之間,詩意前后的關(guān)照等問題,如“下句拂上句勢”:“上句說意不快,以下句勢拂之,令意通?!?24)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第155頁。《唐才子傳》云:“昌齡工詩,縝密而思清,時稱‘詩家夫子王’?!?25)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卷二,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258頁?!翱b密”“思清”當就文意之鍛煉,意脈之條暢而言。至于杜甫《北征》《秋日夔府詠懷》一類長篇大作尤能體現(xiàn)“縝密”的“脈絡不斷”、文氣貫通和綰合之巧。鐘惺贊《北征》云“當于潦倒淋漓、忽正忽反、若整若亂、時斷時續(xù)處,得其篇法之妙。”(26)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五,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407頁。盧世稱《秋日夔府》一首:“若斷若續(xù),乍離乍合,波瀾層疊,竟無絲痕。”(27)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五,第407頁。
總言之,“水流花開,清露未晞”即劉勰“外文綺交,內(nèi)義脈注”之義。同時又與中晚唐五代苦吟詩派以及詩格著作中對篇章、法度的探討一脈相承。“水”“花”“露”三者渾融一片,正是“縝密”的最高境界——渾成無跡,巧奪天工。就全品而言,其譬喻之精妙、意脈之綿密本身就是“縝密”的最佳注腳。故孫聯(lián)奎《詩品臆說》云“只言詞意相生,略無罅漏”,并以“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28)孫聯(lián)奎、楊廷芝:《司空圖〈詩品〉解說二種》,第31頁。解之。郭紹虞亦云:“如水之流,一片渾成,無罅隙之可窺;如花之開,一團生氣,無痕跡之可見;如清露未晞,無處非露。凡斯種種,豈非縝密象乎?”(29)郭紹虞:《詩品集解》,第27頁。
意脈的縝密之外,“真跡”的實現(xiàn)最終又落在造句、煉字層面?!段男牡颀垺ふ戮洹吩唬骸胺蛉酥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無疵也;章之明靡,句無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所謂“語不欲犯”,首先即指向煉字?!段男牡颀垺ぞ氉帧罚骸爸爻稣撸窒喾刚咭病?,“善為文者,富于萬篇,貧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為難也”?!巴窒喾浮敝?,“犯”還指向聲病之犯。自沈約、王融、謝朓等人引入“四聲”而創(chuàng)“永明體”,“欲使宮羽相變,低昂舛節(jié)”,“一簡之內(nèi),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30)沈約:《宋書》卷六十七,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1779頁。避犯難度大增。其佳者,誠“圓美流暢如彈丸”,其弊則如鐘嶸《詩品序》所說的:“務為精密,襞積細微,專相陵架,故使文多拘忌,傷其真美?!比欢?,詩法、聲律之途既開,精思、鍛煉就成為作詩者所必須恪守之“法”與“律”?!敖K朝點綴,分夜呻吟”的“苦吟”之風遂起,“詩格”因之以盛。
上承“永明體”“徐庾體”之刻鏤聲律,唐人近體篇有定句,句有定字,且要輾轉(zhuǎn)騰挪于聲律、偶對之中,避犯尤難。也因此,對聲病之犯的探討一直是初唐詩格的最重要命題之一。僅拈二則以為例,如《文筆式》“文病”第一“平頭”:“平頭詩者,五言詩第一字不得與第六字同聲,第二字不得與第七字同聲。同聲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聲,犯者名為犯平頭。”(31)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第85頁。又崔融《唐朝新定詩格》“文病”第二“不調(diào)病”:“不調(diào)者,謂五字內(nèi)除第一、第五字,于三字用上、去、入聲相次者。平聲非病限。此是巨病,古今才子多不曉。如‘晨風驚疊樹,曉月落危峰’,‘月’次‘落’,同入聲。如‘霧生極野碧,日下遠山紅’,‘下’次‘遠’,同上聲。如‘定惑關(guān)門吏,終悲塞上翁’,‘塞’次‘上’,同去聲?!?32)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第135-136頁。
相較七律,五律一體尤精尤難。王昌齡《詩格》:“夫文章之體,五言最難,聲勢沈浮,讀之不美。句多精巧,理合陰陽。包天地而羅萬物,籠日月而掩蒼生。其中四時調(diào)于遞代,八節(jié)正于輪環(huán)。五音五行,和于生滅;六律六呂,通于寒暑?!?33)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第171頁。皎然《詩式》亦云:“五言之道,惟精惟工?!?34)李壯鷹:《詩式校注》卷四,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第273頁?!熬迸c“工”乃五律之當行本色。盛唐名家五律多能精思入妙,如綦毋潛《題靈隱寺山頂禪院》:“塔影掛清漢,鐘聲扣白云”,“扣”字極神。至于杜甫五律之琢句煉字堪稱老成,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背鹫做椩疲骸霸弧疂摗弧殹?,脈脈綿綿,寫得造化發(fā)生之機,最為密切?!?35)仇兆鰲:《杜詩詳注》卷十,第799頁。
中晚唐苦吟派于五律一體尤重煉字,所謂“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重字也因此成為要極力避免的瑕病。相較盛唐,晚唐五律一體鮮見有重字者。此外,屬對更是工密之極?!侗眽衄嵮浴肪砥撸骸班嶔臁额}老僧》詩云:‘日照西山雪,老僧門未開。凍瓶黏柱礎(chǔ),宿火焰爐灰。童子病歸去,鹿麑寒入來。齋鐘知漸近,枝鳥下生臺?!T疲骸嗽妼賹梢苑Q衡,重輕不偏也?!?36)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第149頁。體現(xiàn)在詩格中,則為“磨煉”理論。徐夤《雅道機要》“敘明斷”云:“吟詠不可恃其敏捷,或有疏脫,被人評哂,則壞平生之名。古來名公,尚不免此,今之詩人,切可為戒。所得之句,古之未有,今之未述,方得垂名?;蛴杏弥?,須精分剖。一篇才成,字字有力,任是大匠名流,不能移一字一句,至于無疑,方為作者矣。”(37)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第448-449頁?!抖脑娖贰氛摗翱b密”而主張“語不欲犯”顯然也是對中晚唐苦吟一派以及詩格“磨煉”理論的一種詩學層面的呼應。故楊廷芝《二十四詩品小序》云:“縝密則宜重宜嚴?!?38)孫聯(lián)奎、楊廷芝:《司空圖〈詩品〉解說二種》,第85頁。
就句、篇而言,“語不欲犯”又指向“意”之重贅。《文心雕龍·镕裁》:“二意兩出,義之駢枝也;同辭重句,文之肬贅也”,“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齊梁詩意象密麗之余,常有此病?!对娝枘X》謂之“叢聚病”:“上句有‘云’,下句有‘霞’,抑是常。其次句復有‘風’,下句復有‘月’,‘云’‘霞’‘風’‘月’,是為并病也。如劉鑠詩云:‘落日下遙林,浮云靄曾闕。玉宇來清風,羅帳迎秋月?!松暇溆小铡?,下句有‘云’,次句有‘風’,次句有‘月’‘日’‘云’‘風’‘月’相次四句,是叢聚?!擞治蛑啧r矣。”(39)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第121頁。因此,“縝密”之“密”,絕非意象之繁密、堆疊。
無獨有偶,意之重、贅也是唐人詩格論“犯”的另一個重要內(nèi)涵。佚名《詩式》“六犯”之二“相濫”:“謂一首詩中,再度用事。一對之內(nèi),反復重論。文繁意疊,故名相濫。犯詩曰:‘玉繩耿長漢,金波麗碧空。星光暗云里,月影碎簾中?!?40)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第125頁。又其六“犯文贅”云:“凡五言詩,一字文贅,則眾巧皆除;片語落嫌,則人競褒貶。今作者或不經(jīng)雕匠,未被揣磨,輒述拙成,多致紕繆。雖理義不失,而文不清新。”(41)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第126頁。崔融《唐朝新定詩格》“文病”其六亦論“相濫病”:“相濫者,謂‘形體’‘涂道’‘溝淖’‘淖泥’‘巷陌’‘樹木’‘枝條’‘山河’‘水石’‘冠帽’‘襦衣’,如此之等,名曰相濫。上句用‘山’,下句用‘河’;上句有‘形’,下句安‘體’;上句有‘木’,下句安‘條’。如此參差,乃為善焉。若兩字一處,自是犯焉,非關(guān)詩處?!?42)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第137頁。
中晚唐“苦吟”一派于五律一體更是一字不可輕下,尤忌詩意之重、犯?!段脑吩姼瘛贰爸丿B敘事”:“每見為詩,上句說了,下句又說。文不相依帶,只傷重疊。今詩云:‘夜久冰輪側(cè),更深珠露懸?!咕谩睢侵匾??!庇衷疲骸胺矠槠哐栽姡殰p為五言不得,始是工夫?!?43)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第368頁。又神彧《詩格》“論詩病”:
夫為詩者,難得全篇造于玄妙?!端腿嗽姿{田》:“瘦馬稀餐粟,羸童不識錢。如君清苦節(jié),到處有人傳?!被騿柎嗽姴≡诤翁帲吭唬河猩蟽删淞?,又言清苦,是重疊也。賈島《贈藍田主簿》:“久別丹陽浦,時時夢釣船?!比绱藬嗑?,方為佳矣。(44)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第492頁。
楊廷芝《詩品淺解》云“犯,觸也,與復相似??b而有緒則易犯;不欲犯,欲其條理不紊,語意之不相復也,則縝中有意”,(45)郭紹虞:《詩品集解》,第27頁。即主要就語“意”層面而言?!陡尢m課業(yè)本原解》亦云:“此見世人動以詞語湊泊為縝密,大非。蓋由消息密微,是以語致密栗。故窈渺而不犯,妥帖而不癡。若填綴襞積,犯矣,癡矣?!?46)郭紹虞:《詩品集解》,第27頁。
與“語不欲犯”相承,“思不欲癡”也不無對中晚唐以來的“苦吟”風氣的呼應。皎然《詩議》:“或曰:詩不要苦思,苦思則喪于天真。此甚不然。固須繹慮于險中,采奇于象外,狀飛動之句,寫冥奧之思。……但貴成章以后,有其易貌,若不思而得也?!?47)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第208頁。因此,“思不欲癡”并非完全不重苦思。相反,精思、苦思是達致“縝密”的最重要一途。盛唐王維、孟浩然諸家五律的自然渾成也自苦吟、精思中來。許印芳云:“唐人中王孟韋柳四家,詩格相近,其詩皆從苦吟而得。人但見其澄淡精致,而不知其幾經(jīng)淘洗而后得澄淡,幾經(jīng)熔練而后得精致。”(48)郭紹虞:《詩品集解》,第49頁。當晚唐五代苦吟風靡之際,司空圖本人亦“性苦吟”。(49)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箋注》卷八,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526頁。其論詩一方面重精思,《題柳柳州集后》:“味其深捜之致,亦深遠矣。俾其窮而克壽,玩精極思,則固非瑣瑣者輕可擬議其優(yōu)劣?!毕噍^天才之超詣與不可力求,“縝密”無疑是近體尤其是五、七言律達致“工穩(wěn)”的最具操作性的路徑。晚唐五代苦吟詩風背景之下,“縝密”之論在唐人近體詩學中的獨特意義也可見一斑。
晚唐五代苦吟一派以及詩格中的精思、“磨煉”理論也為宋、元以來的詩論家所承,如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五“詩有十貴”:“五貴乎縝密”。(50)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五,四庫全書本。乃至主張“性靈”如袁枚,亦重縝密與精思?!峨S園詩話》卷七:“余見史稱孟浩然苦吟,眉毫盡脫,王維構(gòu)思,走入醋甕,可謂難矣。今讀其詩,從容和雅,如天衣之無縫。深入淺出,方臻此境。唐人有句云:‘苦吟僧入定,得句將成功?!?51)袁枚:《隨園詩話》卷七,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第244頁。其所引之句,則恰可見與晚唐五代苦吟派之淵源。及至《續(xù)詩品注·精思》曰“疾行善步,兩不能全”,“文不加點,興到之語”,“惟思之精,屈曲超邁”,(52)郭紹虞:《詩品集解》,第146頁。則正可為《二十四詩品》“縝密”作一注解。此外,《箴作詩者》“倚馬休夸速藻佳,相如終竟壓鄒枚。物須見少方為貴,詩到能遲轉(zhuǎn)是才”,旨趣亦大抵相同。
總言之,“語不欲犯”大抵包含煉字精工和意脈縝密兩方面,而聲、字、意等諸多層面的避犯、忌重也是初唐以來詩格的重要命題。言“縝密”而主“語不欲犯”,而重精思,既是晚唐五代詩格之“格”“法”內(nèi)涵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對“苦吟”詩風及詩學的一種現(xiàn)實回應。
另一方面,“語不欲犯”和精思過度又容易導致神疲氣乏。神疲氣乏,則文辭易失于支離、呆滯。就體裁而言,相較古體,近體更容易傷于雕鏤刻琢而至氣弱格卑。因此,“思不欲癡”即要避免“鉆礪過分,則神疲而氣衰”(《文心雕龍·養(yǎng)氣》)。中唐已還,苦吟詩風的日漸風靡,這種“癡”“滯”之病在晚唐五代的近體尤其是五律創(chuàng)作中愈發(fā)凸顯,且體現(xiàn)為氣孱蹇澀之弊。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賈浪仙誠有警句,視其全篇,意思殊餒,大抵附于蹇澀,方可致才,亦為體之不備也,矧其下者哉”,即深中賈島一派之深弊。故其為詩,于“性苦吟”之外,又能“舉筆緣興,幾千萬篇”(1)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箋注》卷八,第526頁。也不無對“苦吟”“精思”“冥搜”之弊的針砭和反駁。孫聯(lián)奎《詩品臆說》所謂“詞復意滯,豈為縝密?!笔且?,“縝密”之后,又進之以“疏野”品,楊振綱《詩品解》曰:“然或單知縝密,字字稱量,又恐過于拘束,無一點真率意,則生氣竭矣?!?2)郭紹虞:《詩品集解》,第28頁。如此方能氣機不滯,綜觀《二十四詩品》之結(jié)構(gòu)始于“雄渾”,而終于“流動”,其間如“疏野”“豪放”“飄逸”“精神”“自然”諸品也不無有“氣”充盈其中。許印芳《二十四詩品跋》云:“意要委屈,法要縝密,而總歸于氣機流動,出語自然。”(3)郭紹虞:《詩品集解》,第73頁。
概言之,“縝密”有法的同時,又要能不拘泥于成法。《文心雕龍·練字》:“若兩字俱要,則寧在相犯?!庇^盛唐五、七言律往往不避重字,如儲光羲《漢陽即事》:“楚國千里遠,孰知方寸違。春游歡有客,夕寢賦無衣。江水帶冰綠,桃花隨雨飛。九歌有深意,捐佩乃言歸。”其中,“有”字重用,且“里”字、“深”字拗。又王維《出塞》:“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暮云空磧時驅(qū)馬,秋日平原好射雕。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蓖醴蛑u曰:“自然縝密之作,含意無盡?!豢梢詢裳骸R’字病之?!?4)王夫之:《唐詩評選》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81頁。杜甫之于律體最重“法”“律”,同時也最能跳出法度之外。(5)錢志熙:《杜甫詩法探微》,《文學遺產(chǎn)》2001年第4期。申涵光曾云:“讀杜諸律,可悟不整為整之妙?!?6)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九,第761頁。王世貞贊其《南鄰》曰:“篇法之妙,不見句法者。句法之妙,有不見字法者。此是法極無跡,人猶能之。至境與天會,未易求也?!?7)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一,第11頁。
如此,方能達到“猶春于綠,明月雪時”的清新、自然、渾成之境?!蔼q春于綠”,乃是對作為“真跡”之外現(xiàn)的詩歌“意象”似成于剎那,且又毫不著力之妙喻。此即《自然》一品所說的“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這也是造化堪奇的絕妙體現(xiàn)。觀司空圖《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造化無端欲自神,裁紅剪翠為新春”二句也可與此相參。就“意象”的語源而言,則又化用自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登池上樓》)。此句歷來被視為最能體現(xiàn)大謝清新、自然的警策之句。鐘嶸《詩品》引《謝氏家錄》云:
康樂每對惠連,輒得佳語。后在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寤寐間忽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嘗云:“此語有神助,非我語也?!?8)陳延杰:《詩品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第46頁。
歷來引用此條材料多著眼于充滿神秘色彩的“神助”,卻忽視了“思詩竟日不就”所蘊含的苦思。實則合兩者而言,方是大謝詩的奧義所在。方東樹曾云:“觀康樂詩,純是功力?!悦忸欘},布局選字,下語如香象渡河,直沉水底?!Q停材木,分毫不得偏畸。及其成功,如偃師之為像人,人巧奪天工?!?9)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五,第134頁?!督疳樤姼瘛贰霸娪腥憔洹保骸懊}屬意,如有神助,歸于自然?!?10)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第357頁。且以大謝“池塘生春草”為典范?!俺靥辽翰荨币彩强嘁髋伤非蟮幕常骸爸x家園里成吟久,只欠池塘一句詩”(吳融《鶯》),“不獨滿池塘,夢中佳句香”(曹松《春草》),“金聲乃是古詩流,況有池塘春草儔”(黃滔《經(jīng)慈州感謝郎中》),“風騷妙欲凌春草”(齊己《寄武陵貫微上人二首》其二)。
至于“明月照雪”,也是對“縝密”之渾融無跡、妙合無垠之譬喻。同時,又暗含“自然”之旨。就“意象”而言,似又出于謝靈運《歲暮》“明月照積雪”,而后者正是鐘嶸眼中的“自然英旨”。《詩品序》云:“‘明月照積雪’,詎出經(jīng)史。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顏延、謝莊,尤為繁密,于時化之?!炷司錈o虛語,語無虛字,拘攣補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边@也再次可證“縝密”絕非“拘攣補衲”之“繁密”,而是大謝式的“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顧辭采,而風流自然?!?11)李壯鷹:《詩式校注》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18頁。
可以說,“自然”之旨貫穿于《二十四詩品》之中,如“超詣”“實境”“綺麗”諸品皆無往不歸于自然?!白匀弧币黄匪^“俯拾即是,不取諸鄰”“真予不奪,強得易貧”“薄言情晤,悠悠天鈞”等,正可視為對劉勰“自然會妙”的精妙闡喻。此外,如《與李生論詩書》:“足下之詩,時輩固有難事,倘復以全美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中“以全美為工”之“全美”即“自然”。無獨有偶,“縝密”一品所蘊含的“自然”詩學思想與晚唐五代苦吟派的“趣極同無跡,精思合自然”(齊己《謝虛中寄新詩》)的詩學思想恰相呼應。又齊己《喜彬上人見訪》:“攜來律韻清何甚,趣入幽微旨不疏。莫惜天機細捶琢,他時終可擬芙蕖。”“細捶琢”即精思,“芙蕖”暗寓大謝詩如“芙蕖”清新、自然之典,且以之相勉。概言之,介由法、式層面的鍛煉、琢磨,最終達到對“法”的超越。這種辯證詩學思維也貫穿《二十四詩品》始終。
綜上所述,《二十四詩品》“縝密”一品除了風格內(nèi)涵之外,還涉及構(gòu)思、煉字、煉句、煉意等“詩法”層面的內(nèi)涵。此一命題源自《文心雕龍》《神思》《練字》《章句》《镕裁》諸篇,同時也是對初唐以來詩格著作對詩“法”諸多探討的一脈相承,且有集成性質(zhì)。就現(xiàn)實層面而言,既有對中晚唐苦吟之風以及詩格“磨煉”理論的呼應,同時也有針砭之意?!翱b密”的要義是有法而又不拘泥于格法,并由精思、磨煉達到清新、自然之境??嘁髋芍瞥绱笾x且以“池塘生春草”為化境的更深層原因也在此?!翱b密”因此成為唐人近體詩學的重要內(nèi)涵,同時也是五、七言律詩的基本藝術(shù)追求和體制特征,進而為宋元以來的詩論家所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