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再論西夏榷酤制度
      ——基于《天盛改舊新定律令》的分析

      2021-11-30 12:09:02王思賢
      西夏研究 2021年4期
      關鍵詞:天盛律令酒曲

      □王思賢

      榷酤制度是西夏榷禁制度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對西夏榷酤制度的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了解西夏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水平。關于西夏榷酤制度,史料主要集中于《天盛改舊新定律令》(簡稱《天盛律令》)卷十七《庫局分轉派門》、《物離庫門》和卷十八《雜曲門》中,其他散見于黑水城文獻社會經(jīng)濟文書部分,由于材料缺乏,相關的論述并不多,現(xiàn)有研究主要涉及西夏酒業(yè)管理機構和管理方法、榷酤形式、刑法適用和賞格法。杜建錄在《西夏經(jīng)濟史研究》[1]171-172和《西夏經(jīng)濟史》[2]168-177中,為西夏釀酒業(yè)設立專門章節(jié)進行闡述,其中提到了西夏榷酤制度的三種形式:官榷、買撲和民酤。史金波先生在《西夏社會》中梳理了西夏釀酒業(yè)的發(fā)展情況,并對酒業(yè)管理機構與管理方法進行了細致的探討,涉及酒曲種類、酒曲法、損耗和對飲酒、醉酒行為的相關規(guī)定,較為全面[3]136-141。而戴羽《比較法視野下的〈天盛律令〉研究》[4]則就《天盛律令》中酒務管理機構、具體刑法適用及賞格法進行了討論,得出西夏多曲務法、少酒務法,以曲價為量刑標準和量刑較重的特點。學界的已有成果為我們搭建了西夏榷酤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在量刑方面尚未見到與《天盛律令》中其他法律的對比研究,關于酒價及其原因的分析和告賞法也鮮少涉及,仍有進一步研究的空間。本文擬將《天盛律令》的相關規(guī)定和宋代榷酤制度進行比較,論述西夏榷酤制度的特點。

      一、酒業(yè)管理機構

      西夏在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諸多領域多取法唐宋,如“設官之制,多與宋同”,而“朝賀之儀,雜用唐宋,而樂之器與曲則唐也”,榷酤制度也不例外。在機構統(tǒng)屬上,學術界已有較為充分的研究,杜建錄先生的《西夏經(jīng)濟史研究》和《西夏經(jīng)濟史》均指出,西夏酒業(yè)管理機構與宋朝相仿,隸屬三司,在機構設置上,亦將酒務、曲務分置,但在衡量西夏自身國情和社會經(jīng)濟生產(chǎn)能力基礎上,側重發(fā)展曲務機構,對酒務機構的管理則較為寬松。

      西夏字書《雜字》(乙種本)司分部第十八中有“蟖筞”(曲務)這樣的稱謂[5],足以說明此時西夏的曲務管理機構已經(jīng)具備專門性、普遍性,在人民生活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中占有一定地位。其下轄專門曲務管理機構主要有踏曲庫和賣曲庫,涉及酒務的稅務機構有租院。踏曲庫一般設置在京師、大都督府、中興府、官黑山、黑水、鳴沙軍等中心城鎮(zhèn),分布較為集中,而賣曲庫除京師、大都督府、官黑山以外,還設在定遠縣、懷遠縣、臨河縣、會州、保靜縣、南山九澤、五原郡、宥州、夏州、黑水、富清縣、文靜等18地,較為分散[6]532-535。而根據(jù)西夏《天盛律令》卷十七《庫局分轉派門》中所載,西夏的曲務,與宋朝三司掌榷酤相似。租院的行政等級或高于“賣曲庫”和“踏曲庫”,其職能范圍較為廣泛,當專為收取包括“賣曲稅錢”在內(nèi)的各類賦稅而設?!短焓⒙闪睢分芯陀猩婕爸信d府租院、五州地租院對賬目審核及上報的規(guī)定,前者每日審核一次,后者一月審核一次,“當告三司,依另列之磨堪法施行”。據(jù)《天盛律令》,西夏主要租院設于靈武郡、中興府、大都督府、五州地、富清縣及諸渡口。

      關于主要賣曲庫、踏曲庫、租院官吏的設置情況,杜建錄、史金波等學者已有較為充分的討論,在此不再贅述,僅僅對不同地域或不同酒務機構中的官吏建制差異略作探討。

      表1《天盛律令》所載三地租院官員設置情況①

      表2《天盛律令》所見踏曲庫、賣曲庫官員設置情況②

      表3主要府郡踏曲庫、賣曲庫官員設置

      由以上三表可知,租院、賣曲庫多設有“攔頭”一職,是負責收酒曲稅的基層官吏,與北宋時期攔頭職務類似,且可以領到固定俸祿,《天盛律令》卷十七《物離庫門》就規(guī)定了各租院、踏曲庫和賣曲庫官員的“祿食次第”,這在戴羽文中也有所涉及。而中興府與大都督府踏曲庫設有提舉,靈武郡、中興府租院設有指揮,體現(xiàn)了這些府郡租院與踏曲庫規(guī)模較大,且地位較為重要[6]531-535。其中中興府租院設有40攔頭,數(shù)量最多,應是地處首府、人口聚集、手工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酒務繁忙所致。

      有關西夏酒務機構的史料記載較少,在黑水城出土西夏字書《雜字》(乙種本)司分部第十八中有“閡筞”(酒務)這樣的詞匯[5],說明西夏已有專門管理酒務的機構。有關酒務的律令,在《天盛律令》中僅有2條,分別為關于私造小曲酒、釅酒和普康酒的處罰;而關于曲務的律令則多達7條,如果將散見于其他卷目中關于曲務機構的記載也計算在內(nèi),則有20余條。由此可見,西夏榷酤制度是有重點的,即主要控制酒曲的生產(chǎn)和銷售,而對酒務設限較少。[4]

      二、酒曲法的特點

      由于《天盛律令》中涉及酒曲法的條目總數(shù)有限,故下文將酒曲和酒放在一起分析。

      (一)量刑

      1.適應官階和官民的差別量刑

      不論是與《天盛律令》中其他方面的律法還是與宋朝律法相比,西夏酒曲法的量刑都有著顯著的特點。此前在戴羽文中和史金波先生的《西夏社會》中對酒曲法的量刑方面已有細致的探討,但將其與《天盛律令》中其他律法對比可發(fā)現(xiàn),西夏酒曲法尚有一些前人沒有注意到的特點。

      在量刑上,“有官”較“庶人”更重,且“有官”中官階愈高者,量刑愈重。《天盛律令》中對私釀私飲普康酒、釅酒、小曲酒的處罰上,“諸都案、案頭、司吏、賣糟局分人”,與其平級之司中“大人、承旨、偏問者遣諸檢?!被蚱渌坝形怀剂拧⒎N種執(zhí)事等”,“因是執(zhí)法者,一律釀五斗以內(nèi)者無論大小,徒六年,五斗以上一律八年長期徒刑”,而“溜首領、種種待命、軍民”則“釀五斗以內(nèi)者獲徒四年,五斗以上一律當獲五年勞役”。[6]564以上所列種種官職,除“軍民”應都可歸入“有官”一類,據(jù)此可見西夏酒曲法對“有官”量刑較“庶人”更重。而在“有官”中,“都案”、“司吏”、“承旨”等此類官階較高的行政官員和“溜首領”、“待命”這種軍事編制中品階較低的官員相比,前者所受刑罰更重。

      差別量刑普遍存在于西夏各類法律條文中,但通常情況下“有官”較“庶人”量刑較輕,而“有官”中官階愈高,量刑愈輕,如《天盛律令》規(guī)定州主、城守、通判當涂泥時,不好好涂泥者,三十人以內(nèi)“有官罰馬一,庶人十三杖”[6]219。在“有官”的階層中,亦會按照官階高低進行不同程度的量刑,官階愈高,量刑愈輕。如當有人蓄意放火毀壞財物時,“庶人造意斬,從犯無期徒刑”,“未及御印”以下官“造意官、職、軍皆革去,徒十二年,從犯徒十年”,“及御印”以上官則“造意官、職、軍皆革去,徒十年,從犯八年”,其中,“造意”與“主犯”同義。[6]292-293翟麗萍在《西夏職官制度研究》中對“及御印”、“未及御印”官作出了如下解釋:“御印”即官印,西夏官階由高到低分為三個等級,及授、及御印、未及御印?!坝泄傥蝗朔缸飼r,有‘及授’以上官者,應獲何罪,一律當奏告實行。”[7][8]這說明,及授官等級較高,需要上奏方能定罪,而及御印官與未及御印官的區(qū)別在于是否可奏請官印。涉及“庶人”和“有官”以及“有官”中不同官階的差別量刑在《天盛律令》中不勝枚舉,可見西夏酒曲法相對于官員犯法的懲處更為嚴重,亦體現(xiàn)出西夏對于釀酒的重視。

      在宋朝,并無以官、民為標準進行差別量刑,也無根據(jù)官階區(qū)別對待,但其榷酤制度也獨具特點,即存在顯著的地域區(qū)別,分不同區(qū)域施行不同程度的酒禁。而由《天盛律令》可知,西夏酒禁并無區(qū)分城市、鄉(xiāng)村及類似的地域劃分,只對諸踏曲庫、賣曲庫在酒曲運輸過程中的損耗分曲之粗細和“京畿、地邊”進行規(guī)定,量刑時以重量作為統(tǒng)一標準,若賣曲過百斤,不論庶人、有官“一律徒六個月”,若轉賣過五十斤,則“一律有官罰馬二,庶人徒三個月”[6]552?,F(xiàn)以《宋會要輯稿·食貨二〇》中宋初相關規(guī)定為例,制表如下。

      表4宋初酒曲法地域情況

      續(xù)表4

      宋不僅禁止私自造曲賣曲,而且對官酒的銷售區(qū)也有較為嚴格的規(guī)定,在特定銷售區(qū)外一律以私酒論處,只此一地合法售酒,以價格壟斷排除官私酒之爭,同時能夠防止官酒與官酒之爭,這種劃定有利于穩(wěn)定酒課收入。此外,劃分地域這一方法,除量刑外,還適用于下文所論之告賞。

      2.以市值折算產(chǎn)值的量刑標準

      關于私販酒曲的量刑,歷代都十分嚴厲,宋朝的量刑就經(jīng)歷了一個由重轉輕的過程。宋太祖于建隆二年時“班……貨造酒曲律”,規(guī)定:“民犯私曲十五斤,以私酒入城至三斗者始處極典,其余論罪有差。私市酒曲,減造者之半?!保?]9此后,從建隆三年(962)至乾德四年(966)亦是如此,而在死刑以下,仍根據(jù)數(shù)量多少分別斷罪,有一至三年的徒刑和一至三年的配役[10]1957。宋太宗端拱(988—989)時“令民買曲釀酤者,縣鎮(zhèn)十里,如州城二十里之禁”[11]4516。就上述宋太祖、太宗時期立法量刑變化而言,顯然有遞減的趨勢。

      而到宋真宗時期,量刑逐漸放寬,直至天禧三年(1019)將死刑改為刺配之刑,“自今犯酒曲、銅钅俞等有死刑者去之,中書參詳請今所在杖脊黥面配五百里外牢城,詔可”[9]14。免除死刑,無疑是一種歷史進步的表現(xiàn)。但宋廷并沒有放寬對榷酤專利的維護,而是隨著榷酒制度的日趨發(fā)展,加強其緝私組織,對私酒私曲采取了更為嚴密的防范措施。量刑雖減,專利依舊,其程度甚至比此前有過之而無不及[12]120-122,就算免除死刑,販酒之人也仍需受杖刑、黥面之后再發(fā)配。

      西夏、宋初造私曲量刑進行比對(表4),可以明顯看出西夏犯曲之人的最高處罰只是無期徒刑,并不會處以死刑。雖然西夏量刑標準為“緡”,其計量單位與宋不同,但從《天盛律令》卷十八《鹽池開閉門》中可知當時官定酒曲價格為1斗15斤,共計300錢,那么一緡可換算為50斤[6]566-567。因西夏與宋長期保持或官或私的貿(mào)易往來,故二者度量衡差異應該不大。就算有些微差異,也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西夏較宋朝較為寬松,宋處死刑所對應的私造曲數(shù)甚至遠低于西夏私造曲量刑的起始重量。

      在量刑標準方面,西夏在對酒曲的售賣中以“斤”、“兩”為單位,如“無御旨抽換賣曲”時,重達百斤時“有官罰馬二,庶人徒三個月”,百斤以上“一律徒六個月”;又如賣曲和轉賣量刑時,以五十斤為界,以下“庶人十杖,有官罰錢五緡”,以上則“一律有官罰馬二,庶人徒三個月”。在對釀飲私酒的處罰中以“斗”為單位,尤以小曲酒為詳,釀者中“執(zhí)法者”五斗以下徒六年、以上徒八年,其他人五斗以下徒四年、以上五年勞役;飲者中執(zhí)法者兩年勞役,軍民一年,釅酒和普康酒與此相同。[6]564-565這與宋代的榷酤量刑基本常用單位相同,《慶元條法事類》中記“諸禁地內(nèi)……私造酒一升,笞四十,五升加一等,五斗徒一年,五斗加一等,五石不刺面配本城”[13]395。但西夏對私造曲的量刑標準卻與宋代有著顯著差異,為便于比較,現(xiàn)將《天盛律令》卷十八《雜曲門》和《宋會要輯稿》所記建隆三年州、府、鎮(zhèn)、城郭內(nèi)私造曲的相關規(guī)定列表如下。

      表5西夏、宋初造私曲量刑對比情況[6]564-565[13]395

      在西夏對私造曲的量刑中,先對所造酒曲稱重,“量先后造曲若干斤”,再折以當時市值,并以此為標準進行量刑。但在宋代量刑中,則根據(jù)所造酒曲重量量刑。二者相較而言,以市值量刑更符合西夏對酒曲的嚴格專賣,在價格既定的條件下,體現(xiàn)出不同酒曲的分別,比簡單以質量或數(shù)量為量刑標準更加成熟。

      (二)告賞法

      在西夏法律體系中,不乏犯罪舉告方面的相關規(guī)定,榷酤制度也不例外。舉告私造酒曲、私釀小曲酒者時,按照犯曲量刑輕重行賞,而宋則將酒曲和酒并論,劃分禁地(此處禁地指范圍在東京城25里、州20里、縣鎮(zhèn)寨10里內(nèi),下文與此同)。具體情況如下表。

      表6宋夏告賞情況對比表[6]564-565[13]395

      宋夏都根據(jù)犯曲價值量刑行賞。宋朝劃分禁地區(qū)域,禁地內(nèi)犯酒較禁地外量刑更重,且刑罰種類更為多樣,包括笞刑、杖刑、徒刑等,從每種刑罰的最低等開始規(guī)定,每等增加固定的賞錢。而西夏告賞所對應的刑罰種類較為單一,就酒曲法來看,目前只有杖刑和徒刑兩種刑罰,且以徒刑為主,偶爾嚴重者處死。就徒刑而言,5年及以下每等增加1年,從6年往上則每等增加兩年,即徒6年、徒8年、徒10年,以此類推。

      而在賞金來源方面,西夏規(guī)定由犯罪者或干系人出,“當由各犯罪者依罪情次第承當予之”,私釀小曲酒則更為詳細,“錢由釀者承擔,釀者不能則由飲者承擔”,如若無能力,則由官府給予。[6]565-566而宋則“諸備賞應以犯人財產(chǎn)充”,“無或不足者,禁地內(nèi)犯私有酒曲及外來官酒,責知情干系人及鄰保、買酒戶、酒曲販,責知情酒戶均備”[13]396-565。相較而言,宋法涉及的人員范圍更廣,具有連坐性質,而西夏的賞金來源僅限于犯罪者,且由官府作為最終保障。

      (三)專賣性質:完全專賣

      除生產(chǎn)領域外,西夏在流通領域對私賣及轉賣酒曲也有所規(guī)定。前者以“百斤”為界,以下“有官罰馬二,庶人徒三個月”,以上則“一律徒六個月”;后者以“五十斤”為界,以下“庶人十杖,有官罰錢五緡”,以上“一律有官罰馬一,庶人徒三個月”。西夏官方對買曲者也比對賣曲者更加寬容,“當比從犯減一等”,且不知者無罪,“若買者不知,勿治罪”。此外,還有一條規(guī)定專門限制西夏國人在境外購買酒曲,當有人“買敵之曲自用時,當比造私曲罪減一等。曲當罰沒納入官”[6]564-565??梢?,西夏官榷的主要形式為完全專賣,且專賣的重點集中在酒曲而非酒上,對私造曲的處罰比之私賣酒也嚴苛許多,若是轉賣則再減一等。

      而在宋朝,則實行相當程度的不完全專賣,其中發(fā)展較為成熟的買撲制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宋會要輯稿》記太平興國二年(977),“諸州榷酤募民,能分其利,即給要契,許于州城二十里外酤”[10]1957。羅?!叮▽殤c)四明志》中亦載“國初有都酒務,官既自榷,亦許民般酤,即官給要契,許酤于二十里而外,歲輸其直,今坊場課利錢是也”[14]。由此可知,這種官府募民酤釀,官給要契的形式將釀酒權下放了一部分到特定的人群手中,雖然能夠勝任的往往是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強,乃至高官重吏[12]212-219,但官府畢竟從直接生產(chǎn)者退居二線,成為了“坊場錢”和“課利錢”的征收者,這在性質上屬于不完全專賣。杜建錄先生《西夏經(jīng)濟史》中根據(jù)宋代西北邊境的榷酤地情況與西夏字書《雜字》中有“投狀”一詞推測西夏或也推行過買撲制度,即個人向官府承包某一特定區(qū)域的酒稅,并在此地釀酒酤賣的酒稅承包制度。這種承包的實質當為專賣稅,即國家授權給某特定個人,由其壟斷某一區(qū)域的酒曲生產(chǎn)與銷售,是國家專賣更為高級的形式。但我們尚不能確定西夏是否真的實行過買撲制,或類似于買撲的榷酤制度。這樣來看,西夏在曲務方面實行的是全國范圍內(nèi)“一刀切”模式,這樣的完全專賣無法因地制宜制定酒法,易使有些糧食產(chǎn)量落后、經(jīng)濟條件較差的地區(qū)無法承擔酒稅,增加社會不安定因素,從而威脅到政權的穩(wěn)固性。

      三、酒價與曲價

      根據(jù)俄藏黑水城文獻社會經(jīng)濟文書中的酒錢賬,可以了解到所買酒的數(shù)量及價格。例如:俄Инв.No.4696-8所記甘州米酒的酒價錢賬中,每筆賬先計“挨綀”,意為一人,再記買酒人,最后是所買數(shù)量和價錢。數(shù)量以斗為單位,價錢以造酒原料大麥為單位,因大麥屬于雜糧類,有時直接記為“雜”。結合文書中以雜糧換酒的情況和當時的物價,可推算黑水城地區(qū)每斗酒約合150—250錢。[15]161-167

      在宋地,酒的數(shù)量單位以“升”最為常見,其次是斤。有宋一代,酒價總體呈上漲趨勢,宋初酒價較低,仁宗時期一升酒只有23錢,約合一斗酒不到3錢,但隨著西北戰(zhàn)事加緊,酒價飛漲至斗酒千錢。神宗時雖稍有回落,但斗酒仍需百錢,與宋初相比仍較高。至徽宗在位時,酒價又一度飛漲,南宋初期亦是如此。[12]309-310

      雖在黑水城文獻中無從得知西夏境內(nèi)的一斗酒究竟等于多少斤,但從整體的度量衡來看,與宋朝差異應該不大。由此可知,西夏的酒價相對于宋朝趨于平穩(wěn),變動幅度較小??v觀宋朝的物價變動,似與西線戰(zhàn)事息息相關。但西夏在同時也陷入戰(zhàn)事之中,故宋朝酒價波動應有更深層的原因。李華瑞在《宋代酒的生產(chǎn)與征榷》一書中提到宋代酒價的變動根源于土地兼并活動的日趨頻繁[12]311,而土地兼并是封建經(jīng)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據(jù)此,西夏酒價相對于宋朝趨于平穩(wěn),正是因為其尚保有部落制和畜牧經(jīng)濟,封建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受到相當程度的制約,土地兼并活動并不猖獗,故地價、地租、政府賦稅和物價都在有限范圍內(nèi),酒價自然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西夏的官方法律文書中并無對酒價的規(guī)定,反而對曲價進行了規(guī)定,“諸處踏去曲者,大麥、麥二斗當以十五斤計,一斤當計三百錢賣之”[6]566。可知當時酒曲價格為1斗15斤,共300錢,比酒價更貴,較宋初酒價亦十分昂貴。

      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是合規(guī)律性的自然歷史過程與合目的性的主體自覺選擇過程的統(tǒng)一。我國現(xiàn)階段主導性與多樣性相統(tǒng)一的社會生態(tài)化治理基本范式,也是在主客觀條件共同作用下歷史地形成的。

      西夏法律中對曲價的規(guī)定和酒價在經(jīng)濟文書中的集中記載,體現(xiàn)出西夏榷酤以酒曲專賣為主的特點,這與宋朝對酒價的詳盡規(guī)定和對酒曲的只用不賣形成了鮮明對比。而分析宋朝曲法,可以看出其更側重人事管理,對監(jiān)官輪值、強賣、違律不宿等行為都有所規(guī)定。[4]究其原因,宋朝商品經(jīng)濟更為發(fā)達,酒曲的消耗量巨大,對于其生產(chǎn)來說,則更加重視人事管理,而西夏經(jīng)濟相對落后,酒曲消費量小,加之地廣人稀,糧食產(chǎn)量不如宋朝,對酒曲運輸損耗的規(guī)定自然十分詳細。

      四、余 論

      根據(jù)《天盛律令》中現(xiàn)存對西夏榷酤制度的相關記載,可以勾勒出其大致輪廓。西夏榷酤制度取法北宋及前代,設有專門的酒務、曲務管理機構,主要側重對曲務的管理,其中結合自己本民族的特點在量刑及其標準、地域條件等方面作了相應規(guī)定。但是根據(jù)現(xiàn)有史料來看,相比于宋朝,西夏的榷酤制度仍主要停留在完全專賣這一初級形式上,量刑也相對較輕,只有徒刑而無極刑。在量刑過程中也以折算當時市值為標準,不同于宋朝以重量為單位,在對酒曲進行專賣的條件下,能夠根據(jù)私造的不同酒曲適用不同的刑罰。除此之外,西夏并無因地域不同行不同程度的榷酤之法,這點不同于北宋。各地同行一種酒法,可能致使糧食生產(chǎn)、經(jīng)濟發(fā)展落后地區(qū)人民承擔過重酒稅負擔,增加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細推之,造成以上特點的原因主要與西夏農(nóng)牧并重的獨特生產(chǎn)方式、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和西夏榷酤制度本身有關。

      第一,在生產(chǎn)方式方面,西夏雖受宋影響,農(nóng)業(yè)占相當大的比重,但畢竟耕地、牧地并存,人口有限,糧食產(chǎn)量不如宋朝,對于酒的損耗也規(guī)定得極為詳細。西夏社會的經(jīng)濟基礎是由半農(nóng)半牧構成的,農(nóng)業(yè)雖作為封建文明的經(jīng)濟基礎,在社會生產(chǎn)中占據(jù)相當一部分的地位,但其畜牧業(yè)作為民族特色,在社會經(jīng)濟中亦是舉足輕重。黨項及其他少數(shù)民族人的主要食品中即有肉、乳、酥,手工業(yè)產(chǎn)品也主要依賴皮、毛、絨等原材料,對外貿(mào)易與大宗商品出口也以畜產(chǎn)品及其副產(chǎn)品為主。故首先,其社會生產(chǎn)資料——耕地面積較宋朝更少,《西夏經(jīng)濟史》中推斷西夏耕地面積為200萬畝,即2萬頃,而其畝產(chǎn)最高在1.5石左右[2]123-130?!端螘分懈咦诮ㄑ兹辏?129),明州(今浙江寧波)的耕地面積為575頃,剛過西夏耕地面積的四分之一,但其稅收就已經(jīng)達到了1.3萬余石,[10]1960由此可推知這些耕地的畝產(chǎn)應與西夏整體畝產(chǎn)相差不大,這還只是宋朝一個州級行政區(qū)域,可想而知西夏糧食產(chǎn)量與宋朝相差巨大。而糧食對于釀酒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西夏對于酒的損耗極為詳細,對犯酒之人的量刑也較《天盛律令》中其他方面法律更為嚴苛。

      第二,《天盛律令》中酒曲法只有徒刑卻無極刑,或因社會生產(chǎn)不發(fā)達,人口有限,勞動力也較宋朝更少。杜建錄先生在《西夏經(jīng)濟史》中經(jīng)西夏丁壯人數(shù)、宋人關于西夏人口估計與部分州的戶口數(shù)三方面論證,推測西夏人應在30余萬戶(帳)、150萬口左右,上限不超過180萬或200萬,下限不低于100萬或120萬口[2]83-90。而據(jù)《宋會要》載:太祖開寶九年,天下主、客戶390 540。而到了仁宗天圣七年,經(jīng)歷了靖康之變的戰(zhàn)火,主、客戶加起來仍破千萬,為10 162 689,人口數(shù)達到26 054 238,這些數(shù)據(jù)還只是宋代的官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歷朝歷代都存有因逃稅、漏稅而造成的瞞報戶口現(xiàn)象。[10]1960雖然宋地較夏地較為廣闊,且西夏戶口數(shù)因史料較少無法窺見其變化,但若以《西夏經(jīng)濟史》中推論為準,可見其與宋代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這樣的人口基數(shù)決定了其中的勞動力數(shù)量與宋代相比要少得多,因社會生產(chǎn)需要,每一分勞動力都很有價值,故在量刑中考慮及此,雖十分重視酒課收入,但只判徒刑,并無使犯酒之人身體致殘之重刑。

      第三,西夏榷酤制度本身取法中原榷酤制度體系,又據(jù)其地域、勞動力等因素進行調整,由于西夏政權存續(xù)時間較短,其榷酤制度尚未成熟??v覽中國古代榷酤制度可知,如西夏榷酤的不完全專賣多出現(xiàn)在榷酤制度最初盛行時,雖在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加以監(jiān)管,事無巨細,但管理成本大,更無法充分激發(fā)市場活力。相比較而言,北宋后期出現(xiàn)的專賣稅,只在流通環(huán)節(jié)上加以控制并收取稅款,則更加適應當時商品經(jīng)濟日益發(fā)展的趨勢。在生產(chǎn)、流通領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上加以管控,也更能體現(xiàn)出一朝政府把控經(jīng)濟形勢的主動性。顯然,就現(xiàn)有史料中總結出的西夏榷酤整體面貌而言,尚未達到這樣一種程度。但不可否認的是,西夏榷酤制度雖在整個中國古代榷酤制度發(fā)展史中只此一瞬,且因存在時間太短而無法發(fā)展成熟,但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在發(fā)展榷酤制度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注釋:

      ①因《天盛律令》有缺,大都督府租院、富清縣租院、五州地租院作為酒稅主要稅收機構,應不可能只有兩司吏,其他官職應實際存在,但未見記載。

      ②“院”與“庫”在《天盛律令》中皆有所表述,今從杜建錄《西夏經(jīng)濟史》。據(jù)《天盛律令》載,三地踏曲庫適用表中官員設置,分別為鳴沙軍、官黑山、黑水,其余未見記載,今僅據(jù)此整理。

      猜你喜歡
      天盛律令酒曲
      應用Illumina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3 種酒曲中微生物多樣性
      食品科學(2019年14期)2019-07-26 08:24:52
      禮法之治與泰始律令
      法律史評論(2019年2期)2019-05-21 01:01:24
      兩種酒曲制備米酒品質對比研究
      中國釀造(2019年3期)2019-04-09 05:10:24
      純手工酒曲與機械酒曲的米香型白酒品質對比分析
      釀酒科技(2019年3期)2019-03-30 06:32:04
      俄藏Инв.No.6239號《天盛律令》殘片考補
      西夏學(2018年2期)2018-05-15 11:26:08
      兩件《天盛律令》未刊殘頁考釋
      西夏學(2018年2期)2018-05-15 11:26:00
      兩則未刊俄藏《天盛律令》殘片考釋
      西夏學(2018年1期)2018-04-29 09:08:52
      再論《天盛律令》的修纂
      西夏學(2016年2期)2016-10-26 02:21:24
      茅臺醬香型酒糟和酒曲脂溶性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
      中國釀造(2016年12期)2016-03-01 03:08:10
      居延新簡所見的一條律令目錄
      阳城县| 老河口市| 古蔺县| 肇州县| 宁强县| 南丹县| 漳州市| 吐鲁番市| 武定县| 南丹县| 桃源县| 临海市| 兴山县| 固原市| 通道| 镇康县| 西和县| 莎车县| 榆树市| 宝丰县| 叙永县| 含山县| 山东省| 寿光市| 定边县| 藁城市| 宽城| 昌吉市| 抚宁县| 虹口区| 怀来县| 北流市| 茌平县| 金乡县| 石首市| 松溪县| 涿州市| 子长县| 吉首市| 大英县| 云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