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潘南小學 李文軒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主動施教,學生被動接受,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都受到很大的束縛,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起到了反作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在教師的幫助下,讓學生帶著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持續(xù)地獲得成就感,大大地激發(fā)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huán),進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的自學能力。這種教學模式的使用,更加注重對學生的信息素質(zhì)、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我作為一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平時實際的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這種教學模式,運用不同方法進行探索嘗試,感到受益匪淺,對學生技能的掌握與提高、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很大幫助。
任務設計對于學生最終是否能夠完成學習任務、達成學習目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情境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能夠激發(fā)他們對于新知識的渴望,促進學生的情感與認知互動,達到快樂學習的良好效果。任務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同時能夠激發(fā)學生挑戰(zhàn)自我的意識,真正使學生根據(jù)自己內(nèi)在需要去探究和學習,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
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要以學生為中心,遵循“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以學為本”的教學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是協(xié)助者、合作者和指導者。學生與教師是平等的協(xié)商關系,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學生,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推動師生共同發(fā)展,做學生的朋友,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
任務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多元化的課堂評價,刺激學生持續(xù)提升。除了教師積極評價,也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進行有效評價,可以是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互評,也可以是交流辯論,讓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心,互相借鑒,共同進步。學生愛玩游戲,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及時反饋自己的成果,所以在任務完成后,要讓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成果,并給予必要的點評。
利用多種驅動方式,提高任務驅動教學有效性。
三年級是信息技術課的起始年級,在第一堂課上,問:“你知道信息技術課是學習什么的課嗎?”答:“玩電腦的!”“那你喜歡電腦嗎?為什么?”“喜歡!可以玩游戲!”,“玩游戲”就是他們的興趣所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么讓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習任務變得輕松有趣,繼而有效達成教學目標,那就是把學習任務與學生的興趣相結合,讓學生在興趣中完成學習任務,把任務驅動變成興趣驅動。首先,教師要尋找學生的興趣點,正確引導學生的興趣點,什么樣的任務才是學生感興趣的。其次,任務目標要明確,設計任務時要有利于學生達成。最后,任務要有利于學生展現(xiàn)自我,突出個性化。
1.尋找興趣點。在Flash 動畫的教學中,興趣點的尋找更加容易。比如在學習“形狀補間動畫”時,我以最簡單的“長方形變正方形”為例進行講授,任務練習時,我引導學生:“長方形還可以變成什么形狀?請你來變一變吧!”如此一來,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他們制作的作品精彩紛呈:圓形、球形、太陽、笑臉、燈籠……五花八門,展現(xiàn)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
2.目標明確,任務易達成。所謂目標明確,就是讓學生知道最終達成的效果是什么,學生自然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3.任務要利于展現(xiàn)學生個性化。比如在Photoshop 圖片處理課上,有一項畫絲紗的任務,按照慣例是使用鋼筆工具,“鋼筆”需要調(diào)節(jié)筆的位置并適當拖動,調(diào)節(jié)不好就畫不出所要的圖形,較難掌握。一個學生獨創(chuàng)使用畫筆工具,“畫筆”不需要調(diào)整,一次性就能夠畫成,簡單、快捷,同學們對他特別佩服。對于教師還沒有布置講解的任務,他也能憑借以前積累的知識完成,對這樣的學生應特別加以重視,要讓他成為班級學習這門課的領頭雁,有了他們的帶領,更有利于學生技能的總體提高。
當然,興趣點的把握、任務的設計,還要注意學生水平的差異,對于弱一點的學生要防止他們對課程失去興趣,布置任務要相對容易,而對特別愛好的學生,要給他們富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
霍華德·加德納指出,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能優(yōu)勢組合。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學生要達成的任務目標,在設計上也要有所差別。
漢字輸入的學習與練習是一件非??菰锓ξ兜氖虑?,如何改變這種狀態(tài),把它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利用個人目標驅動與游戲教學法進行分層學習,能夠較好地實現(xiàn)。利用“金山打字通”,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程度與水平,設定一個小目標,有些學生每分鐘要達到30 個字以上才算完成任務,而有的學生每分鐘只要達到20個字,甚至10 個字就算完成任務。小目標達成后,再提高一個檔次,最終結果是全體學生都在進步、提高。對學生的表揚鼓勵,不只是看誰的速度快,還要看誰的進步大。這樣一來,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投入練習中來,大大提高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小組合作式任務驅動教學,是為了彌補學生個體認知的不足和技能的差距,通過小組內(nèi)成員相互協(xié)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相互之間能否合作學習,直接影響任務教學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團隊合作能力也是將來學生走入社會需要具備的一項很重要的素質(zhì)。
在PPT 項目制作的教學中,利用小組合作式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先共同討論作品的整體規(guī)劃和設計模式,有了初步的設計藍圖,再劃分成模塊,由小組內(nèi)不同的學生分工完成。在實踐操作中,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初步理解、模仿,然后鼓勵大家共享資料,相互討論交流,遇到困難時有教師的指導協(xié)助,并提供一些類似問題的解決方案,以幫助任務的進行與完成。
在創(chuàng)意編程的學習中,需要團隊的智慧。首先將學生合理分組,每個小組按照分析的結果得到一項任務。其次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來解決任務中的各項要求,完成任務規(guī)定的內(nèi)容。最后將各小組的成果綜合起來,得到最終的程序設計。學生完成任務后要對他們設計的成果進行分析與評價,尤其是那些有不同設計思路和使用不同方式制作的作品,其他學生還可以進行質(zhì)疑,提出改進措施,這更加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自信心。
在小組合作任務驅動教學方法中,不僅促使學生掌握各種基本技能,更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使學生能夠認清自我,擺正自己在團體中的具體位置,促使學生融入集體中,培養(yǎng)了學生團隊合作能力。
(1)只要有任務就是任務驅動式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是一種教學理念,不僅僅是一種方法或形式。(2)為完成任務而做,過程中沒有樂趣可言。我們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技能,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如果學生不能從學習中得到樂趣,他們又怎么會不斷地成長為一個能夠進行自主思考、終身學習的人?任務驅動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學生體驗到學習之趣,并樂在其中。(3)任務越多越好。任務是服務于教學目標,應做到主題明確,層次分明,任務適中。(4)任務分配不當。任務的設計和分配要考慮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存在個體差異。(5)完成任務即可,不需要評價和總結。任務布置后,應有相關指導和任務檢查,完成后還應有對學生成果的評價、交流和總結。這樣才能讓學生完成一次任務就有一次提高,一步一個臺階地不斷提升。
綜上所述,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以生為本、以學為本,以提升學生學科素養(yǎng)為宗旨。從學生的角度說,任務驅動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它從淺顯的實例入手,帶動理論的學習和應用軟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興趣,培養(yǎng)他們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優(yōu)勢,是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升學生技能的重要方式,是加強師生互動,打造平等、和諧、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