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思想轉變對BET的啟示

      2021-11-30 08:20:15譚洪進孫清海
      關鍵詞:維特根斯坦名稱命題

      譚洪進,孫清海

      一、引言

      當前商務英語教學(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簡稱BET)改革遇到了“瓶頸”:一方面,人們充分意識到傳統(tǒng)BET方式的弊端,如偏重于對語言知識的講解,忽略對學生實際商務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等,于是要求教改的呼聲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人們對于“教改”本身卻有諸多疑惑,最突出的教學改革的理據何在?即為什么要教改,怎樣教改,教改該往哪個方向“改”?這個問題不解決,則BET改革必然是“雷聲大,雨點小”,僅停留于表面,而無實質進展。所以,探求教改的“理據”成了我們進行BET改革的關鍵所在。

      “理據”是指理由、原理和根據等。作為外語教學的一個分支,BET改革所依據的“理據”終點還是應該落腳于哲學,因為哲學是指導人們認識世界的工具,也是我們改造世界的“最深層次”的基礎。本著這樣的思想,本文力從英國著名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前后期語言哲學思想轉變來為我們當前BET改革探求哲學理據。為清楚闡述此問題,首先,我們分析維特根斯坦從“邏輯圖像”到“語言游戲”的哲學思想及其實質;其次,我們要分析他的語言哲學思想轉變對我們當前BET改革的啟示意義。

      二、維特根斯坦的哲學思想

      維特根斯坦(1889—1951)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哲學家之一,是分析哲學(語言哲學)的奠基人??v觀其哲學生涯,他始終堅持認為哲學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語言,而語言又是解決哲學問題的重要手段,故他窮盡一生研究語言哲學。但維氏的思想又經歷了前后兩個完全不同的時期:在前期著作《邏輯哲學論》中,他著眼于在語言結構與世界結構之間建立起“邏輯圖像”,認為語言的“意義”就是事物的“名稱”,是一種指稱論的研究方式,其特征是用靜態(tài)的、“實指教學”式的方式來尋求語言的意義;而在后期著作《哲學研究》中,他卻放棄了“邏輯圖像”,轉而提出了“語言游戲說”,即認為語言的意義是語言的使用,“意義即使用”,要求要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去求得語言的意義,其特征是用動態(tài)的、“根植于生活形式”的方式來真實體驗語言的意義。這一哲學思想的轉變恰恰就是我們BET改革的理據所在。

      在《邏輯哲學論》一書中,“邏輯圖像論”是核心概念之一。維特根斯坦認為,圖像可以描述邏輯空間中的情況,是實在的一種模型。并且,圖的要素對應于對象,且代表對象,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圖像的要素以一定的方式相互關聯(lián)而構成圖像”[1]29。他認為,世界和語言之所以能夠建立起圖像關系,關鍵在于圖像能夠直接觸及實在,是通過圖像要素和事物之間的相關像的“觸角”而接觸實在[1]29。所以,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圖像論”實際上是在四對概念之間建立起圖像,它們分別是:對象與名稱,事態(tài)與基本命題,事實與命題,世界與語言。我們需要明確“邏輯圖像論”的基本觀點。維特根斯坦認為世界和語言是同型同構的關系,即世界和語言之間一一對應,具有相同的邏輯結構和相同的邏輯形式,即世界的構成要素與語言的構成要素之間存在著“投射規(guī)則”或者叫圖示關系。具體的表達就是:名稱代表對象,基本命題是事態(tài)的圖像,命題是事實的圖像,語言是世界的圖像。我們具體來看這四對概念及其關系。

      (一)對象和名稱

      簡單地說,對象指稱名稱,名稱代表對象。因為對象是世界的結構中最簡單的要素,而名稱是語言結構中最簡單的要素,這保證了二者之間的對應關系。所以名稱就可以用來代表對象。但是,名稱本身沒有意義,因此,孤立的名稱只能指稱或代表個別對象。什么時候名稱才有意義呢?維特根斯坦說,名稱只有在命題的前后關系中,即與命題中其他詞匯處于一定的配置情況中才具有意義。但不管怎么說,名稱和對象是可以畫等號的,名稱即對象?;蛘哒f對象只是具有名稱,“對象只能被命名”[1]34。

      (二)事態(tài)和基本命題之間的關系

      在世界的結構中,對象組成事態(tài),或者說事態(tài)是由對象構成的。而在語言的結構中,與“事態(tài)”相對應的是“基本命題”,也稱原子命題。維特根斯坦認為:“基本命題由名稱組成。它是名稱的一種關聯(lián),一種連結。”[1]54而且名稱只有通過基本命題才“有資格”在命題中出現(xiàn)。語言中的基本命題與世界中的“事態(tài)”相對應。故基本命題是事態(tài)的圖像。他說:“最簡單的命題即基本命題,斷言一個事態(tài)的存在?!盵1]54維特根斯坦想要表達的意思顯然是,事態(tài)的存在是可以用基本命題來表達的。此外,基本命題的真假值也反映了事態(tài)的存在與不存在:“若一個基本命題為真,事態(tài)就存在;若一個基本命題為假,事態(tài)就不存在?!盵1]56

      (三)事實與命題相對應

      維特根斯坦認為,命題是事實的圖像。“命題是實在的圖像。命題是我們所想象的實在的模型”[1]42。而命題要成為實在的圖像取決于以下兩個條件:其一,命題中的名稱必須與所描繪的實在中包含的對象相對應;其二,命題中的名稱不能隨意組合,相互之間必須按一定的方式互相有關聯(lián)。維特根斯坦將這種特定的關聯(lián)方式稱之為“邏輯形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邏輯形式雖然不能被命題表述出來,卻反映在命題之中:“命題能夠表述全部實在,但是不能表述它們?yōu)榱四軌虮硎鰧嵲诙仨毢蛯嵲诠灿械臇|西——即邏輯形式?!盵1]49“命題不能表述邏輯形式;后者反映于命題之中”[1]49。維特根斯坦認為,一個命題是某個事實的圖像,這個命題才有意義。換句話說,一個命題如果不能成為事實的圖像的命題,是無意義的[2]。

      (四)世界與語言的對應

      維特根斯坦說語言是命題的總和[1]41,世界是事實的總和[1]25。由于語言和世界之間具有相同的邏輯結構,且“彼此之間都處在圖示的內在關系之中”[1]42,所以說,語言是世界的一幅總圖像。由此我們可以得知,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顯然是把語言和世界分別當成了所有命題和所有事實相互結合起來的整體。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通過“邏輯空間”概念聯(lián)系起來。維氏的“邏輯空間”實際上是指各種邏輯可能性的總和。他說,世界處在邏輯空間中,就是說世界是合乎邏輯地構造出來的?!斑壿嫵錆M世界:世界的界限也就是邏輯的界限”[1]85,而由于語言是世界的圖像,所以世界的界限也就是語言的界限:“我的語言的界限意味著我的世界的界限?!盵1]85世界、語言、邏輯三條界線在維特根斯坦看來是一致的、是重合的。而這也就成了他“邏輯圖像說”力圖表達的意思。

      縱觀維特根斯坦早期思想中的“邏輯圖像論”,我們發(fā)現(xiàn),他首先分析了世界的結構,接著分析了語言的結構,并由此得出它們具有相同的邏輯結構,結論是語言是世界的圖像。語言與世界之間具有同型同構的關系,即名稱代表對象,基本命題是事態(tài)的圖像,命題是事實的圖像,語言是世界的圖像。維特根斯坦曾自信地表示,“邏輯圖像論”是“唯一嚴格正確的方法”[1]105。因為它把界限之內的“世界”說清楚了,而至于界限之外的世界,那是不可說清的,只能“保持沉默”了。

      維特根斯坦在寫完《邏輯哲學論》后,非常自信地認為自己已經完全解決了所謂的哲學問題,但到他開始寫作《哲學研究》時,他的哲學思想發(fā)生了巨大轉變。于是我們看到,他在后期思想中已經完全拋棄了“邏輯圖像論”觀點,轉而立足于現(xiàn)實的生活形式來考察語言的活動,并相應地提出了著名的“語言游戲說”。

      “語言游戲說”就是把語言看作人們的一種日常活動。它包含兩方面含義:其一是說語言游戲就意味著語言的活動,包括語言活動發(fā)生時人們的行為、動作、語境等;另一方面是說語言游戲乃是人的全部活動當中的一部分。這樣,語言就不再是人們所臆想的命題與命題之間(或符號與符號之間)那種“理想”的關系,而是具體表現(xiàn)在人們實實在在現(xiàn)實生存之中,構成了“生活形式的一部分”。

      “語言游戲”概念的提出是與“邏輯圖像說”恰好相反的。根據維特根斯坦的想法,“邏輯圖像說”實際上始于人們對事物的“命名”過程,也就是“貼標簽”。“命名就像給一樣東西貼標簽”,所以學習語言就是給事物命名。一個事物的名稱正是以“貼標簽”的方式來“賦義”的,從而可以讓我們指稱它或命名它。這是一種“指稱論”的賦義方式。但“指稱論”的這種語言觀顯然是有問題的,因為它沒有考慮到各類詞的區(qū)別。以“五個紅蘋果”這一話語為例,我們很容易給“蘋果”和“紅”貼上標簽,但是“五”這個詞怎么貼標簽呢?它的意義是什么呢?我們只能從語言的應用去發(fā)掘“五”的意義……我們只能“念出一系列基數(shù)數(shù)字,一直數(shù)到‘五’,如此而已。而這樣實際上 “五”這個詞匯是在人們對它的使用中被賦義的。所以,使用是意義,這就特別重要了。維特根斯坦舉出了一個更具體的例子,比如發(fā)生在建筑工人A和他的助手B之間的一種語言。A喊出“石塊”“石柱”“石板”“石梁”等詞,B則按照他所學會的聽到師傅A的叫聲就遞上相應的石料“石塊”“石柱”……。在這個例子中,很顯然,A喊出“石塊”“石柱”等詞時并不僅僅是給這些事物命名,而更重要的是要求B采取行動,把他所喊出的東西遞給他這個動作?!笆瘔K”“石柱”等的意義是在B按照A的要求去使用這個層面上得到實現(xiàn)的。維特根斯坦通過這個例子逐步提出自己的“語言游戲說”。他認識到生活中的語言游戲包括很多種類,比如上面提到的奧古斯丁指稱命名的游戲,教師在教兒童認字時候的“實指教詞”,以及兒童在轉圈圈游戲中對詞的許多用法等。事實上,語言和這些活動相互交織在一起的整體都可以稱為“語言游戲”,這是維特根斯坦所要闡述的基本觀點。維特根斯坦的語言觀不同于奧古斯丁的語言觀的關鍵點在于他不單純把語言看作關于對象的指稱,而更重要的是把語言看作按照一定規(guī)則進行的使用活動。換言之,“語言游戲”是把一個詞語的意義放在語言的使用之中,語言在使用中才能被賦義,語言的意義就在于它的用法(意義即用法)。

      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說”強調在語言的實際使用中去考察語言的意義,這是與人們的“生活形式”密切相關的?!罢Z言游戲”是人們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使用語言的一種活動,對語言的理解和把握應在日常生活形式中去把握。可以說,他的“語言游戲說”是建立在生活形式的觀念之上的。生活形式是多姿多樣的,所以,維特根斯坦認為,語言游戲也是多種多樣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見到的基本語言現(xiàn)象如下達命令、描述、報告、推測、圖釋、講故事、演戲、唱歌、猜謎、講笑話、提問、感謝、詛咒、問候、祈禱、翻譯等都可以被稱之為語言游戲。語言游戲的多樣性反映了生活形式的多樣性。這就好比是工具箱里的工具,如錘子、鉗子、鋸子、起子、尺子、膠鍋、膠、釘子和螺絲釘?shù)?,這些工具的功能自然是各不相同的。與此類似,語言中的詞語的功能也是多種多樣的。語言的意義也只有在日常生活形式的使用過程中才能得以完全彰顯;而且“這種多樣性也不是某種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是有許多我們可以稱之為新種類的語言,新的語言游戲會出現(xiàn),而哪些其他種類的語言和語言游戲則會變得過時而被人遺忘”[3]10。

      維特根斯坦明確表達了語言游戲與生活形式的關系,他說:“想象一種語言就叫做想象一種生活形式?!盵3]11“‘語言游戲’這個術語在這里是要強調,用語言來說話時某種行為舉止的一部分,或某種生活形式的一部分”[3]15。 “人們所說的內容有對有錯,就所用的語言來說,人們是一致的。這不是意見的一致,而是生活形式的一致”[3]102。語言是人們用來在相互之間傳遞信息的手段,它是一種能動活動,而且是人的全部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中考察的是處于動態(tài)之中的語言,即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他把語言看作一種活動,語言正是由于成為一種活動從而成為一種生活形式。而生活形式則是語言活動賴以進行的基礎。這是維特根斯坦對“語言游戲”跟“生活形式”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的表述。

      “語言游戲”是由語言和行動組成的整體,它主張必須根據語言的具體使用來理解語言,語言是在具體使用被賦義的?!耙饬x即使用”強調的是把一個詞語的意義放在語言的使用之中(而不是在符號與對象的指稱中)去把握?!罢Z言游戲說”是建立在“生活形式”的觀念之上的。各種語言游戲形成我們各種精彩的生活形式,都是人類生存的一部分,所以有什么樣的生活形式就會有與之對應的語言游戲。

      三、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思想對BET改革的指導

      (一)BET中的突出問題

      從“邏輯圖像”到“語言游戲”,我們發(fā)現(xiàn),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思想中最重大的轉變,在于他談論語言意義的出發(fā)點不同:他在前期是從語言的邏輯結構出發(fā)的(靜態(tài)的、想象的),而后期他則立足于現(xiàn)實的生活形式中(動態(tài)的、實踐的)。聯(lián)系到我們當前BET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BET之所以陷入困境,恰恰是因為我們一直在培養(yǎng)學生建立語言意義的“邏輯圖像”,忽視了對學生“語言游戲”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來說,當前高校BET的問題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偏重商務語言知識的傳授。在長期的商務英語教學中,我們一直致力于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一“基礎能力”上我們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是效果卻微乎其微。究其原因,還是由于我們一直在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實指教學”的能力,通過名稱與對象之間的指稱,建立起基本命題和事態(tài)、命題和實在等之間的聯(lián)系,最后達到讓他們學會在語言和世界之間建立起“邏輯圖像”的目的,其結果就是學生“高分低能”現(xiàn)象出現(xiàn)。而且,這種語言能力到底怎樣?如果脫離了現(xiàn)實的生活形式,實際上,學生連“邏輯圖像”都不能很好建立,會出現(xiàn)很多“誤用”情況。例如,學生陪一群外賓上電梯,電梯進來的人過多,“超載”了。于是“超載”該如何用英語表達?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不約而同想到的詞是overweight。但這是一個明顯的“誤用”,因為“超載”的標準用法是overload。所以,片面強調語言能力培養(yǎng),忽視了根植于生活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是我們培養(yǎng)中的誤區(qū)之一。

      2.扼殺了學生學習興趣。“實指教學”式的教學模式,旨在讓學生學會記單詞,背句型、背課文,注重語法的規(guī)范等,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用名稱指稱事物,用邏輯結構來建立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這實際上就是維特根斯坦所說的建立“邏輯圖像”過程,而實踐也已經充分證明,這一培養(yǎng)模式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結果就是學生對外語學習普遍不感興趣,課堂氣氛很沉寂,學生不愿意跟教師互動??荚嚽巴ㄏ鼜土暎R時抱佛腳,應付考試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

      3.學生缺乏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長期僵化的“實指教學”模式,造就了學生“紙上談兵”“會讀書不會做事”的能力。一旦學生畢業(yè)后進入實際工作中,會發(fā)現(xiàn)自己單一的語言能力根本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職場需要。筆者曾聽過一位畢業(yè)生談自己的工作經歷時說,上班第一天,領導讓自己去發(fā)傳真,但是傳真機自己卻從來沒用過,打印機卡紙了,領導讓自己去修一下,自己卻根本不知道毛病在哪里。其實,這一切都是由于我們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結果。試想,如果我們在給學生講授課程的時候,有一種“語言游戲”的情境模式,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去“演練”課本上學習的知識,這樣的教學不但提高了學生實際的語言應用能力,也自然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應變能力。

      (二)BET改革的突破口

      根據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思想的轉變,以及BET實際所遇到的情況,我們認為,BET改革迫在眉睫的任務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形式的實踐創(chuàng)新?!罢Z言游戲說”的核心點就在于實踐創(chuàng)新性。商務英語屬外語類課程,融國際性、應用型與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于一體,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應用型特征,故而也相應地要求課程必須緊跟時代步伐,進行創(chuàng)新。那么,課程的創(chuàng)新首當其沖的要求教學形式的實踐創(chuàng)新。我們很顯然不能再囿于傳統(tǒng)的“實指教學”和“邏輯圖像”教學手段,應該在“語言游戲”的理念下,著眼于對學生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交際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一個學生的發(fā)音正確、語法標準、翻譯能達到“信、達、雅”需要幾年的訓練和實踐,這一步當然必須夯實,來不得半點含糊。但是,這是比較低層次的培養(yǎng)目標,我們培養(yǎng)的關鍵是要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在商務工作中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故此,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法和翻譯教學法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教學改革需求,而需要采取情境設置法、問答法、任務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等多種教學形式和方法,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

      2.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陡叩葘W校商務英語專業(yè)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把跨文化交際能力列為商務英語專業(yè)學生應具備的5項基本能力之一[4]。 國內有學者對商務英語專業(yè)人才的社會需求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42.7%的用人單位對跨文化交際能力有明確的要求[5]。商務英語專業(yè)人才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是要求高校培養(yǎng)更多的外向型人才。所謂“外向型”也就是能夠在跨文化交際的國際貿易活動中得心應手、游刃有余的人才。這樣,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就成為BET的主要目標。這一理念恰恰就來自于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與“生活形式”的要求。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多元文化模式是其交際的特征,我們進入到一種語言游戲中,就意味著進入到與該種文化相連的生活形式中。在這樣的生活形式中,如果我們對異域文化不了解、不熟悉,或者有意無意中誤解了該國的文化,則必然會導致文化沖突或文化誤解,這對于我們的國際商務活動會有百害而無一益。

      3.積極為學生開拓商務實習或仿真實習機會?!罢Z言游戲”哲學思想的關鍵在于提出了意義即使用的觀念。那么,這要求我們必須加大學生進行實際的商務應用和商務操作機會,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大學生“實習”內容在課程設置中的比重?!皩嵙暋睂嶋H上也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立真實的文化語境和情境語境。根據我們對畢業(yè)生回訪資料數(shù)據顯示,學生在真實的商務交際中,“真刀真槍”地去做,要比教師苦口婆心講上一學期或一學年的效果要顯著,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充分調配和鍛煉。當然,“實習”需要學校跟企業(yè)的強強聯(lián)手,針對企業(yè)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設置人才培養(yǎng)目標,這就是BET所要求的“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目標設想。但是,實事求是地講,跟企業(yè)聯(lián)手,為學生提供在校期間的實習機會,這樣的設想有很多操作難度,那么,我們不妨就加大在學校課堂中的“仿真實習”機會。比如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充分利用教材所營造的問題情境開展各種模擬業(yè)務和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對新鮮的語言材料和語言情境開展積極的思維加工來發(fā)展自己的語言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同時,積極探索信息教育技術對商務英語實踐教學的推動作用,充分利用大數(shù)據、人工智能、虛擬仿真實驗室等教學手段和條件,創(chuàng)立先進的商務實踐環(huán)境,使學生有更多機會熟悉和掌握現(xiàn)代商務流程[6]。

      四、結語

      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圖像”說旨在建立語言和世界之間的邏輯結構,是一種靜態(tài)的、脫離了語言實際的哲學觀點;而“語言游戲說”則旨在讓語言回歸到真實的生活形式中,在“粗糙的地面”(即實際的生活中)獲得語言的意義。維氏從“邏輯圖像”到“語言游戲”的語言哲學思想的轉變,充分說明了語言教學不能再囿于“實指教學”,用靜態(tài)的、孤立的觀點來看待語言學習,不能再以培養(yǎng)學生建立語言與世界之間的邏輯圖像、尋求句子之間的語法邏輯結構為培養(yǎng)目標了,而應該從“語言游戲”的視角,用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觀點,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形式”中獲得語言的意義。這對于BET具有重大啟示意義和借鑒作用。所以,從維特根斯坦的這一哲學思想的轉變,我們就可以為當前的BET改革找到理論理據,且為我們的教學理念尋找到切實可行的實踐之路。

      猜你喜歡
      維特根斯坦名稱命題
      維特根斯坦式綜合
      哲學評論(2018年1期)2018-09-14 02:34:20
      下一站命題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況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況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況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況
      2012年“春季擂臺”命題
      對聯(lián)(2011年24期)2011-11-20 02:42:38
      2011年“冬季擂臺”命題
      對聯(lián)(2011年18期)2011-11-19 23:35:53
      2011年“夏季擂臺”命題
      對聯(lián)(2011年6期)2011-11-19 21:24:12
      維特根斯坦語篇分析方法探析
      外語學刊(2011年3期)2011-01-22 03:42:12
      开封县| 固原市| 临海市| 伊宁市| 湄潭县| 绍兴县| 比如县| 兰西县| 永嘉县| 泗水县| 永嘉县| 特克斯县| 新源县| 丹凤县| 新民市| 迭部县| 五峰| 上蔡县| 南岸区| 阿鲁科尔沁旗| 湘西| 简阳市| 林西县| 榆林市| 阿拉善右旗| 邳州市| 土默特左旗| 辽阳县| 福建省| 小金县| 肥东县| 延吉市| 萝北县| 天门市| 大埔县| 平凉市| 阿鲁科尔沁旗| 淳安县| 固阳县| 沙洋县| 灵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