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南召縣向東中學,河南 南召 474650)
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人生目標、個人理想大多是在初中階段逐漸樹立并逐漸走向成熟的,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初中課程體系中,與其他學科相比,政治課程具有理論性強于實踐性的特點,要求學生具有更高的思維能力。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豐富教學內容,合理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政治課的教學質量。好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的未來打下良好基礎。思想政治是一門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在新課程改革持續(xù)深化的背景下,國內專家學者開始重視以生活為導向的課堂建設。通過實踐證明,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實施以生活為導向的思維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政治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活躍,并可以從課堂深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能夠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政治課上學到新知識,并受益終身。
生活既教育,教育的范疇與社會活動的范圍一樣廣泛,在初中思想政治課堂中運用生活化思維的目的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實際生活為媒介,以觀察、體驗、感悟為主要手段,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從學生的生活經歷入手,以現(xiàn)實生活背景為教學基礎,使知識內容更趨于生活,幫助學生理解自我,形成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意識,啟發(fā)學生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初中生命思想政治課堂生活化思維教育的內涵就是以生命教育為教學目標,在設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以及采取教學形式和評價手段都要圍繞生活為中心,有利于學生在生活的基礎上充分了解認識所學知識。
目前,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是我國初中思想政治課堂的基本現(xiàn)狀。初中階段是學生逐漸形成其社會認知和意識形態(tài)的階段,學生的思想還在逐步成長中,初中思想政治課的知識抽象的內容居多,學生理解和掌握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初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比較廣泛,學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部分教師教學不能滿足初中生的學習需求,在課堂上盲目的灌注味同嚼蠟的理論知識,讓學生背誦不論是課堂還是課后所學的知識,然后采用試卷考試方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自學能力沒有幫助,而且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因此致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焦慮心態(tài),不能主動汲取教材和課堂知識,從而很難完全吸收課堂內容,導致分散課堂注意力,學習效率不高。這種不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完全依靠于教科書,不能和社會接軌的教學模式,無助于新課程改革的推動。因此,為了提高初中生在政治課堂中的學習熱情,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需要改變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結合初中生的年齡特點,使初中政治教學課堂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緊密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學生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是新課程的重中之重,而在思想政治課堂中運用生活化思維教學就需要注重學生的生活,把思想政治知識與學生生活相結合,參照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內容設計,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打造快樂和諧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
思維是心理學的范疇,是客觀現(xiàn)實在人腦中間接反應,它主要包括形象的、抽象的、聚合的、發(fā)散的、常規(guī)的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通過不斷學習、實踐和培養(yǎng),人們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最終思維應與人的實際生活保持一致。面向生活的思維就是所謂的“生活化思維”。在初中政治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和目標通常與實際生活相脫節(jié)。在當今社會中,學生可以觸摸的社交信息數(shù)量非常大,對學生的影響也非常大。這就要求初中政治教師改變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減少不良的社會信息對學生的影響程度,強化學生的思想意識,樹立正確的社會道德價值觀。
良好的課堂引入是教學成功的開始,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將生活引入課堂是構建生活化課堂的重要一步,出色的課堂引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開始上課時,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引入與學生生活狀況密切相關的內容,使學生意識到這就是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知識,這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例如當學習“拒絕不良誘惑”時,教師可以設計的教學方式:面帶微笑地對學生說“今天老師很開心,我中了500萬,不過需要交一點稅費,等會我就去轉,400多萬呢!這是我的手機剛剛收到的短信,不信你們看看”說完之后,學生就會產生議論:“老師,這種信息不可靠?!薄澳怯羞@樣的好事,這是陷阱?!薄坝腥吮辉p騙過”……教師可以假裝驚訝“不是吧,你們怎么知道的?我的500萬是不是沒有了”通過這樣的事件引入,就比較容易地引入了本節(jié)課的主題:“拒絕不良誘惑”,對誘惑說“不”。以生活為導向的課堂構建能夠喚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法是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利用鮮活生動的案例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需要指出的是在采取案例教學方法時,教師所設計采用的案例應和生活實際相符,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熱點和案例。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備課,完善政治教科書中的知識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與社會特點,案例要與政治課本中的知識要點結合,和學生達成。例如在《健康的網(wǎng)絡交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舉例:小明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沉迷于互聯(lián)網(wǎng),逃學并耗盡父母的生活費。同時,為了獲得更多地網(wǎng)絡游戲的費用,小明偷盜、坑蒙拐騙,不惜觸犯法律,受到懲罰。這樣的生活案例教學的警示作用非常明顯,能夠理解網(wǎng)絡技術的不利方面。在學生對事件案例進行思考、分析和理解之后,老師就要指導學生如何正確利用網(wǎng)絡技術。生活化案例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并得以警示,也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思路清晰。
通過問題討論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積極激勵學生全方位去思考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方案。教師在政治課教學中,討論的問題需要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聯(lián)系,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做情緒的主人”的教學中,老師可以讓小組成員之間討論“我是誰”“我不高興什么”和“為什么我不高興”的問題,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一些學生說,由于他們的不滿,他們感到不高興。一些學生說,他們被父母強迫學習不快樂。如果不開心,一些學生會發(fā)脾氣……每位學生都能參與進來,課堂的討論熱情高漲。這時,老師可以告訴學生,快樂的事和不快樂的事情每天都會遇到,這是正常的,也是自然的,遇到這些問題后,怎樣去解決這些事情,不被情緒困擾,做情緒的主人。
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把教學活動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不定期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感受社會的精彩;走進大自然,感悟生命的意義。
今天的初中學生處在信息時代,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還不成熟,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各種信息也會對其產生影響,有積極影響,也有負面影響。因此,幫助和培養(yǎng)初中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并把政治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融合,是初中政治教學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教師需要把生活思維融進政治知識,使學生在運用政治知識去理解并解決生活化的問題,推動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共同發(fā)展。面向生活化思維教學融入初中政治課堂中,有利于初中學生領略書中抽象的、復雜的政治知識,進而把政治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