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
(貴州省安龍縣第一中學,貴州 安龍 552400)
閱讀理解是英語高考中的一道必考題型,它在試卷中所占權重較大,同時也是分值最高、篇幅最大、區(qū)分度最明顯的題。該題對考生的能力要求較高,考查考生能讀懂日常生活話題的文字材料,如公告、說明文等高考考綱要求的話題項目內容。該部分每題2 分,分值較高,所以能在這部分拿到高分是該科獲得高分的關鍵,“得閱讀者得天下”這一說法是有道理的。
研究近幾年全國卷以及自主命題的考區(qū),不難發(fā)現該部分選材廣泛,涵蓋了科普、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大綱要求的話題。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是??嫉捏w裁。近幾年命題有以下特點:
(一)融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題材選自一些外國的網站或刊物。題材貼近生活,所宣揚的價值觀也符合主流思想,切實體現了《英語考試大綱》對考生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
(二)考生閱讀量有增有減。每年都會有一些變化,主要考查考生在有效時間內的閱讀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三)考查考生快速獲取、處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四)無縫銜接課標詞匯。全國卷命題銜接詞匯,對考生詞匯要求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細節(jié)理解題、主旨大意題、推理判斷題以及詞義推斷題是閱讀理解在高考中常見的考查方式:
(一)細節(jié)理解題
縱觀近幾年全國卷以及自主命題試卷不難發(fā)現,細節(jié)理解題在試題中所占比例較大,總體來說這種題型相對簡單,通過題干的關鍵詞,便能在文中找到相關信息,仔細比對,就能得出答案,但近年的考題也多帶有推理性的細節(jié)考法,增加了難度。在作答時應從以下兩方面把握:第一,認真審題抓關鍵,鎖定相關信息。找出關鍵詞,關注文章中比較醒目的專有名詞等,確定關鍵詞后,要注意該詞在原文中的唯一性,這樣有助于快速鎖定相關信息。抓住關鍵詞,結合命題的相關原則,在材料中找到信息區(qū)間。第二,將所給選項與原文比對,確定正確答案。在瀏覽選項時,將選項的內容與原文信息進行比對,排除干擾選項,這樣就能確定正確答案。在答題時,考生一定要明白,細節(jié)理解題一般分為直接信息題和間接信息題,對于直接信息題,直接采取“關鍵詞定位法”,即“帶著問題找答案”的方法,定位找題眼,題干中提取關鍵詞,然后以此為線索,運用略讀的技巧快速在文章中尋找與此關鍵詞相關的段落、語句,快速定位該題與哪一段哪一句有關,然后仔細推敲,仔細比較所給選項與文中細節(jié)的區(qū)別,在準確理解細節(jié)的前提下確定答案;針對間接信息題,隱蔽性較強,正確選項一般都會改動,此類題目需要將題目信息與原文相關信息進行轉換,甚至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工或整理。
(二)主旨大意題
主旨大意題主要考查考生把握全文主題和理解中心思想的能力。通常以概括中心大意、概括段落大意、選擇標題以及判斷作者寫作意圖等形式出現,難度較大。從近幾年的高考閱讀理解題可以發(fā)現,主旨大意題幾乎年年都考,它涵蓋性強,覆蓋全文或全段。干擾選項有這些特征:過于籠統(tǒng),不知所云;以偏概全,主次不分;移花接木,偷換概念。所給選項被命題者有意識地把本屬于A 的內容放在B 上,稍不留神,選錯答案;無中生有,生搬硬套。
主旨大意題大致分為標題歸納題和段落大意題。標題歸納題具有醒目性、概括性和針對性的特點。標題歸納題要求考生根據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給一個能概括整篇文章的主題,一定要站得高,不能斷章取義。段落大意題設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讀懂文章段落的中心大意。要做好段落大意題,要求要準確概括段落的大意,一定要知道該段的邏輯結構。比如該段是按“總—分”“分—總”的順序組織,還是按“分—總—分”的順序組織。針對不同的體裁,中心大意往往有所不同,比如議論文往往采用“總—分—總”的模式;說明文主題句一般在首段;新聞報道主題句常出現在首段首句;記敘文一般沒有明顯的主題句,需要根據文中敘述的內容和線索來概括文章大意,但是如果文章末段出現說理性的句子,則這個句子很可能為主題句。
(三)推理判斷題
推理判斷題難度較大,之所以難是因為不能直接得出答案,它要求根據字面意思,通過語篇邏輯關系的推敲,研究細節(jié),揣測作者的態(tài)度,理解文章的寓意,這類題型在近幾年高考閱讀理解中所占的比例有上升的趨勢。
推理判斷題干擾選項具有這些特征:(1)曲解文意。題目設置的有些選項來自文章中的某一句或某幾句話,命題者可能會利用里面的詞設計出干擾項,使其看似表達了文章的意思,其實是對原文意思的曲解。因此,考生在閱讀文章時要從字里行間捕捉信息,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分析、判斷,做出符合邏輯的推斷。(2)張冠李戴。題目問的是作者的觀點,選項中出現的卻是他人的觀點;題干問的是他人的觀點,選項中卻出現了作者的觀點,擬題者故意混淆觀點,增加難度。(3)偷梁換柱。干擾項用了與閱讀文章相似的句型結構和單詞,偷偷地換了幾個單詞,造成句意的改變,讓考生特別容易忽視。(4)無中生有。這種類型的干擾項與設置的問題毫不相干。(5)魚目混珠。這種類型的干擾項常出現在詞句理解類試題的選項中,即利用某個詞或句子的字面含義代替其在特定語境中的具體含義。
針對推理判斷題的這些特點,在解題時要吃透文章的意思,從字里行間捕捉有用的信息,對文章的信息進行加工、分析、綜合、判斷,再進行符合邏輯的推理,當然解答時要忠實于原文,以文章提供的事實和線索為依據,立足已知,推斷未知,不能主觀臆斷,更不能以自己的觀點代替作者的觀點。
(四)詞義推斷題
詞義推斷這道題主要考查考生在短時間內能根據上下文快速猜測所指定的某一個生詞、短語或者句子含義的能力,而這些詞和短語往往都超出考綱范圍,但結合文章的篇章意思,通過上下文暗示,考生總能猜出它們的含義。針對這些情況,在做題時可遵循這些技巧來答題:利用上下文線索猜詞義。比如重述法、下定義法、同義詞或近義詞法;根據上下文邏輯猜測詞義。在試題中,有時生詞所在句的上下文中沒有明顯的解釋說明性線索,那么可根據上下文的邏輯關系進行推理確定該生詞的意思;根據語法知識猜測詞義。比如同位語從句、定語從句等都起著解釋說明、補充或限定的作用,它們也能提供必要的線索;根據構詞法猜測詞義。英語中的許多詞匯,尤其是一些新單詞,是可以通過構詞法形成的,所以掌握構詞法有助于猜測詞義。
總之,平時一定要多練習,熟能生巧。結合解題的方法和技巧,這樣在高考中才能取得好成績,真正地做到“得閱讀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