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藍
廣東省深圳市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 廣東 深圳 518107
微課,是一種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的微小型教學課程,與寬泛、教學內容復雜的傳統課堂相比,微課主題更為突出,內容更為精簡。微課是主要針對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或是教學中的某一環(huán)節(jié)的精要教學。微課的制作以實用為宗旨,資源容量較小便于傳播,并以微視頻的形式基于網絡流媒體播放,實現網絡共享。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教育系統也在發(fā)生著各種各樣的變化,而微課就是應對當下教育需求而出現并迅速普及起來的一種新產物。近些年來,隨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被提出,一些傳統課堂所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可以用微課來彌補和改善。學生可以使用網絡終端觀看微課,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隨著微課的出現,各種各樣的微課學習網站在提供微課的課程視頻外,還具備更完善的功能,例如師生討論功能、直播功能、作業(yè)布置等。這些新型的教學媒體所具有的新功能與優(yōu)勢,引起了教學工作者的關注,許多教師都在自己的課程中運用微課進行教學,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第一,微課可以使課程教學更具趣味性。微課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通過變換的視頻畫面生動形象地講解課程知識。
第二,主題突出,內容具體,目標明確。微課的內容一般都是針對教學中的某一課程重難點或是教學中的某一環(huán)節(jié)或教學主題進行的精簡具體的教學,時長較短,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攻堅克難,提高學習效率。
第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自主觀看微課視頻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自主進行鞏固和復習。
第四,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相關的課程進行學習。傳統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生通過教師演示和講解,或自行閱讀課本來獲取知識,難免有外界因素影響學習效果,例如座位與講臺的距離、教師音量、教材中的軟件版本不同等等,而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微課來解決[1],微課時長較短,便于通過網絡在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播放,將微課上傳至網絡,學生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自由學習新知識,回顧舊知識,對于學得不扎實的知識可隨時暫停,反復觀看,有利于學生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同時也有利于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2]。
第五,有利于因材施教,根據學生水平不同,著眼于不同層次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進行分層教學。一節(jié)作品制作課,可以設計多個難度不同的作品制作微課視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制作某一難度的作品,或是采用設立進階任務,闖關式教學的方式,所有學生都從基礎的任務做起,完成了前面微課視頻中基礎任務的學生,可以繼續(xù)觀看后續(xù)視頻完成難度升級的進階作品,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和完成情況,自行控制視頻的播放速度,這樣,基礎較好且接受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更快掌握制作技巧,鍛煉操作能力,開闊眼界,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隨時暫停視頻,反復觀看視頻,更好地掌握作品制作方法[3]。
應用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微課應結合信息技術教材來進行微視頻制作。微課的內容可以是對課本中某一知識點的講解視頻,例如教學的重點或難點,也可以是課本中相關作品制作具體步驟的錄屏或講解視頻,對于較為枯燥的理論知識點,可以配合PPT錄屏或者制作動畫,激發(fā)學生興趣。微課要在短時間的視頻中把握重點內容,對知識的講解要精準到位,畫面中圖文排版要合理大小要適中,盡量把課程內容分割成多個小知識點,讓學生能夠在簡短精練的微視頻中更好地掌握知識點[4]。
應用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微課,微課視頻的趣味性也很重要,對于小學生來說,對知識的接受程度與課程的趣味性有很大關系,在微課的內容設計中,可以采用小學生喜歡的教學形式,將微課制作成語言俏皮可愛、畫面生動有趣的動畫,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5]。
老師可以根據微課直觀形象的特點,將有關教學內容提前錄制好,或是通過互聯網獲取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微課視頻。
按照自己的需要,以及課程主題的不同,選擇相應的播放方式。
將視頻發(fā)送給每一臺學生機。
上傳到視頻網站,將網址發(fā)送給學生。
教師電腦播放,進行視頻廣播,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上觀看,但不會收到視頻文件。
電腦教室大屏幕播放。
課前:讓學生在網上觀看作品制作具體步驟錄屏或講解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在家完成作品制作任務,在課堂上進行作品展示或答疑,實現翻轉課堂模式教學。
課堂中:學生可以觀看作品的制作具體步驟錄屏或講解視頻進行自主學習,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暫停、播放視頻,自主、高效地完成課堂作品制作任務。
課后:通過觀看教師上傳的每一課的知識點視頻,可隨時對已學內容進行復習和鞏固,對不明白的知識點可再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