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禮俗互動視角下立春鞭春牛的演變

      2021-11-30 04:45鮑燕飛
      參花(下) 2021年11期
      關鍵詞:立春

      摘要:立春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在這一天舉行相應的慶?;顒踊蛘邇x式非常普遍,鞭春牛就是其中的一項,立春鞭春牛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在禮俗互動的過程中從最開始的宮廷活動演變?yōu)楹髞淼墓倜裢瑯?,世俗化的意味也逐漸變濃。作為一種目前依然存在的習俗,雖然人們對它所蘊含的美好寓意已經(jīng)不再相信,但其強大的生命力依然值得追索。

      關鍵詞:禮俗互動 立春 鞭春牛

      二十四節(jié)氣是我國農(nóng)耕文明的產(chǎn)物,立春為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在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古代受到極高的重視,在這一天舉行慶?;顒踊蛘邇x式非常普遍。目前,二十四節(jié)氣的主要民俗活動有很多與立春相關,如衢州“立春祭”、石陌“說春”、遂昌“班春勸農(nóng)”等。它們都與立春鞭春牛有關聯(lián),可見立春鞭春牛這一習俗的強大生命力,筆者認為鞭春牛擁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與其禮俗互動的演變過程息息相關。

      一、禮俗之前:立春出土牛的興起

      最初立春只是一個節(jié)氣,其演變成一個節(jié)日是在西漢時期。西漢晚期,順應時氣、不違農(nóng)時的觀念已經(jīng)非常普遍,立春因此受到重視。東漢時期,立春迎時氣成為官方活動,《后漢書》記載:“是歲始迎氣于五郊?!雹龠@里所講的迎氣指的是迎四時之氣,立春之日舉行的就叫迎春禮。

      東漢時期,迎春禮吸收了先秦時“出土?!绷曀祝凇逗鬂h書》中有相關記載,“立春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京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門外,以示兆民,至立夏。唯武官不?!雹诖藭r,土牛與青幡、耕人一起都是立春迎春的元素。出土牛不僅是送大寒,同時也意味著迎暖春,土牛與耕人的組合更有昭示農(nóng)時的意思。這一時期,不僅只有都城舉行迎春禮,地方上也同樣舉行迎春禮,《后漢書》記載:“縣邑……立春之日,皆青幡幘,迎春于東郭外。令一童男冒青巾衣青衣,先在東郭外野中。迎春至者,自野中出,則迎者拜之而還,弗祭。三時不迎?!雹?/p>

      從史料可以看出,縣邑只在立春之日進行迎春,其余三時不迎,儀式也較為簡單。都城和縣邑的迎春都包含一定的觀念象征。在中國古代的儀式中,往往取同類象征的意義相互配合運用,如求雨屬水,所以動陰;止雨要助火抑水,所以動陽。再如,春季在東方,儀式相關物品用青色。立春迎春的方位都為東,且參與人員穿青衣??h邑還令一男童作為春天的象征,進行拜敬,這些都是觀念象征的體現(xiàn),是一種隱喻。隨著時代的變遷,立春迎氣的意味慢慢消退,迎春的意趣逐漸增強,民眾的“借禮行俗”推動出土牛演變成鞭春牛。

      二、借禮行俗:立春鞭春牛的出現(xiàn)

      張士閃在《“借禮行俗”與“以俗入禮”:膠東院夼村谷雨祭海節(jié)考察》一文中,對“借禮行俗”和“以俗入禮”做出了界定。

      以俗入禮,是指國家通過對地方傳統(tǒng)的甄別、遴選與調(diào)整,給予不同層級的名譽和資助,使之納入社會公共文化系統(tǒng)之中;借禮行俗,則指民眾自覺地將地方傳統(tǒng)貼近國家意識形態(tài),以獲得合法性。二者均作為中國社會“禮俗互動”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表現(xiàn),促成了國家政治與地方社會之間雙向互動、相互嵌套的關系。④

      縱觀立春鞭春牛的演變歷史,筆者發(fā)現(xiàn)立春鞭春牛從最開始的出土牛到后世的鞭春牛,其演變過程中“以俗入禮”和“借禮行俗”一直穿插其中,在其演變的過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力。

      東漢時期,只是在立春這一天出土牛,作為一個象征農(nóng)時的物件,其主要作用是勸耕。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也依然如此。但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化交融期,外來文化的沖擊,各地居民的遷移,使得節(jié)日的世俗化趨勢非常明顯。立春出土牛盡管沒有發(fā)生變化,但是立春作為一個節(jié)氣,在此時的民間已經(jīng)具有濃厚的節(jié)日氛圍,立春之日剪彩燕、戴青幡非常流行?!傲⒋褐眨ぜ舨蕿檠嘁源髦?,貼‘宜春二字?!雹菘梢?,這時候的民間,在立春日有剪彩以迎春祈福的習俗。

      立春日習俗的繁盛以及社會的繁榮安定為鞭春牛“以俗入禮”的發(fā)展提供了契機。唐代很多文獻都對打春牛有記載,《兼明書》土牛義篇寫道:“今州縣所造春牛,或赤或青,或黃或黑,又以杖扣之,而便棄者……曰‘打春牛何也?”答曰:“……此謂人之妄作耳?!雹拊偃纭敖裉煜轮菘ち⒋喝罩埔煌僚?,飾以文彩,即以彩杖鞭之,既而碎之,各持其土,以祈豐稔,不亦乖乎?”⑦元稹《生春》也寫道:“鞭??h門外,爭土蓋春蠶?!边@些文獻中,鞭春牛地點均為州縣,從搶土的行為看這一活動最開始很可能出現(xiàn)在民間,土牛鞭打后就除之,可以想見當時參與的民眾非常多,完全能夠達到示農(nóng)的目的。立春鞭春牛實際上模仿的是春耕,是一種儀式象征。在鞭春牛的過程中,土牛被打碎,圍觀的民眾紛紛上前去爭搶土塊,持土以祈豐稔,也體現(xiàn)出民眾對于牛的崇拜。

      到了宋代,鞭春?!耙运兹攵Y”,進春儀式變成立春迎春的主要活動,宋末元初的《醉翁談錄》載:“立春開封府土牛進入禁中。開封縣土牛(立春前)一日鼓樂迎置府南門上?!边M春到宮廷后,進行鞭春,并有搶土塊的行為,北宋王珪《宮詞》中也寫道:“殿下排場擊土牛,君王玉仗久遲留,內(nèi)人爭卜宜春喜,奪得金泥各自收?!背夼M?,宮廷中還出現(xiàn)了撒豆習俗,《遼史·禮志》載:“司辰報春至,鞭土牛三匝。矮墩鞭止,引節(jié)度使以上殿,撒谷豆,擊土牛。撒谷豆,許眾奪之?!雹嗳龆棺铋_始出現(xiàn)于古代的驅(qū)儺禮儀中,古人認為赤小豆和大豆有驅(qū)瘟避疫的功效,人們搶奪谷豆,相當于搶福。宋代官方還頒布了《土牛經(jīng)》,對土牛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在《土牛經(jīng)》中,規(guī)定了牛首以歲干為色,牛身以歲支為色,牛的脛、腳都必須是規(guī)定的顏色。除此之外,耕人的位置也有相應規(guī)定。在古代的傳統(tǒng)觀念中,“陰陽”有其特定的象征,代表著生死、盛衰和吉兇等,干支也有其象征,象征動植物的生老衰減,用干支規(guī)定當年土牛的顏色,有一定象征意義。按照干支、五行制作出來的土牛,具有一定的神圣性,被賦予神秘色彩,受到人們的尊崇。

      在民間,鞭春牛也隨著節(jié)日的空前繁榮衍生出越來越多的行為,信仰意味濃厚,可謂是“借禮行俗”。撒豆這一行為被賦予了多重意義,豆與“痘”同音,民間認為撒豆可以“撒痘”,《清俗紀聞》載:“在將太歲送往廟寧之途中,市中兒童擲大豆打牛,如擲中,相傳可使皰瘡減輕?!睂⒍箍醋鞫唬俏锸孪笳?,撒豆以撒痘是一種“模擬”行為。對于牛的崇拜也更加多樣化,《高陵縣志》中記載了民眾爭搶土牛塊涂灶,據(jù)說可以“祛蚍蜉”。搶奪鞭牛的春杖,相傳可以使蠶更加健壯。還有用朱紅畫牛角、涂小兒額頭的,其名曰“打春”。又如“牛腹預藏胡桃、柿餅、栗、棗、花生等物,鞭后散落在地,民間男女多爭食之?!雹岷?、柿餅、栗、棗、花生都是具有美好寓意的食物。

      從上述可以看出,清朝時鞭春牛出現(xiàn)了很多新形式,民眾參與度非常高。但中華民國成立后,迎春禮作為一項清廷的禮儀被明令禁止。官方廢除了鞭春牛,但民俗的力量是持久且強大的,官方主導的大環(huán)境改變了,人們對于牛的崇拜以及在立春日鞭春牛的習俗并沒有消亡也不可能消亡。

      三、立春鞭春牛的保留與轉(zhuǎn)變

      在民間,鞭春牛以另外的形式得以保留,民國《宜川縣志》有民間打春的相關記載。主要是在立春的清晨,用朱紅涂抹牛角和小孩的額頭,還有門窗等。謂“打春”?!稖婵h志》也有記載:“民間以紅色染牛角?!雹獬恕按虼骸钡男问桨l(fā)生變化外,《春牛圖》也得到發(fā)展,在北方農(nóng)村,于墻上貼春牛年畫非常流行。如今,年畫逐漸成為藝術(shù)品,農(nóng)民也不再買年畫貼于家中,但是翻開老皇歷,會發(fā)現(xiàn)第一頁就是春牛圖,走向藝術(shù)道路的春牛圖,其功用又以另一種方式保留了下來。

      自2016年底,我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申遺成功后,衢州九華“立春祭”作為立春的重要民俗活動受到重視。鞭春牛是九華“立春祭”的重要展演項目。2011年,柯城文化館為了擴大其知名度,相關人員對“立春祭”進行了系統(tǒng)性重構(gòu),鞭春牛就是其中的一項,相關人員查閱了大量文獻,最終制定了一套操作性、觀賞性和參與性都較好的鞭春牛項目。流程大致為,先是在梧桐祖殿前面的農(nóng)田里,由一位披蓑衣、戴斗笠的老農(nóng)對春牛進行象征性鞭打。鞭打結(jié)束后,將事先準備好的花生、糖果等寓意吉祥的食品分撒給觀望人群。這兩項結(jié)束后,村民抬著紙糊的春牛等沿村巡游,在一些事先約好的人家門前,稍作停留,接受拜禮,進行祈福。這一整套流程中,可以看出民間俗信在其中占據(jù)了一定的地位。在當前人們已經(jīng)不再普遍相信這些行為能夠真的帶來好運的情況下,相關人員依然將民間俗信摻入其中,正體現(xiàn)了民間俗信的強大生命力。人們盡管不再相信其有實際的功效,但依然樂意去參與,在行為中表達自己的某種期望。

      四、結(jié)語

      立春鞭春牛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從最開始的立春出土牛到后來的鞭春牛,中華民國時期的明令廢止,再到如今的非遺項目,其形式一直在演變。但不管立春鞭春牛的外部環(huán)境如何變化,它在民間始終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無論是“以俗入禮”還是“借禮行俗”,都需要民眾的參與。這也使得立春鞭春牛能夠延續(xù)至今,成為民眾津津樂道、樂于參與的民俗活動。無論古代還是現(xiàn)代,人們對于其中蘊含的美好意愿始終保持著熱情。

      注釋:

      ①[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卷二,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104頁。

      ②[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志第四,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3102頁。

      ③[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志第九,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3204頁。

      ④張士閃:《“借禮行俗”與“以俗入禮”:膠東院夼村谷雨祭海節(jié)考察》,《開放時代》,2019年第6期,第150頁。

      ⑤[南朝梁]宗懔,宋金龍校注:《荊楚歲時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頁。

      ⑥⑦[明]陶宗儀等編:《說郛三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69頁、第635頁。

      ⑧[元]脫脫等:《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 遼史》,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876頁。

      ⑨閔宗殿:《古代的勸農(nóng)備耕民俗——迎春》,《古今農(nóng)業(yè)》,2004年第1期,第99頁。

      ⑩簡濤:《立春風俗考》,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246頁。

      參考文獻:

      [1]張士閃.“借禮行俗”與“以俗入禮”:膠東院夼村谷雨祭海節(jié)考察[J].開放時代,2019(06):148-165.

      [2]簡濤.立春風俗考[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6-260.

      [3]王霄冰.民俗文化的遺產(chǎn)化、本真性和傳承主體問題——以浙江衢州“九華立春祭”為中心的考察[J].民俗研究,2012(06):106+113-122.

      [4]卜風賢.鞭打春牛農(nóng)俗中的地方教化與國家認同[J].中國農(nóng)史,2019(01):88-96.

      [5]方燕.鞭春·改火·驅(qū)儺——巫術(shù)與宋代宮廷節(jié)俗簡論[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04):103-106.

      [6]馬惠玲.從立春到撒豆節(jié)看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傳承與變異[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118-123.

      [7]張琪亞.隱喻的力量——論民間巫術(shù)信仰的重要象征形式[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4):5-9.

      (作者簡介:鮑燕飛,碩士研究生在讀,浙江師范大學文化創(chuàng)意與傳播學院,研究方向:民俗、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責任編輯 劉月嬌)

      猜你喜歡
      立春
      吳洪激
      立春
      立春
      “立春”知識大比拼
      感受節(jié)氣之美:立春和雨水
      筆下的春天
      二十四節(jié)氣之立春
      立春
      源遠流長的打春習俗
      昌吉市| 阜宁县| 太谷县| 望城县| 宜丰县| 诸城市| 闽清县| 陇南市| 天峻县| 岢岚县| 房产| 丽水市| 榕江县| 齐齐哈尔市| 诏安县| 荆州市| 南投市| 皋兰县| 射阳县| 新巴尔虎左旗| 阜城县| 博客| 陆良县| 如皋市| 紫阳县| 桦川县| 闸北区| 奉新县| 郓城县| 邛崃市| 玉田县| 吕梁市| 永川市| 赣州市| 抚顺市| 贞丰县| 洱源县| 应城市| 荥经县| 吉安市| 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