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漢王鎮(zhèn)中心中學 梁繼勤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問題是接生婆,它能促進新思維的誕生?!痹诔踔袛祵W教學中采取課堂提問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思考,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目的。所以,教師要科學地設計問題,并采取最佳的提問方式進行提問。通過循序漸進的探究問題,達到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巴甫洛夫說:“質疑是探究的動力,發(fā)現的開始,創(chuàng)新的源泉。”初中數學教學中,新穎而有趣的問題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引起學生的思考,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的目的。這就需要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情況來巧妙地設計問題,然后抓住時機進行提問。例如,在教學“同類項”這一課時,教師首先舉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在上一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降冪排列,如果把降冪排列看作我們全班同學按照身高進行排隊,那么今天我們學習的同類項可以比作什么呢?”對此,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學生認為:“這就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來排隊?!边€有學生說:“我爸爸在賣水果時一般把橘子歸在一起,把蘋果歸成一類,有利于顧客購買?!苯又?,教師追問:“在同類項分類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這樣的問題能夠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饒有興趣地研究同類項的分類問題。
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邏輯性,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認知的知識情境,讓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興趣。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教師提問:“什么是全等圖形呢?”學生回答:“能夠完全重合的圖形是全等圖形?!苯處熇^續(xù)追問:“大家在電視中看過剪紙藝術嗎?”多數學生說看過。教師追問:“我們班上有同學會剪紙嗎?”很多學生舉手。有學生走到講臺上,很快就剪出了一個“囍”字,過一會兒又剪出了小魚、山川等簡單的圖案,這樣的剪紙圖案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學生提出:“為什么能剪出這樣規(guī)則的圖案呢?”為了解答這樣的疑問,教師把課前準備好的更加復雜的剪紙展示給學生,并讓他們說說剪紙圖案具有怎樣的特點。學生發(fā)現,原來這是我們今天學習的“軸對稱圖形”原理完成的。通過師生間的溝通,學生的問題意識得以形成。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與困擾,此時就需要教師架設起問題與思維的橋梁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教師要對問題的提出進行科學的評估。接著,想辦法架設問題與思維的橋梁,幫助學生弄清問題的本質。這就需要教師的問題設置更具吸引力,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就結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并結合本節(jié)課的實際內容準備一些圓形的實物,如盤子、圓形的鏡子等,再準備一把較長的尺子來對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進行探索。分別演示了直尺與圓形物體相交、相切、相離的各種狀態(tài),幫助學生理解本節(jié)課知識。問題是思維的試金石,問題要能夠點擊到學生的思維要害處,才能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科學的靈魂是自由,創(chuàng)新的前提是開放。新穎的問題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并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實踐證明,開放性的問題能夠有效豐富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教學“函數”這一單元,教師要求學生設計含有x、y 的運算式,并且要滿足下列條件:在x=4 時,y=6;x=3 時,y=8。這樣的問題吸引了很多學生,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有著重要意義。
綜合上述,課堂中的提問是教師教學的藝術。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設計出有利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問題,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學生求知心理與心理發(fā)展水平,引導學生利用問題探究數學知識,這樣才能讓初中數學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達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