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悅豐幼兒園 謝 倩
研究證實,游戲是幼兒發(fā)展的重要影響要素。幼兒游戲質量的高低,也是評價考核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指標?!?—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如何為幼兒游戲提供有效支撐,讓幼兒越玩越想玩,是當前一個研究探索方向。
以幼兒為本的游戲,要有落實到實處的思考與實踐,才能保障最終實現(xiàn)的目標是現(xiàn)實、具體、物資的。游戲要以幼兒為本,考慮到每個幼兒都是獨立個體。相應的,匹配幼兒游戲的周圍環(huán)境也應該是廣大、包容、擴展的,游戲的空間也應該是豐富、充足、自由的。
建立班級和幼兒園的游戲玩研站,滿足每個幼兒需要,也是為每個幼兒提供發(fā)展的外部條件。如在班級層面中,設置一個區(qū)角、一個小桌子、一個整理箱、一個售貨柜臺;如在園級層面,設置若干類型游戲區(qū)域,如戲水區(qū)、沙灘區(qū)、木工區(qū)、騎行區(qū)等。如在玩研站中,組建共同需要的游戲小組或小隊,在團隊合作中盡情深度探究游戲活動,能夠讓每個幼兒找到適合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將幼兒園玩研站的物理物資環(huán)境空間,升華為更高層次的幼兒人文交流合作空間。
幼兒游戲行為,大部分依靠與材料互動。因此,幼兒園會在班級設立資源角,園部設置大資源庫。重視材料收集與整理,重視材料資源庫利用,為幼兒拓寬游戲的廣度與深度。
教師要思考,幼兒在哪里需要資源庫。為了布置而收集,為了有這樣一個角而設計一個資源角,是缺少價值的。教師實現(xiàn)的,不僅是每個班、每個年級以及大園部都有資源角,這僅是數(shù)量上的優(yōu)勢。教師要完成的,更是要了解掌握資源角現(xiàn)狀,在對資源角使用頻率進行詳細調查研究基礎上,進行質量的優(yōu)化提升。
教師要思考,幼兒需要什么樣資源庫。游戲是幼兒的游戲,把游戲交還給幼兒自己。游戲的材料資源,也要歸還給幼兒。資源庫除了外在形式,還要注重內涵。要通過調動庫內資源,實現(xiàn)組合最大化,這是資源優(yōu)勢重要依據之一。幼兒游戲所用的材料,要隨著幼兒自身游戲的變化而改變,隨著幼兒游戲自身要求而改變。多種可能的游戲,要求資源組合的多種可能。我們要從幼兒自身行為出發(fā),通過抽絲剝繭的方式,尋找并創(chuàng)設出具有多種組合可能的資源庫。
幼兒是發(fā)展的,游戲也必然是發(fā)展的。用發(fā)展的資源,滿足發(fā)展的游戲。發(fā)展的游戲,會對當下的資源帶來瓶頸、障礙或挑戰(zhàn)。幼兒在缺少資源后去解決難題,體現(xiàn)了在游戲中提高抗逆和抗挫性功能,這本身也是幼兒在游戲中要實踐鍛煉的技能。優(yōu)化游戲材料組合,是保證游戲正常進行的一個可能。實踐中,使用的游戲資源需求單,創(chuàng)造了另一個打造持續(xù)發(fā)展資源庫的方法。資源需求單,是指在某一個特定環(huán)境中,幼兒無法得到資源支持后,尋求進行超越班級或園級進行的個性化要求。需求單的使用,擴大資源收集面,具有支持持續(xù)發(fā)展的功能。
游戲是幼兒自主、自發(fā)、自由的活動。鼓勵幼兒進行游戲前的計劃和準備,選擇玩什么、和誰一起玩、怎么玩。這樣的計劃不僅僅為幼兒游戲服務,還可以成為教師觀察幼兒游戲的一個重要方向。去哪里玩、玩什么,能夠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游戲特點與規(guī)律,形成以興趣為導向的游戲選擇指標,可以輔助評價幼兒游戲能力。
幼兒個體對于感興趣事物的研究,會產生瓶頸。這個瓶頸與幼兒自身的能力相關。幼兒經驗的習得方式有很多。自我的優(yōu)化提升是一種,同伴的合作研究也是一種。多通道的經驗獲取方式,讓幼兒游戲時刻新鮮,從更大程度上保證游戲推進的力量是發(fā)自于幼兒自己。
記錄墻是鼓勵合作的一種方式。幼兒講述或記錄研究進程,形成焦點話題發(fā)布墻,不僅能將個別幼兒的研究興趣影響至更多的幼兒,激發(fā)更多幼兒對焦點研究產生興趣,形成有組織的團隊研究網絡,更能讓班級內多個焦點進行互動,整合更多相關資源,研究站變成了研究所,拓寬了研究性學習的廣度。
講評一般分為三種,分別為師幼互評、幼幼互評和個人自評。通常,教師的方式是結果式講評,鮮少留意過程。而對過程中特別是對突發(fā)狀況講評,恰是發(fā)展幼兒游戲的關鍵所在。
用好點對面展示型評價,為幼兒互評積累經驗。游戲是幼兒習得經驗的重要途徑。對于幼兒來說,每一階段的梳理是必要的。說說今天游戲怎么玩的、和誰玩、有什么發(fā)現(xiàn)、接下來有什么計劃、需要什么幫助等。用對話發(fā)布的方式,能夠幫助幼兒梳理游戲過程,追蹤游戲下一步,有利于游戲的持續(xù)推進。游戲講評分享,應該把重點放在過程性分享上,先怎么做、再怎么做的梳理,能讓幼兒產生經驗共鳴,從而達到講評目的。
開展一對一講述型評價,為幼兒自評梳理脈絡。鼓勵幼兒進行圖示表征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是分享的一種方式。一幼兒在制作臘八蒜后,記錄的圖示包含了一個蒜瓣的形狀、一個圓圈、一個手指頭?;顒雍蟮囊粚σ恢v述時,他這么說:“我剛才在剝大蒜,我剝呀剝,發(fā)現(xiàn)有白白的東西。我繼續(xù)剝,就有一個洞,原來這是大蒜肉,我的手上黏糊糊的?!庇纱丝梢?,幼兒想用整個圖示,表明幼兒手剝大蒜肉的過程。而圓圈,是幼兒要表達的黏糊汁水。如果沒有一對一的講述,教師僅從圖示上,很難發(fā)現(xiàn)游戲經驗。
非實時深度的真實觀察,時常表現(xiàn)為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個孩子喜不喜歡,卻很少探究幼兒究竟喜歡什么。通過實時深度的真實觀察游戲,可以實現(xiàn)兩個目標,一是教師能夠了解掌握幼兒的需求、興趣和能力,能夠幫助幼兒擴展他們的想法,進而持續(xù)延伸游戲以達到教育教學目標;二是能夠讓教師第一時間理解幼兒在想什么,進而用觀察收集的反饋進行反思、評價和改進游戲。
教師觀察,需要在自然的游戲情境下進行。定時、定點、定對象,應該訓練成為教師的一種必備行為。教師們利用便簽紙和筆,隨記觀察關鍵,或者采用錄音錄像的方式進行實錄。不管是何種方法,不應被幼兒發(fā)現(xiàn),否則就會產生不利影響。教師的觀察,是將教師目的藏在心里的活動。保持與幼兒距離,保持教育者的敏銳度,讓幼兒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活動,才能讓觀察更具意義。
傾聽幼兒之間的對話,是觀察的蹊徑。幼兒是天生語言家,他們之間的聊天豐富有趣,在幼兒游戲中極其重要。他們的聊天是創(chuàng)造深度游戲的繩子,能夠連接并激發(fā)幼兒交流和合作。教師可以通過幼兒間的對話,根據自己已有經驗尋找相關支持策略,找到持續(xù)支持游戲的問題所在。教師還要幫助幼兒建立游戲持續(xù)性的興趣點,進一步延伸擴展深度和廣度。
教師通過真實的觀察,深入洞悉幼兒游戲的興趣水平和內在動機,識別出每個孩子的優(yōu)勢和提升方向,更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以前未見的、未知的狀況,再為每個孩子制定有針對性、有激勵性的游戲計劃。教師在真實的觀察中看到了聽到了什么,掌握幼兒知道、理解、能做什么,后續(xù)應該跟蹤什么、跟進什么、提供什么資源,最后再用此次觀察的結果進行反思評價,改進游戲活動。
基于以上游戲支撐策略,某幼兒園開展了系列游戲活動,打造“悅玩悅享玩”的園本游戲品牌活動,驗證了幼兒游戲支撐策略的正確性。如在趣味的悅享野餐日游戲中,幼兒自己自主選擇合作伙伴、游玩場地,自主布置野餐游戲場景,決定冷餐事物配置。野餐會因孩子們的主導而愜意,因孩子們的分享而美妙。
運用好游戲的力量,能夠讓幼兒游戲成為幼兒園的主要活動。避免幼兒游戲小學化、教師主導化,讓游戲成為幼兒自主需要、自發(fā)進行的真游戲,真正發(fā)揮游戲正向作用后,游戲也必將反過來成為幼兒童年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