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
摘? ? 要:為發(fā)揮紅色文化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過程中積極融入紅色文化內容,需要從整合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優(yōu)化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傳播途徑、健全考核機制等方面采取措施,從而提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紅色文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路徑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11-0001-02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之一。如何發(fā)揮紅色文化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并在“概論”課教學中全面融入紅色文化內容,成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因此,本文圍繞紅色文化融入“概論”課教學這一主題,從教學內容整合、方法創(chuàng)新等方面提出具體對策,以期增強“概論”課教學的感染力和實效性。
一、整合教學內容
“概論”課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促進學生對黨的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并以更大的熱情投身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偉大實踐中。為此,在“概論”課教學中應當立足教材,緊密結合大學生的思想、心理特點,通過整合教學內容,按專題進行課堂講授,使“概論”課實現(xiàn)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1]。具體而言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圍繞“政治修養(yǎng)有提升,個人素養(yǎng)有提高,生活行動有體現(xiàn)”的主題進行教學內容整合。因為這種教學理念結合了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學活動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能力,能夠有效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從而實現(xiàn)“概論”課的學以致用。第二,緊密結合學生思想狀況整合“概論”教材內容。整合教材內容時,既要從“概論”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出發(fā),又要結合大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臨的難點問題。只有抓住了這兩個方面,內容整合才具有針對性。高校思政課教師應當圍繞大學生關心的問題開展調研,密切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心理狀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重新設計“概論”課教學內容。第三,挑選切合主題內容的紅色歌曲名稱作為授課專題名稱。例如,將歌曲《春天的故事》作為“鄧小平理論”專題的名稱,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能夠增強他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從國家視角思考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改革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開展“概論”課教學改革的主要陣地??梢酝ㄟ^多種途徑將紅色文化內容有效融入課堂教學,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具體而言可以實施以下幾種教學方法:第一,案例訪談式教學法。結合社會實事熱點,選擇大學生最困惑的問題進行案例式教學。通過對具體、鮮活的案例進行剖析,引導學生思考并輸出觀點。此外,還可以邀請老紅軍現(xiàn)場授課,講授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運用案例訪談式教學法,不僅讓學生有親切感,而且增加了教學內容的可信度[2]。第二,討論式教學法。在“概論”課講授過程中,教師可以篩選一些與本次課程內容相關的紅色文化資料融入其中,組織學生圍繞相關問題分組討論學習,然后由組長介紹小組的討論學習結果。這種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促進他們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理論。例如,在講授“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這部分內容時,通過講述毛澤東在湘潭、醴陵等地對農(nóng)民運動開展情況進行實地調研,最終寫出了《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這一事件,讓學生談一談對“實事求是”內涵的理解,以及對自己今后學習、工作、生活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第三,視頻式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講授內容播放一些紀錄片、電影片段等視頻資料,讓學生圍繞視頻內容進行討論。這種教學方式直觀、立體、形象、生動,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從而增強教學效果。第四,現(xiàn)場體驗式教學法??梢越M織大學生開展重走長征路、參觀革命遺址等活動,讓學生感悟革命先輩的人格力量,領會紅色文化的真諦,從而認同革命歷史和革命理論。
三、優(yōu)化實踐教學
讓大學生了解我國基本國情,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這是開設“概論”課的直接目的。大學生只有將這些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運用這些基本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更好地適應社會。而要達到這一目的,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因此,開展“概論”課教學不能僅僅是闡述理論,更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大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獲得提高,反思總結并改進。紅色文化本身就是一本鮮活的教材,是一筆寶貴的教育資源,只要能夠合理運用必然可以發(fā)揮其教育功能。因此,應當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構建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xiàn)紅色文化資源與“概論”課深度融合,協(xié)同發(fā)展。具體而言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第一,課上和課下實踐。在課堂教學中,設置毛澤東詩詞朗讀、歷史人物評述等環(huán)節(jié),將紅色文化內容適時引入課堂;課下開展“品讀紅色經(jīng)典”讀書報告會,讓學生閱讀紅色經(jīng)典書籍,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紅色經(jīng)典影片,讓學生撰寫心得體會,在感知紅色文化真諦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第二,校內和校外實踐。在校內利用一些重要時間節(jié)點開設專題黨課,邀請相關學者現(xiàn)場授課;還可以舉辦紅色動漫制作大賽、紅色舞臺劇大賽、紅色作品繪畫展等校內實踐活動,使“概論”課教學更加具有趣味性、生動性和感染力,以此增強“概論”課教學的實效性。校外實踐重點開展重走長征路、參觀革命遺址、掛職鍛煉等活動,將理論教學融入具體實踐活動,既能提升大學生的政治素質,又能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
四、創(chuàng)新傳播途徑
紅色文化的傳播方式關系到紅色文化教育效果。當代大學生沒有親歷革命戰(zhàn)爭,紅色文化對他們而言相對遙遠,其內容也略顯抽象。因此,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的傳播途徑,才能使紅色文化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才能吸引大學生的眼球。新時代媒體融合發(fā)展突破了信息傳播的時空限制,形成了全天候、立體化的信息傳播格局,這種信息傳播模式更容易被大學生所接受。因此,要使紅色文化有效融入“概論”課教學,必須借助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優(yōu)勢。對此,高校應當整合媒介資源,既要發(fā)揮書籍、報刊等傳統(tǒng)媒介的信息傳播作用,又要發(fā)揮網(wǎng)絡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優(yōu)勢,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話語表達方式和傳播形式,促進紅色文化教育活動的開展。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創(chuàng)作更多的紅色文化產(chǎn)品。高校應當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開發(fā)出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文化產(chǎn)品。例如紅色舞臺劇、紅色動漫、紅色網(wǎng)絡游戲等。通過運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平臺載體傳播紅色文化,不斷擴大紅色文化的影響力,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紅色精神的熏陶。第二,促進紅色文化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延伸。在新媒體時代,應當建立數(shù)字化紅色文化資源數(shù)據(jù)庫。例如,可以將紅色書籍、紅色故事、紅色影視等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然后對這些資源進行數(shù)字化處理;還可以建設網(wǎng)上紅色文化虛擬展館,使歷史事件實現(xiàn)從靜態(tài)呈現(xiàn)到動態(tài)傳播的轉化,從而增強紅色文化教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第三,拓展紅色文化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發(fā)揮數(shù)字化紅色文化資源數(shù)據(jù)庫的平臺優(yōu)勢,提供紅色文化資源檢索服務。
五、健全考核機制
“概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一門核心課程,如何檢驗大學生該門課程的學習效果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主要通過期末考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然而,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無法全面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除了期末考試之外,還應當增加形成性評價考核方式。在紅色文化融入“概論”課教學的實踐探索中,逐步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考核方式。具體做法為將“概論”課考核的總成績分為五部分,即基礎理論專題學習成績、課堂匯報成績、實踐報告作業(yè)成績、平時表現(xiàn)成績、期末考試成績,每部分占“概論”課程總成績的20%。學生只有完成了這五個環(huán)節(jié),才能獲得一個較高的分數(shù)。這種綜合性考核方式能夠全面檢驗學生對“概論”課的學習情況和效果。此外,還可以將一些紅色文化主題實踐活動作為考核的重要方式。例如,可以在“七一建黨節(jié)”“八一建軍節(jié)”“十一國慶節(jié)”等重要節(jié)假日開展大學生紅色歌曲合唱比賽,并將其作為“概論”課的期中考核方式。在合唱比賽活動中,“概論”課所有專任教師擔任評委,現(xiàn)場及時評出分數(shù),將該成績作為“概論”課期中考核的分數(shù),在期末時以一定比例計入“概論”課程考核總成績。總之,“概論”課考核方式應當多樣化,尤其是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考核過程。多樣化的考核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升“概論”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洪俠,劉愛華,季洪輝.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踐探索——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例[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8(6).
[2]王英.紅色文化資源與“概論”課教學的有機融合研究[J].吉林農(nóng)業(yè)科技學院學報,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