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磊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北京100044)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盵1]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以他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yōu)橹袊嗣裰\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英勇奮斗,充分展現了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精神品質。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李大釗正是出生在這一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劫難時期。面對現實,李大釗“自束發(fā)受書,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yè),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2]301。追求民族復活、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成為李大釗為之奮斗一生的初心使命。
救國救民是青年李大釗努力向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1907年,自永平府中學畢業(yè)后,李大釗決定報考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此時,他已經給自己確定了救國救民的奮斗目標。之所以報考該校,根本原因就是他“感于國勢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奮國群之良策”[2]297。在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學習期間,李大釗“隨政治知識之日進,而再建中國之志趣亦日益騰高”[2]297。辛亥革命之后不久,革命果實落入袁世凱之手,中國進入了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黑暗時期。面對辛亥革命之后國家的亂象、人民的悲慘生活,他發(fā)出了自己的“隱憂”和“大哀”。在《隱憂篇》中,李大釗詳述了自己所憂慮的國家六個方面的困境:“邊患”“兵憂”“財困”“食艱”“業(yè)敝”“才難”。在《大哀篇》中,他表達了自己為人民大眾痛苦的命運而悲哀的情感:“哀哉!吾民瘁于晚清稗政之余,復丁干戈大亂之后,滿地兵燹,瘡痍彌目,民生凋敝,亦云極矣。重以庫帑空虛,歲出增巨,借款未成,司農仰屋,勢不能不加征重斂于民。民既托庇于其下,在理當負斯責,億辛萬苦,其又何辭。”[3]9顯然,他對于國家、人民的苦難有著深切的憂慮。北洋法政專門學校畢業(yè)之后,李大釗感到自己知識學問還不足以解決救國救民的現實問題,因此,他打算進一步深入研究社會經濟學,“研考民生凋敝之原,探所以抑強橫扶羸弱者”[4]。于是,1913年,他東渡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學習,“留東三年,益感再造中國之不可緩”[2]297。
在日本求學期間,李大釗對救國救民的方向和路徑進行了初步理論思考。
首先,李大釗萌發(fā)了啟發(fā)民智以實現民族解放的思想。1914年8月,李大釗在《風俗》一文中提出,在社會群體之中,必然存在“群樞”。這種群樞的作用就是引導社會群體的發(fā)展和走向。進而,李大釗提出:“宇宙尚存,良知未泯,茍有好學知恥之士,以講學明恥為天下倡,崇尚道義,砥礪廉節(jié),播為風氣,蒸為習尚,四方之士,望風興起,千里一人焉,百里一人焉。”[3]160這就是要求有志之士以天下為己任,擔當起“群樞”之責,以改造人心、提高群德,來挽救國家。1915年8月,針對陳獨秀的《愛國心與自覺心》一文,李大釗論述了自己關于愛國問題的認識,他特別強調了“惟吾民于此,誠當自覺。自覺之義,即在改進立國之精神”[3]250。這里,李大釗強調的就是民眾自覺的意義。1916年初春,李大釗撰寫《青春》一文,在文中,他明確論述了鍛造青春中國“系乎青年之自覺”[3]312。
在李大釗看來,挽救民族危機必須由“群樞”啟迪民智,實現民族覺醒,進而實現民族解放。這既是李大釗對中華民族走向“復活”“復興”的第一步思考,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中國仁人志士對民族出路探索的共同方向。特別是李大釗對青年在民族自覺、民族解放中所起作用的寄望,體現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共識。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青年雜志》,他把青年看作社會的希望所在,他寫道:“國勢陵夷,道衰學弊,后來責任,端在青年。”[5]“一新其心血,以新人格,以新國家,以新社會,以新家庭,以新民族。”[6]
其次,李大釗對未來中國如何走向民主政治,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實現民族解放無疑只是第一步,實現人民幸福、民族復興,未來中國還必須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在日本留學后期,李大釗闡述了自己對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初步思考。1916年5月,李大釗在《民彝與政治》一文中,比較集中地闡釋“民彝”的思想。在李大釗看來,民彝是人民的意志的體現,民彝是人民的權利的象征,這種意志和權利的統(tǒng)一是民所固有的“秉彝”。李大釗關于“民彝”的具體思想包括:第一,要鞏固民主共和制度,必須“以自由為基”,培養(yǎng)民眾的“自主意識”,實現“意念自由”;第二,要鞏固民主共和制度,必須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政治進行深刻的理論反思和深入的理性批判,肅清專制主義思想影響;第三,要鞏固民主共和制度,必須努力建設“信其民彝、彰其民彝”的新政治,努力建設體現民意與法制相一致的新政治[7]。
李大釗對于中國政治建設的思考,一方面借鑒了西方民主政治理論,同時他又以極具中國特色的“民彝”這一概念加以表達和闡釋。這就表明,他并不是盲目地照搬照抄西方民主政治,而是力圖在中國建立起符合中國實際、結合中國傳統(tǒng)的中國特色民主政治。實際上,這一思路也成為日后李大釗探索中國發(fā)展的基本方法論。
自日本回國后,李大釗明確形成了實現民族復活的思想。1916年8月15日,《晨鐘報》創(chuàng)刊,李大釗在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晨鐘〉之使命——青春中華之創(chuàng)造》一文,提出了“青春中華之創(chuàng)造”的目標。李大釗提出:“故今后之問題,非新民族崛起之問題,乃舊民族復活之問題也。而是等舊民族之復活,非其民族中老輩之責任,乃其民族中青年之責任也。”“吾人須知吾之國家若民族,所以揚其光華于二十稘之世界者,不在陳腐中華之不死,而在新榮中華之再生?!盵3]332在此基礎上,李大釗提出了“青春中華之創(chuàng)造”的命題。1917年2月,李大釗發(fā)表《新中華民族主義》一文,在此前“青春中華之創(chuàng)造”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新中華民族主義”的思想。李大釗提出“新中華民族主義”主要是針對“日本所謂大亞細亞主義者”。他認為,新中華民族的覺醒、新中華民族主義的勃興是挽救亞洲民族的關鍵。他說道:“今欲以大亞細亞主義收拾亞洲之民族,舍新中華之覺醒、新中華民族主義之勃興,吾敢斷其絕無成功?!盵3]4784月,在《大亞細亞主義》一文中,李大釗提出了“中華國家之再造,中華民族之復活”的思想[8]155。
雖然李大釗這里尚未明確提出民族復興命題,但是他關于民族復活的思考,顯然是針對中華民族瀕臨危亡之時,探討如何挽救民族危機的。對于此時的中華民族而言,求得民族復活就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前提。正是出于一直對民族復活保持的高度關注和思考,1924年6月,李大釗在重申此前的“中華民族之復活”論基礎上,與“復活”一詞并列使用了“復興”一詞。他在文中寫道:“我們中華民族在世界上貢獻,大都以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問一句,究竟他果是長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復興嗎?”[9]578同時,李大釗還對中華民族的復興進行了展望。他說:“我們無論如何,都要猛力勇進,要在(未)來民族舞臺施展我們的民族特性,要再在我們的民族史以及世界史上表揚顯著我們的民族精神!”[9]578
1928年4月,李大釗被捕后,針對軍警的審問,李大釗明確說明了自己投身國民革命的目的,在于“建立一恢復民族自主、保護民眾利益、發(fā)達國家產業(yè)之國家”[2]298;“我的目的在建設良好政府、恢復國權、定出新經濟政策,用國家的力量發(fā)展財力,使國民貧富階級不至懸殊。”①1927年4月6日,李大釗被捕后,曾接受審訊。本段引文出自李大釗被審訊時的口供筆錄材料的抄件,是當時京師警察廳抄送給高等檢察廳的。參見:《李大釗獄中“供詞”》,《北京檔案史料》,1989年第3期??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李大釗一生為之踐行擔當的初心使命。在接受馬克思主義之前,李大釗立足于中國民族危機、人民蒙難的現實,就已經明確了這一初心使命。但是,限于沒有科學理論指導,他未能解決如何實現初心使命的關鍵問題。
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盵10]11列寧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行動?!盵11]這就意味著,要想在實踐中達到預期目的還必須有科學理論作為指導。在接受馬克思主義之前,李大釗基本上都是從西方民主政治理論中探尋解決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的路徑,因而,其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沒有解決踐行初心使命的關鍵問題。1917年爆發(fā)的十月革命,以及不久之后,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信仰,促成李大釗找到了踐行初心使命的理論根據這一關鍵問題。
十月革命前,李大釗等仁人志士探索國家出路的方向主要是歐美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道路。隨著對俄國十月革命認識的深化,李大釗開始將探索的方向轉向俄國。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爆發(fā)后,李大釗發(fā)表了《俄國革命之遠因近因》,然后連續(xù)寫作了四五篇關于歐洲各國社會黨的文章。這表明,他的關注點已明顯轉向社會主義思想。
隨著對十月革命認識的加深,李大釗關于中國出路的探索開始發(fā)生轉向。十月革命發(fā)生半年之后,他撰寫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一文,從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趨勢角度,比較準確地闡述了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意義,即“二十世紀初葉以后之文明,必將起絕大之變動,其萌芽即茁發(fā)于今日俄國革命血潮之中”[8]329,“俄羅斯之革命,非獨俄羅斯人心變動之顯兆,實二十世紀全世界人類普遍心理變動之顯兆”[8]332。與此同時,他又在《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一文中提出:“東洋文明既衰頹于靜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質之下,為救世界之危機,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羅斯之文明,誠足以當媒介東西之任,而東西文明真正之調和,則終非二種文明本身之覺醒,萬不為功。”[8]311可見,在他看來,俄國革命所代表的發(fā)展方向,正是人類未來文明發(fā)展的方向,這當然也包括中國在內。
1918年11月,李大釗在演講中論述了自己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果,以及未來人類發(fā)展趨勢等問題的看法。在他看來,取得世界大戰(zhàn)勝利的不是協(xié)約國武力,不是哪一國的軍閥或資本家的政府,“一戰(zhàn)”反映的“社會的結果,是資本主義失敗,勞工主義戰(zhàn)勝”[8]358。同時,他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國革命,是廿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世界發(fā)展的潮流之一是“今后的世界,變成勞工的世界,我們應該用此潮流為使一切人人變成工人的機會,不該用此潮流為使一切人人變成強盜的機會”[8]359。這里,已經表達了李大釗關于俄國道路是未來世界發(fā)展趨勢的認識。
為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李大釗又撰寫了《Bolshevism的勝利》一文。在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提到了馬克思,并嘗試著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闡述:“這件功業(yè),與其說是威爾遜(Wilson)等的功業(yè),毋寧說是列寧(Lenin)……的功業(yè)……是馬客士(Marx)的功業(yè)?!逼浜笏终f:“他們是奉德國社會主義經濟學家馬客士(Marx)為宗主的;他們的目的,在把現在為社會主義的障礙的國家界限打破,把資本家獨占利益的生產制度打破……他們的戰(zhàn)爭,是階級戰(zhàn)爭,是合世界無產庶民對于世界資本家的戰(zhàn)爭?!盵8]363-364他已經堅信由俄國革命所體現出來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昭示著新世紀的方向:“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8]367
在接受馬克思主義后,李大釗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中國實際,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衰落、中國人民困苦的根本原因。
首先,李大釗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吞并中國的野心。日本吞并中國的野心由來已久。明治初年,日本就有人提出侵略朝鮮,進而侵占中國的“征韓論”。早在北洋法政專門學校讀書期間,李大釗就對日本吞并中國所采取的各種方式保持了高度警惕。1912年10月,狂熱鼓吹對華侵略的日本人中島端(署名“復堂學人”)所著《支那分割之運命》一書在東京出版。為批駁中島端的謬論,李大釗組織同學將該書翻譯成中文,并逐段附加按語或眉批,據理駁斥,最后形成《〈支那分割之運命〉駁議》一書。1915年2月,針對日本政府向中國政府提出的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李大釗撰寫了《警告全國父老書》和《國民之薪膽》等文章對其給予揭露?!耙粦?zhàn)”期間,小寺謙吉等人開始公開鼓吹侵華的大亞細亞主義,對于包含吞并中國野心的大亞細亞主義,李大釗給予了深刻揭露。在《大亞細亞主義與新亞細亞主義》一文中,李大釗明確指出,“須知‘大亞細亞主義’ 是并吞中國主義的隱語”,“這‘大亞細亞主義’ 不是平和的主義,是侵略的主義;不是民族自決主義,是吞并弱小民族的帝國主義;不是亞細亞的民主主義,是日本的軍國主義;不是適應世界組織的組織,乃是破壞世界組織的一個種子?!盵8]379-380
其次,李大釗深刻揭露了外國列強入侵是造成中國貧窮落后的根本原因。李大釗回顧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強調指出外國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造成了中國受困于不平等條約之中,由此,主權遭到破壞,淪為列強掠奪的對象。“中國人民在近百年來,既被那些歐美把長成的資本主義武裝起來的侵略的帝國主義踐踏催[摧]凌于他的鐵騎下面,而淪降于弱敗的地位”[9]124。李大釗還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發(fā)展所帶來的后果,認為,帝國主義列強憑借其強大的工業(yè)實力對中國進行侵略,破壞中國主權,從而導致在帝國主義主導下的資本主義生產體系中,中國成為列強傾銷商品、掠奪資源的對象。“數年研究之結果,深知中國今日擾亂之本原,全由于歐洲現代工業(yè)勃興,形成帝國主義,而以其經濟勢力壓迫吾產業(yè)落后之國家,用種種不平等條約束制吾法權、稅權之獨立與自主,而吾之國民經濟,遂以江河日下之勢而趨于破產”[2]297-298。
最后,李大釗運用馬克思主義論述了中國文明蒙塵的原因。在李大釗看來,中西方文明本身并沒有先進、落后之分?!捌角檎撝?,東西文明,互有長短,不宜妄為軒輊于其間”?!皷|洋文明與西洋文明,實為世界進步之二大機軸,正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8]311。但是,東方文明在與西方文明競爭中落敗也是客觀事實。在李大釗看來,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就在于西方工業(yè)文明對東方文明的侵略?!皶r代變了!西洋動的文明打進來了!西洋的工業(yè)經濟來壓迫東洋的農業(yè)經濟了!”“到了近世,科學日見昌明,機械發(fā)明的結果,促起了工業(yè)革命。交通機關日益發(fā)達,產業(yè)規(guī)模日益宏大,他們一方不能不擴張市場,一方不能不搜求原料,這種經濟上的需要,驅著西洋的商人,來叩東洋沈靜的大門”[12]187。這樣,在與西方文明競爭中,中國文明被打敗后,表現出了嚴重的病態(tài),即“中國文明之疾病,已達炎熱最高之度,中國民族之運命,已臻奄奄垂死之期,此實無容[庸]諱言”[8]313。
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李大釗科學分析中國實際,找到了實現中國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的科學路徑。
首先,李大釗明確認識到中國要走俄國的道路,走社會主義道路。李大釗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分析了十月革命對于中國尋求出路的意義,指出:“我們勞苦的民眾,在二重乃至數重壓迫之下,忽然聽到十月革命喊出的‘顛覆世界的資本主義’ 、‘顛覆世界的帝國主義’ 的呼聲。這種聲音在我們的耳鼓里,格外沉痛,格外嚴重,格外有意義?!盵9]124在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之后,通過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人類發(fā)展趨勢,以及中國未來的發(fā)展,李大釗找到了中國未來的道路。李大釗認為,中國要走的道路絕不是資本主義道路,“必須采用一種新政策”,即走社會主義道路。1921年3月,李大釗明確指出:“中國不欲振興實業(yè)則已,如欲振興實業(yè),非先實行社會主義不可?!薄爸袊鴮崢I(yè)之振興,必在社會主義之實行?!盵12]354在思考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時,李大釗還提出了中國應該將社會主義的普遍共性與中國具體實際的個性相結合的思想。李大釗指出,“現代世界各國社會主義有統(tǒng)一之傾向,大體的方向群趨于馬克思主義”,“此傾向固吾輩所宜知,然各國所有的特色亦豈可忽略”[9]299?!耙蚋鞯亍⒏鲿r之情形不同,務求其適合者行之,遂發(fā)生共性與特性結合的一種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隨時隨地不同者),故中國將來發(fā)生之時,必與英、德、俄……有異?!盵9]248
其次,實現人民幸福、民族復興必須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李大釗通過對中國實際的分析認識到,要實現人民幸福、民族復興就必須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李大釗深刻揭露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給中國人民造成的苦難?!靶∞r因受外貨侵入、軍閥橫行的影響,生活日感苦痛”[2]98,“帝國主義者和軍閥擾亂中國,以致內亂踵起,影響所及,日益擴大,其結果,遂使中國全國的農民生活不安定,以急轉直下的趨勢,瀕于破產的境遇”[2]163。因此,李大釗提出:“今欲挽此危局,非將束制吾民族生機之不平等條約廢止不可?!薄按说炔黄降葪l約如不廢除,則中國將永不能恢復其在國際上自由平等之位置。而長此以往,吾之國計民生,將必陷于絕無挽救之境界矣!”[2]298同時,他對人民群眾的反帝、反封建軍閥的斗爭給予了高度肯定,認為“隨著帝國主義所造成軍閥土匪擾亂范圍之擴大,一般農民感有組織農民自衛(wèi)軍的必要”[2]107。紅槍會“蔓延的猛迅,完全是因為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軍閥、兵匪所壓迫所擾亂而自然發(fā)生的反響”[2]164。
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10]502實現民族解放、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既要有科學理論作為指導,當然也要有踐行與擔當初心使命的實踐行動。在探索國家出路過程中,李大釗既注重從學理層面探尋出路,同時也高度重視以實際行動解決中國實際問題。
在接受馬克思主義之前,雖然李大釗也積極投身于救國救民的活動之中,但是由于沒有科學理論指導,收效甚微。在轉變?yōu)轳R克思主義者之際,李大釗就明確表示要以實際行動來實現理想、實踐真理。李大釗提出:“不論高揭什么主義,只要你肯竭力向實際運動的方面努力去作,都是對的,都是有效果的?!覀冏罱l(fā)表的言論,偏于紙上空談的多,涉及實際問題的少,以后誓向實際的方面去作?!盵12]51隨著對馬克思主義認識的深化,李大釗在這一科學理論指導下開始了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實踐探索。
雖然在日本留學期間,李大釗已經開始思考啟迪民智、實現民族解放的問題。但是,以何種理論,如何啟迪民智等問題并沒有解決。十月革命后,通過研究和借鑒俄國革命經驗,李大釗認識到并開始實踐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民眾、啟迪民眾?!拔覀冎袊袢盏那闆r,雖然與當年的俄羅斯大不相同,可是我們青年應該到農村里去,拿出當年俄羅斯青年在俄羅斯農村宣傳運動的精神,來作些開發(fā)農村的事,是萬不容緩的”[8]422。在建黨過程中,他十分注重用科學理論教育工人。1920年冬,李大釗委托鄧中夏、張?zhí)住⒘_章龍、張國燾等人到長辛店主持籌辦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1921年1月1日,該校正式成立。此后,李大釗也常去講課。學校除免費向工人及子弟傳授文化科學知識外,還注重階級教育。教師用通俗的語言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真理,啟發(fā)工人覺悟。李大釗曾引導蒙古族進步青年說:現在只有一個黨是最革命的,只有她才能擔負起打碎舊世界、建立人民大眾的新政權、實現真正的民族平等。這個黨就是用馬列主義武裝起來的,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的中國共產黨[13]。經過李大釗的教育引導,多送年、奎壁、烏蘭夫等人相繼入黨,并于1924年在蒙藏學校建立了蒙古族第一個黨支部。此外,李大釗還十分重視用科學理論教育、武裝農民。1923年夏,李大釗鼓勵即將回鄉(xiāng)的弓仲韜在家鄉(xiāng)鬧革命,并給他布置了“宣傳、教育、團結工農大眾,建立黨的組織”的任務。弓仲韜回鄉(xiāng)之后,按照李大釗的要求,積極對農民開展思想理論教育,并于1923年冬發(fā)展了兩位農民入黨。1924年,經李大釗批準,安平縣臺城村建立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第一個農村支部。
建立在對民國初年政黨政治認識的基礎上,李大釗明確揭示,舊政黨不可能解決人民幸福、民族復興問題。他指出:“入民國以來的政黨,都是趁火打劫,植黨營私,呼朋嘯侶,招搖撞騙,捧大老之粗腿,謀自己的飯碗,即無政黨之精神,亦無團體的組織,指望由他們做出些改革事業(yè)為人民謀福利,只和盼望日頭由西邊出來一樣?!盵12]349因此,李大釗提出要建立一個新型政黨,以實現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的目標。李大釗指出:“我們現在還要急急組織一個團體。這個團體不是政客組織的政黨,也不是中產階級的民主黨,乃是平民的勞動家的政黨,即是社會主義團體,中國談各種社會主義的都有人了,最近談Communism的也不少了,但是還沒有強固精密的組織產生出來?!盵12]350為此,李大釗積極投入到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黨的工作之中。1920年3月,在李大釗直接領導下,在北京大學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研究會在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更是培養(yǎng)出一大批早期馬克思主義者。10月,北京共產黨小組成立;11月,北京共產黨小組改稱中國共產黨北京支部,李大釗被推選為書記。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北京黨組織的推動下,中國共產黨一大召開,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黨誕生后,李大釗又積極促進整個北方地區(qū)黨組織的建立和發(fā)展,到大革命時期,直隸、山東、河南、山西、內蒙古、東北、甘肅等北方地區(qū)都建立起了黨的組織。
黨誕生后,李大釗重點發(fā)動了北方鐵路工人和開灤煤礦工人運動。據羅章龍回憶,1921年11月隴海鐵路工人發(fā)生罷工時,李大釗興奮地召集區(qū)委擴大會議,討論支持罷工的方案,并派羅章龍前去聯(lián)絡[14]。1922年10月,李大釗領導了開灤五礦大罷工。為了領導罷工,他幫助、指導成立了領導工人運動的中樞——開灤五礦工人俱樂部。罷工開始后他又與中共北京區(qū)委和勞動組合書記部盡力支援開灤罷工斗爭。在各礦工人被迫忍痛復工后,他還為善后事宜做了大量工作。1923年2月,李大釗領導發(fā)動了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4日,京漢鐵路工人總同盟罷工開始后,李大釗與陳潭秋、施洋等罷工領導人多次接觸,不斷給罷工以指示和關懷。此外,李大釗還領導了北方一系列反帝、反軍閥的革命斗爭。在他的堅強領導下,北方數省的農民協(xié)會有了很大發(fā)展。在他犧牲前一年(1926年),據統(tǒng)計,僅察哈爾、熱河、山東、山西及直隸五省,就組織農民協(xié)會50多個,有會員2萬多人[15]。1925年5月30日,帝國主義在上海慘殺中國工人和學生,制造了五卅慘案。在李大釗和中共北京區(qū)委的領導下,北方地區(qū)各大中城市都先后成立“滬案雪恥會”“工人雪恥會”一類性質的團體,組織民眾游行、募捐聲援上海工人,北方各階層人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運動。1925年11月28日,李大釗親自領導了以推翻段祺瑞政權和建立“國民政府”為目的的“首都革命”。1926年3月,他還親自領導了“三一八”運動。
由于近代中國革命對象的力量遠大于革命力量,因此,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不久就意識到,要奪取革命斗爭勝利,必須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對此,李大釗有著深刻的認識。在他看來,實現解放民族、恢復民權、奠定民生是國民革命的目標,更是中國共產黨的目標,因此中國共產黨愿意加入國民黨,為實現這一目標而斗爭。他說:“在今日經濟落后淪為帝國主義下半殖民地的中國,只有國民革命是我民族惟一的生路,所以國民革命的事業(yè),便是我們的事業(yè),本黨主張的勝利,即是我們的勝利。我們以此理由,不但自己愿來加入本黨,并愿全國國民一齊加入本黨。這種發(fā)展本黨的責任,是要先進諸同志與我們共同擔負的。”[9]506黨的二大之后,李大釗積極投身于推動建立國民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推動大革命的斗爭之中。1922年,李大釗受黨的委托在上海與孫中山談判國共合作,并于1924年1月參加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領導工作,為建立國民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做出了重大貢獻。1925年,在孫中山先生北上及逝世時,李大釗積極進行了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領導改組后的國民黨在北京的組織,有效促進了革命力量的發(fā)展。
“李大釗同志是堅守初心、為民造福的表率。李大釗同志有著鮮明的人民立場,投身革命的出發(fā)點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16]。李大釗奮斗的一生,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精神品質。
第一,李大釗“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精神品質是偉大建黨精神源頭之一。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在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黨過程中,他就為黨注入了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精神品質。李大釗在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黨時就明確指出:“我們的社會腐敗到這個樣子,終天口說改革,實際上的改革,半點沒有。這總因為我們團體的訓練不充足,不能表現民眾的勢力,而從事革新的運動?!薄癈派的朋友若能成立一個強固精密的組織,并注意促進其分子之團體的訓練,那么中國徹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附托!”[12]350可見,李大釗參與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黨的目的就是要實現“中國徹底的大改革”。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1]
第二,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人“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典范。李大釗針對民族危亡、人民蒙難的現實,率先以科學真理為指導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并為之而努力奮斗終身。這既是他個人經歷,也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縮影。“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盵1]作為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大釗始終為民族利益而奮斗,始終與人民打成一片,直至為人民事業(yè)而犧牲。李大釗以堅守初心、擔當使命的堅毅品行,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以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為己任的優(yōu)秀品質,成為共產黨守初心、擔使命的光輝典范。
第三,李大釗“堅守初心、擔當使命”的精神品質激勵著中國共產黨人不斷砥礪前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李大釗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李大釗的這一精神品質,也為毛澤東等進步青年所繼承。在李大釗的教育引導下,毛澤東、鄧中夏、趙世炎等進步青年走上了馬克思主義道路。一百年來,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改革,以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奮斗中,繼承并弘揚李大釗“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精神品質,推動黨和人民事業(yè)不斷取得偉大勝利?!皬氖瘞扉T到天安門,從興業(yè)路到復興路,我們黨近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斗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正是由于始終堅守這個初心和使命,我們黨才能在極端困境中發(fā)展壯大,才能在瀕臨絕境中突出重圍,才能在困頓逆境中毅然奮起”[17]。
第一,追求真理、堅持真理,做到理論上清醒。在實現偉大夢想征程中,廣大黨員干部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就應學習李大釗追求真理、堅持真理的精神品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告訴我們,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沒有用先進理論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的領導……中國人民就無法打敗壓在自己頭上的各種反動派,中華民族就無法改變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我們的國家就無法團結統(tǒng)一、在社會主義道路上走向繁榮富強?!盵18]正是建立在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基礎上,李大釗率先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隨著對馬克思主義的接受和信仰,李大釗解決了“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關鍵問題,并開始了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踐行初心、擔當使命”,首先,就必須用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真理武裝頭腦。其次,要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恩格斯明確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fā)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盵19]李大釗在轉變?yōu)轳R克思主義者之際,就開始探索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提出:“一個社會主義者,為使他的主義在世界上發(fā)生一些影響,必須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盡量應用于環(huán)繞著他的實境?!盵12]51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也應該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在堅持和發(fā)展真理過程中“踐行初心、擔當使命”。最后,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因此,“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就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fā)展這一思想。
第二,永葆斗爭精神,投身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之中。面對中華民族的內憂外患,李大釗表現出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始終站在革命斗爭的第一線。新時代黨員干部學習李大釗“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精神,必須要繼承和發(fā)揚李大釗的斗爭精神。首先,要永葆奮斗精神。李大釗的一生始終都保持了積極向上、不斷追求進步的奮斗精神。在李大釗看來,保持奮斗精神是“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必然要求。1922年,李大釗指出:“中國現在的特殊情形由來有兩種:一種是外來的壓迫,即受國際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的支配;一種是國內武人軍閥的壓迫。要求(從)此種情形中解放,完全須由我們團結起來奮斗?!盵9]112-113新時代黨員干部必須“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勇挑重擔、苦干實干,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留下許黨報國的奮斗足跡”[20]。其次,要敢于和自己做斗爭。1917年4月初,針對北洋政府財政部的受賄案,李大釗分析認為,腐敗的主觀原因就是個人無節(jié)制的欲望膨脹。因此,李大釗一生都倡導并踐行“簡易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zhàn)勝的敵人也是自己……我們共產黨人更應該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塑造,在廉潔自律上作出表率?!盵21]顯然,在“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過程中,黨員干部還將面臨各種誘惑。因此,新時代黨員干部還必須與各種誘惑作斗爭、強化個人修煉。最后,要積極投身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之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我們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盵22]因此,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必然是在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之中踐行擔當的。
第三,以對黨絕對忠誠踐行初心使命。李大釗在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黨以及革命斗爭中,充分表現了對黨忠誠的精神品質。在創(chuàng)建北京共產黨小組時,為解決經費缺少這一問題,李大釗宣布每月從個人薪俸中拿出80元作為黨組織活動經費。1927年4月6日被捕后,面對敵人的審訊,李大釗“對于未捕獲之人,則絕口不說”,“在押二十余日,絕口不提家事”[23]。面對敵人的絞刑架李大釗“毫不恐怖”[24]“神色未變,從容就死”[25]。李大釗以“無我”的對黨忠誠精神,徹底踐行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應學習李大釗在對黨絕對忠誠中“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精神品質。為此,“就要增強‘四個意識’ 、堅定‘四個自信’ 、做到‘兩個維護’ ,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0]。
李大釗因對馬克思主義有著深刻的認識和堅定的信仰,從而找到了踐行初心使命的科學方向和科學路徑,為他“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奠定了根本基礎。新時代共產黨人,應該充分學習李大釗“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精神品格,“繼續(xù)弘揚光榮傳統(tǒng)、賡續(xù)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fā)揚光大”[1],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