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瑋華
(吉林建筑科技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4)
在我國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不僅對教學硬件兒條件與環(huán)境帶來了全新的改變,也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著翻天覆地的轉變。對于混合教學方式而言,是現(xiàn)代化網絡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充分融合下產生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是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教學形式,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優(yōu)勢,在我國現(xiàn)代化教育教育學改革過程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大規(guī)模開放課程(MOOC)的出現(xiàn),不僅為混合教學方式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思路,而且也為MOOC的快速發(fā)展提供了全新的途徑。由于在教學改革方面,對混合式教學給予了重點關注和利用,因此混合式教學必然會以主流模式的身份促進MOOC發(fā)展。在此環(huán)境下,我國眾多學校先后對混合式教學與相結合的全新教學模式展開了深入研究和不斷實踐,通過對各種文獻資料以及媒體報道的研究能夠發(fā)現(xiàn),由于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普及應用。
根據MOOC在我國目前應用現(xiàn)狀展開的大量實際調查研究能夠發(fā)現(xiàn),除了幾所頂尖高校參與到了MOOC平臺建設中,其他普通高校并沒有參與到MOOC平臺建設相關工作中,而是將主要研究精力放在了如何通過對MOOC的利用,加強傳統(tǒng)教學的改革睡;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受MOOC教學模式的影響程度;MOOC教學平臺與其他網絡教學平臺之間的差異等方面。大量專業(yè)人士在對上述相關問題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汗水,通過不斷研究利用MOOC平臺在進行課程資源建設中的特征和規(guī)律,對國家精品課程,MOOC平臺課程、開放課件等形式從多個角度進行了比較和分析。在此基礎上,根據得到的比較分析結果,制定出一套將學習者作為核心基礎的全新的教學模式,將網絡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進行有效結合。通過深入剖析MOOC自身具有的優(yōu)勢以及對傳統(tǒng)教學造成的影響,能夠充分確定MOOC的出現(xiàn)將對現(xiàn)有的教學體系進行全方面改革,使我國現(xiàn)有教學體系在MOOC的沖擊下,逐漸形成“分級化輔導、模塊化內容、精品化課程、明星化教師”的全新界面。對于MOOC項目而言,可以從質量認證、教學方式、課程資源、課程組織、平臺定位、組織機構等6個方面對其具有的特點進行全面歸納,對我國開放教育資源的全面發(fā)展從學習評價、學生參與、課程開發(fā)、運營機制等4個方面進行積極指導。對于MOOC平臺的相關課程而言,主要是將名師和名校作為課程招牌,不僅具有較高的吸引力,使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得到有效提高,而且通過對翻轉課堂這一具有較高趣味性特點和新穎性特點教學方式的有效利用,能夠使課上進行講解、課下進行練習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互換,積極響應新教改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號召。這樣教師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針對性的指導工作中,通過與學生之間開展的有效的交流與溝通,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而且還能使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目標得到進一步實現(xiàn)。
以程序設計類課程為例,通過將MOOC引入相關課程中,并且將“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作為案例,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途徑進行詳細講解。
通過對國內外MOOC平臺發(fā)展現(xiàn)狀展開的大量實際調研以及對相關MOOC平臺程序中的具體課程視頻內容的分析能夠知道,學生通過對MOOC平臺相關內容的觀看與學習,能夠結合自身實際學習需求,選擇眾多的知識內容。在此基礎上,通過靈活運用MOOC網絡平臺中的相關知識內容,能夠將大量與課程內容有關聯(lián)的綜合案例以及課件等學習資源。在MOOC平臺中,為學生開設在線答疑、師生交流、網絡課程論壇等多元化服務。在具體互動過程中,將課堂內容劃分為知識討論模塊、小組互評模塊、課堂練習模塊、上機實踐模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課下教學方式主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將課下學習內容劃分為MOOC視頻模塊、相關課件模塊、預習書本模塊、綜合案例模塊。
通過開展上述翻轉課堂教學方式,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將下節(jié)課需要學習的知識點提前壁紙給學生,并且鼓勵學生能夠主動觀看MOOC教學平臺中的相關視屏內容,從而能夠對即將學習的知識內容有所了解,將自己無法理解和問題進行記錄,從而在課堂上能夠通過老師的講解和分析,解決相關問題。并且對老師提供的網絡教學平臺中相關教學課件進行詳細查看,對書本中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點進行逐一學習,從而對即將學習的相關課程以及知識點充分掌握。這樣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再以講述課程內容為主,而是通過與學生之間展開的有效交流與互動,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準確掌握。在此過程中,教師只需將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點一帶而過,只需對學生存在疑惑以及重點、難點知識進行講解即可。在某章節(jié)的知識點講解結束之后,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具體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綜合案例習題,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行或與其他同學討論完成。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能夠節(jié)省大量的課堂時間,為學生提供更多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機會,而且還能使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得到進一步強化,使學生能夠豬都投入到相關知識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從而有效實現(xiàn)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目標[1]。
在對混合式教學我是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教師必須對混合式教學方式的核心內容明確了解,不僅要確保設計的教學內容具有較高特定性,而且還要保證選擇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能夠滿足具體教學需求和學生學習需求,這樣才能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有效應用,講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術傳遞給學生,使具體的教學信息充分呈現(xiàn)出來。在高校開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混合式教學方式的有效應用,能夠為學生建立一個具有較高有效性和積極性的學習環(huán)境。因此在對混合式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時可以按照以下流程:
2.2.1 教學前期分析
教學前期分析以混合式教學為主,對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混合式教學開展需求進行全面分析,確保能夠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學計劃,使學生對學習相關知識具有的多元化要求得到充分滿足。在教學前期分析的過程中,主要針對制定的教學目標、學習的知識內容,學生的學習需求展開較為全面的研究。
2.2.2 設計學習資源
根據在教學前期對制定的教學目標、學習的知識內容,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需求等眾多因素的全面分析,結合具體情況對相關課程學習所需要的資源進行開發(fā)與設計,主要對綜合案例、練習題庫、MOOC視頻、教學課件進行設計[2]。
2.2.3 設計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的方式以翻轉課堂為主,也就是在課堂商開展互動學習、開課下進行自主學習,主要分為課前預習模塊、課堂學習模塊、課后實踐模塊,具體設計步驟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課前預習模塊。在開展課前預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對書本中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點進行預習,在網絡教學平臺中對老師提供的教學課件進行仔細查看,詳細了解MOOC平臺中名校名師的相關教學視頻內容,從而對即將學習的相關知識點進行全面了解。
第二,課堂學習模塊。在開展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開展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具體環(huán)節(jié)主要涉及鼓勵學生主動上機進行實踐操作、組織學生開展課堂練習、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相評價、知識討論。
第三,課后實踐模塊。在開展課后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具體學習情況以及教學內容為學生預留對應的課后練習題和綜合案例,而學生需要姜老師預留的課后練習題以及綜合案例有效完成[3]。
2.2.4 教學評價
在開展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效果展開客觀驗證,通過對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這兩個因素展開詳細分析,能夠使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評價結果具有較高可信度。將具體教學活動中學生表現(xiàn)出的參與熱情以及在課程教學中的實際表現(xiàn)為參考依據。比如,在進行分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是否能夠主動提出與課程有關的問題;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否能夠將布置的任務有效完成。在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將學生參與程序設計比賽成績的實際結果為主要參考依據。在該流程結束之后,教師要結合具體教學效果進行客觀評價,對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及時調整與改正,有效提高或者是教學方式的設計效果[4]。
根據以上在MOOC平臺背景下,針對混合教學模式有效開展途徑展開的深入分析和全面研究,我們能夠更加明確的了解,隨著MOOC的不斷發(fā)展和廣泛應用,以MOOC沒背景的混合式教學方法憑借自身具有的多樣化優(yōu)勢,但是得到了相關教育人士的一致肯定。經過大量的實踐能夠證明,雖然混合式教學方法在使用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無法避免的問題,但是與其它教學方式相比舊的優(yōu)勢極為突出。因此相認是不僅要對混合式教學的方法具有的重要性給予正確認知,還要加強對混合式教學方法的不斷探索與研究,對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客觀評價,并且在日后不斷的實踐應用過程中,從MOOC課程、教師、學生這三個角度出發(fā),對教學反饋進行不斷調整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