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小南
角色游戲是幼兒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大班幼兒的個性發(fā)展逐漸顯現。角色游戲正好給幼兒搭建了表現的舞臺。近期,幼兒們一直在討論玩哪些角色游戲,最終,“白鷺湖銀行”和“天天超市”聯(lián)動游戲勝出。隨后,幼兒對“銀行卡”產生了興趣,他們對“銀行卡”的作用進行了討論,對怎樣辦理銀行卡、怎樣存銀和取銀、怎樣賺銀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借此契機,挖掘幼兒在如何“賺錢”的游戲開展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激發(fā)幼兒學習自我管理。
為了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家長自發(fā)從網上買來了很多玩具“銀行卡”和玩具紙幣,共同收集開超市的游戲材料?!疤焯斐小遍_張了,幼兒們紛紛到“銀行”去辦卡,大家通過商量決定,每位幼兒的賬戶上有固定資金10 元?!般y行”的“工作人員”掛上自制的工作牌,開始認真地給“顧客”辦理銀行卡。
這幾天,“小銀行”游戲異常熱鬧,幼兒們都擁擠在“取款機”的面前,“取款機”不停地晃動,嚴肅的“保安”走過來,大聲說:“公共場所,請大家排好隊,耐心等待,不要擁擠?!焙芸欤變簜兙妥杂X地排好隊,取錢的速度快了很多。
幾天游戲下來,幼兒提出問題:“‘銀行卡’上的錢用完了怎么辦?”苗苗小朋友有點沮喪地說:“我的存折上只剩5塊錢了,真沒勁!”樂樂說:“我希望,我‘銀行卡’上的錢可以變得越來越多……”
幼兒們展開熱烈的討論:“老師,我做值日生可以賺錢嗎?”“老師,我主動完成你布置的任務,可以賺到錢嗎?”幼兒們興致高漲。經過研究,大家制定了如下公約:為同伴服務1 次可以賺5 元,認真完成手工作品可賺2 元,主動幫助別人可賺3 元,改掉壞習慣且得到同伴認可賺5 元,和其他幼兒分享故事可賺2 元等。在幼兒們第一次制定了“賺錢”的公約后,平時自律意識相對欠缺的幼兒明顯進步很大,他們不再調皮搗蛋,還改掉了許多壞習慣。
接著,新問題又來了,很多幼兒問:“老師,我今天中午吃芹菜了,那我的銀行卡可以存錢嗎?”“老師,我今天中午午睡了,可以存錢嗎?”
小小的“銀行卡”在不斷地檢查幼兒的日常行為,讓幼兒可以發(fā)現自己的缺點,并積極地改正。
在每次游戲后的討論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們會把游戲中發(fā)現的問題拋出來,大家一起討論。有的幼兒問:“老師,我想知道今天有幾個小朋友去銀行取錢了?”有的幼兒問:“老師,今天哪些小朋友存錢了?”“老師,今天這個錢太多了,我不會算?!备鶕變河螒蛑械膯栴},我們相繼生成了“參觀銀行”“認識豎狀圖”“刷卡游戲”“如何存取錢”等活動。
小小的“銀行卡”游戲,引發(fā)了幼兒極大的興趣。我緊緊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展開活動。大班幼兒基本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但如果不在成人視線范圍內,就容易出現不守規(guī)則的現象。通過“銀行卡”游戲,班級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他們開始學習控制自己的行為,主動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瑞吉歐教育體系將教師教學的過程比作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游戲,教師必須“接住兒童拋過來的球”,成為幼兒真正的合作伙伴。在幼兒的游戲研討中,教師及時抓住幼兒的問題,引導幼兒解決問題。小小的“銀行卡”看似不起眼,卻給幼兒提供了自發(fā)學習和自我管理的機會,讓幼兒在游戲中更投入、更專注、更自主。作為幼兒教師,我們一定要繼續(xù)堅持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發(fā)掘幼兒的興趣點,抓住教育契機,挖掘游戲的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