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敏
( 阜新市中心醫(yī)院 , 遼寧 阜新 123000 )
腎臟是人體腹膜后器官,位置較深且有脂肪囊、胸廓、腹腔臟器以及腰椎等周圍組織結構保護,受傷機會較少。近年來,因各種致傷因素(火器、刺傷、局部直接或者間接暴力等)的不斷增加,腎臟外傷的發(fā)生人群也逐漸呈上漲趨勢。據有關報道顯示[1]:腎臟損傷約占所有泌尿生殖道損傷的65%左右,其中有80%的腎臟損傷患者屬于鈍性損傷。針對腎臟損傷患者,如果臨床不及時加以診斷、治療,極易導致出血不止、尿外滲、高血壓以及形成膿腫等嚴重并發(fā)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影響。目前,臨床對于腎臟外傷患者多采用常規(guī)超聲診斷。雖然該種檢查方法能夠有效判斷患者腎周血腫、尿外滲以及尿性囊腫等癥狀,但在部分腎挫傷和裂傷患者的診斷上具有一定的缺陷[2]。隨著我國醫(y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超聲影像診斷學愈發(fā)趨于完善。作為超聲影像診斷學領域的重要發(fā)展方向-超聲造影(又被稱之為對比增強超聲)被廣大醫(yī)護人員應用在診斷腫瘤疾病過程中。據臨床有關研究表明[3]:超聲造影不僅能夠清晰顯示實質器官外傷病灶,還能夠清楚辨別正常腎組織和腎損傷病灶。故本次實驗嘗試對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間收治的30例疑似腎臟外傷的患者分別給予常規(guī)超聲診斷和超聲造影診斷,并與手術或者CT證實結果相互對比,旨在探究超聲造影對腎臟外傷患者的臨床診斷價值,為今后的臨床診治工作提供科學、可靠的理論依據。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本實驗對象選取為2017年6月-2019年6月間在我院接受診治的疑似腎臟外傷患者,共收集病例30例。其中男性病例18例,女性病例12例,年齡區(qū)間10-62歲,平均年齡為(30.24±8.97)歲,傷后至超聲檢查時間為2-29小時,平均時間為(15.47±1.14)小時;致傷原因:車禍傷10例、高空墜落9例、撞擊傷6例以及刀刺傷5例。所有研究對象均伴有明顯傷側腰部疼痛、腎區(qū)叩擊痛以及血尿等臨床表現。本次實驗已經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嚴格審核,且充分履行告知原則,征得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并已簽署同意協(xié)議書。
2 檢查方法
2.1 儀器設備:本實驗所用儀器為Acuson 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注意將探頭頻率設置為2.0-6.0MHz,對比系列脈沖造影成像技術,注意機械指數應低于0.2。
2.2 造影劑和造影方法:本實驗所選用的造影劑是意大利Bracco公司生產的第2代造影劑Sono Vue。具體使用方法為:首先將5ml的生理鹽水注入瓶內,并晃蕩均勻至濃度為5mg/ml的六氟化硫微泡懸浮劑,抽取1.2ml懸浮劑并將其經肘靜脈注入,隨后繼續(xù)注入5ml生理鹽水,用于沖管。
2.3 檢查方法:首先應用常規(guī)超聲掃查患者腎臟情況以作出初步診斷,對可疑病灶進行詳細記錄,包括位置、范圍以及回聲特征等。隨后啟動對比系列脈沖造影成像技術,注意調成低機械指數狀態(tài),即MI<0.06,這時觀察顯示屏中腎包膜聲像,及時接收2次諧波信號,然后將造影劑注入,同時將超聲儀內置計時器和內置錄像記錄進行啟動,對患者腎臟病灶血流灌注和回聲強度變化情況進行實時觀察,時間約為3分鐘。詳細分析造影后的圖像資料并記錄。
3 觀察指標:選取2名經驗豐富、資歷高的超聲醫(yī)師詳細記錄每位研究對象的損傷部位和腎臟損傷程度。以美國創(chuàng)傷外科協(xié)會制定的分級標準為依據,對本實驗患者腎臟損傷程度進行分級,具體分級標準如下[4]:Ⅰ級:腎挫傷或者無腎實質裂傷的非擴展性包膜下血腫;Ⅱ級:腎實質裂傷或者非擴展性腎周血腫,且深度不高于1cm;Ⅲ級:腎實質裂傷深度超過1cm,但未見尿液外滲;Ⅳ級:腎實質裂傷且尿液外滲,伴有靜脈損傷、節(jié)段性腎動脈,主干腎動脈或者靜脈損傷出現局部血腫現象;Ⅴ級:腎破裂、主干腎動脈栓塞或者腎蒂撕裂傷。
4 統(tǒng)計學處理:運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本實驗所有數據,采用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采用α=0.05作為檢驗標準,P<0.05為差異表示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5 結果:實驗結果顯示:本組30例患者中,經手術或者CT檢查,有28例患者確診為腎臟外傷,且均是單側損傷,另外2例患者經檢查未見異常。采用常規(guī)超聲檢查發(fā)現:有20例患者已確診,有8例患者漏診,其檢出率為71.43%;采用超聲造影檢查發(fā)現:有26例患者已確診,有2例患者漏診,其檢出率為92.86%。經比較顯然超聲造影檢出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超聲檢出率,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組患者腎臟損傷分級及超聲造影圖像特征:Ⅰ級:腎挫傷:經手術或者CT確診13例,常規(guī)超聲確診9例,超聲造影確診12例。觀察超聲造影圖像可發(fā)現患者腎臟輕微變大,包膜較為完整,腎實質出現較小低或無強化區(qū),腎被膜下明顯出現新月形無強化區(qū)。Ⅱ級:腎實質裂傷:經手術或者CT確診9例,常規(guī)超聲確診6例,超聲造影確診9例。觀察超聲造影圖像可發(fā)現患者腎局限性腫大或者腎彌散性腫大,包膜連續(xù)或者不連續(xù),且出現帶狀或者半月形無增強區(qū),腎實質內明顯出現不規(guī)則低或無強化區(qū),范圍不高于1cm,腎竇局部受壓變形。Ⅲ級:腎盞撕裂:經手術或者CT確診3例,常規(guī)超聲確診3例,超聲造影確診3例。觀察超聲造影圖像可發(fā)現患者腎臟明顯變大,包膜呈連續(xù)狀。腎實質內發(fā)現不規(guī)則低或者無強化區(qū),范圍超過1cm,腎竇增大,外形呈現不規(guī)則狀,腎盂腎盞出現不同程度的分離和擴張現象。Ⅳ級:腎廣泛性撕裂:經手術或者CT確診2例,常規(guī)超聲確診1例,超聲造影確診1例。觀察超聲造影圖像可發(fā)現患者腎實質內出現大片狀無增強區(qū),且連接著腎盂,明顯發(fā)現腎俞分離。Ⅴ級:腎破裂:經手術或者CT確診1例,常規(guī)超聲確診1例,超聲造影確診1例。觀察超聲造影圖像可發(fā)現患者腎組織破碎,碎塊多于2塊,出現造影劑外溢現象或者腎實質完全不增強。
現階段,臨床診斷腎臟外傷的方法較多,例如常規(guī)超聲及CT。常規(guī)超聲雖然能夠有效診斷出病情較為嚴重的腎損傷,但是在診斷腎裂傷程度和判斷腎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難度;同時,由于部分患者腎挫裂傷和周邊組織的聲阻差較小,使得腎盂內積血在超聲圖像下表現出腎盂擴張積水,影響檢驗醫(yī)師的判斷,所以臨床診斷期間容易出現漏診現象[5]。而CT掃描和增強掃描能夠更加準確的顯示出患者腎臟受損程度、受損范圍以及腎段動脈供血區(qū)缺血等情況,但是與超聲診斷相比,CT掃描具有操作較繁瑣、輻射大、注射的造影劑可能會導致碘過敏反應等缺點,導致臨床應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6]。
超聲造影主要是利用所注射的造影劑來增強血液回聲,保證超聲圖像能夠更加清晰顯示出患者腎臟微細血管和周邊組織的血流灌注情況,由此確定患者腎損傷的范圍和程度[7]。就目前而言,臨床對于腎臟外傷患者,多依據盡可能多的保留腎臟原則,但是是否可選擇保守治療需要以患者腎臟損傷程度作為依據。基于此,臨床診斷需要進一步明確腎臟外傷患者的損傷程度和范圍,并進行分級,以此選取最為合適的治療方案,例如Ⅰ級患者,由于癥狀較輕,血尿不明顯,可自行痊愈,臨床無需做特別處理;Ⅱ級和Ⅲ級患者,大多數可予以保守治療,然而因其病情變化較快需要住院觀察;Ⅳ級患者,前期可保守治療,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情況,一旦出現尿性囊腫、腎功能喪失以及腎周感染等嚴重并發(fā)癥,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及時改善腎周血腫和尿外滲癥狀,盡最大可能予以修復;Ⅴ級患者應及時接受手術治療[8-9]。在本次實驗中,常規(guī)超聲檢查20例患者已確診,其檢出率為71.43%;采用超聲造影檢查26例患者已確診,其檢出率為92.86%。經比較顯然超聲造影檢出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超聲(P<0.05)。足以說明超聲造影診斷腎臟外傷患者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超聲診斷。分析其原因就在于:超聲造影能夠有效彌補常規(guī)超聲無法清晰顯示組織微循環(huán)灌注的缺點,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病變組織和正常組織之間的回聲對比,使得受損部位和范圍更加明顯[10]。另外,超聲造影能夠更好地分辨出腎損傷和周邊臟器損傷,利于幫助臨床醫(yī)師更好的評估患者全身復合傷中各個臟器的損傷力度,以此確定治療順序。本實驗結果顯示超聲造影診斷腎臟外傷患者時,有2例漏診,其原因在于1例患者檢查時體位受限;1例患者檢查時注入了過量的造影劑。因此,為了有效防止漏診現象,保證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方案,臨床在采用超聲造影診斷腎臟外傷患者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11]:(1)該診斷方法掃查視野相對較小,要多個方面掃查靶器官;(2)無法明顯顯示深部病灶和受腸氣干擾的病灶;(3)使用過量的造影劑會導致過度強化,不利于觀察較小病灶,所以在應用造影劑時切不可超過1.2ml。
綜上所述,超聲造影對腎臟外傷的診斷價值較高,值得臨床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