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黃俊標 深圳市下坪固體廢棄物填埋場
該實驗選擇的滲濾液源于深圳市下坪固體廢棄物填埋場,其最初COD是4392mg/L, pH值是8.2。
NaOH(分析純) 、濃硫酸(分析純) 、Al2(SO4)3、FeCl3,Na2O·nSiO2,PAM。
inoLab PH720號酸度計,DF-101系列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設備,5B-3COD迅速測定器。
實驗過程將COD的清除率作為重要考察指標,選擇配比、投入量和pH值為考察因子。對比PAFCS、PASiC、PAC與PAM聯(lián)合絮凝劑的應用效果,采取最佳絮凝劑。這種化學絮凝法處理是在150mL燒杯內展開的,每次測試水樣是100mL,選擇H2SO4、NaOH調整滲濾液的pH值到實驗規(guī)定值,加入絮凝劑后先迅速攪拌1min (轉速大概是280r/min),然后慢速攪拌15min(120r/min),攪拌完成后澄清10min然后檢測上清液的COD。
紅礬鉀COD檢測法,玻璃電極pH計檢測法,COD儀迅速測定法。
2.1.1 明確最優(yōu)配比
常溫狀態(tài)下,調整pH值是7.0,并向各個燒杯內添入40g/L的Al2(SO4)3與40g/L FeCl3的混合物5mL,調整PAFCS內Al2(SO4)3和FeCl3的比例,等其反應再靜置分層,采集上清液檢測COD,并計算各種配比的處置效果。
實驗表明,含鐵量越多絮體越集中,沉降迅速,污泥體越小。伴隨配比的改變,COD清除率伴隨配比的改變從小變大,直至峰值后又產生降低趨勢。PAFCS處置滲濾液時AlCl3經吸附橋統(tǒng)一壓縮雙電層等途徑清除COD,而FeCl3提高了粒子之間吸附架橋性能和混凝時的網捕作用,讓水里的微小顆粒產生很大的礬花而易于下降;整體對比每個配比的處理質量,當AlCl3和FeCl3的配比是4:1時,沉淀最密實,COD清除率最好,能達到46.4%。
2.1.2 明確最優(yōu)投入量
常溫狀態(tài)下,固定pH是7.0,調整PAFCS (4:1)的投入量,等其反應再靜置分層,采集上清液檢測COD,并計算沒種投入量下的處置效果。在特定絮凝劑投入量范圍內,伴隨絮凝劑投入量的增多,COD清除率慢慢增加,多達6mL時,清除率達到最高。所以,針對試驗選擇垃圾滲濾液,PAFCS最優(yōu)投入量約6mL。
2.1.3 明確最佳反應pH值
常溫狀態(tài)下,固定PAFCS (4:1)投入量是6mL,選擇pH值為變量,等其反應再靜置分層,采集上清液檢測COD,并計算每種pH值下的治理效果。
COD清除率都會伴隨pH值的增大而提升,當pH值為7.0左右時,曲線產生峰值。所以,針對該試驗選擇垃圾滲濾液,與中性pH狀態(tài)下CPAFC的絮凝質量最佳,COD清除效果最好。
2.2.1 最佳配比的決定
常溫狀態(tài)下,調整pH值是7.0,固定加入40g/L的氯化鐵與40g/L的硅酸鈉混合物5mL,調整硅酸鈉和氯化鐵的配比,等其反應再靜置分層,采集上清液檢測COD,并計算每種配比的處理質量。伴隨硅酸鈉溶液含量的增加,硅酸聚合水平越高,PSPFC絮凝質量越好,COD清除率也越大。這主要由于高聚合度的聚硅酸具備很強的粘附架橋性能;但當硅酸鈉溶液含量過高時,PASiC的穩(wěn)固性又有下降趨勢,COD清除率對應地又降低,甚至產生凝膠狀態(tài)。這是由于聚鐵屬于陽離子型聚合物,聚硅酸屬于陰子型聚合物。兩者復合后,會令聯(lián)合PSPFC的電荷和有效成分減少,較大限度上降低了電中和性能。所以,通過實驗明確氯化鐵和硅酸鈉最佳配比是4:1。
2.2.2 明確最佳投入量
常溫狀態(tài)下,調整pH值是7.0, 選擇PASiC (4:1)的投入量為變量,等其反應再靜置分層,采集上清液檢測COD,并計算每種投入量的處理質量。
伴隨投入量的增多,COD清除率也隨之增多。這是由于Fe3+徹底中和廢水內懸浮顆粒中存在的負電荷后,吸附于懸浮顆粒上的剩余Fe3+反而由此帶上正電荷,由于靜電排斥導致絮凝效果不好。由此當投入量是6mL時,處理質量好且經濟。
2.2.3 選擇最佳反應pH值
pH值的調整影響PASiC的處置效果,主要是由于鐵的氫氧化物的等電點剛好在pH=8.0~8.5之內,在這一pH值范疇內Fe的水解產物基本不含電荷,讓PASiC水解形成的鐵聚合物喪失中和脫穩(wěn)性能。滲濾液生化治理尾水pH=8.2,其中存在NH4、CO32-具緩沖性,添加PASiC后pH值基本不變、非??拷F氫氧化物的等電點,在這一pH值下Fe的水解產物含帶電荷較少,令PASiC水解形成的鐵聚合物混合脫穩(wěn)性能明顯降低,大幅度下降了PASiC治理效果。通過實驗明確最好pH值應是5.5。
2.3.1 明確絮凝劑PAC用量
常溫狀態(tài)下,調整pH值是7.0,固定PAM助凝劑(0.04g/L)的投入量是2mL,并投入不同體積的PAC(40g/L),等其反應再靜置層,采集上清液檢測COD,并計算每種用量的處理質量。
2.3.2 明確PAM用量
常溫狀態(tài)下,調整pH值是7,固定PAC的投入量是6mL,并投入不同體積的PAM (0.04g/L)混合助凝劑,等其反應再靜置層,采集上清液檢測COD,并計算每種用量的處理質量。PAM的投入量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COD清除,它可以促使絮體產生,加快沉降速度,調整沉降性能。實驗表明,添加助凝劑PAM后污水的COD清除率大大提升,這是由于添加PAM后,優(yōu)化了絮凝反應條件,推動了絮凝劑PAC和廢水內膠體顆粒產生反應,促使COD清除率提升;伴隨PAM投入量的增多,上清液內顆粒明顯削減,沉淀時間也減少,當用量是1.5mL時,COD清除率最大,高達70.3%。
2.3.3 明確最佳反應pH值
常溫狀態(tài)下,固定聯(lián)合絮凝劑內PAC的投入量6mL、PAM的投入量1.5mL,分別調整pH值,等其反應再靜置分層,采集上清液檢測COD,并計算每個pH值的處理質量。明確最好反應pH值是7.0。
PAFCS不僅有壓縮雙電層與電中和作用,也有吸附架橋作用,其中存在的陰離子與陽離子之間還具備協(xié)同增效的優(yōu)勢。其配比、投入量、垃圾滲濾液pH值與攪拌時間都會對其絮凝質量有影響,當PAFCS 配比是4:1,投入量是6mL,最好pH值是7.0,COD最大清除率能達到51.3%,對滲濾液的絮凝治理效果最佳。
為了讓PASiC最高效率地清除COD,該實驗選擇PAS:C 的最佳配比是4:1,最佳投入量是6mL,最好pH值是5.5。PASiC投放滲濾液后,PASiC水解改變成聚硅酸溶膠和帶正電的聚鐵離子,聚硅酸溶膠和鐵聚合物產生鏈狀、網狀結構起到粘附架橋和網捕作用,能夠有效清除COD并形成大的礬花沉降。其中,聚鐵離子和聚鐵硅離子能同滲濾液內腐殖質類充分的COO-及OH-形成獨特的吸附、配位功能,讓COD的清除率達到65.2%。
由于PAM存在高分子性質,其既提供了較強的架橋吸附功能,還推動了絮凝劑PAC和廢水內膠體顆粒的反應,讓垃圾滲濾液COD盡可能清除。實驗過程考察了許多影響絮凝質量的因素,發(fā)現(xiàn)最佳管理因子是: PAC(40g/L)投入量是6mL、PAM(4g/L)最好用量是1.5mL,反應pH值是7.0,在最佳情況下COD最高清除率能達70.4%。
對比三種絮凝劑,PAC與PAM聯(lián)合絮凝劑是比較好的絮凝劑,其能夠用較低成本得到最好的C0D清除率。基于PAC與PAM聯(lián)合絮凝劑的化學預處置,處理了LAS很難生物分解的難題,有效降低了后期治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