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振長 郭磊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我國機動車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這為我國居民的交通出行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人們在日常的工作、上學、休息時間都可以駕駛機動車輛,提升了生活當中的幸福感。但是隨著我國機動車數量的不斷增加,使得交通事故發(fā)生率也在不斷提高,并且一直呈現著急劇增長的趨勢,這對道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居民的生活帶來了非常不好的影響。這就要求在進行交通事故車輛痕跡鑒定時,要嚴格遵循相關道路要求,使交通事故的評判更加的精準,對于理論知識以及道路交通知識的掌握要尤為扎實,隨著我國目前對于道路交通事故鑒定的水平逐漸升高,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著需要解決的問題,本篇文章主要針對于交通事故車輛痕跡鑒定的實踐探索探討,從而可以對交通事故的鑒定的進步提出強有力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車體痕跡;道路交通;事故;車輛;碰撞形態(tài)
隨著我國道路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國機動車數量的增加,交通事故的發(fā)生率也在急劇上升,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在交通事故發(fā)生時,對于事故的鑒定要尤為謹慎,并且鑒定交通事故往往是靠觀察交通事故的痕跡來進行鑒定,痕跡鑒定的重點是通過事故現場涉事的車輛、人員、以及由于碰撞產生破碎的物品,通過觀察事故現場情況,來對勘測檢測報告進行詳細描述,從而得出科學、合理的鑒定結果以及處理意見。因此,這就可以看出對于事故痕跡的鑒定在交通事故中是非常重要的,對于造成事故的雙方機動車輛很好的進行責任的劃分,確定事故過錯方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車體痕跡勘驗
當道路上發(fā)生了交通事故,首先就要對交通事故開始調查,所以,現場勘探是整個調查環(huán)節(ji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負責勘探的工作人員主要是公安交管部以及交警等專業(yè)人員。交通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大多是會出現路面痕跡、人體痕跡、車體痕跡等,所以車體痕跡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車輛在事故發(fā)生時往往是處于形式的狀態(tài),這就會與車輛撞擊時產生一定的推理,從而造成車輛車身出現破損以及變形的情況出現。通常在事故發(fā)生時,事故現場會伴隨著衣服的纖維、人體的毛發(fā)等相關物體。交通事故往往是發(fā)生在道路上,處于一個開放式場地,事故車輛非常容易與其他車輛以及人與其他物體出現二次接觸的情況出現,讓車輛的痕跡以及證據復雜化,這就導致在道路交通事故發(fā)生時會有多樣化的特點。所以,在交通事故勘探的過程當中,要對事故現場的痕跡進行篩選,對于二次接觸的證據要進行舍棄,哪些是屬于第一次碰撞出現的證據,從而更好的還原事故現場、碰撞的部位、車輛行駛的方向等。
二、車體痕跡的鑒定分析
在進行車體痕跡鑒定的過程當中包含了三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分別是發(fā)現痕跡、提取痕跡、保證痕跡的完整性。根據車輛在事故現場留下的信息從而推斷車輛車體痕跡是否與交通事故之間存在著相關的聯系,在者如果有不確定的痕跡,那么就要通過現場分析,該痕跡是人為與事故無關還是由于此次交通事故之間的碰撞所造成的。痕跡鑒定發(fā)在事故發(fā)生時是一種最為常見也最為直觀地一種鑒定方法,但是,痕跡鑒定法的作用還有很多,在很多交通事故當中,可以非常直觀地觀察痕跡的特征,從而就可以將事故發(fā)生的原因進行大致的判斷。
在車輛痕跡鑒定之后就是通過證據的采集以及對比,進一步分析出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對比在事故現場有關聯以及有可比性的證據,通過分析找到證據與證據之間的差異以及共同點,從而確定事故造成的依據。
車輛痕跡鑒定,通常情況下是對事故現場涉事的車輛的痕跡進行鑒定,通過觀察痕跡的形狀、大小、位置以及手里方向,通過觀察痕跡上方是否具有相關附著物,以及附著物的形狀、顏色進行判斷,通過觀察兩者之間附著物的關系,是否屬于兩者所屬,就可以確認對方是痕跡產生的作用體,其次在痕跡對比中童謠要對其所屬的類型進行準確的劃分,劃分的類型分為兩種分別是:特定同一與種類同一。特定同一,特定同一所指的是在事故現場車輛撞擊之后產生的車輛碎片,車體碎片中檢測出存在當事人的毛發(fā)、指紋、血液等,將結果與受審人進行技術比對,可以判定是否屬于同一物品以及同一人。
三、車體痕跡鑒定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應用
(一)再現事故發(fā)生過程
在車輛發(fā)生碰撞時,因第一次操作出現的車體之間互相碰撞、剮蹭、出現摩擦的情況,造成的車體痕跡一般稱之為第一次碰撞,當車體在碰撞之后由于駕駛員的不正當操作造成車體出現側翻以及車體翻轉的情況,這一般被稱為第二次碰撞。通常情況下,痕跡鑒定通常會參考第一次出現碰撞的痕跡,這樣可以很好的將事故在車輛如何形式的狀態(tài)下,通過痕跡可以很好的顯示出來,第二次碰撞往往反應了車輛碰撞之后的位置變化等情況展示出來。因此在事故鑒定的過程當中要將事故第一次碰撞、第二次碰撞很好的區(qū)分開來,從而將事故發(fā)生的過程很好的還原。根據事故中線索的找尋可以很好的將車輛之間碰撞的地點,車輛與車輛之間是哪一部位進行碰撞展示出來。最后通過相關技術檢驗人員,將理論依據作為基礎再對事故現場的情況進行一個很好的還原,為后續(xù)事故的處理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據。
(二)確定現場當事人
在交通事故發(fā)生時,要對車輛在怎樣情況下發(fā)生的碰撞,事故發(fā)生時車輛的形式狀態(tài)、車輛雙方所處的位置、車輛駕駛人員是否是安全駕駛、是否出現醉酒駕駛等情況,以及事故兩方的情況進行一個很好的了解,這些都是事故鑒定的過程當中需要著重考慮的地方。要先確認事故雙方是否存在受傷等情況,其次分別對事故雙方進行事故了解,了解事故發(fā)生前后的狀況,對車輛發(fā)生碰撞的地方進行回憶,并且描述出車體碰撞時的位置等,如果當事人雙方證詞不一致,那么就要對現場碰撞的痕跡進行技術采證,從而可以很好的幫助事故的鑒定。
(三)認定肇事逃逸車輛
當事故發(fā)生時,肇事人員要依法對事故進行負責,肇事逃逸往往會對社會和交通秩序造成一定的破壞,對受害人、受害者家屬等造成一定不良的影響,更是將我國法律棄之不顧。因此當交通事故發(fā)生時,如果出現相關人員肇事逃逸的情況出現,則需要現場勘探的工作人員仔細比對車輛的信息,包括車體顏色、車輛型號,通過在車輛當中找到的微弱信息,與受害人或者被碰撞車輛之間的信息進行比對,從而確定其大致逃跑方向和相關車輛信息等,這樣可以對之后案件的審理以及判定提供相關法律證據的依據,最后,將根據現場找到的證據對肇事車輛進行追查,根據車體出現的痕跡把握其中的差異點和共同點,從而對嫌疑車輛進行準確的定位。
結束語
隨著機動車的不斷增多,道路交通事故的發(fā)生率也在不斷提高,這就要求對于事故的鑒定方法也要不斷完善,在進行證據的收集以及事故的還原上,車體痕跡可以說是第一需要參考的條件。通過觀察事故現場車體痕跡以及路面情況結合現場證據,可以非常精準的將事故現場進行很好的還原,事故的發(fā)生原因,通過現場當事人確認肇事車輛,但是隨著我國道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機動車的增多,對于更好的處理交通事故還需要更多的理論依據作為支撐,雖然車體痕跡在鑒別交通事故的過程當中可以給予一定的幫助,但是相關的政策以及鑒定技術也要隨之提高,從而可以使交通事故的處理更加高效、科學。
參考文獻
[1]馬兆蘭.基于車體痕跡鑒定的交通事故車輛碰撞形態(tài)研判[J].法制博覽,2019,(14):154-155,177.
[2]馮達,吳銳良.基于痕跡確定事故車輛在現場路面的碰撞位置案例分析[J].法制博覽,2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