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梅
摘要:新課程改革要求語文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在該要求之下,教師應注重對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以更好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文章著重分析和探討了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建設的價值、問題和有效策略,希望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建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建設的價值
1、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在過去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通常是教師在課堂中唱獨角戲,教師在對知識點詳細詳解的過程中,部分學生會配合教師的互動,但大多數學生都處于被動學習和記筆記的學習狀態(tài),這樣的課堂教學之中,無法保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所以課堂教學的氛圍也較為沉悶。而通過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的建設,則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表現欲望,可以最大限度保證每位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并在師生、生生的有效交流和互動下,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不斷探索語文知識。
2、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在小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工作之中,合作都成為了一項不可或缺的能力,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教師應該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以便于學生將來更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而通過將小組合作建設思路引入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合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獲得成功合作學習的經驗,這樣學生對于合作的理解會越來越深入,會逐漸形成合作意識,并促使學生合作能力的發(fā)展。
3、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中,如果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那么學生便可以更好突破學習中的各種難題,對于學生個人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高十分有利。但小學生還處于思維初發(fā)展的階段,通過在教學中引入小組合作建設思路,學生在參與小組合作學習之時,會先經歷獨立思考和分析的過程,之后會再進入組內同學的共同交流和互動中,不斷進行思維的碰撞,這樣學生的思考會更加深刻,另外,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過程中,教師會引入教學評價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的思維也會得到引導。如此一來,在長期有效的小組合作之中,可以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將合作學習活動的作用更全面發(fā)揮出來。
二、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建設的問題分析
1、教師的指導不到位
在小學語文小組合作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應該在學生合作學習中發(fā)揮個人的組織和指導作用,以確保課堂課堂教學的秩序以及合作學習活動的實質性,從而將合作學習助力學生學習效率提高的作用發(fā)揮出來。但就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來看,部分教師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運用的理解不夠深入,認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地位,應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所以并未關注學生在合作學習活動中的需求,缺乏有效的指導與評價,使學生對合作學習的方向把握不準,導致合作學習的形式化問題突出,反而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受到影響[1]。
2、教師的干預過多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之所以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歡迎,就是因為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課堂中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使學生獲得了學習成就感,提高了學習的效果。但實際上,部分教師并未正確定位自己在課堂中的角色,出現了過渡干預學生合作學習時思路以及提出過多合作學習行為要求等情況,使學生在課堂中并未得到充分的探究空間,最終的合作學習質量必然會受到影響[2]。
三、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建設的有效策略
1、合理劃分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合理劃分小組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組,各組人數為3-5人,為接下來合作學習方案的實施奠基[3]。具體來說,教師應該對全體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準確了解,如語言表達能力、語文學習基礎、學習態(tài)度等,確保所構成小組的組員之間處于互補之中,讓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在教師的幫扶下得到發(fā)展。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了解,確保每組都有合理比例的性格內向和外向的學生,讓性格外向的學生積極帶動內向學生思考與發(fā)言。除了做好常規(guī)形式的分組之外,在遇到不同教學內容之時,教師應具有適當調整小組成員的意識,以確保學生始終處于最合理的小組成員分配之中。
2、利用任務驅動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需要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合理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合作學習,可以為學生指明合作學習的方向[4]。首先,教師應對教材進行深層次分析和研究,以此來確保任務布置的合理性以及合作學習的效率。此外,在學生合作學習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好個人的指引作用,確保組內合作遇到瓶頸時,可以得到教師及時的引導與啟發(fā),讓各組的合作更為順利。
3、關注學習過程表現開發(fā)生成新資源
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中,教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不僅要關注合作學習的成果,也需要關注合作學習的過程,從中探尋有效的生成性教育資源[5]。但要想真正達到這樣的效果,就需要教師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一方面對合作學習成果準確把握,另一方面以學生實際需求對合作學習形式進行及時調整,讓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成為對合作學習模式有效優(yōu)化的驅動力。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小組合作的建設,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也符合學生全面成長的需求。小學語文教師應明確小組合作建設的必要性,從合理分組、利用教學情境營造良好合作學習氛圍,任務驅動提高合作學習效率以及從合作學習過程開發(fā)新教育資源等層面入手,強化小組合作建設的效果,推動小學語文教與學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韓家勝.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5).117.
[2]馮景山.淺談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策略[J].中外交流.2018,(19).136-137.
[3]張海燕.嘗試鏈接教學催生智慧學習[J].基礎教育研究,2017,(10).19-20.
[4]巫少隆.小學語文高年級小組學習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10).55-55.
[5]李永飛.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研究--以東昌府區(qū)文苑小學“1+3”生本課堂為例[D].聊城大學,201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