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文龍
摘要:初中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初始階段,學生尚處于學習適應期,陌生的學科內容和復雜的知識,使得學生難以立即適應,因此很容易造成學習進程脫節(jié),成為學困生。其實,學困生未必真的學不好物理,只要找對了方法,對癥下藥,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實現學習水平的飛躍?;诖?,對初中物理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困生;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學習中缺乏積極性,且成績處于較低水平的學生被稱為學困生,他們經常被教師所忽略,容易受到不公平對待,進而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但是,教育是公平的,應當面向每一位學生.所以,作為初中物理教師,不能放棄學困生,要予以他們足夠的關注和關心,多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然后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爭取在保證其他學生學習質量的同時,能夠讓學困生得到相應程度的鍛煉與提升,從而為學困生轉化成中、優(yōu)等生提供有力支持.
一、培養(yǎng)物理學習興趣,助力學習效率提升
初中生剛開始接觸物理學科,且物理學科中包含大量的新概念,學生對這些內容缺乏基本了解和認識,因此有可能缺乏學習的興趣和自我提升的動機。很多學困生正是因為對物理學習缺乏興趣,所以學習缺乏主動性,知識的掌握程度自然大打折扣,學習成效便難以保障。因此,教師在幫助學困生提升成績的時候,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對物理學科產生興趣,而不是被教師、被家長、被考試逼迫著去學習。不同的學習動機給學生帶來的學習動力有很大的區(qū)別,學習效率也相差很遠。學困生由于當前物理學習水平較低,學習力和知識掌握程度都落后于其他學生,需要花費額外的學習時間和精力來彌補不足,學習效率對他們來說格外重要。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幫助學生提高成績的有效途徑,教師應當重視。例如在教學“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流”時,教師可以進行實驗展示,讓學生在觀看和親自操作實驗器材的過程中理解和學習知識,這種直觀的教學形式能夠大大刺激學生的感官體驗,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意愿,跟著教師去探索串聯(lián)、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的特點和性質,課堂教學的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二、給學生一個舞臺,釋放激情
如果說教學是一門藝術,那么教師就是一名藝術家。只是教師既應當是一名表演藝術家,又應當是一名指揮藝術家。課堂教學不能是教師一個人的表演,更不能是教師的“滿堂灌”。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應當參與課堂教學中的所有活動,一節(jié)課是不是精彩,是不是一節(jié)好課,應該是通過學生的參與程度,技能與目標的達成度等體現的。教師應當把課堂這個舞臺變成學生釋放激情的場所,讓課堂充滿活力。課后與學生閑聊時,一位學生私下對我說:“大家就喜歡上你的物理課?!蔽倚χ鴨枺骸盀槭裁矗渴遣皇且驗槲也皇悄銈儼嗟陌嘀魅?,同學們不怕我才喜歡的呢?”“劉老師,你怎么那么說呢?上物理課,我們沒有一點壓抑感,感到很放松,很興奮,好像有使不完的勁,我們的大腦也好像一直被你牽著走,沒有時間亂來,真奇怪!”這就對了,課堂是教師的舞臺,也是學生的舞臺,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每一個人,既是觀眾,又是演員,只是教師還多了一個頭銜——導演。演員與導演都能表現到位,這個舞臺劇當然精彩。
三、均衡分配任務,豐富表現機會
初中物理課堂的知識密度較大,且知識難度更深,但一些基礎扎實、性格外向的學生依然能夠積極與老師互動,教師也更愿意將課堂探究任務交給這部分學生,并予以更多的關注和指導.而學困生物理基礎薄弱,且自卑心理較重,所以很難主動爭取參與和表現的機會,這加重了課堂兩極分化現象,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為此,在初三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通過有效的手段為學生均衡分配任務,盡量多給學困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從而使其獲得參與感,有效掌握知識和技能.例如:在學習《功率》一課時,我便采取分層設疑的策略.首先,我向學生提問:“小明從一樓爬上五樓用了1.5分鐘,從一樓跑上五樓用了1分鐘,請問在這兩種情況下,小明做的功一樣嗎?”因為之前學過“功”,所以這一問題比較簡單,我便盡量邀請學困生來作答.當學困生答出“做功相同”后,我追問道:“小明兩次上樓所用的時間不同,是因為他上樓的快慢不同,這也就說明了他做功的什么不同?”這一問題中包含了明顯的提示,學困生很容易答出“做功的快慢不同”.于是我對學生表示贊許,并引出“如何表示做功的快慢”這一問題,然后再將表現的機會留給基礎較好的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困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被需要,從而促使其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有效提高其物理水平.
四、肯定學生進步成果,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學困生如果長期跟不上班級學習進度,與班級其他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成績差距過大,那么學困生就有可能陷入自卑情緒中,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嚴重的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這些情況都不利于學困生提升學習水平。因此,教師應當適時給予學生鼓勵,幫助學困生樹立學習自信心。教師的贊賞能夠給學生帶來動力,當學困生長期接受負面評價,如果教師能夠給予他們肯定,就會讓他們感受到自身被認可,從而認識到自我的可能性,強化學習動機。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也應當把握贊賞機制與功利性學習之間的平衡,夸獎的目的應該是肯定學生的付出、激勵學生奮進學習并發(fā)揮潛在能力。例如在每次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之后,教師可以著重關注學困生的成績,并進行對比分析,如果學生出現了成績上的進步,例如提高了五分,或者面對類似的題型,之前答錯,這次考試卻答對了,等等,教師就可以在總結的時候對學困生進行表揚,肯定學生該階段的努力,告訴學生努力就會有收獲,要再接再厲。如果學生出現了比較明顯的進步,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對其公開表揚,給予學生強烈的自信和成就感。
結束語
綜上所述,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初始階段,學生尚處于學習適應期,陌生的學科內容和復雜的知識,使得學生難以立即適應,因此很容易造成學習進程脫節(jié),成為學困生。其實,學困生未必真的學不好物理,只要找對了方法,對癥下藥,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實現學習水平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邵國仙.初中物理學困生幫扶對策研究[J].讀寫算,2020(34):117-118.
[2]牛建平.談初中物理學困生的轉化[J].甘肅教育,2020(20):77.
[3]范宇星.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物理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個案轉化研究[D].洛陽師范學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