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國哲
繪畫需要敏銳的感悟,更需要超群的心智,感悟使心智得以充實。繪畫語言與精神境界的高度契合,一直是董海君老師孜孜以求的夢。因此,他成了一位虔誠的畫者。寫字畫畫成了他生活中的一種必需,也成了他精神領域的一方樂土。他每天堅持寫字畫畫,筆耕不輟,不斷充實書畫創(chuàng)作的內涵,進一步錘煉自己的藝術個性。在夢想的路上,董海君老師是幸運的,年輕時的愛好與夢想幸運地成就了他。他把夢想升華為理想,不停地上下求索。北上拜有“關東第一豬”稱號的吉林省著名畫家白光耀先生為師,終把理想變成畢生的事業(yè),畫作也日臻完美。
董海君老師作為一介書生,卻像行走于荒原的劍客,寄情于山水。畫品即人品,多年來他還一直無私地幫扶著一對智障兄弟,體現(xiàn)了高尚的人文情懷,彰顯了北方漢子的俠骨柔情。無論是畫富貴的牡丹、咆哮的黃河,還是畫面壁的達摩、捉鬼的鐘馗,他的情隨之起伏跳躍。
他的書法學習從秦書漢簡一路走來,筆墨間透著秦風漢骨且匠心獨具。他師古而不泥古,求拙、求雅,充分表露的是他的情懷以及藝術品位和高尚的人格。他教學讀書、臨摹生活,由知識積累到教學實踐的往復,實現(xiàn)了人格精神到藝術升華的轉換。字如其人,他的書法如同他的人一樣,由內而外透著一股不俗之氣,雋永嚴謹又瀟灑飄逸,給人帶來無盡的美感。
《太行金秋圖》 董海君/作
《溪山觀瀑圖》 董海君/作
《大壑松風圖》 董海君/作
他很少以書入畫。他主張畫家必須走近自然、接觸生活,讓大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融入畫家心中。他創(chuàng)作的山水畫無不透著鮮明的時代風貌,而在技法上均以筆墨為主,以色輔之,極少用色,既濃淡得體又筆墨淋漓酣暢。多年來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生動、有趣、恬靜、淡雅且大氣磅礴的作品。他的每一幅作品都表現(xiàn)出他無限美好的情思和洞達人生的藝術期望。長期以來,董海君老師以山水畫為主,探索人和自然的關系,希望和自然達成共鳴,使畫作渾然天成。在追求個人藝術理想的同時,他始終將自己置身于社會大潮之中,肩負責任,謳歌時代,秉承“德藝雙修”之定力,以時代先覺者、先倡者、先行者的身份,自覺承擔起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使命和責任。董海君老師憑借著奔放的創(chuàng)作激情帶給我們變幻無窮的形神之美,用自己的藝術作品來表達對家鄉(xiāng)的無限深情,表達對祖國山河的愛戀。相信在以后的創(chuàng)作中他一定會有更多反映時代精神的好作品問世。正所謂:書中漢魏金石氣,畫染山川古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