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學上課偷偷玩手機,英語老師發(fā)現(xiàn)后,當場收繳手機并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劉同學情緒十分激動,立刻坐到窗臺上威脅老師:“如果不把手機還給我,我就跳下去!”為了避免出現(xiàn)意外,英語老師只好把手機還給他了。下課后,班里有一部分同學圍在劉同學身邊,又是驚嘆又是佩服。對此情景,班主任應該怎么做?
劉同學的做法對班級的影響極壞,會使學生不辨是非、不珍惜生命、不遵守規(guī)則,形成錯誤的信念系統(tǒng)。
什么是信念系統(tǒng)?一個人如何面對世界種種事物,所依據(jù)的就是他的信念系統(tǒng)。信念系統(tǒng)可以分為信念、價值和規(guī)條三部分。簡言之,信念就是“事情應該是怎樣的”,或者“事情就是這樣的”主觀判斷;價值是“我能在這件事里得到的好處”;規(guī)條是事情的安排方式,也就是做法。
信念形成的4條途徑是:①本人的親身經(jīng)驗;②觀察他人的經(jīng)驗;③接受信任的人的灌輸;④自己思考做出的總結。
上文中劉同學的規(guī)條是“不把手機還給我,我就跳樓”——做法;價值是“老師把手機還給了我”——他得到的好處;由此他產(chǎn)生了一個信念:威脅有效。這是他通過親身的體驗得到的。班里一部分同學對他很佩服,有樣學樣接受了這一信念,便是由觀察他人的經(jīng)驗獲得的。作為教師,我們更多的是運用后兩種方法: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同時引領學生進行自我思考。
我建議,老師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此類事情沒有發(fā)生之前,就開班會討論威脅他人的不當之處。
比如,2018年我接手新班,還沒有和學生見面,我就在家長群里討論學生玩手機的問題。我說:“個別離不開手機的學生,情緒會非常激動。還請家長和我配合,請你們告訴孩子,你們會全力支持班規(guī)……”
第二天,幾經(jīng)協(xié)商,我們在班規(guī)里明確規(guī)定:上課時要把手機放到講臺旁邊的手機袋里。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人上課玩手機,老師將代管該同學的手機一周。特別強調:不接受威脅。有了這樣的明文規(guī)定,提前給學生打好預防針,他們便不會輕易威脅老師。
然而,僅有班規(guī)還不夠,還要讓學生從信念、價值觀層面認識到威脅老師或同學是不光彩的。
那天班會,我還給學生講了6年前發(fā)生的一個故事:我們學校一個男生追求女孩子。那天下著雨,男孩子不打傘,站在女生寢室樓下,逼迫女孩子下樓,聲稱:“如果你不下樓,我就一直站在這里淋雨……”我對全班同學說:“以后遇到這樣的男生,千萬不要和他談戀愛。他根本就不愛你,也沒有能力愛自己。他這是利用女孩子的善良控制女生,威脅女生,這是自私的表現(xiàn)(我傳遞給學生的信念)。倘若你嫁給他,將來一旦有了分歧,他都會這樣威脅你(分析男生的行為做法,即規(guī)條)。他淋雨感冒了,你還得伺候他(告訴這件事情導致的結果,即對男生的價值)……”
學生笑了,對于威脅他人的行為無比鄙夷(學生形成的信念)。如此,將來學生若有威脅老師的念頭,就要考慮一下同學們的看法了。
我還曾經(jīng)給學生開過一個主題為“三乘以八等于二十三”的班會。
班會一開始,我先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個書生在爭論“三乘以八究竟等于幾”。書生甲說,三乘以八等于二十四;書生乙說,三乘以八等于二十三。兩個人因此吵得不可開交,最后去找禪師評理。書生甲說:“我認為三乘以八等于二十四,如果三乘以八不等于二十四,我愿意向他道歉?!睍艺f:“我認為三乘以八等于二十三,如果三乘以八不等于二十三,我就一頭撞死?!倍U師撫了一下胡須,眼睛微睜,說:“三乘以八當然等于二十三?!庇谑?,書生甲向書生乙道歉,兩個人一起下山。但是,書生甲走到半路,覺得不對勁,又跑回來問禪師:“三乘以八明明等于二十四,你為什么要說等于二十三呢?”禪師又撫一下胡須說:“我當然知道三乘以八等于二十四。但是,如果告訴書生乙他錯了,他就要一頭撞死。你不讓他三乘以八等于二十三嗎?”
故事講完,我問學生:“在這個故事里,誰的心理最健康?誰的心理最不健康?你愿意當誰?”
學生的觀點很一致:書生甲心理最健康。人家明明真理在握,拿著正確答案,禪師讓他道歉就道歉;書生乙心理最不健康,為了證明“三乘以八等于二十三”就要一頭撞死,至于嗎?沒有一個學生愿意當“書生乙”。但是,現(xiàn)實生活里,好多人都在當“書生乙”。我又問學生:“你是否遇到過‘書生乙’?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有一名女生說:“昨天我在走廊上,2班一個女生踩了我一腳,我疼得齜牙咧嘴,忍不住說:‘走路不看路??!踩到我了!’誰知道,這個女生不但不道歉,還眼睛一瞪,說:‘好狗不擋道,我踩的就是你!’氣死我了……”
我問:“那后來呢?”
女生紅著臉不作聲。她的同桌說:“老師,她也不是‘書生甲’,她直接氣勢洶洶地跑到2班,非要讓人家道歉?!?/p>
女生說:“2班那個女生不道歉。我本來打算放學后再去找她,現(xiàn)在想想,算了!她可以‘三乘以八等于二十三’,我就等于二十四好了。誰讓我有陽光心態(tài)呢!”學生笑了起來,我也看著她笑了。
由此,學生得出信念:認錯不丟人,做錯事死不認錯才丟人。
在班會最后,我對學生說:“其實,老師是人不是神,老師也會犯錯。有時候,老師說話不好聽,甚至冤枉了你們,老師是‘三乘以八等于二十三’,還希望你們是‘三乘以八等于二十四’,希望你們不要和老師一般見識,可以嗎?”
學生很大度地回答:“可以!”
現(xiàn)在,我們回到最開始的問題上:當學生已經(jīng)做出了威脅老師的言行,班主任就不適合馬上召開以上班會,免得學生對號入座,受到傷害,而應該在第二天,將這個學生叫到辦公室,真誠而溫和地說:“昨天聽說你坐在窗臺上要跳樓,我好心疼你,英語老師也嚇壞了。你當時怎么會有這樣的念頭呢?萬一真的掉下去就完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后來英語老師讓步了,其實她沒有錯,她只是比較在意你的感受,害怕你受傷,所以她讓步了。我們這些老師和你的父母一樣,都非常愛惜你的生命,你以后也要愛自己、心疼自己,可不要再如此沖動了……”
這個時期的真誠,便是最有力量的教育。等時過境遷,班主任再召開班會,引導班級輿論,讓學生形成新的信念系統(tǒng)即可。
責任編輯? 陳建軍
李迪
河南省首屆最美教師,主要著作有《做學生歡迎的班主任》《做一個優(yōu)秀的中職班主任》《智慧應對班級棘手問題》等,被教育界和多家媒體譽為“新時期優(yōu)秀班主任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