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雨涵 丁 靜
江蘇省人民醫(yī)院內鏡中心,江蘇南京 210029
結腸鏡檢查是診斷治療大腸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檢查治療效果與腸道準備質量有關,美國結直腸部多學會工作組報道20%~25%結直腸鏡檢查患者腸道準備欠佳[1]。腸道準備是一個復雜且專業(yè)的過程,對患者腸道準備依從行為是一個挑戰(zhàn)[2-3]。結腸鏡檢查屬于一項侵入性操作,受檢者多伴有強烈的身心應激反應[4]。靜默療法是指個體將注意或意識集中到一個客體、聲音、意念或體驗的一種放松訓練,通過誘導“靜默心境”,能夠使個體意識與自身內在節(jié)律和諧一致,甚至與自然融為一體。“三線放松法”屬于典型東方靜默療法,因操作簡捷被廣泛應用于心理干預中[5-6]。本研究探討靜默療法聯(lián)合認知干預在電子結腸鏡檢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選擇2019 年4 月至2020 年5 月江蘇省人民醫(yī)院預約電子結腸鏡檢查患者113 例,納入標準:①均為預約擇期結腸鏡檢查;②具備正常溝通能力;③符合結腸鏡檢查指征。排除標準:①合并認知障礙;②惡性腫瘤?;颊呔炇鹬橥鈺?。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57 例、對照組5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給予結腸鏡檢查患者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結腸鏡檢查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健康教育、心理干預、腸道準備行為指導(檢查前3 d 進食半流質或流質食物,前1 d 進食高蛋白、高熱量流質食物,檢查當天早晨禁食。檢查前4~6 h 口服聚乙二醇電解質散2000 ml)、并發(fā)癥預防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靜默療法聯(lián)合認知干預。
(1)組織拍攝靜默療法視頻:①組織標準化病人(由內鏡護士擔任)拍攝“三線放松法”,包括三線部位介紹、三線止息點、三線順序放松訓練(方法、要點、注意事項、時間)等,對患者做好解釋和引導,如“為了讓您的身心更加放松,幫助您更好應對結腸鏡檢查,現(xiàn)在我們練習三線放松法,所謂‘三線’,就是將身體分為兩側、前面、后面三條線”,第一條線指兩側開始,沿頸部兩側、肩部、上臂、肘關節(jié)、前臂、腕關節(jié)、手至10 個指尖,第一條線、第二條線、第三條線止息點分別為中指、腳拇指、前腳心,演示每條線放松細節(jié)。要求根據(jù)指導語調整身體部位,當指導語提及某個部位時,患者思想集中于該部位,心中默念“松”字,并有意識注意下個部位。在止息點意守1 min 左右,每個循環(huán)5~6 min。②預約后,組織患者觀看“三線放松法”視頻,向患者詳細說明靜默療法要點,采用現(xiàn)場演示的方法進行指導,直至患者能夠練習。同時告知患者科室微信公眾號,指導患者加入微信群。要求患者選擇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每天練習2 次,2~3 個循環(huán)/次。如有疑問,可通過電話、微信咨詢。③檢查時,提前20 min 將患者帶進結腸鏡檢查室,護士再次根據(jù)“三線放松法”視頻,引導患者進行2 個循環(huán)的放松。并提示患者結腸鏡緊張不能控制時,可自我沉浸于“三線放松法”意念或進行放松訓練。(2)認知干預:患者預約時,除向患者口頭講解腸道準備注意事項時,讓患者加入微信群,將錄制好的腸道準備視頻發(fā)送至微信群,引導患者反復觀看腸道準備注意事項。
①應激反應:干預前(預約時)、干預后(檢查時),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7]測評焦慮、抑郁程度,兩表均由20 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采用1~4 分評分,分值越高,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Cronbach’s α=0.803、0.814。采用便攜式血氣分析儀測量心率(heart rate,HR)、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②腸道準備依從性及準備質量:檢查時,參照于文蓁等[8]文獻資料編制《電子結腸鏡檢查患者腸道準備依從性調查問卷》,包括飲食準備(2 個條目)、服藥準備(4 個條目)2 個維度共6 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是”記1 分、“否”記0 分評估。分值越高,依從性越好。采用Boston 腸道準備量表(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ale,BBPS)[9]評估腸道準備質量,包括左半結腸、中段結腸、右半結腸準備情況,每段賦值0~3 分,分值越高,腸道準備質量越好。Cronbach’s α=0.713。準備充分判斷標準:BBPS 總分>6 分及每段結腸評分>2 分。③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頭痛/頭暈、腹脹/腹痛等。
采用SPSS 20.0 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心理與生理應激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SAS、SDS 評分低于同組干預前,HR、SBP 高于同組干預前(P <0.05),觀察組SAS、SDS、HR、SBP 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與生理應激反應比較()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與生理應激反應比較()
注:t1、P1 值為兩組干預前比較;t2、P2 值為兩組干預后比較。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HR:心率;SBP:收縮壓。1 mmHg=0.133 kPa
觀察組腸道準備依從性、準備質量評分及準備充分率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腸道準備依從性及準備質量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例(%)]
結腸鏡檢查仍是目前診斷結腸疾病的“金標準”,但有12%~22%患者因腸道準備不充分,需要再次行結腸鏡檢查[10-11]。腸道準備不充分的影響因素很多,與受檢患者結腸鏡檢查及腸道準備知識認知匱乏、腸道準備依從行為低下等因素有關[12-13]。
認知干預是通過矯正患者不合理認知與信念、重建患者規(guī)范性行為的一種方法。結腸鏡檢查患者腸道準備既有飲食管理要求,也有明確的服藥規(guī)定[14-16]。認知干預就是通過健康教育或行為指導,明確告知患者腸道準備注意事項[17]。姜琳等[18]認為,彩色圖文健康教育能夠增強老年結腸鏡檢查患者飲食及服藥依從性。結腸鏡侵入性操作及擔心風險可帶給患者痛苦體驗,患者均伴有強烈應激反應[19]。認知干預能夠緩解患者應激反應[2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視頻教育、現(xiàn)場演示、微信支持等方法,指導患者進行“三線放松法”,觀察組SAS、SDS、HR、SBP 低于對照組(P <0.05),提示靜默療法有助于緩解結腸鏡檢查患者的應激反應??紤]與下列因素相關:Wolpe 等[21]交互抑制理論認為,人不可能同時處于緊張與放松狀態(tài),通過交互抑制能實現(xiàn)某種行為上的改變。靜默療法以交互抑制理論為基礎,將機體注意力集中到某一個特定的客體、意念,進入“靜默心境”,獲得與自身內在節(jié)律和諧一致的沉浸式體驗[22-23]。“三線放松法”源自中國氣功療法,通過呼吸、意念、默念“松”字,有意識自上而下放松兩側、前面、后面各個部位,達到放松舒緩全身的目的[24]。李恒健[25]報道,靜默療法能夠緩解白內障手術患者的焦慮情緒,提高手術配合度。國外有文獻[26]表明,靜默療法能抑制交感神經(jīng)活動興奮性,降解負性情緒、血壓升高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本研究中,觀察組腸道準備質量評分、腸道準備充分率均高于對照組,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與上述文獻結果一致。分析認為,靜默療法聯(lián)合認知干預可能從外源性矯正不合理信念、內源性構建自身內在節(jié)律和諧等不同途徑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機制,進而促進自我效能感的養(yǎng)成[27],從而提高患者依從行為,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靜默療法聯(lián)合認知干預應用于結腸鏡檢查中患者中,能夠緩解其應激反應程度,增強腸道準備依從行為,提高腸道準備質量,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