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梁海敏
在梳理復習教材中文言文的過程中,常會有學生提出疑惑:《孔雀東南飛》講述了劉蘭芝與焦仲卿雖情深似海,但受焦母阻撓兼蘭芝哥哥逼迫改嫁而被棒打鴛鴦,二人感情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最后迫不得已雙雙選擇自殺的故事。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主要圍繞焦劉而展開,為什么標題卻是《孔雀東南飛》,而不是直接采用《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或《焦仲卿妻》?
鑒于此問題,筆者從該詩歌的文體特征著眼,整體分析標題為何是《孔雀東南飛》,并逐步解析為何是“孔雀”、為何是“東南飛”,進而探討標題成因。
關(guān)于這一標題,教材中均有注解,通過教材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到,本詩歌由無名氏所作,原為民歌,沒有標題,在民間流傳三百多年后才被收錄進《玉臺新詠》,后人常以開篇第一句作為詩歌的標題。這種以文章第一句為標題的現(xiàn)象也為大家所熟知,如李商隱的“無題”作品(《相見時難別亦難》等)、《古詩十九首》中收錄的古詩(《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等),以第一句為標題可以起到或開篇明義或突出強調(diào)或體現(xiàn)朦朧美的效果。
回歸到詩歌本身,首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運用比興手法。從內(nèi)容上看,既能托孔雀徘徊來興起下文焦劉夫婦不忍離別的現(xiàn)實故事,又能奠定整首詩歌深沉的感情基調(diào);從形式上看,與“羅密歐與朱麗葉”“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樣直白現(xiàn)實的標題相比,“孔雀東南飛”是多么的含蓄蘊藉,又多么的生動浪漫!
孔雀曾經(jīng)遍布長江以南地區(qū),在國人心中,孔雀是真正的“百鳥之王”,是中華傳統(tǒng)文明中祥瑞、高貴的吉祥物:人們用“芳情雀艷若翠仙,飛鳳玉凰下凡來”贊美孔雀超凡脫俗,像天宮下凡的仙子般清高華貴;《萬物之靈:中國崇拜文化全覽》一書中更將孔雀稱為文明之鳥,謂其有九德——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
劉蘭芝如孔雀般美麗高貴、大德大賢。其品質(zhì)在詩歌中有具體體現(xiàn):
第一,她是秀外慧中、賢良淑德的大家閨秀。詩歌中,從劉蘭芝自述和劉母的講述可得知,劉蘭芝十三歲就學會紡織,十四歲就能裁衣,十五歲就會彈箜篌,十六歲就誦詩書、懂禮儀。從這段鋪陳描寫可以推知她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這種“女行無偏斜”的良好形象不斷得到印證。如詩歌中寫劉蘭芝決定自遣回娘家時,從“腰若流紈素”“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可以看出她顏貌端正、清雅美麗,詩歌中也用了一句“精妙世無雙”來贊美她的年輕貌美;從在夫家“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晝夜勤作息”到在娘家給自己做嫁衣時“左手持刀尺,右手執(zhí)綾羅。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都展現(xiàn)了她的賢惠手巧;當被逼迫離異時,劉蘭芝對焦母雖不無怨言,但依然上堂拜別,并說“兼愧貴家子”“念母勞家里”,退下與小姑子道別時也不忘叮嚀要好好孝敬侍奉老人家,這些溫和的告別語正體現(xiàn)了她的溫順善良、知書達禮。
第二,她是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古代女子。當認清自己的處境請辭回娘家時,劉蘭芝與焦仲卿道別時許諾:“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被遣回娘家后,劉蘭芝面對母兄等人的逼嫁,再三周旋,最后在身不由己的情況下,曲意聽從,卻與焦仲卿許下“黃泉下相見”的錚錚誓言,果敢地“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第三,她是柔中帶剛個性鮮明的女子。詩歌的前言中雖寫劉蘭芝“為仲卿母所遣”,但從“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可以看出,當她意識到是焦躁不安的焦母故意挑她的毛病時,她主動向焦仲卿說明情況,不再忍讓順從,主動提出要回娘家,“妾不堪”“徒留”展示了其剛烈的個性。另外,堂上與焦母拜別時劉蘭芝說“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qū)使”,看似把責任都往自己身上攬,柔弱謙卑,實則從中可以隱約地體會到她的剛毅、不卑不亢。最后劉蘭芝面對兄長逼嫁,雖表面不露聲色,私下卻與焦仲卿約定“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勇敢果斷。
通讀全文,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孔雀是劉蘭芝的化身,詩歌是借孔雀的美麗高貴、大德大賢比喻劉蘭芝的美好形象。故事中的劉蘭芝象征著生活中千千萬萬的時代女性,這也是浪漫與現(xiàn)實的交織!
1.環(huán)境上
“東南飛”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季節(jié)正值秋冬。焦仲卿別母時描寫到“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jié)庭蘭”,“大風”“寒風”“嚴霜”這些氣候特征表明了故事發(fā)生的季節(jié)。并且,在古時百姓的心中孔雀屬于神圣的候鳥,每當秋冬季節(jié)便會往南遷徙,所以孔雀往東南飛暗示了焦劉的故事發(fā)生在秋冬之際。而用秋冬意象,通常是為了營造悲涼蕭索的氛圍,這也預示著焦仲卿和劉蘭芝夫婦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悲涼結(jié)局。
關(guān)于“東南”,《陌上桑》中有“日出東南隅”,《呂氏春秋》中有“東方曰蒼天……南方曰炎天,東南方曰陽天”,《楚辭》中也說“東方皓天,南方赤天……東南方陽天”,可以看出在古人心目中“東南”是日出的方向。有陽光的地方萬物蓬勃生長,猶如春季,象征著光明、溫暖、希望。“東南飛”是飛往東南方、飛向太陽、飛往光明,是美好的預示——劉蘭芝和焦仲卿生前雖不能有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但死后能夠共同追尋幸福美好。
2.情節(jié)上
該文主要講述的是劉蘭芝被遣回娘家、回娘家后被逼婚、劉蘭芝抗婚、最后殉情化鳥與焦仲卿比翼雙飛的故事。據(jù)考證,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可能是在今天安徽省潛山縣梅城鎮(zhèn),當時焦仲卿在此供職時,其家就在該鎮(zhèn)的南門外焦家畈,劉蘭芝家則在該鎮(zhèn)的東南方。從地理位置上看,他們兩家分別位于皖水的西北和東南。因此,從方位上看,“東南飛”表明了劉蘭芝被婆婆逼迫遣回娘家這一情節(jié)。
另外,“東南飛”也點明了他們殉情化鳥比翼雙飛的結(jié)局。文章結(jié)尾處,焦仲卿經(jīng)過一番心理斗爭最終做出“自掛東南枝”的抉擇,很鮮明地與“孔雀東南飛”相呼應,而“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也暗示了焦仲卿和劉蘭芝這對夫婦雖雙雙殉情,但已化為鴛鴦雙宿雙飛,為悲壯的故事增添了一點美好色彩。
3.主題上
在《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故事讓讀者“悲喜交加”,之所以產(chǎn)生這樣五味雜陳的情感,是因為其折射出的主題令人唏噓。正如魯迅所言,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是人們對伉儷情深的夫妻的祝盼。焦母一句“遣去慎莫留”硬生生地把劉蘭芝驅(qū)遣,致使這對有情人勞燕分飛,最后雙雙殉情!“東南飛”在上文已點明是指劉蘭芝被辭歸,劉蘭芝和焦仲卿本可以白頭相守卻被拆離,這難道不是赤裸裸的美的毀滅?
至臻至美的愛是人生的不懈追求,在上文提到,“東南飛”指飛往陽光所在地,是對美好幸福的追尋。劉蘭芝和焦仲卿殉情后,兩家不顧封建婚姻制度,“兩家求合葬”,這表明兩家對焦劉的愛情的肯定,以及對以往的思想、行為的反思和否定?!皷|南飛”是對二人來世寄予的期盼,“東南飛”與“東南枝”并非偶然巧合,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心至死都連在一起,死后“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這何嘗不是另一種美好的結(jié)局?
另外,“東南飛”是擺脫封建禮教、追尋女性獨立的美好展現(xiàn)。劉蘭芝雖生活在封建社會,但她能夠為了維護自身尊嚴而自請辭歸,能夠與封建禮教奮力抗爭,能夠信守誓言決然赴死,這些都是女性敢于反抗、追求獨立的意識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