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西昆酬唱集》宗法李商隱之緣起與繼創(chuàng)

      2021-12-29 20:44:47王玥琳

      王玥琳, 魏 娜

      (新疆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西昆酬唱集》是北宋初期以楊億、劉筠、錢惟演等為中心的17位館閣文人“更迭唱和,互相切劘”[1]489的詩作結集。因此集在宋初文壇上影響較大,由此得西昆體之稱,而創(chuàng)作《西昆酬唱集》的詩人則被稱為西昆體詩人。《西昆酬唱集》由楊億分卷帙、做詩序,“凡五七言律詩二百有五十章”[1]489?!段骼コ瓿肥俏骼ンw詩人詩歌風貌的集中展現(xiàn)。北宋初期,典麗、精工的西昆體,“輕俗”的白體,寧靜淡遠的晚唐體,三體爭輝,一并構成了宋初詩壇的主流風貌?!段骼コ瓿芳拔骼ンw詩人個人詩集中所樹立的雅正雍容的詩歌樣式也引領了其時詩歌創(chuàng)作的又一風尚。研究《西昆酬唱集》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把握北宋初期詩壇的特點與風貌。筆者將從《西昆酬唱集》產生的背景出發(fā),探討西昆體詩人選擇李商隱為追摹對象的成因以及《西昆酬唱集》于李商隱詩外開辟的新貌。

      一、《西昆酬唱集》產生的背景

      總的來說,《西昆酬唱集》產生的背景原因有二:一是受宋初的歷史背景影響。這與宋初“崇文”的國策、皇帝的文學喜好以及文化活動的開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二是受其時文學背景的影響,即西昆體是為革除晚唐、五代文風流弊應運而生的產物。

      (一)《西昆酬唱集》產生的歷史背景

      從歷史背景來看,宋人范浚認為五代完結的原因是:“大抵五代之所以取天下者,皆以兵。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盵2]71為鞏固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扭轉唐末因重武輕文而致戰(zhàn)亂頻發(fā)的動蕩局面,宋太祖決定削弱武官勢力,采取“崇文抑武”的國策,倡導“宰相須用讀書人”的政治新理念,優(yōu)待文人、抑制武功,以安邦定國。除政治因素外,皇帝的個人喜好對文學發(fā)展也極具促進作用?!吨猩皆娫挕酚洠骸疤诤梦?,每進士及第,賜聞喜宴,常作詩賜之,累朝以為故事?!盵3]284文官政治的提出與皇帝的重文喜好在某種程度上使崇文尚學觀念快速萌生并得到普及?!端问贰の脑穫餍颉酚涊d,宋太祖開國“首用文吏而奪武臣之權,宋之尚文,端本乎此”[4]12997。宋初,通過科舉取士選拔人才,國家得到了一批才學之士。隨后,為加強文化建設,也為轉移文臣對政治權力的把控,宋代統(tǒng)治者開展了藏書機構的修建活動與一系列的圖書編纂活動,如宋太祖修三館、建崇文院、設秘閣,《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太平廣記》這三部大型類書也都是在宋太祖時期開始編纂。與《西昆酬唱集》關系最密切的史學類書《冊府元龜》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完成。因此,館閣的建立使西昆體詩人的相識成為可能,奉旨編纂《冊府元龜》為其聚集唱和提供了機會,還為《西昆酬唱集》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歷覽遺編,研味前作,挹其芳潤”[1]489的條件。統(tǒng)治者的倡導、文官政治的確立、文化政策的推行、尚學風氣的形成、館閣的重修與建設、類書的編纂活動等,都成為催生《西昆酬唱集》的重要因素。

      (二)《西昆酬唱集》產生的文學背景

      西昆體詩人的創(chuàng)作目的是革除晚唐、五代文風的流弊。在西昆體出現(xiàn)以前,風靡詩壇的分別為白體與晚唐體?!恫虒挿蛟娫挕匪啤笆看蠓蚪宰诎讟诽煸姟盵5]398,即明確指出白體詩派的主要宗法對象是白居易。白體詩派多學習元稹、白居易、劉禹錫互相唱和的近體詩,承繼“元輕白俗”的淺切文風。然行至后期,以李昉、徐鉉、王禹偁為代表的白體詩人因過于追求詩歌的平易性與通俗化,致使詩歌過于淺俗平庸,此成一弊。宋人把以孟郊、賈島、姚合為宗,多繼承賈島與姚合苦吟精神的詩人稱為晚唐體詩人,代表人物有林逋、寇準、九僧等。宋僧文瑩《湘山野錄》稱晚唐體盟主寇準“富貴之時所作詩皆凄楚愁怨”[6]8。歐陽修稱九僧詩歌內容“區(qū)區(qū)于風云草木之類,為許洞所困者也”[7]270。程千帆、吳新雷在《兩宋文學史》中評九僧詩歌“詩境極其狹窄”[8]13??梢?,晚唐體詩人學習苦吟精神的主動性較高,但因過于追求雕章琢句,導致詩歌因詞害意、內容空泛,最終使詩風呈現(xiàn)出枯寂的風貌,此又成一弊。

      西昆體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其時詩風流弊?!对迫姟费裕骸八纬形宕螅湓姅?shù)變。一變而西昆?!盵9]737朱庭珍說:“晚唐衰極,五代詩亡,幾掃地盡。宋人出而矯之,楊劉唱和,宗法玉溪,臺閣從風,號西昆體。”[10]4由此可知,西昆體詩人的聚集與《西昆酬唱集》的誕生對宋初文學發(fā)展,尤其是詩學發(fā)展來說影響較大。

      二、西昆體詩人追慕李商隱的緣由

      西昆體詩人創(chuàng)作詩歌時對多位詩人都有學習與效仿,但主要宗法對象是李商隱。如推崇西昆體的清人馮武,其《西昆酬唱集序》云:“自宋以來,試士易制試各一途,遂將李唐一代制作四分五裂。……以李玉溪為宗,而佐之以溫飛卿,曹唐羅鄴。若錢思公、楊大年諸公,一以細潤清麗為貴,謂之‘西昆體’?!盵11]489又如四庫館臣在《西昆酬唱集提要》中明確指出集中詩歌“宗法唐李商隱,詞取妍華而不乏興象”[12]487-488。朱弁說:“義山亦自覺,故別立門戶成一家。后人挹其余波,號‘西昆體’。”[13]26劉克莊稱:“國初詩人,如潘閬、魏野,規(guī)規(guī)晚唐格調,寸步不敢走作。楊劉則又專為昆體,故優(yōu)人有尋扯義山之誚?!盵14]478就前人所言來看,似乎是西昆體詩人先確立李商隱為追摹對象,而后形成了西昆體詩風,他們認為這是西昆體詩人學習李商隱詩歌的結果。筆者認為恰恰相反,西昆體詩人應是先明確了自己對詩歌的種種訴求,依照訴求,歷覽前人詩作之后,才認定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詩風、詩貌符合他們的創(chuàng)作要求,適合成為師法的對象,因此才學習李商隱的詩歌,新辟西昆體詩。

      (一)文臣學識素養(yǎng)的積淀

      從西昆體詩人的身份來看,他們大多是新朝進士、館閣詞臣,常出任知貢舉、主文衡。這種文臣兼學者的二元身份決定了他們必定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yǎng)和扎實的文學根基。反過來說,他們身上的才學基礎是文臣兼學者的身份得以確立的前提。在史書記載中,對西昆體詩人傳記的書寫也多突出其學識修養(yǎng)。如《宋史·列傳第六十四·楊億晁迥劉筠薛映》中對楊億生平的記述,是以展現(xiàn)其才學為主線的:

      能言,母以小經口授,隨即成誦。七歲,能屬文,對客談論,有老成風。雍熙初,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江南轉運使張去華就試詞藝,送闕下。連三日得對,試詩賦五篇,下筆立成。太宗深加賞異,命內侍都知王仁睿送至中書,又賦詩一章,宰相驚其俊異,削章為賀。翌日,下制曰:“汝方髫齔,不由師訓,精爽神助,文字生知。越景絕塵,一日千里,予有望于汝也?!奔词诿貢≌郑刭n袍笏。……真宗在京府,徽之為首僚,邸中書疏,悉億草定。即位初,超拜左正言。詔錢若水修《太宗實錄》,奏億參預,凡八十卷,而億獨草五十六卷。……會修《冊府元龜》,億與王欽若同總其事。其序次體制,皆億所定,群僚分撰篇序,詔經億竄定方用之。三年,召為翰林學士,又同修國史,凡變例多出億手?!瓋|天性穎悟,自幼及終,不離翰墨。文格雄健,才思敏捷,略不凝滯,對客談笑,揮翰不輟。精密有規(guī)裁,善細字起草,一幅數(shù)千言,不加點竄,當時學者,翕然宗之。而博覽強記,尤長典章制度,時多取正?!旨斒乐鲎?,為《筆苑時文錄》數(shù)十篇?!粜尼尩涠U觀之學,所著《括蒼》《武夷》《潁陰韓城》《退居》《汝陽》《蓬山》《冠鰲》等集、《內外制》、《刀筆》,共一百九十四卷。[4]10079-10083

      從傳記中可看出,楊億在文學、詩學、宗教等方面的才能與成就,及其由此奠定的深厚學養(yǎng)和文化素質。

      西昆體的另一主要人物劉筠的傳記也突顯其德才兼?zhèn)涞奶攸c。楊億在為《西昆酬唱集》所作序言中,開篇便稱頌錢惟演、劉筠的文才風雅:“時今紫微錢君希圣,秘閣劉君子儀并負懿文,尤精雅道,雕章麗句,膾炙人口?!盵1]489《宋史·列傳第六十四·楊億晁迥劉筠薛映》中對劉筠的記載與評價:

      會詔知制誥楊億試選人校太清樓書,擢筠第一,以大理評事為秘閣校理?!揞A修圖經及《冊府元龜》,推為精敏。真宗將祀汾脽,屢得嘉雪,召筠及監(jiān)察御史陳從易崇和殿賦歌詩,帝數(shù)稱善。車駕西巡,又命筠纂土訓。是時四方獻符瑞,天子方興禮文之事,筠數(shù)上賦頌。及《冊府元龜》成,進左正言、直史館、修起居注?!?,景德以來,居文翰之選,其文辭善對偶,尤工為詩。初為楊億所識拔,后遂與齊名,時號“楊劉”。凡三入禁林,又三典貢部,以策論升降天下士,自筠始?!秲愿畱浴贰ⅰ稑s遇》、《禁林》、《肥川》、《中司》、《汝陰》、《三入玉堂》凡七集。[4]10088-10089

      從劉筠詩賦能獲得當時文壇領袖楊億和皇帝的交口稱贊一事以及劉筠修圖經、纂土訓、編《冊府元龜》獲得的突出成績,不難看出劉筠出類拔萃、名動仕林的文學才華。

      西昆體詩人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深厚的學術根基和橫溢獨絕的文學才華。他們用“歷覽遺編,研味前作,挹其芳潤,發(fā)于希慕”[1]489的方法創(chuàng)作詩歌,希望通過詩歌中豐富的詞藻與典故體現(xiàn)其學識素養(yǎng)。

      楊億、劉筠等西昆體詩人科場折桂的經歷說明他們經受了科場錘煉,能夠適應以詩賦為主的進士科考試。北宋時期,進士考試對詩賦有更為嚴苛的格律要求,對詩歌的典麗、工穩(wěn)更為注重。楊億、劉筠等人能取得佳績,必是深諳并圓熟于工雅詩歌的寫作方法。楊億在殿試時,便贏得了“詞體優(yōu)贍,粲然可觀”[15]60的贊譽。劉筠在選拔校太清樓書的考試中被楊億擢為第一,原因即劉筠“德茂溫良,詞標典麗”[16]606。由此可見,科考詩賦的格律規(guī)范影響了文壇創(chuàng)作的審美取向,尤其是對于有著深厚科場習氣和深刻科考烙印的西昆體詩人來說,他們更加看重詩歌語言的典麗美。

      (二)文臣的擔當意識

      文臣的身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西昆體詩人對詩歌功能的認識和理解。西昆體詩人將詩歌視為體現(xiàn)承平時代氣象,反映君主功績的重要文學載體。楊億在《溫州聶從事云堂集序》中論述道:

      若乃《國風》之作,騷人之辭,風刺之所生,憂思之所積,猶防決川泄,流蕩而忘返,弦急柱促,掩抑而不平。今觀聶君之詩,恬愉優(yōu)柔,無有怨謗,吟詠情性,宣導王澤,其所謂越《風》《騷》而追二雅,若西漢《中和》《樂職》之作者乎。[16]426

      楊億認為《國風》《離騷》那類充滿諷刺憂思的作品,是個人感情沒有受到理性節(jié)制、蕩而不返的結果,是有違詩道的。因而,西昆體詩人試圖用一種“雄文博學”的新詩來表現(xiàn)王朝的“升平格力”。從《西昆酬唱集》中,可以看出詩人為創(chuàng)作此種博贍詩歌所付出的努力。

      西昆體詩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動機,一定程度上源于官僚文人對王朝文化建設的擔當意識。他們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一洗晚唐體與宋初白體的流弊,展現(xiàn)詩歌文化的新風貌。楊億在談到詞臣的作用時說:“春官宗伯魯諸生,翰苑綸闈占大名。一代典謨資潤色,滿朝文物仰懸衡?!盵16]369在楊億看來,文臣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為新王朝的文化建設引領新方向。這就要求包括楊億等人在內的新一代館閣文人的文風要反映時代潮流,滿足統(tǒng)治者的期望,體現(xiàn)朝廷意識,引導文化走向。楊億編纂詩集時,將《受詔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列在開篇這一舉動,便是證明。此外,楊億還在《謝太仆錢少卿啟》中明確提到文風與時代的關系:“竊以述作之妙謂之圣明,賦頌之興本乎風化。其有沿襲或異,步驟不同?!盵16]588楊億認為文學風格與時代的變化密切相關,不同的時代背景造就不同的精神面貌,在此精神面貌孕育下的文學作品,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時代的外在風尚和內在訴求。在以楊億為首的館閣文人看來,生活在開國新朝,文學要呈現(xiàn)的是“期有以潤色帝載,與三代同風”[16]440的盛世精神。楊億在《溫州聶從事云堂集序》中對作品的評價,也可見此要求:“恬愉優(yōu)柔,無有怨謗,吟詠性情,宣導王澤,其所謂越《風》《騷》而追二雅?!盵16]426因此,西昆體詩人把“雅頌”作為新文學風格的要旨,用來指導《西昆酬唱集》的創(chuàng)作,用典麗、博雅的詩歌作品滌蕩五代以來卑弱柔靡的風氣,為宋初詩壇注入了新鮮血液。

      西昆體詩人期望用氣勢宏大、辭藻豐贍的詩歌弘揚時代氣息,而李商隱的詩歌正是以典麗華雅、詞旨淵博、和緩不迫為特征,這正好符合西昆體詩人的要求,因而,李商隱成為西昆體詩人的主要效法對象。

      三、西昆體詩人對李商隱的繼承與新變

      因西昆體詩人有意學習李商隱、效仿李商隱,北宋僧人惠洪竟將李商隱與西昆體詩人混同起來?!独潺S夜話》提道:“詩到李義山,謂之文章一厄,以其用事僻澀,時稱西昆體。”[17]253嚴羽在《滄浪詩話·詩體》中也提道:“西昆體即李商隱體,然兼溫庭筠及本朝楊、劉諸公而名之也?!盵18]52惠洪與嚴羽的表述有失嚴謹,雖然《西昆酬唱集》中部分題材內容效仿了李商隱的詩歌,但不能否認的是有些題材的創(chuàng)作在一定程度上也為當時的環(huán)境所影響,尤其是詠史詩、詠懷詩?!啊段骼ゼ酚屑s30首詠史詩,主要跟楊、劉諸人當時正在為國家編《冊府元龜》(原名《歷代君臣事跡》)有關”[19]?!秲愿敗纷鳛橐徊渴穼W類書,宋真宗在序言中寫道:“粵自正統(tǒng),至于閏位,君臣善跡,邦家美政,禮樂沿革,法令寬猛,官師論議,多士名行,靡不具載,用存典刑?!盵20]455本著這樣的修史目的,楊億等人博覽史料,而在此時進行的唱和活動,是詩人對所見史料的一番述懷。因此,筆者認為,《西昆酬唱集》中30余首的詠史詩歌,并不是單純效仿李商隱詩歌而創(chuàng)作的。此外,《西昆酬唱集》中還存在著一定數(shù)量的友情詩。館閣文人因為編纂《冊府元龜》的工作,有了朝夕相處的機會,所以友情詩的創(chuàng)作順理成章。

      綜上可知,西昆體詩人不是一味抄襲李商隱,不是因李商隱創(chuàng)作的詩歌題材中囊括詠史詩、詠懷詩、友情詩等題材,西昆體詩人就一味照搬這些詩歌題材,而是在多種因素影響下,西昆體詩人創(chuàng)作了相似題材與相似內容的詩歌。不能忽視的是,西昆體詩人雖在整體上學習李商隱,但西昆體終成一派特色,風靡數(shù)年,也源于西昆體詩人對李商隱詩歌的創(chuàng)變。

      (一)詩題的沿用與內容的承襲

      西昆體詩人對李商隱的繼承,首先體現(xiàn)在對李商隱詩題的沿用與詩歌內容的承襲上。二者同題詩歌有:《南朝》,楊億、錢惟演、劉筠、李宗諤各1首,共4首?!堕然ā?,劉筠、楊億、劉騭、錢惟演各1首,共4首?!豆印?,楊億、劉筠、錢惟演各1首,共3首?!兑挂狻?,錢惟演1首。《無題三首》,楊億、錢惟演、劉筠各3首,共9首?!逗苫ā罚?5首①?!稖I二首》,楊億、錢惟演、劉筠各2首,共6首?!镀呦Α罚瑮顑|、劉筠、錢惟演各1首,共3首。《宋玉》,楊億、劉筠、錢惟演各1首,共3首?!稛o題》,楊億、錢惟演各1首,共2首。《霜月》,錢惟演、楊億、劉筠、李維各1首,共4首?!都茨俊?,楊億、劉筠各1首,共2首?!稛o題二首》,楊億、劉筠各2首,共4首?!秾偌病罚瑮顑|、晁迥、崔遵度、劉筠各1首,共4首。

      在《西昆酬唱集》70個詩題中,與李商隱詩題完全相同的有14個,詩作達64首,占全集的25.6%,從數(shù)量上看,占有一定的比重。詩題是詩歌主題內容的凝練,“它不但成為詩歌的眉目,而且起了一種對于詩歌內容加以說明、制約和規(guī)定的特有的重要作用”[21]85。所以,詩題的高度相似說明西昆體詩人同李商隱詩歌內容的相似,從側面點明西昆體詩人對李商隱詩歌內容有所仿效。

      以《荷花》一題為例。李商隱《荷花》:“都無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盵22]9劉筠、楊億、錢惟演、丁謂均以《荷花》為題各作1首,共4首。其中,當屬劉筠《荷花》一詩與李商隱詩歌內容最為相似:“水國開良宴,霞天湛晚暉。凌波宓妃至,蕩槳莫愁歸。妝淺休啼臉,香清愿襲衣。即時聞鼓瑟,他日問支機。繡騎翩翩過,珍禽兩兩飛。牢收交甫佩,莫遣此心違?!盵23]123-124

      二人均將美人比作蓮花,李商隱詩開篇就寫:“都無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眲Ⅲ拊姺Q:“妝淺休啼臉,香清愿襲衣?!币陨徎ǖ南阊庞骷讶说膵擅?。二人都寫到了宓妃這一神女形象,李商隱詩:“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劉筠詩:“凌波宓妃至,蕩槳莫愁歸?!眱墒自姸荚谝股落秩居星槿说碾x情,用曹植與洛神的離別比喻自己與美人的分別。

      在相似度上,雖然楊億、錢惟演、丁謂的詩句不如劉筠與李商隱詩句相似度高,但就詩歌內容來說,三人詩歌的內容與李商隱詩歌的內容相似,都把美女喻為荷花;就詩歌所表達的情感來說,都寫因遠別佳人而產生的繾綣離愁??梢姡婎}對詩歌內容是有影響的,西昆體詩人既學習了李商隱的詩題又效仿了他的詩歌內容。

      在《西昆酬唱集》中,與《荷花》占同樣比重的是無題詩。無題詩是李商隱的獨創(chuàng)。眼光獨到的西昆體詩人在學習李商隱詩歌時,對這一詩題有著自覺承襲意識?!段骼コ瓿分校稛o題三首》《無題》《無題二首》共15首。李商隱以《無題》命名的詩共19首,除去“萬里風波一葉舟”[22]404-405(《無題》)寫自身渴望被引薦、遠歸思鄉(xiāng)的內容外,其余的都以愛情為主題,且多寫愛情悲劇?!段骼コ瓿分械?5首無題詩都以愛情為主題,詩歌內容與李商隱無題詩相似,多寫閨情怨愫。比如,李商隱寫別離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無題》)[22]95,劉筠寫離別是“滿目離愁頻駐馬,一春幽夢祇驚鴉”(《無題二首》其一)[23]233。二人都寫有情人難舍難別,李商隱借殘花表述濃濃傷情,劉筠借頻駐馬寫與情人的難舍難分。李商隱寫相思是“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無題四首》其二)[22]98,楊億“湘水東流何日竭,煙篁千古見啼痕”(《無題三首》其二)[23]116借湘水岸邊相思宮的典故,暗言相思之情。女子許久未見心上人而懶倦裝扮,在李商隱筆下是“為問翠釵釵上鳳,不知香頸為誰回”(《無題二首》其一)[22]25,在錢惟演詩中是“啼妝不治金翹暗,腸斷溫郎玉照臺”(《無題三首》其三)[23]119-120,兩人都委婉地表達了女子只愿“為悅己者容”的詩意,都用細膩的筆觸來寫閨中情愫。由此而知,西昆體詩人不僅關注到無題詩題目的獨特性,還注意到無題詩寫愛情、言閨情的內容側重。

      (二)典麗語詞的繼承與固化的用典思維

      李商隱“詞取妍華”的詩歌語言既能呈現(xiàn)開國的升平氣象,又符合洗濯詩壇流弊的要求,還能在館閣文人同題唱和時彰顯才學,西昆體詩人對李商隱詩歌這一特點有明確的認識。所以,西昆體“組織華麗,蓋一變晚唐詩體、香山詩體而效李義山,自楊文公、劉子儀始”[24]66。

      在用字、用詞上,李商隱詩中多用金字、玉字,如:金羈、金盆、金莖、金花、白玉臺、玉連環(huán)等,就連軍帳也稱為玉帳。除金、玉二字反復使用外,李商隱還用典麗的語言描摹物象,如把盤子稱水晶盤、屏風稱云屏、船稱畫舸、首飾稱金蟬或釵茸翡翠、魚稱為錦鱗、鳥稱為繡羽、酒稱為云漿,等等。西昆體詩人沿襲李商隱華美典麗的語言風格,“凡‘昆體’,必于一物之上,入故事、人名、年代及金玉錦繡等以實之”[24]418,精巧華美的物品在詩歌中反復出現(xiàn)。如金蓮、金鋪、金闥、金瓶、金掌、金芝、金莖、金貂、玉樹、玉壽、玉露、玉甕、玉宇、玉書、玉奩等,再如詩中寫墻壁是麝壁、盤是雕盤、宮殿稱為銀闕、樓閣稱為畫樓、珠寶稱為明珠百琲、樹木稱作珠樹等。

      西昆體詩歌典麗語言的形成還與西昆體詩人學習李商隱用典綿密的做詩方法有關。如金蓮、麝壁,典出《南史》卷五《齊本紀下·廢帝東昏侯紀》:“又鑿金為蓮華以貼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華也。’涂壁皆以麝香,錦幔珠簾,窮極綺麗?!盵25]154珠樹,典出《山海經·海經新釋》卷一《海外南經·三株樹》:“三株樹在厭火北,生赤水上,其為樹如柏,葉皆為珠。一曰其為樹若彗?!盵26]192明珠百琲,典出《拾遺記》卷九:“崇常擇美容姿相類者十人,裝飾衣服大小一等……又屑沉水之香,如塵末,布象床上,使所愛者踐之,無跡者賜以真珠百琲,有跡者節(jié)其飲食,令身輕弱。”[27]214-215對比二者詩歌可見,西昆體詩歌用典比李商隱化典入詩的頻率更高,用典更綿密。以同題詩《淚》相比易顯區(qū)別,先看李商隱的《淚》:

      永巷長年怨綺羅,離情終日思風波。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人去紫臺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22]447

      李商隱詩歌四聯(lián),首聯(lián)借“永巷”寫怨淚,以“離情”二字引出下文的別淚,奠定了全詩因別離而生悲情的詩歌基調,頷聯(lián)用斑竹、墮淚碑典故,言說離情已至摧心剖肝的程度,頸聯(lián)用明妃入塞的歷史故事、四面楚歌的典故,大力渲染離別的苦情,尾聯(lián)借“灞水橋”訴說送別的傷情。從用典用事來看,李商隱所選典故、史實不但與題目相合,而且能深化悲情,推動情感達到高潮。再看楊億所作的《淚二首》:

      錦字梭停掩夜機,白頭吟苦怨新知。誰聞隴水回腸后,更聽巴猿拭袂時。漢殿微涼金屋閉,魏宮清曉玉壺欹。多情不待悲秋氣,只是傷春鬢已絲。

      寒風易水已成悲,亡國何人見黍離。枉是荊王疑美璞,更令楊子怨多歧。胡笳暮應三撾鼓,楚舞春臨百子池。未抵索居愁翠被,圓荷清曉露淋漓。[23]139-141

      楊億的兩首詩中引典用事廣泛,如錦字梭、白頭吟、金屋藏嬌、靈蕓泣血、寒風易水、黍離之悲、卞和獻璧、歧路亡羊、胡笳十八拍、漁陽三撾鼓、楚王好細腰等。此外,楊億還化用文句入詩,如《淚二首》其一中“隴水回腸”“巴猿拭袂”即取用《辛氏三秦記》、漢樂府《隴頭歌辭》與《水經·江水注》中隴水嗚咽、巴猿哀絕之意;《淚二首》其二中“索居”取《禮記·檀弓》子夏離群索居之意;末句化用杜甫詩“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28]293以及“元氣淋漓障猶濕”[28]115寫成“圓荷清曉露淋漓”[23]141一句。楊億《淚二首》征引廣泛,史學著作、地理學著作、文學著作均有涉及,這足以彰顯其才學廣博,但因事典、語典堆砌過多,削弱了詩歌情感表達的力度,使詩歌成為典故堆砌的載體。

      李商隱創(chuàng)作《淚》時,雖然在每聯(lián)都用典,但未到楊億句句用典的程度。通過對“淚詩”的對比可見,西昆體詩人較李商隱來說,更鐘情于使事、用典、化用詩句來創(chuàng)作詩歌,這成為西昆體詩歌后來走向衰微的原因之一。西昆體詩人單純模仿李商隱詩歌用典綿密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詩歌傳達情蘊的作用,形成了一味追尋用典更深、更密的固化思維,導致詩韻匱乏、詩歌創(chuàng)作缺乏自立精神、創(chuàng)作模式僵化,而為后人詬病。

      (三)詩歌創(chuàng)作更趨嚴謹

      從詩體類型來看,《西昆酬唱集》存詩250首,全為近體詩,其中七律最多,有145首,占全集58%;次為七絕29首,占全集約11.6%。李商隱存詩594首,近體詩共550首,占比約92.6%。近體詩中七絕最多,共199首,占比約36.1%;次為七律121首,占比約22%。從以上數(shù)據看,李商隱作近體詩雖多,也未達到《西昆酬唱集》全為近體詩的地步。究其原因,與西昆體詩人承襲李商隱對沈佺期、宋之問詩歌約法的認同有關,也與李商隱對杜甫詩歌的學習有一定的關聯(lián)。

      沈佺期、宋之問對詩歌約法在《新唐書》中有明確記載:“及之問,沈佺期,又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繡成文?!盵29]5751李商隱在《漫成五章》其一中就對沈佺期、宋之問詩歌約法為詩歌帶來增益效果的稱贊:“沈宋裁辭矜變律,王楊落筆得良朋。當時自謂宗法妙,今日唯觀對屬能?!盵22]458李商隱對沈佺期、宋之問二人所倡導的聲律、對偶是較為推崇的。詩歌發(fā)展到宋初,宗法李商隱的西昆體詩人因時代影響,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規(guī)約更為重視,其創(chuàng)作全為近體詩即證明。此外,“失救比例”的高低能體現(xiàn)出詩人對格律的追求是否嚴謹。儲泰松認為:“失救比例最高的是李商隱,唐彥謙次之,再次是西昆體與溫庭筠,出現(xiàn)最低的是韋莊。”[30]西昆體詩人較李商隱來說,更加遵從沈佺期與宋之問規(guī)約的格律形式,詩歌創(chuàng)作較李商隱更加嚴謹。

      西昆體詩人大力創(chuàng)作七律詩也與李商隱學習杜甫有關,具體表現(xiàn)為《西昆酬唱集》中七律詩數(shù)量多、且詩句對仗精工。王力指出:“對仗,指的是出句和對句的詞義成為對偶……就是名詞對名詞,代詞對代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動詞對動詞,副詞對副詞?!盵31]83在《中山詩話》中,劉攽非常贊賞楊億《漢武》中的“力通青海求龍種,死諱文成食馬肝。待詔先生齒編貝,那教索米向長安”[23]43。其中“力通”對“死諱”為動詞相對,“青?!睂Α拔某伞笔敲~相對,“求龍種”對“食馬肝”中“求”與“食”是動詞相對,“龍種”與“馬肝”是名詞相對。歐陽修非常欣賞劉筠《館中新蟬》中的“風來玉宇烏先轉,露下金莖鶴未知”[23]53。這兩句詩不但辭藻華麗,且詩句對仗,“風”對“露”、“玉宇”對“金莖”、“烏”對“鶴”都是名詞相對,“先轉”對“未知”是動詞相對,對仗工穩(wěn),格律嚴整。

      (四)意境營造力更強

      從意境創(chuàng)變來看,“不乏興象”[12]488的評價是對西昆體詩人意境營造能力的認可。西昆體詩人另開新境的主要表現(xiàn)是過濾了李商隱無題詩中的哀傷情緒,減少了李商隱愛情詩中的憂郁情傷的描寫,弱化了李商隱詠史抒懷詩中的沉悶壓抑的感受,降低了凄美意境呈現(xiàn)的比例,多在詩中營造骨力之境、空廣之境。西昆體詩人把對內心世界的關注轉變?yōu)閷ν庠谏畹年P注,將李商隱無題詩中女性化的舒緩溫婉轉變?yōu)樾鲁墓購娜萜胶偷淖藨B(tài)。《西昆酬唱集》中的骨力之境,主要表現(xiàn)在一些詩聯(lián)上。如劉筠的“夏鼎幾遷空象物,秦橋未就已沉波”(《漢武》)[23]45,將歷史的滄桑、變換與廣袤的空間凝結壓縮在“夏鼎”“秦橋”兩個物象上;以“幾遷”的頻發(fā)性對比“未就”的進行性,體現(xiàn)對歷史變化的深刻感悟。又如劉騭的“驥老未甘秋伏櫪,劍閑猶覺夜沖星”(《舊將》)[23]77,則是以老驥、閑劍所產生的衰疲感和不甘伏櫪、劍氣沖星所產生的昂揚感所形成的強烈對比來彰顯武將的忠勇剛正,詩句讀來,有硬朗剛健之氣勢?!段骼コ瓿吩娮魉磉_的空廣之境,在楊億《夕陽》一詩中得到體現(xiàn):

      夕籟起汀葭,秋空送目賒。綠蕪平度鳥,紅樹遠連霞。水闊迷歸棹,風清咽迥笳。高樓未成下,天際玉鉤斜。[23]183

      詩中將“空”“平”“遠”“闊”“迥”表述空間廣闊性的詞語,連用于詩歌前五句中,突顯空間的開闊感?!凹t樹遠連霞”“風清咽迥笳”兩句將水天相融,進一步描寫了空間的無際遼遠。同樣以夕陽為背景,楊億的《夕陽》與王維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32]146的蒼茫遼闊的意境雖無法相比,但作為深受李商隱綿密精致詩風影響的西昆體詩人來說,能稀釋夕陽這一暗含悲傷、哀愁的意境,強化空間的遼闊,已屬難能可貴。

      四、結 語

      《西昆酬唱集》隨歷史和文學的發(fā)展應運而生,是宋初西昆體詩人的作品集,代表了西昆體詩人的詩學成就。西昆體詩人以李商隱為宗。因李商隱的詩風符合新朝文化建設的訴求,又能達到糾正晚唐、五代詩歌辭義蕪鄙的目的,所以,西昆體詩人選擇效法李商隱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同時,《西昆酬唱集》中的詩歌承襲李商隱詩歌雍和典雅的詩歌風貌,又富新變,是一種帶有明確目的性的選擇,這是西昆體詩人為適應時代需求進行的創(chuàng)變?!段骼コ瓿分械脑姼柙谒囆g上存在一些缺陷,不少文人認為《西昆酬唱集》是館閣文人游戲消遣的產物,是承平粉飾的功利性作品,但西昆體詩歌一出,便風靡宋初詩壇、推動宋初詩學前進的事實是不可否認的。

      注 釋:

      ① 因《荷花》4首、《再賦》4首、《再賦七言》3首、《又贈一絕》4首,均緣《荷花》一題而作,所以可視為同題詩歌,共15首.

      登封市| 锦州市| 凌源市| 华池县| 伊宁县| 彭泽县| 五台县| 昌乐县| 安庆市| 无极县| 五原县| 获嘉县| 苏州市| 东兰县| 隆子县| 合山市| 射洪县| 若羌县| 章丘市| 鄱阳县| 洱源县| 桂平市| 桑日县| 左贡县| 古蔺县| 天镇县| 西城区| 平昌县| 郧西县| 洪洞县| 沙雅县| 夏邑县| 武清区| 通河县| 巴彦县| 罗定市| 章丘市| 南乐县| 临沂市| 特克斯县| 辉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