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作明
(山東科技大學 圖書館,山東 青島 266590)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2019年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內地成年人的綜合閱讀率為81.1%,2018年為80.8%,這主要是通過圖書、報紙、期刊和數字出版物等多種媒介。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79.3%,主要是數字閱讀或網絡閱讀,通過手機、電子閱讀器、閱讀墊等開發(fā)工具進行閱讀。而與紙質閱讀相比,數字閱讀呈增長之勢。2019年圖書閱讀率為50.3%,比2018年略為有所上升。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使用手機時間為100.41min,比2018年的84.87min增加了15.54min;人均每天互聯網使用時間為66.05min;2019年人均每天接觸電腦時間為9.63min,較2018年的11.10min減少了1.47min。2019年我國成年人人均紙質書閱讀量為4.65本,人均每天閱讀紙質書時長不足20min,與2018年相比,我國成年人紙質讀物的閱讀量、閱讀時長都有所下降,數字閱讀的時長則有所上升。依據以上數據,現在的互聯網和電子閱讀器,如智能手機、iPad和Kindle,改變了中國人的傳統(tǒng)閱讀習慣和閱讀模式,使之變?yōu)樗槠喿x?;ヂ摼W上的信息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碎片化,這使得人們的閱讀行為更加零碎化。
碎片化閱讀下主要表現在閱讀時間的“零碎”上,閱讀的內容往往是零散的,缺乏統(tǒng)一的完整性和協同性。由于大學生通過微信、微博、手機應用等方式進行零碎的閱讀,所以碎片化閱讀的信息往往是短小,覆蓋面廣,內容相對簡單,是隨意進入的。他們在乘坐公共汽車、地鐵或其他有零碎時間時進行閱讀。碎片化閱讀與傳統(tǒng)閱讀最大差別就在于閱讀時間和閱讀內容的碎片化。碎片化閱讀不需要任何特殊條件,只要能訪問智能設備,讀者就可以隨時隨地在Internet上獲取碎片信息,而傳統(tǒng)閱讀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和相對安靜的環(huán)境。從閱讀效果的角度來看,碎片化閱讀不如傳統(tǒng)閱讀系統(tǒng)、精準。但對當代大學生來說,碎片化閱讀已逐漸成為閱讀的主要形式,占據了他們的閱讀時間,現已成為他們學習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這種情況下,碎片化閱讀如何影響大學生的閱讀,以及在碎片化閱讀時代高校圖書館如何為大學生提供閱讀服務,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①碎片化閱讀適應了當下信息時代的閱讀傾向。因為智能電子設備上發(fā)布的知識和信息可以在同一時間被所有人共享,每個人都可以參與他人交流,每個人都享有閱讀的機會。②大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零星時間來獲取各種信息。不用離開生活的家園,大學生就可以通過碎片化閱讀的方式了解這個世界,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碎片化閱讀利用了一小段時間,在提高時間利用率的同時,也給大學生們帶來了許多好處。對于大學生來說,通過分段閱讀,他們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零碎時間,開闊自己的視野,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并且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與其他讀者進行交流。③碎片化閱讀的信息量特別大,更新也快?;ヂ摼W時代,信息爆炸式增長。然而,碎片化閱讀的文章一般篇幅短小,信息高度濃縮。例如,微博、微信等等都有字數限制,一般不會超過500字,雖然這些信息長度有限,但是所傳遞的信息量往往是巨大的,其中的內容無所不有。④碎片化閱讀能夠提高大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因為互聯網信息獲取方式簡單、快捷、高效,所以大學生了解新鮮事物的心理得到了滿足,這將激發(fā)大學生發(fā)現知識和探索未來的興趣。
①碎片化閱讀的內容通常是非常簡短的,提供給閱讀者的信息也不夠完整,可能只包含一點點知識,所以這些信息不能給讀者提供深刻的理解內容,知識只是表面的。②對于大學生來說,花太多時間在進行碎片化閱讀往往對他們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不利的,可能會引起思維惰性和碎片化危機。③現代大學生們在碎片化閱讀趨勢下閱讀程度淺,難以進入深度閱讀,對知識的獲取變得膚淺、不夠深入。網絡上獲取的知識碎片永遠超越不了系統(tǒng)而有邏輯的學習知識,對于閱讀時間相對較低的大學生來說,碎片閱讀自然會減少他們的深度閱讀時間。④碎片化閱讀在為大學生閱讀創(chuàng)造有利方便的同時,也會由于他們缺乏對信息的敏銳洞察力、正確判斷力,一些垃圾信息可能對他們產生負面影響。
高校圖書館所采用的傳統(tǒng)閱讀服務模式過于僵化以及機械,互動性較差,為此,圖書館可以將其內部的圖書資源、數據庫資源、座位剩余情況等有關信息實時地發(fā)布到微信公眾平臺上,以方便大學生對圖書館相關信息的了解。此外針對新入學的大一新生,圖書館還可以將圖書借閱流程、注意事項、入館須知等發(fā)布到微信平臺中,這將有助于新生對圖書館服務項目的認識和了解。高校圖書館的服務理念就是以人為本,雖然碎片化閱讀有很多缺點,但這種新的閱讀方式已逐漸被大學生們接受和采用,當前形勢下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時代的閱讀主流,尤其是對于大學生群體,成長于互聯網的今天,碎片化閱讀傾向越發(fā)明顯。所以高校圖書館要做的就是正確引導大學生進行碎片化閱讀、優(yōu)化館內閱讀服務意識。既要對碎片化閱讀的缺點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又要肯定碎片化閱讀的重要性,引導大學生用碎片化閱讀的信息構建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積極引導大學生對碎片化閱讀時的真?zhèn)伪鎰e,避免碎片化閱讀帶來的負面影響,讓大學生從中獲得滿意的閱讀體驗,提升圖書館的閱讀服務效果。
碎片化閱讀的內容都比較零碎和短小,時效性較強,因此高校圖書館要加強與大學生讀者的互動,準確把握他們的閱讀需求,借助微信與微博平臺主動推送一些有助于學生閱讀學習的碎片信息、經典內容、精品信息。為方便大學生讀者使用圖書館館藏資源,山東科技大學圖書館2015年開通了無線網絡,并在2016年開設了微信公眾平臺,讀者可以通過微信實現了文字、語音、視頻等信息的傳播,為大學生讀者提供了方便。如此一來,將微信公眾平臺應用到圖書館,豐富了圖書館的服務內容,促進了圖書館的發(fā)展,這為碎片化閱讀帶來了充分的有利條件。大學生閱讀方式碎片化、淺顯化已經成為信息時代的一種閱讀模式,以數字化閱讀為潮流的今天,只要圖書館用心去做工作,正確引導讀者進行選擇性地閱讀,這自然會提高讀者的閱讀品位。
大學生在進行碎片化閱讀時獲取信息快速而方便,因為互聯網上的信息量巨大,如果大學生沒能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信息檢索技巧,就可能會給他們帶來的淺層化、簡單化的淺閱讀,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為大學生提供質量高的閱讀內容是有效避免碎片化閱讀負面影響的關鍵舉措,高校圖書館應優(yōu)化、歸類以及提煉自身的館藏資源,向大學生提供精選的相關內容。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閱讀知識內容是圖書館對大學生在碎片化閱讀時代的積極引導,是避免負面影響帶來的不足。傳統(tǒng)的紙質文獻仍然是高校圖書館資源的主要館藏資源,圖書館可以根據自己豐富的館藏資源,提供給大學經典圖書、專業(yè)書目等信息,要可幫助大學讀者快速了解圖書的內容,判斷圖書的可讀性,以便大學生選擇是否進一步的深閱讀,引導他們的閱讀傾向,擴大大學讀者的閱讀范圍。
眾所周知,我們處在一個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利用好圖書館平臺與大學生讀者之間所產生的互動數據。大學生在請求圖書信息服務的同時,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這些信息數據不斷變化,比如,大學生在圖書館網站、微信服務平臺瀏覽、下載閱讀信息,學生借還圖書館時所產生的借閱數據,及隨時會有學生信息平臺上進行咨詢,圖書館應對大學生服務時所形成的這些數據進行搜集整理分析,由此研究讀者閱讀需求的規(guī)律,這將會對圖書館的下一步個性化服務工作是一種促進,同時這在碎片化閱讀時代對大學生讀者顯得特別重要。
現如今,閱讀推廣已成為高校圖書館為讀者推廣圖書館資源的重要舉措,將碎片化閱讀與閱讀推廣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手機在線互動,讀者即可參與到閱讀推廣活動中來,如一些書評、讀書心得、圖書分享、有趣味圖書的內容互動等等都是充分利用了碎片化優(yōu)勢,達到了為大學生讀者閱讀服務的目的,這不僅增加了大學生閱讀的興趣,同時又促進了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不斷延伸和發(fā)展。碎片化閱讀的特點就是時間零碎而且不固定,不能夠按照圖書館的開放時間來確定。而每一年的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經常是在讀書節(jié)等固定時間、固定的地點舉辦閱讀推廣活動,而大部分學生學習任務較重,能來圖書館專門參加閱讀推廣活動的學生往往是被學院、被老師要求而來,到場的學生應付差事,不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各種閱讀分享活動中,對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有一定的影響。而網絡平臺對讀者參與圖書館活動沒有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高校圖書館可以借助網絡平臺,把圖書館微信、微博平臺與館藏資源進行整合,使大學生讀者在任何時間或地點都能與館藏資源進行無縫瀏覽與利用,拓展圖書館各項閱讀服務活動和大學生讀者互動的渠道,舉辦各類網絡閱讀活動,為碎片化閱讀讀者們提供參與圖書館閱讀活動的機會。
由于碎片化閱讀的方式簡單化和輕松化,如今已成為讀者閱讀的主要途徑,而閱讀是實現圖書館價值的最有力證明,碎片化閱讀時代對高校圖書館的資源構成、服務方式、工作程序等方面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高校圖書館應通過多種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使大學生讀者逐步從淺閱讀范圍進入到深閱讀的知識學習過程。同時就不斷拓寬服務空間、豐富服務內容,努力為讀者創(chuàng)造便利的閱讀環(huán)境,并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圖書館網站等平臺將讀書分享、名家講座呈現在讀者面前,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讓高校圖書館真正成為讀者愿意來,喜歡去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