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彤
(包頭職業(yè)技術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30)
20世紀90年代由英國學者提出了數字學術(Digital Scholarship)的概念,數字學術的發(fā)展基于電子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電子學術等。目前數字學術尚未有明確的概念,還處于發(fā)展中,涵蓋的范圍也在持續(xù)豐富中,不同的學者、館員對其理解也是仁者見仁。美國的阿比·史密斯認為數字學術是“使用數字證據和方法、數字創(chuàng)作、數字出版、數字保存以及學術的數字使用和再利用?!盵1]數字學術涵蓋廣泛,包括采用數字技術進行教學研究;數字創(chuàng)作、出版、監(jiān)管、認證、存儲等;學術交流研究中數字媒體技術應用等。其產品包括各種非正式出版的原生數字文本、圖像、音樂、藝術等,因此它不但是數字技術和學術產品,還是學術交流和教學研究模式。
數字學術和高校圖書館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促進和發(fā)展。①數字學術的發(fā)展離不開圖書館,圖書館可以為數字學術的研究實踐和理念推廣提供優(yōu)質的設施、空間和人才及數字學術發(fā)展必不可少的數字出版、數據服務和可視化技術等,同時很多國內外知名高校圖書館對發(fā)展數字學術服務有很大興趣,而且能力也在不斷加強,這些都是促進數字學術發(fā)展的動力。②數字學術也促進了高校圖書館數字技術應用、學術交流、教學研究等模式轉變和豐富數字學術產品等方面的發(fā)展,從而促進高校圖書館的創(chuàng)新和轉型發(fā)展。
近年來,數字學術越來越受到國外高校圖書館的重視。尤其是英美等西方發(fā)達國家,在該領域的研究較為成熟。
在英國,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服務被相關組織和學者關注研究,高校圖書館員的數字學術能力被作為圖書館員的一項重要能力而加以重視,并提出進一步加強館員數字學術能力。隨著數字學術概念的出現(xiàn),英國高校圖書館界逐漸認識到數字學術能力和開展相關服務支持的重要性。在英國各高校對數字學術服務的名稱和科學范圍不盡相同,如牛津大學和愛丁堡大學圖書館直接以“數字學術”命名服務欄目,而蘭卡斯特、劍橋大學、萊斯特大學等圖書館則將其服務命名為“數字人文”。在學科范圍方面,以“數字學術”命名的高校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學科范圍廣泛,包括多個學科的學術實踐,如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醫(yī)學等,服務中心由多學科館員合作運轉;以“數字人文”命名的高校圖書館則專門提供人文科學方面的服務。英國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服務以技術研究支持服務為主,利用數字技術支持和培訓服務促進研究人員數字技術的提升,進而提高高校和社會人員的數字學術研究能力。在服務開展中重視服務中心與高校其他部門,以及館員與教師之間的合作,對圖書館數字學術服務力量進行了很好的補充,提升了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的服務能力。在機構組成方面,英國高校成立有指導組和委員會等和圖書館一起指導數字學術服務的機構,如牛津大學成立了數字學術管理委員會和咨詢委員會。通過成立委員會加強管理數字學術服務可以促進服務質量以及服務精確性的提升。在服務形式方面,英國高校圖書館為高校師生提供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培訓,提高研究人員的文件搜索及使用書目管理軟件方面的技能。同時還提供大量數字學術研究資源,包括校外資源和培訓課件等,便于數字學術研究人員學習和使用。并且還為數字學術研究人員提供了相關的咨詢服務,為其提供支持和建議。
美國高校圖書館更趨于打造數據密集型科研環(huán)境,其數字學術更是為科學研究提供良好的服務。其典型數字學術服務包括數字學術空間服務、專業(yè)人才服務、專業(yè)支撐服務和經費資助服務。在學術空間服務方面,美國高校于21世紀初便由各大高校圖書館成立實驗室和數字中心來專門提供數字學術服務,為數據服務、數字人文和可視化服務等配備虛擬現(xiàn)實設備、可視化墻、觸摸屏及3D打印設備等。美國學術界也始終在研究如何將數字學術融合于空間服務。在專業(yè)人才服務方面,ACRL發(fā)布的數字學術調查報告表明,越來越多的成員館成立了專門的數字學術或數字人文中心,并提供數字學術相關專業(yè)人才服務,其中以圖書館員為主,加之教師、研究生助力和實習生等其他專業(yè)人員等輔助。例如匹茲堡大學圖書館成立的數字學術中心便提供了數字學術專家,為用戶在數字工具應用、科研項目及數字人文研究等方面提供協(xié)助和咨詢服務。在數字學術專業(yè)支撐方面,美國高校圖書館提供的專業(yè)支撐服務是數字學術服務的主要價值體現(xiàn),主要有數字人文、數據服務、數據出版和開放存取等服務。在經費資助方面,美國數字學術服務有著廣泛資金來源,除了政府支持,還有社會基金和團體的資助。高校圖書館將這些資金用于物理空間建設、設備設施配套和館員培訓等方面,部分高校還成立了專門的基金,給在校教師在數字學術方面的研究提供資金。
我國高校圖書館相對于國外在數字敘述服務方面的研究還比較落后,還只停留在數字存儲和提供機構知識庫服務的層面。而且在我國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對數字人文服務的研究與實踐不夠重視,只有少數知名高校圖書館重視此方面的研究,并獲得一定的成果,但卻未能普及。
借鑒國外高校圖書館在此方面的實踐經驗,并結合國內實際情況和研究實踐成果,本文認為,我國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學術和數字人文服務應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改進:①應成立相關機構進行數字學術服務相關的指導和管理;②需對自身數字學術服務能力進行加強;③要建立用戶與圖書館間的合作關系,為用戶提供相應服務;④各館之間應共同展開數字學術服務研究與實踐的相互學習、交流。
高校圖書館可成立數字學術服務咨詢指導和管理等委員會,以便更好地落實數字學術服務。其中數字學術咨詢和指導委員會成員由圖書館領導和各學院、學術、教學及技術服務部門負責人或骨干組成,負責圖書館數字學術服務主要事宜的咨詢和指導工作;管理委員會由圖書館領導及數字學術部門負責人等組建,負責管理數字學術服務具體事宜,從而科學規(guī)范數字學術服務,以提高成效。
為了更好地開展數字學術服務,高校圖書館要加強自身的基礎設施、特色館藏資源和服務團隊等服務能力建設。設施方面要提供必要的物理空間,并配套GIS等數字技術工具和數據存儲設備等,以提供數字學術服務必要的基礎保障。作為數字人文的重要資源,特色館藏資源開發(fā)對我國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學術發(fā)展尤為重要,應在分類整理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具有研究價值的特色資源,圖書館要依托特色資源,利用數據存儲、處理和系統(tǒng)開發(fā)技術建設數字人文項目,為用戶深入研究數字人文提供必要的資源保障。同時,圖書館還應選擇對此方面感興趣并具有一定專業(yè)知識、技能,且團隊意識強的館員組建服務團隊,重視團隊成員的培訓和繼續(xù)教育。
高校圖書館需依據學科特點和用戶需求制定服務內容并展開合作,并根據服務內容選擇適當的服務方式,如數字學術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能培訓、配合教師研究等。同時圖書館應重視與用戶間的聯(lián)系,推廣數字學術服務,聽取用戶意見,建立合作伙伴關系,融入用戶研究中,從而促進數字學術服務的可持續(xù)性。
開展數字學術服務的高校圖書館之間應相互合作,交流經驗、相互學習,建立合作共贏、環(huán)境透明的良好合作機制。高校圖書館聯(lián)盟應多組織此方面的經驗交流會,為各館開展數字學術服務提供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