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豐
(佳木斯市職業(yè)技術學校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2)
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禮的核心思想都可以用一個“敬”字來概括,所謂的“敬”就是尊重。過去我們只強調對人的尊重,這次疫情的暴發(fā),讓我們意識到我們還要尊重自然。這次的冠狀病毒很可能來自于自然界的某種野生動物,導致這場悲劇的原因應該是人類的無知,對自然缺乏足夠的尊重,缺乏了一份對這個世界的敬畏心,對自然萬物的敬畏心,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我們人類必須補上的重要一課。
禮儀是由“禮”和“儀”兩個詞素構成的,“禮”是尊重,“儀”則是表達尊重的一種恰到好處的方式。疫情當前,保護好自己,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咳嗽癥狀要格外重視,及時到醫(yī)院就診,確保沒有被病毒感染,這是“禮待自己”,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咳嗽時注意禮儀,注意與他人保持距離,同時轉頭用手肘遮住嘴部,防止飛沫飛濺,這是“禮待他人”。疫情當前,佩戴口罩,保持與他人一定的安全距離,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彼此的保護。禮儀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之中,教養(yǎng)體現于細節(jié),細節(jié)展示素質,細節(jié)決定成敗,其實這個細節(jié)很多時候更多地體現的是我們的禮儀素養(yǎng)。
現在的信息獲得渠道非常豐富,各種各樣的信息充斥著網絡,真真假假撞擊著我們的眼球,疫情當下只有國家可以依靠,這是公民的“禮”;只看官方規(guī)范的信息,只相信官方的報道,不信所謂的小道消息,這是公民的“儀”。這是我們所有公民在面對公共危機時的基本公共禮儀修養(yǎng),每個公民的禮儀素養(yǎng)在這一刻顯得尤為重要。公共空間是我們大家的空間,需要我們大家共同來維護,遵守公共空間禮儀,對每個人來說不應該只是知道,而是要成為熟練的技能:自覺排隊,并保持人際關系的距離;不喧嘩,注意聲音控制;打噴嚏或咳嗽時注意遮擋等。這些良好的公共禮儀素養(yǎng),不僅要在面對疫情的時候做好,更要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能力。
沉淀了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和智慧,在這次疫情中得到了很好的詮釋。面對疫情,中國采用了“以禮治國,家國同構”的治國智慧,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抗疫勝利。兩會召開之際,與會代表見面握手問候不符合疫情的要求,于是,傳統(tǒng)禮儀文化中的作揖禮替代了握手禮,成為當下流行的問候方式。一個小小的作揖舉動,讓我們重拾了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信心,重新讓世界友人看到了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博大精深。此次中國抗疫的勝利,是領導智慧的勝利,是中國管理體制的勝利,更是中華文化的勝利。當下,文化自信正在慢慢覺醒,中國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被世人所矚目,中國標簽必將出現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這次疫情的暴發(fā),讓網絡與我們朝夕相伴。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注意到學生在線學習的禮儀現狀存在著很多問題,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又讓我們措手不及,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如何使線上教學順利地進行上,在線學習的禮儀規(guī)范幾乎是空白。網絡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種文明成果,不應該以道德的淪喪作為代價,在線居民都必須認同一致的行為方式,了解在網上哪些話能說,哪些話不能說;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學生每天與網絡打交道,不僅要掌握在線學習的禮儀,更要了解網絡安全常識和網絡基本禮儀,在規(guī)范自己言行,使自己成為具有高素養(yǎng)的在線居民的同時,還要提高網絡安全意識,知道在網絡里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
早在2001 年,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在人民大會堂聯合召開網上發(fā)布大會,向社會正式發(fā)布了《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標志著我國青少年有了較為完備的網絡行為道德規(guī)范,各學校應加大宣傳力度,讓學生充分了解公約的內容。同時還要了解和掌握相關的網絡安全常識,做好自我防護,這是當下必須要提上日程的重要事情。
學生在線學習時還需要注意一些禮儀小細節(jié),針對中職生線上課堂出現的問題,我們制定了《中職生在線學習的禮儀規(guī)范》,包括形象禮儀規(guī)范、語言禮儀規(guī)范、互動禮儀規(guī)范三部分。
形象禮儀規(guī)范:簽名最好用自己的真實姓名,同時標注上電話號碼,頭像也最好用自己的照片,但要清新陽光,不能過于卡通和另類,這樣老師可以很容易的和學生本人對上號,便于老師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可以及時電話溝通。雖然是線上課,但儀容儀表的要求和線下是一樣的。面部要注意清潔和適當的修飾,保持容光煥發(fā);可適當化妝,但應以淡妝為宜,切記濃妝艷抹;頭發(fā)要常洗常梳理,發(fā)型大方,發(fā)不遮臉,前劉海不過眉毛,長發(fā)要扎起。服飾簡潔大方,著裝要干凈整潔得體,不可穿家居服、睡衣或吊帶背心等進入線上課堂。選擇一個較為獨立、安靜、明亮的學習環(huán)境,保持坐姿的端正,提升學習的儀式感;課桌上盡量不放與學習無關的物品,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參加學校的升旗儀式等活動時,注意儀態(tài)的標準,保持線上線下的一致。
語言禮儀規(guī)范:與老師或他人單獨交流時,應先問候再交流,結束時要表示感謝,并說再見;每次上課前提前五分鐘進入線上課堂,按照老師要求的方式簽到打卡;注意稱謂的使用,對尊長要稱“您”,對同輩或晚輩可用“你”。在線上不發(fā)表任何不當言論,只看官方信息,只相信官方報道,不信謠,不傳謠。上課要認真聽講,回答問題要有序,切不可隨意刷屏;注意禮貌用語的使用,拒絕說臟話和俚語。表達時信息要簡明扼要,且每條信息集中一個主題;說話時要就事論事,不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對別人妄加揣測;慎用諷刺和幽默,以免引發(fā)誤會;只表達你愿意在面對面交流時才會交流的信息。
互動禮儀規(guī)范:將班級群置頂,從早簽到開始到放學期間隨時關注,及時回復老師的信息,不能假裝不在,態(tài)度要誠懇恭敬。課上積極參與教學討論,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如果連麥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鏡頭要對準自己,讓老師和同學看到自己端正的坐姿,同時內容要主題鮮明,不說廢話;當有人發(fā)言時,請不要隨意插話,保持安靜傾聽;避免在班級討論區(qū)討論私人話題;如果用英文,不要全部使用大寫字母,這表示您在大喊大叫;請勿使用不恰當或攻擊性語言。要按時完成作業(yè),并及時打卡上交;拍照時要注意角度,保證圖片的清晰和完整;如遇學習或其他問題,可以單獨咨詢任課教師或班主任,但要禮貌提問。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系列活動,加強學生的禮儀素養(yǎng)教育。
1.全校開展學習《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的活動,自己上網查找相關內容,每人制作手抄報一份。
2.將制定的《中職生在線學習的網絡禮儀規(guī)范》下發(fā)到各班級,引起學生
對網絡禮儀的廣泛關注,以主題班會、晨讀、評選“禮儀之星”等方式做好推廣和普及,引導學生對照現狀尋找差距,自覺遵守《規(guī)范》內容,在線上課堂展現良好的文明素養(yǎng)和精神風范。
3.利用班會時間,在全校開展禮儀素養(yǎng)講座,組織學生和教師同時進行網
絡禮儀素養(yǎng)的培訓。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他們的一言一行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要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首先要規(guī)范教師的言行。
4.在高一、高二學年開展常規(guī)禮儀課的教學,加強對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
成教育,同時,將《規(guī)范》進行分解教學,進行更深入細致的講解,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不斷地溫故、強化和監(jiān)督中完成一個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
疫情是突發(fā)的,改變卻是深遠的,教育更要計長遠。我們在注重智商培養(yǎng)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情商、德商和行為能力的培養(yǎng),而加強對學生禮儀素養(yǎng)的教育就是最重要的一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