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演紅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鰲頭鎮(zhèn)車頭小學 廣東廣州 510900)
小學生正處于心理起步的階段,因此教師要在這個階段當好引導者,把學生的心理往積極健康的方向引導。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學生的心理健康除了先天的生理因素外,大部分受后天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和諧友愛的班級氛圍。讓學生在“尊重、友愛、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每天都用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學習。學生在積極樂觀的氛圍中學會生活,熱愛生活,即使是在困境中也能迎難而上,解決問題,在困難中尋找樂趣。那么,班主任怎樣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呢[1]?
理論是行動的基礎,如果沒有確切的理論知識基礎來武裝學生的頭腦,小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將一直是懵懂無知的,舉止行為是盲目的,一旦遇到心理困擾就會束手無策。小學生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肯定是利大于弊的。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對學生的學習是有好處的,教師讓學生進行學習并通過心理學揭示的規(guī)律去學習,學習效率會大幅度提高。學生理解關于記憶的規(guī)律,上課就會比以往更專心致志,更加深刻地記憶課堂講解的知識。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心理有所了解,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并為自己解答一些疑難問題,從而達到自我認識、自我完善和自我發(fā)展的目的。學習了有關性格的相關知識,有利于學生對自身性格的理解,在今后生活中可以更好地主動了解自己的心理,輕松愉悅地直面自己的心理癥狀[2]。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讓學生多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活動。教師應舉辦相關教學活動,但是教學活動又不能只是單純的活動,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感受,去明白其中的道理,在獲得心理體驗的同時讓學生改變自己的觀念。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不是靠“聽人講”,而是要通過主體自身的活動來體驗。教師在開展各種活動時,學生所有的心理器官是直接與現(xiàn)實世界接觸的,只有讓學生真實感受到客觀世界,才能豐富學生的心理世界,從而發(fā)展學生的心理素質。在教學工作中多開展一些針對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相關教育教學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參加心理教育的機會,能讓學生參與其中,在真正 “做”的過程中感受心理健康教育[3]。
“區(qū)域環(huán)境對人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在不同的環(huán)境,教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難度不同。在學習過程中,教室是學生最直接接觸的環(huán)境,教室環(huán)境對培養(yǎng)心理素質優(yōu)良的學生來說是最有利的。想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的心理達到健康水平,班主任就要整頓班級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的學習環(huán)境。利用課室后面的宣傳欄來給班級環(huán)境增添一點不一樣的色彩。班主任可以在這面宣傳欄上劃分出一部分為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塊,組織學生選擇相關的優(yōu)秀作品事件進行展示,每個月一換,以維持其對學生的吸引力。教室的黑板報是教室環(huán)境的一大因素,班主任可以通過設計關于心理健康的黑板報,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通過這樣的方式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巨大作用。
總而言之,心理健康是當今教育界刻不容緩的任務,時代在呼喚著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班主任不僅是課本知識的傳遞者,還必須是小學生心理的引領者和看守者。因為心理健康是促進學生積極向前發(fā)展的重要前提,這也關乎著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班主任在實施心理健康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工作中,班主任要將課本知識內容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讓班主任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