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鵬
(蘭州交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今年是建黨百年,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一直遵循著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始終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時刻不忘為人民辦大事,時刻不忘為人民謀利益?!耙匀嗣駷橹行摹钡奶岢?,是中國共產黨根本宗旨的主要體現(xiàn)、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使命擔當,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因此,從多維度、多視角理解“以人民為中心”的科學內涵和理論發(fā)展具有極大的意義。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等重要思想,多次講話中都談到了人民的重要性?!耙匀嗣駷橹行牡陌l(fā)展思想”有著豐富的內涵,因此,界定清楚“以人民為中心”的概念是十分重要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1]。人民創(chuàng)造了歷史,建立了豐功偉業(yè),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都要靠人民來把握。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里,放在最高位置,始終把群眾路線貫徹落實到黨的一切活動之中,始終把人民的想法當作自己的奮斗目標,把人民的愿望能否早日實現(xiàn)當作判斷執(zhí)政能力的標準。因為歷史功績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歷史偉業(yè)也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所以中國共產黨時時離不開人民、事事離不開人民,始終維護人民的利益,只有如此中國共產黨才能早日成長為一個有擔當的大黨。
現(xiàn)在我國已經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的主要矛盾也發(fā)生了變化,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yōu)槿嗣袢找嬖鲩L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變化,充分說明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物質資料已經不再滿足人民對于生活的需求,需要更多的精神領域的滿足。中國共產黨人把人民能不能過上好日子作為奮斗目標,把人民的生活水平能不能提高作為衡量執(zhí)政能力的標準。中國共產黨深入貫徹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一切力量為人民辦事情,解決人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解決城鄉(xiāng)之間的矛盾。中國共產黨的目標是宏偉的,也是簡單的,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歸根結底就是讓全體人民都過上更好的日子”[1]。中國共產黨有這樣的實力,也有這樣的信心去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和使命。中國共產黨來自于人民,為人民而生,百年來,一直在關鍵時刻迎難而上,始終沖在第一線,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擺在首位,一直能夠抓住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從而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就“人民”二字而言,泛指社會的全體成員,具體是指人民群眾?!叭嗣瘛边@個詞匯早已產生,與公民等詞混用,但是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用法都有所不同。根據我國憲法修訂內容得知,“人民”是一個政治概念,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提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2]。這里的個人在馬克思看來就是一種“感性活動”,是現(xiàn)實存在的、是真真切切的活動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主觀的人。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社會活動和歷史的前進都是人的實踐活動造成的,也是人民群眾的力量創(chuàng)造了歷史。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指出:“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是:人們?yōu)榱四軌颉皠?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2]。所謂的生活就是衣食住行,換言之,人類從事一切勞動或者活動之前,吃飽穿暖這是最為基本的條件,只有滿足這些基本的生存條件,才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多有價值的東西,才能實現(xiàn)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沒有物質資料就無從說意識活動和精神力量,因此,馬克思也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說明物質決定意識,而非意識決定物質。人民創(chuàng)造了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把握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和實踐以及生產力的主體;這充分說明人民群眾在整個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地位之重、作用之大。要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促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早日實現(xiàn)由社會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的轉型。
人民堅定地擁護黨,遵循黨的制度,成為中國的堅實根基,沒有人民的支持,一切活動都是空中樓閣?!叭嗣袷钦嬲挠⑿郏仨毾嘈湃嗣?、依靠人民”[1]。中國共產黨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同時,中國共產黨還要接受人民群眾的檢驗,因為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人民群眾作為實踐的主體,在推動社會變革和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能夠為黨建言獻策,也能夠為黨提出制定方針政策的寶貴建議和意見。只有取計于民、問計于民,才能加強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聯(lián)系,中國共產黨和人民之間的聯(lián)系也充分體現(xiàn)了唯物辯證法的辯證統(tǒng)一規(guī)律,因此是客觀的、辯證的,是中國共產黨能長期實施的有效的執(zhí)政措施。
2.2.1 民為邦本、政得其民
人民是國家的根基,根基穩(wěn)定,國家才能安定、安寧。人民作為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的堅實基礎,如果人民的基礎動搖國家將不會穩(wěn)定,因此,中國共產黨人始終牢記使命,不忘初心,一直為人民的利益不懈奮斗。政權興衰的根在于人民,重視民心民意,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真情實感,一切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人民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作為判斷政府官員功過與否的關鍵,要求其在準確把握人民群眾意愿的前提下,用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解決人民的后顧之憂,傾聽人民呼聲,尊重和了解民意,進而才能贏得民心。
2.2.2 惟天惠民、福國利民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惠民、利民的論述是及其豐富的?!疤斓刂?,梨元為先”表明了以民為本的理念。無論在哪個歷史時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鐵打的事實,也是不變的歷史規(guī)律。人民的事就是中國共產黨的事,無論是什么事,都要當成自己的大事解決。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我將無我,不負人民”[1],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群眾的承諾,也是每一位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心聲?;菝瘛⒗褡鳛閷崿F(xiàn)“中國之治”的初心,只有將利民為本的各項措施落實好、完善好,才能早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2.3 正己修身、以法治吏
《孟子》一書中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意思就是人人必須遵守規(guī)章制度,只有讓每個人都遵守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才能讓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回歸到正常的軌跡。作風是人的做事方式和行為準則,長期以來作風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常態(tài)化抓好的任務,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略就是“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面從嚴治黨也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中國共產黨“既要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又要善于做到“三個區(qū)分開來””[1]。反腐倡廉是中國共產黨黨風建設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中國共產黨廉政建設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斷懲治違法亂紀的官員,加強黨風建設,中國共產黨才能永遠走在時代前列。范仲淹家境貧寒、文天祥生逢亂世、林則徐流放伊犁,但是他們都能以天下為己任,表現(xiàn)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膽魄;喊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命格言;留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以福禍避趨之”的壯志豪言。安身立命,始終銘記百姓的所需所想,才是人間正道。
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歷代領導人都十分重視的,因為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有很多精華的內容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2月30日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3]。因此,對待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應該積極繼承并且發(fā)揚光大,這不是一個人的事,是整個民族和國家的事情。只有把優(yōu)秀的文化基因傳承下去,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和中國精神才能夠在世界人民的眼前展現(xiàn)出來,世界人民才能對中華民族有深入地了解??倳浄浅V匾晫χ袊鴥?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也深刻地吸收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華,豐富了人民觀的內涵,也充分彰顯了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
中國共產黨人一直遵循著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群眾觀,十分重視人民對社會變革和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作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家和民族處于危亡之際。毛澤東指出:“戰(zhàn)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4],充分說明毛澤東深刻認識到人民群眾的重要性,也非常重視發(fā)揮人民群眾的作用。此外,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擺在首位,中國共產黨這個隊伍的所有活動、所有努力都是為人民著想的。戰(zhàn)爭年代,中國共產黨是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而戰(zhàn);和平時期,中國共產黨是為國家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奮斗。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力量的源泉和動力,時刻不忘人民,心中不忘人民,處處為人民考慮,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fā)點,黨的各項工作是否合格,就要看人民是否滿意和贊同,這是黨百年征程的初心,也是百年來的光榮使命。胡錦濤在《進一步做好黨的群眾工作》的講話中指出:“每個領導干部都要切實懂得,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就是黨的利益,除此以外黨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5]。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繼承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把人民觀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形成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中國共產黨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無論遇到何種困難,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人民,始終保持著艱苦奮斗的精神,努力給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從古到今,無論歷史如何變化、朝代如何更替,人民群眾都是國家的基礎和根本,人民的力量也是無比巨大、無堅不摧的。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人民群眾的利益、人民群眾的需求、人民群眾的心聲、人民群眾的夢想放在第一位。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深入貫徹歷史唯物主義群眾觀,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始終堅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6]的理念,始終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奮斗。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是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為基礎,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依據而提出的新思想,既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民立場的堅定實施,也是歷史唯物主義群眾觀在中國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既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理念,也是新征程中解決疑難雜癥的最佳良藥。因此,其科學內涵和理論發(fā)展是中國共產黨人必須深入了解和貫徹落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