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美紅
女巫和她的貓,騎著魔掃帚,一路迎風飛著跑。風吹走了女巫的帽子、蝴蝶結(jié)、魔法棒,是小狗、小鳥、青蛙幫助女巫尋回。為了報答熱心的小動物,女巫讓他們共騎掃帚。突然,掃帚斷了,失去伙伴的女巫遇上噴火大惡龍,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
1.封面:不一樣的女巫
一提起女巫,人們可能會想到一個鷹鉤鼻子的老太婆,身披黑斗篷,帶著黑貓,臉色陰沉,要么騎著掃帚在天上飛,要么在黑鍋前,熬制可怕的草藥。女巫似乎被很多童話故事妖魔化了。
《女巫掃帚排排坐》封面上出現(xiàn)的女巫似乎和我們印象中的女巫不太一樣:鷹鉤鼻的女巫面帶微笑坐在魔法掃帚上,身披綠寶石的黑斗篷,黑斗篷下是鮮紅色上衣和星空紫長裙。她的伙伴不是一只暗示不祥的黑貓,而是一只會微笑的虎斑貓。故事中的女巫好像是個好女巫,故事也似乎是個溫暖的故事。
2.環(huán)襯頁:推動情節(jié)的物件
女巫和她的貓騎著魔掃帚迎風而飛。環(huán)襯頁上,女巫的尖尖帽、蝴蝶結(jié)、魔法棒,甚至是魔掃帚都在天上,從四周滿天飛舞的落葉可以猜測,這些東西會被風吹走。這仿佛暗示讀者,接下來的故事情節(jié)與這些物件息息相關(guān)。
3.正文:女巫與她的伙伴
女巫帶著魔法道具,騎著魔掃帚和虎斑貓開心地飛過樹林。一陣狂風吹過,樹葉亂飛,烏鴉瞇眼。右側(cè)呈現(xiàn)兩段文字,一段描述圖畫,一段寫出接下來的情節(jié):女巫的帽子被風吹走了。文字下方是被吹走的帽子,帽子離開的方向推動著讀者們往后翻頁。
女巫去找帽子卻一無所獲。忽然,矮樹叢中鉆出一只小花狗,嘴里叼著女巫的帽子,小狗把帽子還給女巫,希望能坐上女巫的掃帚。不一樣的女巫當然答應(yīng)了,小花狗就這樣成為女巫的伙伴。
翻頁后是重復(fù)的情節(jié)。翠鳥和青蛙幫助女巫找到蝴蝶結(jié)和魔法棒,成為女巫的伙伴。長長的魔法掃帚坐得滿滿當當,他們飛過沼澤,飛過群山,突然……
三次重復(fù)后必有轉(zhuǎn)折——掃帚竟然斷成了兩截!小動物們掉進爛泥潭,而女巫卻孤零零地飛入云中,遇上反派大惡龍。在女巫快被吃掉時,忽然,一只可怕的怪物從泥潭里冒出來。怪物把大惡龍嚇得求饒?zhí)优?。光是看文字,小讀者們可能猜不出這個怪物是誰,不過結(jié)合圖畫就知道這怪物其實是女巫的伙伴。
滿心感激的女巫決定送伙伴們一個禮物。熬制神秘草藥的女巫形象出現(xiàn)在這里:女巫支起魔法鍋,加入伙伴們找到的東西,一邊攪,一邊念咒語:“咪哩嘛哩轟!”變出來的東西是世界少有的一把非同尋常、豪華舒適的魔掃帚。女巫與她的伙伴愜意地坐上魔掃帚,再次出發(fā)。
4.封底:幽默的小細節(jié)
讀完故事,合上繪本,封底是紅色的大惡龍走在松樹林中,鼻冒濃煙,猩紅的眼珠緊盯著前方。前方有什么呢?展開封面,原來是女巫和她的貓正愜意飛行??磥?,大惡龍早就有所圖謀。一只貓頭鷹飛在天上,睜著眼睛吃驚地看著惡龍。繪本大家安東尼·布朗喜歡在圖畫里加入一些小東西,使讀者能再三閱讀。畫者阿克塞爾也有如此巧思,他在繪本里加入了這只小貓頭鷹,并在封底提示讀者們關(guān)注這只可愛的貓頭鷹,再次回到繪本中找到它。當女巫的蝴蝶結(jié)被風吹落時,這只貓頭鷹正緊抓樹枝,好奇地看著女巫和她的伙伴。當女巫的掃帚升級換代,重新飛翔在天空時,這只貓頭鷹用羨慕的眼神看著她們,好像也想和她們一起。除了這只貓頭鷹,還有一只表情豐富的小蟲子。它見證了女巫遇見惡龍,小動物們打敗大惡龍的全過程。
好繪本值得一讀再讀。從封面讀到封底,讀的是繪本的人物與內(nèi)容,再讀繪本,就品出了其中渲染氣氛的圖畫、靈動幽默的語言,以及愛與勇氣的主題。
1.渲染氣氛的圖畫
繪本的圖畫不是點綴,而是命脈。這本繪本中的女巫是一個善良可愛的女巫,畫者阿克塞爾在封面就告知我們,這個穿著艷麗、面帶微笑的人就是打破我們刻板印象的不一樣的女巫。
繪本的圖畫能通過繪畫“符碼系統(tǒng)”間接影射和暗示——主要用以傳達意念、情趣、氛圍等那些不容易以直觀形象顯示的內(nèi)容。阿克塞爾用圖畫一步步地推進故事,用色彩去渲染氣氛。女巫和虎斑貓飛過樹叢時,晨曦把天空照得明朗,這時她們在享受飛翔。當女巫的蝴蝶結(jié)被吹掉時,圖畫的色調(diào)偏黃棕色,風雨欲來。接下來,天空變得灰暗,下起了大雨,女巫丟失了她的魔法棒,大家都有點沮喪。雖然女巫找回了魔法棒,也有了很多伙伴,但灰暗的天空似乎暗示著糟糕的事情要發(fā)生了。果然,女巫的掃帚斷裂,伙伴們掉入泥潭而女巫獨自遇見了大惡龍,這時候的天空漆黑一片。隨著四個小動物嚇退大惡龍的情節(jié)發(fā)展,天空逐漸變得明亮起來。最后,女巫和她的伙伴們坐上豪華魔掃帚,在深藍的星與月的天空中快樂飛翔。
2.靈動幽默的語言
唐納森的語言靈動幽默,富有韻律美,任溶溶的翻譯讓語言變得更加有節(jié)奏感,朗朗上口。比如小動物們的請求:“我是一只小花狗,聰明伶俐人人夸。像我這樣一只狗,掃帚上可否坐得下?”
除了小動物們的請求,女巫、怪物與惡龍的對話也很風趣幽默。詩句式的語言,把大惡龍一開始的囂張、貪婪與猙獰,遇到怪物時的害怕、膽小與退縮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果教師用不同的聲調(diào)、語氣再加上夸張的表情、動作給學生講讀這段對話,一定能把學生逗得捧腹大笑。笑過之后,可以和學生探討靈動幽默的語言與圖畫的配合:這只怪物究竟是什么呢?探討弱小戰(zhàn)勝強大背后的哲學:四個小動物為什么能讓一條惡龍求饒開溜呢?靈動幽默的語言背后藏著繪本的主題——愛與勇氣。
3.愛與勇氣的主題
我們在這本繪本里認識了一個好女巫,她打破了一般童話對女巫的妖魔化。她善良可愛,懂得感恩。為了感激小動物們,女巫讓他們坐上魔掃帚,飛翔于天際。當孤立無援的女巫遇上大惡龍時,是四個伙伴挺身而出,模仿《不萊梅的音樂家》中的動物們,以疊羅漢的形式嚇跑大惡龍。最后,女巫讓四個伙伴各找樣?xùn)|西來,放進大鍋里熬煮,變成了一把非同尋常的魔掃帚。我猜真正起效的不是那些材料,而是他們的愛心、勇氣、聰慧與友情吧。一個善良可愛的女巫加上四個勇敢聰慧的動物,是愛與勇氣的結(jié)合。他們帶著愛與勇氣繼續(xù)飛翔,飛入小讀者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