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 王 昕 王迎莉(通訊作者)(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 , 遼寧 大連 116001)
胸、腰椎骨折患者病情嚴重,死亡率高,經外科手術治療后,需于重癥監(jiān)護病房繼續(xù)接受護理,以促進骨折愈合,改善預后[1]。部分胸、腰椎骨折患者,術后難以自主進食,給予腸內營養(yǎng)支持,有助于保證營養(yǎng)供給,且能夠促進胃腸道蠕動,加速胃腸功能恢復[2]。但腸內營養(yǎng)期間,受體位等因素的影響,患者存在發(fā)生誤吸的風險[3]。如未給予預防,容易誘發(fā)吸入性肺炎乃至窒息,危及患者的生命。有研究指出,在明確誤吸原因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對誤吸率的降低,以及腸內營養(yǎng)支持安全性的提高,具有重要價值。本文于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隨機選取32例作為樣本,觀察了針對性護理的效果,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n=16)性別:男/女=10/6,年齡(53.41±20.31)歲。對照組(n=16)性別:男/女=11/5,年齡(54.62±19.52)歲。2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2 方法:(1)腸內營養(yǎng)支持方法。所有患者腸內營養(yǎng)支持方法一致:(1)置鼻胃管,插入深度55-65cm。(2)置管后給予固定,采用能全力給予腸內營養(yǎng)支持。(3)輸液器插入混懸液瓶中,排氣,輸液器前方過濾器去除,連接胃管。(4)以20ml/h的速度給予能全力,根據患者的耐受度,逐漸增加劑量至100-125ml/h,24小時均勻輸注。(2)護理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分析導致誤吸的原因,實施針對性護理,目的在于預防誤吸。護理方法如下:①胃管選擇。護士應選擇柔韌性良好、內徑小的胃管,提升患者的舒適度。針對誤吸高風險者,應給予幽門后鼻飼,使胃管側孔全部進入胃內,避免受藥物及體位的影響發(fā)生誤吸。②胃管固定?;颊咚鶖y帶的鼻胃管應妥善固定,護士4小時檢查1次管道固定是否良好,8h/次采用溫水20ml沖管,預防堵管。③營養(yǎng)液。護士需加強對營養(yǎng)液泵入速度的控制,根據患者的耐受度給予調整,使其與人體胃腸蠕動速率一致,評價耐受度時,如患者GRV<500ml,且無其他不耐受體征,則視為耐受。吸痰及翻身前后30分鐘,應暫停腸內營養(yǎng)。應采用恒溫加溫器加溫38℃-40℃,避免因冷刺激導致胃痙攣誘發(fā)誤吸。④口腔。護士應采用0.05%洗必泰溶液為患者漱口,隔6小時漱口1次,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口腔潰瘍等并發(fā)癥,降低誤吸及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率。⑤氣道。護士應及時為患者吸痰,避免痰液堵塞呼吸道,預防誤吸。吸痰時,可采用1次性可控式吸痰管操作,吸痰前后均需吸入純氧3分鐘,提升患者吸痰的耐受度。吸痰期間,動作應輕柔,預防呼吸道損傷,降低嗆咳及誤吸率。每次操作時間可控制在10秒-15秒,以減少低氧血癥。⑥氣囊壓力。護士應手動對氣囊壓力進行調整,避免氣囊漏氣,以降低誤吸率。⑦用藥。護士可采用Richmond躁動與鎮(zhèn)靜評估量表(RASS)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的病情考慮是否給予鎮(zhèn)靜,以免患者因應用鎮(zhèn)靜藥物而誘發(fā)誤吸。⑧處理。如出現咳嗽、嘔吐癥狀,且口腔內存在鼻飼液,患者口唇及面色發(fā)紺,應考慮誤吸的可能。此時需及時清理呼吸道,必要時可采用纖維支氣管鏡吸痰,使病情得以減輕。
3 結果
3.1 2組誤吸發(fā)生率對比:觀察組16例患者1例發(fā)生誤吸,發(fā)生率6.3%。對照組16例患者6例發(fā)生誤吸,發(fā)生率37.5%。2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
3.2 護理效果對比:觀察組營養(yǎng)支持(4.9±1.5)天、機械通氣(3.5±1.0)天、出ICU(5.4±1.1)天、住院(7.4±2.0)天。對照組營養(yǎng)支持(6.8±2.0)天、機械通氣(5.4±1.8)天、出ICU(7.9±2.0)天、住院(10.3±1.6)天。2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
5.3 2組患者滿意度對比: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內容、操作能力、風險預防的滿意度,分別(95.5±4.1)分、(87.9±10.1)分、(90.8±4.4)分。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內容、操作能力、風險預防的滿意度,分別(76.6±8.8)分、(78.4±5.0)分、(80.0±3.9)分。2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
1 ICU胸、腰椎骨折患者腸內營養(yǎng)期間誤吸原因:ICU胸、腰椎骨折患者腸內營養(yǎng)期間誤吸的發(fā)生,與體位、年齡、機械通氣、用藥等因素有關:(1)體位:體位不合理,是導致誤吸發(fā)生的原因之一。護士應將患者床頭抬高30°-45°,便于營養(yǎng)液進入胃內[4]。但因患者骨折部位特殊,住ICU期間,需取平臥位,胃食管處于同一水平,故患者發(fā)生誤吸的風險較高。(2)年齡: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感知覺功能減退,消化系統反流屏障功能減退,發(fā)生誤吸的風險更高[5]。(3)機械通氣:氣管導管可對吞咽活動造成抑制,影響食管上端括約肌松弛,增加誤吸的風險。此外,機械通氣期間,患者的腹壓同樣較高,患者多伴有惡心嘔吐癥狀,該問題的存在,容易導致誤吸發(fā)生。(4)用藥:胸、腰椎骨折患者,需使用抑酸劑抑制胃酸分泌,預防反酸,該藥物的應用,易延緩食物水解速度,延遲胃排空,誘發(fā)誤吸。鎮(zhèn)靜類藥物的應用,可減輕疼痛,但同樣易降低肌張力,導致誤吸發(fā)生[6]。(5)除以上因素外,營養(yǎng)液泵入速度、溫度不合理,均可導致誤吸。
2 ICU胸、腰椎骨折患者腸內營養(yǎng)期間誤吸護理效果:針對ICU胸、腰椎骨折患者腸內營養(yǎng)患者所實施的常規(guī)護理,缺乏針對性,誤吸預防效果差[7]。本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后,誤吸率37.5%,提示誤吸率較高。為降低誤吸率,本院針對ICU胸、腰椎骨折患者實施了針對性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針對性護理,指在確定護理目標的基礎上,分析達到目標過程中的阻礙因素,對其一一進行排除的一項護理模式。本院實施該護理模式期間,主要從胃管的選擇與固定、營養(yǎng)液護理、口腔與氣道護理等方便出發(fā),對患者進行了干預。
本文研究發(fā)現,接受上述針對性護理的患者,誤吸率6.3%,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誤吸率更低。通過對康復速度的觀察發(fā)現,本組患者營養(yǎng)支持(4.9±1.5)天、機械通氣(3.5±1.0)天、出ICU(5.4±1.1)天、住院(7.4±2.0)天,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康復時間更短,速度更快。本組患者對護理內容、操作能力、風險預防的滿意度,分別(95.5±4.1)分、(87.9±10.1)分、(90.8±4.4)分,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滿意度更高(P<0.05)。本文的研究成果,證實了針對性護理措施在預防ICU胸、腰椎骨折患者腸內營養(yǎng)期間誤吸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從胃管的選擇、導管固定、氣道與口腔護理等方面出發(fā),實施針對性護理,有助于降低ICU胸、腰椎骨折患者腸內營養(yǎng)期間的誤吸率,減少護理風險,縮短營養(yǎng)支持與疾病治療期間,提升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