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鶴年 _ 北京市懷柔區(qū)第一中學原校長
北京市懷柔區(qū)第一中學既是我的初中母校,又是我退休前任校長的最后一所學校。從一名初中畢業(yè)生到懷柔一中校長,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轉換,使我對懷柔一中懷有深深的情愫。
1959年9月,我們這一批懷著求學上進、報效祖國憧憬的學子,邁進了懷柔一中的大門(時稱“城關一中”)。在一中求學三年,讓我終生難以忘記的有兩個真實故事。
第一件,象征一中人艱苦奮斗、追求卓越精神的“大紅旗”。
提起這面“大紅旗”,懷柔一中退休的老教師、老校友至今仍津津樂道。記得是1961年的10月,學校組織全校師生從校門口開始列隊,在主甬路兩側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夾道迎接我們的校領導。因為懷柔一中從北京市文教群英會上扛回了一面象征學校取得優(yōu)異辦學成績的“大紅旗”。我記得身邊的老師和學長們都非常激動,笑逐顏開地注視著校領導健步走過我們身旁。當時,我這個懵懂的初中生只是默默凝視著自己身邊的領導和老師。一直到41年后的2002年,我再次走進母校,認真研讀一中的校史時,才體會到這面“大紅旗”的深刻意義。她是新中國成立后剛剛興起的懷柔教育獲得的第一面由北京市教育群英會頒發(fā)的象征辦學成績突出的“大紅旗”!這可是一所僅有五年歷史的新學校,但黨員干部們勇于獻身、帶頭示范,老師們衷于黨的教育事業(yè)而辛勤耕耘,學子們?yōu)橹腥A崛起而發(fā)奮讀書……全校上下用艱苦奮斗、不斷追求卓越、忘我工作學習的努力換來了這面“大紅旗”,它儼然成為了一中人的精神象征!
第二件,難忘的恩師唐奕壽——那個年代一中教師集體的縮影。
唐老師是我初中三年的班主任,一米八左右的挺拔身板,面孔白皙充滿儒氣,厚厚的鏡片也掩飾不住他那一雙睿智的目光。他多才多藝。在那個年代,他的政治課就做到了緊密結合社會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深入淺出,形象生動地給我們講授政治理論和哲學知識。在班會上給我們講古今中外的名人勵志故事,激勵我們要為中華之崛起而發(fā)奮讀書。由于我承擔班級板報的撰稿和書寫任務,唐老師經(jīng)常當面輔導我如何寫出深刻、有自己思想的好文章。有時候唐老師輔導我演唱他作詞作曲的歌曲,在學校演唱會上歌頌發(fā)生在師生身邊的真實故事。至今回憶起來,我工作以后辯證的思維方式,善于不斷學習思考、追求真理的思維品質(zhì),對工作的精益求精,對音樂的終身愛好,多來自于唐老師不誨的啟蒙與教導。我在初中畢業(yè)典禮上還獲得了北京市教育局頒發(fā)的“銀質(zhì)獎章”。唐老師在我的心中可謂是出色的“人師”,他成為了我從教后的終生楷模之一。
在當時的懷柔一中,象唐奕壽這樣的優(yōu)秀教師很多,正是那一批第一代一中人對黨的教育事業(yè)發(fā)自內(nèi)心的忠誠,在學校黨支部書記許振明、朱方元為代表的黨員干部的領導下,在艱苦條件下從不等待,始終堅持奮發(fā)向上,追求卓越,從而奠定了懷柔一中歷久彌新的校園精神文化——自強不息!
2002年7月8日,我肩負著創(chuàng)建市級示范性高中的重任來到懷柔一中。41年前,我是為求學的美麗憧憬而來,而現(xiàn)在卻是帶著“黨政一肩挑”的重任,肩負著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奔向更加輝煌的明天而來。剎那間,我想起了我初中時代的老書記、老校長,想起了諸位恩師的音容笑貌,腦海里又映出了我所認識的現(xiàn)在一中諸多教師的面容。前有各位教育先輩為懷柔一中打下的堅實辦學基礎,后有站在一中人身后的懷柔區(qū)各級黨政領導這一堅強后盾。想到這些,為母校獻身、為懷柔教育的發(fā)展而拼搏的意志陡然堅定,我毅然邁著堅定的步子走進懷柔一中樸素而不失莊重的校門。
市級示范校專家團驗收的時限是2003年10月,這意味著一中人僅有14個月的拼搏時間。黨政班子建設、創(chuàng)建計劃制定、硬件建設、教師隊伍建設、規(guī)章制度完善、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改革、教育科研、辦學理念確定、育人目標確定、辦學特色確定、校園文化建設、辦學資金籌劃和財務開支計劃等諸多工作,可謂千頭萬緒。學校首先從黨政班子建設入手,制訂驗收工作計劃,加強基層黨建,黨員干部教師帶頭,具體工作黨政各有明確工作重點。學校黨總支號召全校師生發(fā)揮“自強不息”的校訓精神。一時間,全校上下掀起一股為成功創(chuàng)建市級示范校而發(fā)奮工作的熱潮。全體干部教師團結一致,每個一中人都明確自己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宵衣旰食。
由于一年多不間斷的超負荷工作,2003年10月27日凌晨我住進了醫(yī)院。躺在病床上,心里仍然時時牽掛學校的各項工作進度和質(zhì)量。當時,我把具體行政工作都托付給了2003年8月到任的王慶合書記。懷柔一中有一支團結有戰(zhàn)斗力的黨員隊伍,有一支愛崗敬業(yè)、業(yè)務精湛的干部、教師隊伍,他們在王慶合書記的帶領下,一定能很好地貫徹早已形成的集體意志。我的任務就是在病床上集中思考如何通過專家組答辯。因此,在醫(yī)院里,我一面治療,做康復訓練,一面拿著懷柔一中的創(chuàng)建報告一頁一頁地認真研讀。遵循教育規(guī)律,回歸教育理論,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走出一條“本土教育”之路的出發(fā)點,在教育實踐中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我以這四點為思考的出發(fā)點,認真梳理現(xiàn)在學校各項實際工作理念、措施、進度和現(xiàn)狀,在頭腦中逐漸形成了19個專家組可能提出的問題答案。驗收報告答辯的時間越來越近,我在病床上再也躺不下去了,不顧親朋好友勸阻,堅持提前出院。
在全市示范校創(chuàng)建工作匯報答辯會上,王慶合書記代我作了工作匯報,我坐在后臺準備專家組的進一步提問。王慶合書記匯報完畢后,動情地介紹了由他代為匯報的原因,此時我才拖著仍未痊愈的身體走向答辯席。專家組組長立即從專家席站起來,大聲說道:“我剛才認真聽取了懷柔一中的創(chuàng)建匯報,懷柔一中一切以學生、教師、學校、社會發(fā)展為本的‘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相協(xié)同的辦學理念,既符合黨的教育方針要求,又具有時代感。懷柔一中‘科技教育’辦學特色,符合我國農(nóng)村縣鎮(zhèn)地區(qū)學校的辦學方向,在全國很有推廣價值。懷柔一中為實踐辦學理念、辦學特色的工作思路和具體措施,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他們的優(yōu)異辦學成績也感染了我。我建議,懷柔一中的示范校評估免去最后的答辯環(huán)節(jié)?!蹦菚r,我只聽到了全場持續(xù)了一分多鐘的掌聲。我的眼睛濕潤了,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大家深知,今天激動人心的結果,是懷柔一中全體黨員、干部、教師、學生在懷柔區(qū)各級領導和區(qū)教育兩委強有力的支持下,發(fā)揚懷柔一中“自強不息”校訓精神,團結奮斗的精神結晶!
值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100周年之際,回顧懷柔一中的校史,展望未來。真誠希望現(xiàn)在的懷柔一中師生,永遠發(fā)揚“敦品勵學,自強不息”的校訓精神,為黨旗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