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娟, 邢 寅, 黃 慧, 陸 帥, 秦 利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崇明分院內(nèi)分泌科,上海 202150)
高尿酸血癥(hyperuricemia,HUA)指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和尿酸代謝障礙導致的血液尿酸水平升高。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及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HUA的患病率正在迅速增加[1],已成為全球的公共健康問題。最新薈萃分析顯示,中國HUA的總體患病率為13.3%[2],已成為繼糖尿病后又一常見代謝性疾病。HUA不僅會引起痛風發(fā)作導致關節(jié)受損,還使糖尿病、血脂紊亂等代謝性疾病的發(fā)生率明顯增加,同時也是腎臟損害和心血管事件高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早期篩查、診斷、干預尤為重要。上海市社區(qū)橫斷面研究顯示,HUA與作為炎癥指標之一的白細胞計數(shù)相關[3]。國外也有研究證實慢性低度炎癥參與代謝性疾病的發(fā)生[4]。本研究旨在通過上海市崇明地區(qū)中老年人群前瞻性隊列研究,進一步探討白細胞計數(shù)與血尿酸水平之間的相關性,為HUA的早期診斷提供簡便的預測手段。
采用整群抽樣調查方法,選取2011年5月至10月上海市崇明區(qū)城橋鎮(zhèn)16個村40~70歲常駐居民9 984名作為研究對象。除去資料填寫不全1 474名,共計8 510名參與數(shù)據(jù)分析,其中男性2 785名 (32.73%),女性5 725名(67.27%)。參照2010年崇明區(qū)人口普查資料,此次調查對象占崇明區(qū)人口的63.26/萬人。同時對2014年的隨訪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去除失訪和數(shù)據(jù)不完整或缺失者。本次調查已通過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新華醫(yī)院)崇明分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所有研究對象采用統(tǒng)一設計的流行病學調查表,記錄內(nèi)容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籍貫、聯(lián)系方式、婚姻、職業(yè)、文化程度、煙酒嗜好、飲食情況、鍛煉情況、疾病史及用藥情況、家族史。所有研究人員均為新華醫(yī)院崇明分院的醫(yī)療衛(wèi)生人員,同時經(jīng)過系統(tǒng)培訓。問卷調查表填寫并同時進行復核。
受試者至少安靜休息5~10 min,電子血壓計(歐姆龍HEM-746C型)測量血壓3次,取平均值。測量受試者身高、體重,計算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測量腰圍、臀圍。檢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xiàn)P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PG)、血清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谷丙轉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谷草轉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γ-谷氨酰轉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肌酐(creatinine,Cr)、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uric microalbumin,UmAlb)、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篩選出超聲顯示脂肪肝人群,依據(jù)2003年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公布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診斷標準[5]。將抽樣人群中基線正常血尿酸者根據(jù)白細胞水平進行四分位,隨訪3年后觀察HUA新發(fā)率及血尿酸值的差異。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兩兩比較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組間計量資料以x±s表示,偏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用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M(Q1,Q3)]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尿酸與各指標的相關性采用Pearman相關分析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尿酸增高與白細胞計數(shù)的相關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評估不同白細胞水平四分位數(shù)間HUA的發(fā)生風險。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 510名體檢者平均年齡為(55.89±7.90)歲,其中男性2 785名,女性5 725名。HUA者349例(4.10%),其中男性195例(7.00%),女性154例(2.69%)。2014年去除失訪和數(shù)據(jù)不完整或缺失1 807名,共6 703名納入統(tǒng)計,其中男性2 192名(32.70%),女性4 511名(67.30%),HUA者1 744例(26.02%),其中男性754例(34.40%),女性990例(21.95%),基線和隨訪數(shù)據(jù)顯示男性患病率均明顯高于女性(P=0.000)。
按照基線血尿酸水平四位數(shù)分為Q1組(<0.20 mmol/L)、Q2組(0.20~<0.24 mmol/L)、Q3組(0.24~<0.29 mmol/L)、Q4組(≥0.29 mmol/L)。分析顯示,與高四分位組相比,低四分位組年齡、腰圍、FPG、2hPG、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HbA1c、TC、TG、LDL-C、GPT、GOT、GGT、BMI、白細胞、Cr、中性粒細胞、UmAlb和NAFLD患病率更高(P<0.000 1),HDL-C更低(P<0.000 1),與Q1組相比,Q2、Q3、Q4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0 1),與Q2組相比,Q3組、Q4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00 1),Q4組與Q3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 1)(見表1)。
表1 各組的一般資料比較[n(%)/(x±s)]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尿酸與HDL-C呈負相關(P<0.000 1),與年齡、腰圍、FPG、2hPG、SBP、DBP、HbA1c、TC、TG、LDL-C、GPT、GOT、GGT、BMI、中性粒細胞、白細胞、UmAlb、Cr、NAFLD呈正相關(P<0.000 1)(見表2)。
表2 Pearson相關性分析尿酸與各指標的相關性
以尿酸為因變量,以年齡、腰圍、FPG、2hPG、SBP、DBP、HbA1c、TC、TG、HDL-C、LDL-C、GPT、GOT、GGT、BMI、中性粒細胞、白細胞、UmAlb、Cr、NAFLD為自變量,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DBP、TC、TG、GGT、BMI、白細胞、UmAlb、Cr、NAFLD與尿酸相關(P<0.000 1或P<0.05)(見表3)。
表3 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尿酸水平的影響因素
以Q1組為參照,白細胞為因變量,血尿酸四分位組為自變量,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校正年齡、腰圍、FPG、2 hPG、SBP、DBP、HbA1c、TC、TG、HDL-C、LDL-C、GPT、GOT、GGT、BMI、中性粒細胞、UmAlb、Cr、NAFLD因素后,Q2組發(fā)生白細胞升高的風險是Q1組的0.975倍(95%CI:0.554~1.717,P=0.931),Q3組發(fā)生白細胞升高的風險是Q1組的1.149倍(95%CI:0.685~1.929,P=0.598),Q4組發(fā)生白細胞升高的風險是Q1組的2.035倍,差異有顯著性(95%CI:1.220~3.394,P=0.003)(見圖1)。
圖1 Logistic回歸分析血尿酸增高引起白細胞升高的相關風險
將基線白細胞四分位表示:Q1(<4.8×109/L)、Q2[(4.8~5.79)×109/L]、Q3[(5.8~6.79)×109/L]、Q4(≥6.8×109/L)。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Q4的白細胞水平與HUA的發(fā)生風險增加相關。校正性別、年齡、糖尿病史后,其優(yōu)勢比(odds ratio,OR)=0.641(95%CI:0.491~0.836,P<0.000 1)。進一步校正BMI、腰圍、SBP、DBP、NAFLD后OR=0.680(95%CI:0.519~0.890,P<0.000 1)。進一步 校 正FPG、2 hPG、HbA1c、TC、TG、HDL-C、LDL-C、GPT、GOT、GGT、Cr后 仍 然 明 顯 相 關,OR=0.728(95%CI:0.552~0.961,P<0.000 1)。進一步校正中性粒細胞、UmAlb后,仍然明顯相關,OR=0.728(95%CI:0.551~0.961,P<0.000 1)。白細胞四分位與HUA患病率進行χ2檢驗(男性:χ2=50.346,P<0.000 1;女性:χ2=16.803,P<0.001),隨著白細胞水平升高,血尿酸也隨之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白細胞水平四分位分組人群發(fā)生HUA的風險[M(Q1,Q3)]
基線正常血尿酸人群白細胞Q4群體的HUA新發(fā)率高于Q1群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 1)。白細胞四分位后群體的血尿酸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38)(見表5)。
表5 正常血尿酸人群白細胞四分位分組隨訪3年后HUA新發(fā)率及血尿酸值
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Q4的白細胞水平與HUA的發(fā)生風險增加相關。校正性別、年齡和糖尿病史后,OR=0.940(95%CI:0.804~1.098,P=0.004);進一步校正BMI、腰圍、SBP、DBP、NAFLD后 仍 明 顯 相 關 (OR=0.981,95%CI:0.837~1.150,P<0.000 1);進一步校正FPG、2hPG、HbA1c、TC、TG、HDL-C、LDL-C、GPT、GOT、GGT、Cr后,仍明顯相關(OR=1.034,95%CI:0.878~1.218,P<0.000 1)(見表6)。
表6 正常血尿酸人群白細胞四分位分組隨訪3年后發(fā)生HUA的風險[M(Q1,Q3)]
白細胞四分位HUA患者3年后血尿酸水平總體趨勢隨白細胞四分位水平升高而相應增加(P<0.000 1或P<0.05)(見表7)。
表7 白細胞四分位HUA患者3年后血尿酸水平變化(x±s,mmol/L)
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和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改變,在全球范圍內(nèi),HUA的患病率明顯增加。本研究顯示,2011年上海市崇明區(qū)城橋鎮(zhèn)HUA患病率4.10%,男性和女性分別為7.00%和2.69%。2014年的隨訪數(shù)據(jù)顯示,HUA的患病率為26.02%,男性和女性分別為34.40%和21.95%,男性和女性較3年前均增加,且男性HUA的患病率明顯高于女性??紤]原因可能為:①基線與隨訪2次血尿酸在不同的檢測中心進行,帶來結果的偏差;②崇明區(qū)屬于上海的郊區(qū),島上農(nóng)村人口居多,之前自耕自足,飲食以谷物和蔬菜為主,隨著縣升區(qū),飲食結構有了明顯的改變,以高脂、高蛋白和喜甜重油重鹽為主等因素導致血尿酸水平明顯升高;③女性體內(nèi)雌激素能促進尿酸代謝,而男性由于飲酒多,進食富含嘌呤的食物,導致體內(nèi)尿酸來源的途徑多于女性,同時排出尿酸的途徑少于女性。
近十年,一些研究表明HUA與肥胖[6]、脂代謝紊亂[7]、糖尿病[8]、心血管疾病[9]獨立相關,HUA也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10]。因此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心血管內(nèi)科醫(yī)師分會于2011年頒布了《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合并心血管疾病診治建議中國專家共識》,再次強調重視HUA的治療[11]。HUA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干預對于預防代謝紊亂,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尤為重要。
本次崇明地區(qū)中老年人群的前瞻性隊列研究結果顯示,血尿酸水平與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呈明顯正相關。基線血尿酸四分位后,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血尿酸高分位組的白細胞升高風險明顯增加。本研究將基線正常血尿酸人群按照白細胞四分位分組隨訪3年后發(fā)現(xiàn),白細胞計數(shù)與HUA發(fā)生風險呈明顯正相關。
尿酸是體內(nèi)最強的抗氧化劑,在體內(nèi)具有抗氧化作用,在低水平時抗氧化作用減弱,當超過一定水平時又能引起炎癥。有研究認為即使血尿酸濃度在參考范圍內(nèi),從細胞質釋放到局部組織微環(huán)境中的尿酸也可能會促進促炎性免疫反應[12]。多項研究表明血清尿酸升高與全身炎癥標志物有關。Ruggiero等[13]報道在957例無嚴重腎功能不全意大利老年患者中發(fā)現(xiàn)血尿酸與血清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有關,在尿酸參考范圍內(nèi)監(jiān)測到明顯的線性關系。提示血尿酸不僅是分解代謝率的標志,還可能積極參與全身性炎癥反應,特別在老年慢性疾病中尿酸可能增加促炎狀態(tài)。
白細胞計數(shù)作為炎癥標志物之一,炎癥狀態(tài)下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吞噬后發(fā)生自身解體,釋放出溶酶體酶類溶解周圍組織細胞,細胞內(nèi)核酸分解增多,可引起尿酸增加。本研究結果顯示,將基線外周血白細胞四分位分組,Q4組較Q1組HUA的發(fā)生風險明顯增加,此外,將基線血尿酸正常人群根據(jù)白細胞水平進行四分位分組,隨訪3年后,白細胞Q4組的HUA新發(fā)率高于Q1組。這一結果與Kocaman等[14]研究相一致。一項來自上海市其他社區(qū)橫斷面研究,與非HUA患者相比,HUA組白細胞計數(shù)較高,發(fā)現(xiàn)白細胞計數(shù)與HUA患病率呈正相關[3]。結果均表明低度炎癥反應參與了HUA的發(fā)生,白細胞水平升高可能是HUA的獨立預測指標。
有學者認為,血尿酸通過誘導內(nèi)皮細胞的抗增殖作用和損害一氧化氮的產(chǎn)生,促進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導致內(nèi)皮功能障礙[15],血管內(nèi)皮功能受損,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與惡化。所以HUA作為代謝性疾病之一,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研究表明白細胞計數(shù)和動脈粥樣硬化與尿酸獨立相關[14]。一項對中老年冠心病伴有HUA的橫斷面研究結果顯示,HUA患者的白細胞計數(shù)與冠心病風險有關,白細胞計數(shù)作為容易獲得的生物炎癥標志物,可預測中老年HUA人群的冠心病風險[16]。但是也有研究認為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和冠心病發(fā)病率無明顯相關[17]。即便如此,HUA依然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白細胞計數(shù)測定作為一項簡便的檢查方法,能夠及早預測HUA,盡早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或者早期啟動藥物治療,進一步預防HUA所帶來的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所以白細胞計數(shù)作為HUA的預測指標有一定的意義。
總之,本隨訪隊列研究顯示作為炎癥因子的白細胞計數(shù)與HUA呈明顯正相關,可能是HUA簡單方便的預測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