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光元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成都 610031)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鐵路隧道工程建設速度加快,硬石膏導致的不良工程地質問題日益增多,引起了廣泛重視。劉艷敏[1]通過試驗手段,對硬石膏進行了膨脹性、腐蝕性定量分析,提出了硬石膏對隧道結構的危害機制。祝艷波、李剛等[2-3]開展了隧道石膏質圍巖溶蝕特性研究,分析了動態(tài)水環(huán)境、水流速、水溶液性質、酸堿度、水溫等與溶蝕率的相關性。陳釩[4]通過分析禮讓隧道水文地質特征,提出了針對性的防排水措施。王超[5]研究了不同水壓條件下石膏的膨脹力及強度變化,從而模擬巖溶環(huán)境中石膏圍巖強度的特性。許崇幫[6]根據實際案例,歸納了已建成石膏區(qū)隧道病害特征,分析了誘因并提出了處置措施。趙國軍[7]通過數(shù)值模擬,對石膏區(qū)隧道開展圍巖變形影響分析和支護結構受力分析,進而提出適合的施工工法。
本文通過分析芒康山隧道石膏巖分布特征,結合工程、水文地質條件,總結以往工程經驗,提出隧道設計方案及防排水措施,確保隧道施工及運營的順利進行。
芒康山隧道所在鐵路橫穿以三江并流為代表的橫斷山脈,沿線山高谷深,地層巖性復雜多變、地形切割破碎,地質構造復雜,斷裂褶皺發(fā)育,新構造運動活躍,地震活動強烈,氣候惡劣復雜[8-10]。曾被國內外專家稱為鐵路修建的“禁區(qū)”[11]。
芒康山隧道是地質最復雜的控制性工程之一,主要工程地質概況為斷層破碎帶、高地溫、軟巖大變形、特殊巖土(石膏)、有害氣體、瓦斯、高地震烈度等。隧道全長30 km,最大埋深約 1 180 m。隧道洞身為人字坡,左右線分修,預設1個貫通平導及 6個輔助坑道。
特殊巖土(石膏)段落施工進度是影響芒康山隧道施工進度控制性因素之一,因此,石膏層的研究尤為重要。
芒康山隧道洞身主要巖性為侏羅系、三疊系砂巖、泥巖、頁巖、灰?guī)r、白云巖,洞身中部出露三疊系上統(tǒng)波里拉組(T3b)灰?guī)r、白云巖,根據區(qū)域地質報告、地表調繪及鉆探揭示,波里拉組地層含石膏。
波里拉組(T3b)灰?guī)r呈灰色、灰白色,致密構造,薄~厚層狀構造,溶蝕較發(fā)育,節(jié)理發(fā)育。白云巖呈灰白色,致密結構,薄~中厚層裝構造,溶蝕較發(fā)育。石膏為細晶結構,層狀構造,其晶體透明無色,巖芯灰白色為主,主要成分為硫酸鈣,混有白云石及雜質,質軟。
隧址區(qū)地下水分第四系松散土類孔隙水、碎屑巖的基巖裂隙水和碳酸鹽巖裂隙巖溶水3個類型。第四系松散土類含水性和透水性不均一、差異大,是弱含水巖組,對隧道影響??;碎屑巖地層總體巖性主要以砂、泥巖互層,或泥頁巖夾砂巖為主,硬質砂巖內部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連通性較差,且砂巖內部裂隙多被兩側泥巖風化殘余的泥質充填,透水性較差,富水等級劃分為較弱和弱;碳酸鹽巖地層(含石膏)是上三疊統(tǒng)波里拉組(T3b),該碳酸鹽巖地層構成額艾頓背斜核部地層,并與額艾頓斷裂帶平行伴生,呈條帶狀NNW-SSE向延伸,受斷層影響,地下巖溶發(fā)育強烈,地下水十分豐富,下游有巖溶大泉出露,為強富水地層,隧道洞身約3.8 km 為含水巖組,全長,施工中面臨涌突水危險。
芒康山隧道3個深孔揭露石膏,均位于可溶巖地層中,以透鏡狀、夾層狀順層產出為主,局部與可溶巖混合沉積。其中1號鉆孔揭示14層共 254 m,最大層厚54 m;2號鉆孔揭示5層共107 m,最大層厚68 m;4號鉆孔揭示8層共363 m,最大層厚14 m。根據地層界線及構造產狀,推測隧道洞身約有1.8 km位于石膏中。
石膏新鮮面呈白色、灰白色,細晶結構,巖芯多呈致密粒狀,少數(shù)呈纖維聚合狀,厚層狀、條帶狀構造。代表性石膏樣本鑒定結果顯示,石膏含量>95%,余為白云石及雜質(<1%),該隧道石膏段落為共生組合,且以硬石膏為主。
結合芒康山隧道所處的工程、水文地質環(huán)境,總結石膏段可能出現(xiàn)的工程危害如下。
硬石膏遇水發(fā)生水化作用,體積增大,表現(xiàn)出膨脹性。
芒康山隧道碎屑巖地層總體巖性主要以砂、泥巖互層,或泥頁巖夾砂巖為主,連通性、透水性較差,石膏層總體處于一個封閉且穩(wěn)定空間。隨著隧道開挖,石膏暴露大氣環(huán)境中,臨空面增加且圍巖應力再分布,地下水徑流、排泄通道改變,隧道底部水流匯集。硬石膏長期處于流動水環(huán)境中,一方面因水分子進入晶格空間表現(xiàn)出物理膨脹;另一方面因水化作用,硬石膏與水反應生成生石膏,表現(xiàn)出化學膨脹性。隧道拱腳處出現(xiàn)應力集中,可導致底鼓、邊墻開裂、邊溝變形等問題的發(fā)生。
硬石膏遇水軟化,圍巖強度降低,在隧道頂部及邊墻可能出現(xiàn)溶蝕掏空現(xiàn)象,隧道底部可能出現(xiàn)土拱效應,導致原有支護體系應力改變,引起隧道底部失穩(wěn)下沉,隧道頂部松動垮塌,邊墻開裂,破壞襯砌結構,影響其耐久性。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硬石膏對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在水環(huán)境改變的情況下顯現(xiàn)出來的,因此,富含石膏段落防排水是保證工程安全的關鍵。隧道開挖不可避免會破壞水的徑流、排泄環(huán)境,需根據工程地質環(huán)境制定針對性的防排水措施。
芒康山隧道石膏巖分布于可溶巖段落,水環(huán)境較差,涌突水風險較大。隧道施工時應做好本段落的防水封閉工作,降低地下水流動對石膏的影響,建議在石膏與可溶巖、可溶巖與砂泥巖接觸部位設置注漿阻水墻,阻隔彼此間的水聯(lián)動。由于石膏段落位于人字坡坡頂處,建議在石膏與可溶巖接觸兩端設置過水涵連接平導,石膏段落地下水通過平導排出。
石膏膨脹會擠壓襯砌結構,石膏軟化會導致應力集中,加上石膏段落位于可溶巖區(qū),水壓較大,隧道存在大變形的風險。綜上考慮,建議石膏段落隧道斷面采用圓形斷面。
石膏段落應遵循“主動加固、優(yōu)化輪廓、強化支護、適時錨固、工法配合”的基本原則,針對不同等級的大變形地段采用對應的預設計襯砌支護措施,根據圍巖揭示情況,結合現(xiàn)場試驗、理論分析和工程類比綜合確定支護參數(shù)。支護過程中應增加預留變形量,并及時封閉。
石膏段建議選用C45及以上標號混凝土,水泥采用抗硫酸鹽水泥,并添加抗裂防水添加劑。二襯混凝土建議摻用一級粉煤灰,增強混凝土結構的抗侵蝕性。
硬石膏強度較低,屬軟巖-極軟巖,遇水膨脹,擠壓襯砌結構,影響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遇水軟化,強度降低,變形增大,降低圍巖穩(wěn)定性;易溶蝕,溶蝕后溶出大量硫酸根離子于環(huán)境水中,長期侵蝕混凝土支護結構,影響結構的耐久性。石膏質巖的不良工程特性將對隧道建設、運營產生諸多不利影響,應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石膏巖質隧道增大了設計和施工的難度,芒康山隧道石膏段落應精心設計,超前謀劃,針對防排水、施工工法、襯砌強度、施工材料等進行專門檢算設計,確保隧道施工及運營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