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結構模型及標準構建探究

      2022-01-08 08:58:28楊永青
      關鍵詞:院校信息化信息技術

      楊永青

      (安徽體育運動職業(yè)技術學院 合肥 230051)

      眾所周知,"互聯(lián)網+職業(yè)教育"時代對高職院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與此同時,先進的網絡教育理念,開放、共享、優(yōu)質、豐富的在線教育資源,以及學習者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等也為"互聯(lián)網+"高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注入了全新內涵。本文通過對安徽省45所高職院校的262份有效問卷調查的分析研究,分析出我省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不足,并對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結構模型和建設標準進行了探究。

      1 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分析

      調查表明省高職院校教師能力現狀如下:

      (1)信息化工具掌握程度參差不齊。數據分析表明,約70%左右的高職院校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熟練掌握辦公軟件以及PPT軟件制作課件,對圖片及音視頻資源的加工處理能力較強,但對一些專業(yè)性較強的應用軟件掌握較差。從整體上看,教師對信息化工具的使用情況是參差不齊的。

      (2)網絡評價能力不高。調查數據表明,70%以上的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對學生學情進行分析,能夠利用網絡平臺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監(jiān)督與評價,但是,仍然有30%的教師不能有效利用網絡技術對學生進行學情評價,部分教師對信息化工具的掌握還存在不小差距,有待進一步提高。

      (3)信息素養(yǎng)不高。信息素養(yǎng)是信息化技術在人們應用過程中要求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主要由信息知識、信息道德、信息意識與信息能力組成。提高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首先要提高他們的信息化素養(yǎng),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不高已是不爭的事實,而提高信息化素養(yǎng)的關鍵因素是提高他們對信息技術重要性的認識,只有認識到位了,他們才能主動適應當前教育技術變革,才能主動參與到信息化教育教學實踐中去。

      (4)研究交流能力較弱。問卷調查發(fā)現,大部分高職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深層次應用還是有差距的,對某些大型應用軟件的研究和應用水平還處于探究和摸索階段,特別是對一些高難度的音視頻的編輯處理水平還比較弱。另外,由于一些主客觀原因,高職教師無法獲得常態(tài)化的信息技術交流培訓,無法將信息化與科學技術貫穿于教學、實訓、競賽、創(chuàng)客、就業(yè)全過程。信息化教學能力就是要求高職教師應掌握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具備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能根據所授課程的專業(yè)學科特點和教育對象不同,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和資源有機融入教學過程,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的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和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利用信息化教學評價手段對學生進行過程性及總結性評價。高職教師教研能力弱,對外交流差,已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構成重要影響。

      (5)學校獎勵與激勵制度不夠完善。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程度也會不斷深入,與此同時,對教師的信息化應用能力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面對上述短板和不足,如何盡快提高我省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實踐表明,要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必須制定和完善各類獎勵和激勵制度,要用制度來保證和推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

      2 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模型及標準構建設想

      2.1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系統(tǒng)的ISM(解析結構模型)構建

      對系統(tǒng)要素的選擇,主要基于上述調研分析,以及對課題組相關專家的相關研究成果及建議,選定以下7項指標作為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構成要素: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S1);信息化教學的辨識能力(S2);信息化教學信息處理能力(S3);信息化教學的信息應用能力(S4);信息化教學的績效評價能力(S5);信息化教學的交流協(xié)調能力(S6);信息化教學的研究創(chuàng)新能力(S7).

      2.2 要素關系分析及鄰接矩陣構建

      為了確定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經查閱文獻和課題組專家研究,初步形成初始關系矩陣,再采用德爾菲法及課題組專家討論,最終形成7要素之間關系的鄰接矩陣A如表1所列。在此7階鄰接矩陣中,行列要素變量之間的關系用矩陣aij表示,具體定義如下:

      表1 能力模型構成要素之間關系的鄰接矩陣A

      aij=1Si與Sj有直接影響關系;aij=0Si與Sj無直接影響關系

      再利用 MATLAB R2012a 軟件,通過編程對鄰接矩陣A進行布爾運算,得到相應可達矩陣,再對可達矩陣進行相關分析研究,得出7項要素間的層級關系如表2所列。

      表2 要素層級劃分

      對表2進行分析發(fā)現每個層級之間橫向設粘性較弱,或者說不存在強連通性關系。但層級之間縱向會有一定關聯(lián)性,如圖1所示。

      圖1 能力結構模型圖

      通過對表2及能力結構模型圖的分析,并結合課題組專家訪談,方法分析,能夠明顯看出,信息化教學績效評價能力處于能力結構模型的最下層,說明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績效評價能力至關重要,是最基本能力;而信息化教學的信息應用能力處于最上層,應該是核心能力,其他6項能力都是為該項能力提升服務的,是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高低的最終體現,具有制定出我省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7項能力的建設標準:

      (1)信息化教學的信息獲取能力(S1)。其中二級招標應具有資源確定能力;資源搜集能力。三級指標要求是:能夠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進行信息資源搜集;信息技術知識認知能力,信息傳播工具運用能力;能夠掌握各類信息技術知識,靈活使用各類信息傳播工具。

      (2)信息化教學的信息辨識能力(S2)。其中二級指標應具有信息選擇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評價能力。三級指標要求是:對前期搜集的信息資源具備一定的選擇、分析和自我評價能力,進而甄選出有效信息資源;對獲取的教育資源具有較強的遴選能力;準確、精細的分析歸納能力;資源有效性、科學性、可用性評價能力;能夠對各類教學教研信息資源進行快速選擇、分析和評價的行家、專家。

      (3)信息化教學的信息處理能力(S3)。其中二級指標應具有信息整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融合能力。三級指標要求是:能夠對搜集的各類教學資源教學分類整理、加工和融合;對信息具有較強的整理、融合和應用加工能力;對課程建設、實踐教學和教學研究發(fā)揮重要作用。

      (4) 信息化教學的信息應用能力(S4)。其中二級指標應具有:設備操作能力;軟件使用能力;課件制作能力;實踐教學能力。三級指標要求是:能夠熟練操作各類信息技術設備;使用各類教學輔助軟件編制教學課件;能夠運用虛擬仿真、虛擬實驗技術進行實踐教學;要同時具備信息化教學4項基本能力,即操作信息化教學設備能力,軟件應用能力,綜合課件制作能力,虛擬實踐教學能力;通過上述能力提升,促進課程建設、實踐教學和教學研究的發(fā)展。

      (5) 信息化教學的績效評價能力(S5)。其中二級指標應具有:技能評價能力;效果評價能力;反思調整能力。三級指標要求是:能夠通過教育信息化技術手段,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效果進行客觀評價,并進行反思,進而提出整改意見和策略;優(yōu)化評價方法;細化評價因子;強化整改措施和策略。

      (6)信息化教學的交流協(xié)調能力(S6)。其中二級指標應具有:資源建設能力;互動交流能力;資源共享能力。三級指標要求是:能夠利用信息技術熟練進行教學資源建設,并通過社交平臺進行溝通協(xié)調,實現資源共享;要在實際教學中加強教學資源建設能力;教師之間的交流協(xié)作能力;最終實現教學資源共享;能夠熟練掌握各類教學資源建設方法;熟練運用社交平臺進行交流互動;實現資源共享。

      (7) 信息化教學的研究創(chuàng)新能力(S7)。其中二級指標應具有:觀念創(chuàng)新能力;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方法創(chuàng)新能力。三級指標要求 是:信息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高職教師要緊跟時代潮流,不斷更新觀念,大膽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特別是教學方法,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新突破,進而實現教學教育的智能化、現代化;觀念決定行為,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的根本目標就是要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來彌補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不足,要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必須實現觀念創(chuàng)新、技術創(chuàng)新和方法創(chuàng)新。

      3 結束語

      提升高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可通過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效果等教學客觀評價找出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和措施,得出能力培訓標準;同時需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督促引導,也需要廣大高職院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廣大教師的積極配合。有了一套完善的能力培訓標準,學校和教師才能有章可循,學校才能根據不同專業(yè),進行分層培訓和分層教學。學校和教師兩個層面按照能力培訓標準要求,協(xié)調一致,共同努力,同向施力,才能形成合力,從根本上保證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歡
      院校信息化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肅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信息化是醫(yī)改的重要支撐
      信息化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惠东县| 咸阳市| 南投县| 永川市| 彭州市| 宜城市| 沈阳市| 邮箱| 衡阳市| 高陵县| 青海省| 巴楚县| 巴南区| 乐业县| 海安县| 玉屏| 绥滨县| 鄢陵县| 乌鲁木齐县| 长岭县| 金阳县| 乃东县| 赤城县| 尼玛县| 东乡族自治县| 句容市| 侯马市| 三门县| 定襄县| 万源市| 利川市| 确山县| 涡阳县| 建湖县| 宕昌县| 长宁县| 柏乡县| 古田县| 霸州市| 黄梅县| 黑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