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芳
摘要:《美術課程規(guī)范》明確指出了美術教育改革的方向與“生活化”要求。它指出“美術教學活動應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孩子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其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發(fā)明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和責任感,發(fā)展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鄙钆c美術是一體的,生活是美術得以生長的土壤,離開了生活,美術是無法進行“無土栽培”的。美術教育必需從生活出發(fā),回歸生活。
關鍵詞:生活經驗? 生活環(huán)境? 生活材料? 生活畫卷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著名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認為,一切學習都來自于經驗,教育必需從經驗,從每個人實際生活經驗動身。藝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無處不在,因此,我們對小學孩子所實施的不應是專業(yè)美術教育,而應該是生活美術教育,我們所選擇的教學內容應該有利于他們身心發(fā)展,指向孩子未來生活。那如何將兒童生活與美術課堂緊密的結合,在孩子美術觀、價值觀形成的課堂中我們怎樣才能做到點、線結合,精準施肥,下面談談我的認識與探索:
路徑一:善于“積肥”,共尋生活環(huán)境之美。
(1)扎根鄉(xiāng)土,帶領尋找身邊之美。
藝術源于生活。在進行美術欣賞教學時要植根生活,植根鄉(xiāng)土,把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活動相結合,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創(chuàng)造一個更為廣闊的文化情境。如我們利用學校建筑中的門廳、走廊、教室等場所展示學生作品或名家名作,這樣既美化校園、營造藝術氛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學生欣賞、評述美術作品的能力;如我們讓學生到校園中走走,欣賞校園的建筑、尋找、尋找、自分析、評述校園建筑的布局和特色。如我們帶學生參觀當地的美術館、博物館、孔府家廟、北門古街、未來社區(qū)等等,當然也可以是現代城市建筑。這樣學生對他們比較熟悉的審美對象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2)擴大視野,聚焦寫生日常之美。
我們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會發(fā)現:很多孩子作品的內容貧乏,形象固化,造型呆板,畫來畫去老是那么幾樣東西,繪畫水平提高得非常緩慢。造成這個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兒童缺少對周圍事物,對熟悉的生活現象的必要觀察所致。而寫生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增強他們對形象的記憶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作水平。
兒童寫生要按先靜后動、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進行。開始可以先畫一些簡單的物體,如花瓶、壇罐、粉筆擦等,然后畫一些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植物、機械、交通工具,逐步向深度和廣度發(fā)展,如學校建筑、風景,家中動物、人物,校園廣場的場景……可以說生活中無處不是兒童描繪的對象,只要我們循序漸進,孩子觀察的興趣會逐漸提高,只要我們方法得當,經過一段時間的反復訓練,兒童在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方面也必會有很大的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生活經驗”是孩子創(chuàng)作的源泉,是創(chuàng)作的根基。只有牢牢把握孩子的生活經驗,美術課堂教學才能真正讓孩子在美術活動中充分體味生活的美,享受自由創(chuàng)造的美。
路徑二:勤加“追肥”,共享生活材料之趣。
《新課標》指出“要指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痹趯W生自主性美術活動中,我們在為學生提供多種工具和材料的基礎上,尤其重視讓學生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廢舊物品,如:舊報紙,塑料袋,一次性杯碟,碎布條,飲料瓶,包裝袋等,這些材料來源于孩子的生活,隨處可見,容易獲得,孩子們是十分樂于擺弄它們。請孩子們用自已喜歡的方式進行美術表現活動,既可以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時收集的過程也促進了學生養(yǎng)成廢物利用的習慣,形成節(jié)約資源的意識。每一次“變廢為寶”的體驗都是一次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追肥”。在教學《給瓶子變個樣》一課時,我就讓學生收集了大大小小的,各種材料的瓶子,給學生展開思維想像的空間,設計制作出很多有趣的作品,孩子們給瓶子穿上了各色的衣服,繪制了漂亮的圖案等等?!把b扮自己” 一主題教學時, 學生利用各種材料進行巧妙構思,制成服裝、裝飾品并自由表演。如:“奇異的服飾”(利用舊報紙等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設計制作服飾)、“漂亮的胸飾”、“服裝貼花設計”都深受學生喜愛?!爸谱鳟媰浴?我讓孩子們 模仿書籍裝楨利用廢舊材料將自己喜歡的繪畫作品裝訂成具有個性化的畫冊,并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現在孩子們還常會在習作中回憶起那節(jié)課。
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它為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材料作為美術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們學習、創(chuàng)造的中介與橋梁。在學生身邊有很多的物品如:樹葉、種子、石塊、稻草、水果、蔬菜等等,這些隨手可得、熟悉的材料,也可以充分利用。比如在學習《蔬果造型》一課:引導運用蘿卜、土豆、黃瓜等裝飾成了各種小動物,既有趣,又可以布置活動室;用各種瓜果蔬菜做拼盤,一盤盤色彩鮮艷,造型美觀;運用瓜果蔬菜的橫截面作畫,當印章,構思奇特,趣味昂然,學生感受到再造美的樂趣。
現實生活的動態(tài),復雜多變,往往不能簡單套用書上的事例來解決現實問題。教學,須讓學生用心去經歷,用心去體驗,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體驗人生的美好艱辛,體驗他人的奮斗與幸?!嬲S富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從而在生活中真正樹立自己正確的是美術觀、價值觀。我們的教學必須向生活開放,向現實開放,指向每個孩子地未來生活。
參考文獻
1、 鄭少仁, 王海濤, 趙志峰等. 小學美術教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 0 0 5 :34-45
2、秦海. 生活化實例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M].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1-13
3、 李宏升. 小學美術實踐教育[ M ] . 四川: 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34-35
4、《美術新課程標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