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麗萍
摘要:在素養(yǎng)教育不斷深化發(fā)展的背景下,初中體育教育應將培養(yǎng)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作為教學的指導理念,要在重視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技能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促使學生綜合素養(yǎng)得到充分發(fā)展。體育教學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這就需要教師積極了解學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狀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從而在教學活動中逐漸滲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初中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教育類型,它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態(tài),因為只有學生的心理健康,他們才會對學習充滿積極性,從而促進個性化教育的發(fā)展。初中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體育教學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增強了他們的心理素質,從而使得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素質達到平衡。而在如今的體育教學中,很多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yǎng)不夠重視,因此造成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嚴重失衡,未能達到素質化教育的標準。
一、深入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點
對于初中生來說,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開展這門課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學習上的困難,能夠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并嘗試著努力克服他們。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心智還未完全成熟,缺乏堅持不懈的毅力和永不放棄的心智,缺乏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這會使學生以后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不能為自己排憂解難,從而產(chǎn)生不良的情緒。在初中教學中,教師不要給學生太大的學習壓力,因為過大的壓力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chǎn)生不利影響。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因為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的前提是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通過積極的鍛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消極的情緒,促使學生全面地發(fā)展。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學??梢苑e極開展一些關愛心理健康的活動,如舉辦心理教師的講座,為心理不健康的學生進行合理的勸導和安慰,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心理問題,使學生克服心理壓力,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中的困難。體育教學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增加學生的生活小常識,加強師生間的交流溝通,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使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漸提高。
二、優(yōu)化體育課堂環(huán)境,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師保持積極心態(tài),創(chuàng)設課堂健康心理氛圍
體育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應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穩(wěn)定積極的情緒,這樣才能在教學中逐漸引導和感染學生,使學生能夠在愉快和諧的氛圍中進行體育訓練,并能夠收獲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初中學生正處于獨立意識形成和發(fā)展時期,此時他們的心理是非常敏感的,一旦受到環(huán)境的不良因素影響,就容易引起叛逆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觀察和理解學生,善用語言和教學藝術,本著尊重、平等的教學態(tài)度開展教學工作,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
(二)引導學生交流溝通,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關系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優(yōu)化體育課堂心理環(huán)境的一個前提條件。體育課堂教學只有在良好的人際關系條件下,才能培養(yǎng)師生之間深厚的情感,促進團隊合作和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由于體育學科本身具有合作學習的特點,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的機會比較多,但是為了能夠更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可開展更多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目標。譬如教師可結合體育教學內容,組織開展游戲教學、競技教學等,通過不同的方式促進學生開展團隊合作訓練,使其樹立合作意識,培養(yǎng)合作能力,減少學生之間的心理隔閡,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開展多元化教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以興趣為驅動力,構建積極的心理定勢
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并引導學生以興趣為驅動力推動體育學習。教師可通過設置目標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或價值引導法等,以競技等方式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和鍛煉的興趣,培養(yǎng)其拼搏進取、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tài)。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學生的缺點也容易顯現(xiàn)出來。如在同樣的比賽中,有的學生能夠為集體和個人榮譽而努力拼搏,有的學生則一副事不關己的心態(tài),在比賽中敷衍了事。所以此時就需要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情緒,把握好時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其集體主義精神和體育精神,使其逐漸樹立正確的體育態(tài)度和價值觀,構建學生積極的心理定勢。
(二)優(yōu)化教學方法,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體育學習品質
1.正確認識自我和開展自我評價
學習是一個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的過程,正確認識自我和開展自我評價是個人成長的巨大推動力,也是自我認知的升華。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虛心接受評判和建議的良好習慣,并通過有意識的引導,幫助學生開展自我分析和評價活動,使其對自身有正確的認知。初中學生很多時候會忽略對自身的觀察和分析,無法深入了解自己,所以一些學生會出現(xiàn)自我否定、缺乏自信的現(xiàn)象。教師要引導學生依據(jù)自身的認知以及教學目標要求,對比自己的能力,幫助其慢慢跨越心理障礙。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和鼓勵,讓其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長,逐漸培養(yǎng)其自信心。對于一些驕傲心理突出、自高自大或注意力分散的學生,教師也應適時開展挫折教育,啟發(fā)學生開展自我批判等,幫助其正確認識自我。
3.培養(yǎng)學生自控和自調能力
由于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當今的很多初中學生存在任性、自控能力差等特點,在遇到困難或問題時他們會表現(xiàn)出很大的負面情緒,容易激動反叛,甚至是做一些過激行為。比如在一些接力跑比賽中,一般是以小組競技為主,而且比賽氛圍活躍,競爭性強。比賽有贏就有輸,輸?shù)膶W生有時候會產(chǎn)生不良的心理情緒,如不能正視比賽結果,不去分析自身的失敗原因,反而將責任推卸他人等。此時教師應給予學生正確的情緒控制指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失敗和挫折,使其調整心理狀態(tài)。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冷靜下來,控制好自身的情緒,然后逐步引導其分析過程和結果,從中總結失敗的經(jīng)驗,提出改進措施等。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在體育實踐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而且對發(fā)展學生個性、陶冶情操和促進心理素質提升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還要在體育教學中繼續(xù)深入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通過辛勤耕耘,才能收獲學生的點滴進步和健康成長,才能讓學生收獲快樂和健康。
參考文獻
1.張樹立.初中體育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020(9):275.
2.林加秋.淺談初中體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當代體育科技,020,0(15):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