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張景鋒,張 天
(寶雞高新醫(yī)院超聲醫(yī)學科 陜西 寶雞 721000)
偏癱后肩痛常發(fā)生于卒中后,主要影響患者肩關節(jié)活動,增加了患者痛苦,所以偏癱后肩痛的及時治療至關重要[1]。肌骨超聲具有準確、安全、無輻射優(yōu)點[2], 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肩痛疾病的診斷。本文旨在探討肩痛患者肩關節(jié)肌骨超聲征象,為偏癱肩痛患者精準治療提供依據。
選取2019年10月—2020年8月我院就診偏癱患者并單側肩痛患者32例,2例資料不全,最終30例進入研究組,另32例偏癱非肩痛進入對照組?;颊吣挲g66~78歲,平均年齡(73.1±3.8歲)。肩痛標準[3-4]:VAS評分≥4。納入標準:②臨床確診為腦卒中后偏癱;②肩痛VAS評分≥4;③自愿參與本研究且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MRI及超聲提示肩袖損傷等肩關節(jié)軟組織損傷疾??;②X線提示肩關節(jié)骨折脫位。
采用GELOGIQ S8多功能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8 MHz~12 MHz。測量岡上肌肌腱厚度采用Lori等人使用的方法[5]:患者坐位,探頭置于肱骨頭結節(jié)間溝處,觀察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手掌置于對側肩部,探頭放置于盂肱關節(jié)后方測量PCT。探頭置于肩峰前外側位置,觀察岡上肌及肩峰下滑囊,自肱二頭肌長頭腱邊緣向水平方向5 mm、10 mm、15 mm三處測量岡上肌厚度,取3次測量平均值,觀察岡上肌B-Flow情況。圖像分析:SASD:肩峰下滑囊無回聲深度≥2 mm;LHB:肱二頭肌長頭腱鞘內無回聲深度≥2 mm;岡上肌B-Flow評估根據Adler血流分級[6-7]:1級:肌腱內1~2點點狀血流,少量血流;2級:肌腱內可見3~4點的點狀血管或一條較粗血管,中量血流;3級:豐富血流。
患者年齡、性別、體質指數(shù)、發(fā)病部位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肩痛組SASD、LHB、PTC、岡上肌B-Flow血流分級大于非肩痛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岡上肌厚度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岡上肌B-Flow血流分級、SASD、LHB、PTC比較(±s)
表2 兩組岡上肌B-Flow血流分級、SASD、LHB、PTC比較(±s)
?
肩痛患者SASD、LHB、PTC、岡上肌B-Flow血流分級與VAS評分相關性肩痛患者VAS評分與PTC呈正相關(r=0.843,P=0.000);與SASD、LHB呈低度正相關(r1=0.390,P=0.033;r2=0.439,P=0.015);與岡上肌B-Flow血流分級無相關性(r=0.285,P=0.690),見表3。
表3 VAS與PTC、SASD、LHB、岡上肌B-Flow血流分級相關性
腦卒中后患者常可引起一系列并發(fā)癥,有文獻[8]報道,腦卒中偏癱后肩痛的發(fā)病率為5%~84%,其臨床表現(xiàn)多為患側肩關節(jié)的疼痛及主被動活動受限,因此及時發(fā)現(xiàn)原因,改善癥狀,對患者偏癱的恢復有積極作用。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偏癱患者肩痛組SASD、LHB明顯大于非肩痛組(P<0.05),可能由于當肩峰下滑囊出現(xiàn)病變時,滑囊部位長時間的過度刺激使局部炎性滲出,出現(xiàn)積液;另外偏癱患者上肢多呈內收內旋位,使得結節(jié)間溝受力不平衡引起肌腱與結節(jié)間溝摩擦,從而產生肩痛。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肩痛患者VAS評分與SASD、LHB呈低度正相關,說明隨著滑囊及腱鞘積液量的增加,疼痛也隨之加重。而不當?shù)臓坷墒够以龊馵9],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肩痛者PTC顯著高于非肩痛者(P<0.05),此次研究還發(fā)現(xiàn)PTC與VAS評分呈高度正相關,說明炎癥刺激越重,PTC越厚,從而導致患者疼痛感及活動受限越明顯。朱鳴鏑等[10]在研究岡上肌運動時發(fā)現(xiàn),只有岡上肌頻繁外展大于60°,才易產生勞損及疼痛,所以肩痛與岡上肌厚度并無相關性,本次研究也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岡上肌厚度無明顯差異。研究表明B-Flow可以增加對細微血流的靈敏度,岡上肌內多為微小血管,肩痛患者岡上肌腫脹,導致肌腱內微血流增多,此次研究也發(fā)現(xiàn)肩痛患者岡上肌血流分級大于非肩痛患者。
綜上所述,偏癱肩痛的患者肌骨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偏癱肩痛患者與SASD、LHB,岡上肌B-Flow尤其是PTC存在一定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