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慶民
無意中看到一個新聞,說是在某所大學里,有些學生突然發(fā)現(xiàn)飯卡中多出幾百元,大家都十分詫異。了解之后才得知是學校分析學生的刷飯卡數(shù)據(jù),比對困難學生庫,并結合學生綜合表現(xiàn)后給予的“隱形資助”。這種恰到好處的做法,既篩選出了確實需要幫助的學生,又人性化地保護了他們的隱私和自尊心。不得不為學校這種不張揚、不喧嘩的善舉點一個大大的贊。因為這種善良,讓人感到舒服、自然,沒有一絲施舍和憐憫的痕跡。
我想起疫情期間看到過的一個視頻:一輛滿載救援物資的車來到醫(yī)院附近。一位醫(yī)生跑過來引路,司機讓他上車帶路,但他不肯,堅持在車外步行給司機引路,一直帶到幾百米遠的指定位置。事后,司機問這位醫(yī)生為什么不肯上車,醫(yī)生說自己每天接觸很多病人,自身存有潛在的感染風險,所以還是保持距離比較好。
一個平凡的小舉動、一句輕描淡寫的話,讓我感動不已。因為這種行為,折射出的是人性最可貴、最美好的光輝——善良。
記得十幾年前,有一次跟著領導一起出去應酬,送完客人買了單,已經(jīng)是晚上10點多了。領導突然想起來鑰匙忘在了包間,我趕緊說幫領導去拿,他卻執(zhí)意要和我一起回去取。推開包間門,卻發(fā)現(xiàn)幾個服務員正圍在一起,吃著剩下的飯菜。他們看見我們又突然回來,顯然有些不知所措,立馬放下筷子,場面十分尷尬。
就在這時,領導隨即拿起自己之前的碗筷,笑著說:“我還能不能一起吃點?剛才光顧著給肚子裝酒,忘記了裝菜,可把我餓壞了?!焙唵蔚囊痪湓挘尠g里緊張的氛圍立馬就變得輕松起來。我很佩服領導這一善意的舉動,不動聲色地顧及了別人的面子,而又不留痕跡。
我小時候生活在農(nóng)村,家里特別窮,沒有專門洗澡的房間。夏天可以在院子里解決,但到了冬天就無計可施。有一年,班里轉(zhuǎn)來一個新同學,因為性格開朗,我們很快成了意氣相投的好朋友。后來,他隔一段時間就約我和另一位同學,到他家的磚廠幫忙運土。作為感謝,每次都會留我們在他家吃頓飯,然后洗個熱水澡再各自回去。
多年之后,在一次同學聚會上說起這個事,另一個同學才告訴我:“其實他不是讓我們?nèi)ジ苫畹?,而是讓我們?nèi)ハ丛璧摹?/p>
這個秘密讓我頓時有些淚目,感慨之余,更被那份純真的善良深深感動。
原來真正的善良,不是打著善良的旗幟,給別人增加心理負擔。而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想方設法地減輕別人的壓力。正如《道德經(jīng)》所講的,“善行無轍跡”。
真正心存善念、行為高尚的人,會把善舉做得不動聲色、不留痕跡。
(魯言摘自《滄州晚報》圖/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