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
摘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鉗工實訓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就是將 “線上網(wǎng)絡教學+線下操作實訓 ”相結合的一種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在課前開展線上學習,初步掌握并理解鉗工實訓理論知識和操作示范、課中師生互動討論解決重點和難點內(nèi)容、課后通過網(wǎng)絡平臺對核心內(nèi)容進行答疑和討論,最終掌握鉗工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同時適時開展線下實際操作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鉗工實踐操作技能,使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的鉗工技能。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也是《職業(yè)教育提質培優(yōu)行動計劃》,提出的提升職業(yè)課程教學質量和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要求的重要指示。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in fitter training teaching is a hybrid teaching mode that combines "online network teaching + offline operation training". Through online learning before class, students have a preliminary grasp and understanding of fitter train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operational demonstrations, interactive discuss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during class to solve key and difficult content, and answers and discussions on core content through the network platform after class, and finally master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operating skills of fitter; at the same time, offline practical operation training will be carried out in a timely manner to further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of fitter and transform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to students' fitter skills. This mixed teaching model is also an important instruction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promoting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關鍵詞:線上;線下;混合式
Key words: online;offline;hybrid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57X(2022)03-0254-03
0 ?引言
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授課模式也要接受新的挑戰(zhàn)。線上線下混合式鉗工實訓,就能很好的幫助學生課前預習、課中練習、課后復習,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鉗工技能。
1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鉗工實訓教學中的研究思路
1.1 鉗工實訓課程內(nèi)容
鉗工實訓一共分為兩個實訓項目,分別是項目一鉗工安全文明生產(chǎn),實訓項目二矩形件加工。實訓項目二矩形件加工圖紙(如圖1)所示又分為四個模塊,分別是模塊一平面銼削實訓、模塊二垂直面銼削、模塊三平行面銼削實訓、模塊四攻螺紋。在鉗工實訓時,采用階梯式教學,學生只有完成前一個模塊的實訓內(nèi)容考核,才允許進入下一個模塊進行實訓。
1.2 總體框架
理想的學習應該是“以任務為導向,凸顯學習者主體地位,具備多元工具中介,促進個體與群體融合”[1]。而本院一周鉗工實訓班級較多,所以本論文主要研究我院鉗工實訓一周的所有授課班級?;谠瓢嗾n的混合式教學流程分為課前準備階段——課前知識輸入階段——課中知識內(nèi)化階段——課下知識運用階段——課后評價階段[2]。具體思路為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兩個方面進行。
線上選用“云班課”移動平臺進行授課。教師在授課前,先把本節(jié)課重要的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化的拆分,并制作視頻、文檔、圖片等利于學生理解的數(shù)字資源,再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內(nèi)容制作課前測試題。教師根據(jù)教學資源查閱情況和課前預測題測試情況,判斷學生自學情況并根據(jù)學生的錯誤點進行針對性講解。
線下教師用云班課進行簽到考核記錄學生出勤情況。并根據(jù)學生自學情況進行課程針對性講解,對于知識點掌握牢固、課堂互動性較好的學生可以按“云班課”移動平臺賦予相應的經(jīng)驗值。教師在鉗工實操環(huán)節(jié)巡堂,對于學生存在的錯誤給予及時指導,對于實操表現(xiàn)較好、工具擺放整齊、自身素質較高的學生也可以給予一定的經(jīng)驗值作為鼓勵。在課程總結階段,教師可以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知識難點要點提煉測試題、頭腦風暴等教學活動,以便學生進行自我總結。指導教師在學生自我總結之后,要對班級的實訓情況和隨堂測試題、頭腦風暴的回答情況進行系統(tǒng)性總結,以便于學生更好的掌握本門課程的學習。
課后,指導教師在“云班課”移動平臺發(fā)布課后討論題,如果對課程內(nèi)容還有不懂的學生可以參與課程討論,指導教師、學生均可以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對于回答他人問題較好的學生,指導教師可賦予一定的經(jīng)驗作為獎勵。指導教師要根據(jù)“云班課”移動平臺后臺數(shù)據(jù),查找經(jīng)驗值較低學生分析其學習情況,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需加大精力投入,在最大程度上確保每名學生都能掌握鉗工實訓內(nèi)容。
2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鉗工實訓教學中的實施方法
2.1 實施方法
2.1.1 課前線上活動
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針對重點內(nèi)容以及學生很難理解的部分制作微課、文檔、圖片、課前預習測試題等教學資源,上傳到云班課移動平臺教學資源庫中,根據(jù)課程進程順序逐步發(fā)布給學生。學生只要下載“云班課”移動平臺,并根據(jù)相應課程班課號加入該門課程,登入該門課程的學生就可以利用移動平臺軟件隨時觀看鉗工實訓內(nèi)容,并根據(jù)預習情況參與預習測試題測試。這種方式非常便于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能大幅度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只需在特定時間用云班課移動平臺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即可,對于沒有完成教學資源學習和預習測試題測試的學生,教師可用云班課的聊天功能或微信、QQ等聊天軟件進行督促。
2.1.2 課中線下教學
教師要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開展鉗工實訓教學,具體內(nèi)容為:
2.1.2.1 項目一鉗工安全文明生產(chǎn)
教師要根據(jù)鉗工的工作范圍、特點、種類進行簡單提問。對 《鉗工安全操作規(guī)程》,工匠精神進行重點提問。除如何學好鉗工進行重點講解外,還要課程中,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鉗工安全操作規(guī)程、工匠精神等開展投票問卷、頭腦風暴、測試等環(huán)節(jié)考核。就是要對全體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性排查,在提問與回答中尋找學生的薄弱點并進行針對性講解。
2.1.2.2 項目二模塊一:平面銼削
平面銼削分為鋸削加工、 銼削、平面度調整三個內(nèi)容。學生在進行模塊加工時,需做到以下幾點。
①鋸削加工:選讓學生明確矩形件加工工藝后,要求學生利用劃針、鋼板尺、直角尺在45mm×550mm×6mm的毛坯料上劃出25mm×45mm的尺寸界線,然后按照尺寸界線往外在劃出2mm鋸割參考線。教師在逐個矯正學生的鋸割姿勢后,要求學生從兩條線中間鋸斷,要求鋸縫既不超過尺寸界線,也不超過鋸割參考線。如果學生操作合格,給予10經(jīng)驗值獎勵。對于不合格的學生,要根據(jù)鋸縫調整辦法進行講解并鼓勵學生再次嘗試,直至合格為止。
②平面銼削:要求學生區(qū)分銼刀的種類和用途,掌握銼削姿勢和雙手用力方法。左腿膝蓋略微彎曲,右腳習慣站立。左臂彎曲,小臂與工件銼削面的左右方向保持基本平行,右小臂要與工件銼削面的前后方向保持基本平行。兩手壓力大小必須隨著變化,使兩手的壓力對工件的力矩等關鍵點,不但是平面銼削環(huán)節(jié)的主要考核依據(jù),也是整個鉗工實訓的重點實操內(nèi)容。
③平面度調整:首先要向學生明確平面度合格標準,刀紋方向一致呈順向、平面度控制在0.05mm以內(nèi)、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3.2μm以內(nèi)。學生用透光法檢測時,光線均勻呈深藍或淡藍色光芒。在出現(xiàn)腰鼓、腰陷、波浪、塌角等現(xiàn)象時,會用“去高保低,高低一平”的口訣進行有效調整。
2.1.2.3 項目二模塊二:垂直面銼削
垂直面銼削分為垂直面銼削和垂直度調整兩個內(nèi)容。學生在進行模塊加工時,需做到以下幾點。
①垂直面銼削:學生要用劃線工具,在與基準平面垂直度關系較好的平面上劃出加工界線。再用粗方銼進行交叉銼法來去除多余的加工余量后,用粗平銼改變交叉刀痕。當工件接近90°時,改用細平銼進行順向銼法,來保證垂直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②垂直度調整:學生要明確直角尺的使用方法和保養(yǎng)方法后,要向學生明確垂直度的合格標準,刀紋方向一致呈順向、平面度控制在0.05mm以內(nèi)、垂直度控制在0.05mm以內(nèi)、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3.2μm以內(nèi)。學生用透光法檢測時,光線均勻呈深藍或淡藍色光芒。在出現(xiàn)腰鼓、腰陷、波浪、塌角等現(xiàn)象時,都能用直角尺準確判斷高點位置并進行有效調整。
2.1.2.4 項目二模塊三:平行面銼削
平行面銼削分為平行面檢測和平行面銼削兩個內(nèi)容。學生在進行模塊加工時,需做到以下幾點。
①平行面檢測:學生要掌握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方法、測量方法和保養(yǎng)方法。學生能夠準確測量出工件的長、寬、高、內(nèi)孔直徑外,還要掌握平行面的合格標準。如圖1所示,矩形件的尺寸公差分別控制住是40±0.1mm和20±0.1mm之內(nèi)。
②平行面銼削:學生要以加工后的垂直基準面為基準,用游標劃線尺對基準面的平行面進行劃線。然后用手鋸鋸掉多余部分后,用粗方銼或粗平銼,進行交叉銼法對毛坯面進行粗加工,留0.3-0.4mm銼削余量。再用用粗方銼或粗平銼,進行順向銼法改變交叉銼痕,留0.2mm銼削余量。最后用細平銼進行精修,尺寸精度控制在40±0.1mm和20±0.1mm之內(nèi)。
2.1.2.5 項目二模塊四:攻螺紋
攻螺紋分為鉆孔和攻螺紋兩個內(nèi)容。學生在進行模塊加工時,需做到以下幾點。
①鉆孔:鉆孔操作前,學生應掌握《臺鉆安全操作規(guī)程》、鉆頭構造等。對于完成平行面加工且合格的學生,需用鉗工劃線的方法在工件表面劃出孔位線并在孔位處打樣沖眼。清潔臺鉆工作臺及機制虎鉗底部和鉗口處,將工件水平的裝夾在機制虎鉗上。先用Φ3mm鉆頭在工件上鉆出引導孔,再用Φ6.8m鉆頭進行擴孔加工。當工件上的孔將被鉆透時,進刀量要減小,避免鉆頭在鉆穿時的瞬間抖動,出現(xiàn)“啃刀”現(xiàn)象,影響加工質量,損傷鉆頭,甚至發(fā)生事故。
②攻螺紋:學生應該了解絲錐結構和鉸杠的使用方法。工件應水平的安裝在臺虎鉗上,使一錐的中心線與孔的中心線相重合。加入適當機油后,用手壓住絲錐使其切入底孔1-2圈時,再仔細觀察和校正絲錐位置,一般在切入3-4圈螺紋時,絲錐的位置應正確,這時應停止對絲錐施加壓力,只須平穩(wěn)地轉動絞杠功螺紋即可。扳轉鉸杠要用力均衡。每扳轉絞杠1/2—1圈,就應倒轉1/2圈,使切屑碎斷后容易排除。攻螺紋完成時,應選用鉸杠平穩(wěn)的反相轉動退出。
2.1.3 課后線上活動
教師希望通過應用課堂互動反饋技術,達到點名簽到、統(tǒng)計人數(shù)、分析互動數(shù)據(jù)得出詳細結果等目的[3]。教師利用“云班課”移動平臺設計答疑、交流活動區(qū),學生可以在互動區(qū)發(fā)表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見的問題??梢杂梦淖?、語音或圖片等方式進行反映和交流,同時教師也可以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這項功能方便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課下交流,為學生課下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幫助。
同時教師在課后,還要查閱“云班課”移動平臺數(shù)據(jù),通過“云班課”移動平臺給出的六邊圖、柱狀圖等教學數(shù)據(jù),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針對性的分析,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較好的掌握鉗工技能。
2.2 考核內(nèi)容與方法
根據(jù)學生實操成績和學習過程綜合評定。實操成績由加工工件評定滿分為 100 分,學習過程按“云班課”移動平臺經(jīng)驗值評定滿分也為 100 分。其中實作成績占總成績的 40%,實訓過程占總成績的60%。學生綜合評定成績:90-100 分為優(yōu)秀,80-89 分為良好,70-79 分為中等,60-69 分為及格,60 分以下為不及格。經(jīng)驗值按班級第三名學生的經(jīng)驗值為準,用40分除以第三名學生的經(jīng)驗值會得到一個系數(shù),再用這個系數(shù)乘以每名學生的經(jīng)驗值,就會得到相應的經(jīng)驗值成績。鉗工實操成績劃分為,項目一鉗工安全文明生產(chǎn)(10分)和項目二矩形件加工(90分)。如果學生能夠在實訓期間能夠完全遵守《鉗工安全操作規(guī)程》、《臺鉆安全操作規(guī)程》、《鉗工實訓紀律管理規(guī)定》就會得到項目一鉗工安全文明生產(chǎn)的全部分值,如果有違反管理規(guī)章制度者,視情節(jié)輕重,分別給與扣分,降低實訓成績,取消鉗工實訓成績,記過處分等。項目二矩形件加工的實操成績分為四個模塊,模塊一平面銼削實訓(20分)、模塊二垂直面銼削(20分)、模塊三平行面銼削實訓(30分)、模塊四攻螺紋(20分),學生只要完成相應模塊考核,就會得到相應的分值。但學生未能完成本模塊考核,不能進入到下一模塊實操。
3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鉗工實訓教學中的實施結果
3.1 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授課,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由于課前學生就能觀看線上的云班課視頻資源,在學生上課前就能對鉗工實訓的課程內(nèi)容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尤其是學生對于某個知識點掌握情況較差的時候,該生可以反復觀看該視頻或用云班課向老師請教等方法,將課程知識點有效吸收。教師還應該在發(fā)布課程資源的時候,還要發(fā)布第二天課程的課前預習測試題,以便學生在看完教學資源后,方便對自己掌握的知識點進行自查,這樣可以在最大程度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3.2 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授課,能進行教學拓展
線上線下混合制鉗工實訓在學術思想上首次將思政教育、職業(yè)安全教育和鉗工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通過網(wǎng)絡融合在一起,通過線上的生動視頻和師生的課堂在線互動交流,形成一種全天候和無時無刻都可以學習的一種方式,并通過適時的線下的學生操作和教師的指導,把師生互動的問題得以解決,真正做到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而教師只在適當?shù)臅r候進行指導,通過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具體操作的指導,使鉗工實訓教學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3.3 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授課,能夠進行“課堂翻轉”
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授課方式是學生來到鉗工實訓教室后,教師先講理論再進行實訓,如果學生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好,就會出現(xiàn)學習停滯現(xiàn)象。即便學生會進行課前預習,但書本內(nèi)容與視頻講解比,略顯枯燥、不易理解。而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授課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學生可以進行通過課程的視頻講解資源進行課前預習。預習后,可參與課前預習測試題進行預習考核,學生根據(jù)考核結果對自己的預習情況進行掌控。如果學生有任何問題,都可在線上的答疑討論里面進行提問。學生只要認真的觀看課前學習資源講解,就能掌握鉗工實訓的理論講解內(nèi)容。教師上課時,只要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點進行指導即可。這樣不但實現(xiàn)了課堂翻轉,還縮短了課程講解時間,延長了學生鉗工實訓時間和教師指導時間。
3.4 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授課,能提高學生成績
自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授課與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相比較,學生能更好的掌握鉗工技術。就鉗工實訓成績比較,鉗工實訓的優(yōu)秀率由原來的14-18%提高到現(xiàn)在的23-32%,良好率由原來的18-23%提高到26-34%,本學年除特殊情況沒有參加鉗工實訓的學生外,各班鉗工實訓的及格率均達到100%。
4 ?結束語
線上線下混合制鉗工實訓在學術思想上首次將思政教育、職業(yè)安全教育和鉗工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通過網(wǎng)絡融合在一起,通過線上的生動視頻和師生的課堂在線互動交流,形成一種全天候和無時無刻都可以學習的一種方式,并通過適時的線下的學生操作和教師的指導,把師生互動的問題得以解決,真正做到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而教師只在適當?shù)臅r候進行指導,通過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具體操作的指導,使鉗工實訓教學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吳軍其,王勛倩.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移動微學習活動設計[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6(1):53-59.
[2]張文,李國琴,婁賽.云班課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科教導刊,2021(1):50-52.
[3]邵晶晶,何晴,郝大魁.課堂互動反饋技術的分類、比較及應用——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7(11):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