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從來都是帶給人們希望。2021年,“雙減”政策和《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使中國基礎教育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期待在2022年看到更多教育的美好。
隨著高中信息技術新版教材的深入實施和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教育課標的呼之欲出,信息技術學科的獨行探索漸入佳境。
2017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發(fā)布了《中國STEM教育白皮書》,STEM教育被更多人知曉。如今,在STEM教育實踐團隊中,信息技術教師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引領各學科的教師了解、學習和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跨學科團隊的研究將深化學科獨行者的探索。信息技術學科必將在跨學科的交融中發(fā)生蛻變。
曾經,幾何畫板是數學教師的標配。后來,越來越多的數學教師通過Matlab進行數學建模,實現數值計算、數據分析和可視化。而現在,Python成為數學教師編寫程序的首選,編程教育將在數學教師與信息技術教師的交互中走向深入。
從2010年起,信息技術教師提出的創(chuàng)客教育被國內教育界和輿論界熟知并持續(xù)推進。近年來,不少物理教師加入到創(chuàng)客隊伍中,使用開源硬件結合各種傳感器進行實驗教學、制作教具,通過phyphox軟件采集實驗數據、Tracker軟件分析實驗、3ds MAX軟件實現物理仿真模擬等。
3D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使其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動手能力方面的獨特作用日益凸顯。生物、化學、歷史等學科教師協(xié)同信息技術教師在學科教室用3D建模軟件設計DNA結構、分子結構,復原歷史文物,并用3D打印機打印出實物,提高學生知識建構的精準性,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
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加入到信息技術教育的跨學科團隊中,信息技術教師也將成為跨學科團隊的引領者和指導者,真正實現學科越交融,科學越開闊。
時間記錄堅實的腳步,歲月鐫刻奮斗的足跡。2022年,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工作者將以干則必成的勇氣、革故鼎新的銳氣、不懈奮斗的朝氣,繼續(xù)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在追趕中超越。
(本期對話特邀嘉賓 曾維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