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玲,王一鳴,齊曉新,李顥哲,馮 磊,王 海,郭晶晶,隋京京,李華濤
(1. 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公園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500 ; 2. 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9)
東北虎(Pantheratigrisaltaica)是現(xiàn)存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之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ntermation Union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1]。東北虎在維持健康自然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占據(jù)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近些年來,環(huán)境資源減少,疫源疾病盛行,使其數(shù)量不斷下降,東北虎的保護性研究顯得尤為重要[2-4]。
貓細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又稱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貓傳染性腸炎病毒或貓瘟熱病毒,該病毒引起的傳染病臨床表現(xiàn)多以突發(fā)高熱、頑固性嘔吐、腹瀉、脫水、循環(huán)障礙及白細胞急劇減少為主要特征[5-6]。本病毒除感染家貓外,還能感染其他貓科動物(如虎、豹)、鼬科動物(貂)及浣熊科動物(小浣熊),其感染范圍廣,致病性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構成極大的威脅[7-8]。
2019年12月,本園出現(xiàn)1例東北虎感染貓細小病毒并急性死亡的病例,隨后,相繼發(fā)現(xiàn)多例東北虎感染貓細小病毒。介紹該病例的臨床表現(xiàn)與診治情況,以及其他東北虎感染貓細小病毒的治愈方法如下,以期為我國圈養(yǎng)東北虎疫病防控與診療提供參考。
2019 年12月14日,本園1只9月齡東北虎突然出現(xiàn)精神沉郁、鼻鏡干燥、食欲廢絕、嘔吐、腹瀉等癥狀?;蓟I吐物初期為未消化完全的肉塊,后期為黃綠色黏液;糞便初期為黃色黏液狀,后期呈粉紅色水樣甚至血樣,氣味腥臭?;蓟⒀杆傧荨⒈幻鑱y、四肢末梢冰冷、趴臥不動,于發(fā)病后第4天死亡。2019年12月16日,同館舍6只(30 m2)9~12月齡東北虎相繼發(fā)病,虎群館舍通風良好,日常飼養(yǎng)以雞肉、牛肉為主,活躍度高,未進行免疫接種。患虎發(fā)病后均有食欲廢絕、精神萎靡、嘔吐、腹瀉等癥狀,經(jīng)診斷治療后,患虎大群恢復正常,單只虎從發(fā)病到治愈最長不超過2周。
2.1 臨床檢查 最早發(fā)病的1只患虎高熱不退,體溫高達40 ℃,其余患虎隨治療進程出現(xiàn)反復發(fā)熱現(xiàn)象。患虎出現(xiàn)口腔可視黏膜蒼白,眼窩下陷,皮膚拉起回彈緩慢,腹式呼吸,心臟聽診有心內(nèi)性雜音,肺部濕啰音明顯,腹部觸診有痛感。
2.2 實驗室檢查
2.2.1 血液學檢查 死亡東北虎發(fā)病第3 天進行了血常規(guī)、血生化和血氣的檢測。血常規(guī)檢測采用邁瑞B(yǎng)C-2800檢測,同時人工鏡檢復核。生化采用富士NX500iVC檢測。血氣采用雅培i-STAT1檢測。結果顯示,血常規(guī)檢查中白細胞總數(shù)下降嚴重,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有不同程度下降,見表1。血生化檢查中谷丙轉氨酶、總膽紅素升高;肌酐、尿素氮、無機磷升高,見表2。血氣檢查中低鈉、低鉀、低氯,見表3。其余病虎于發(fā)病第2天進行血常規(guī)、血生化檢查,血常規(guī)檢查中白細胞總數(shù)和淋巴細胞下降,血生化檢查中谷丙轉氨酶、總膽紅素升高。
表1 死亡東北虎血常規(guī)指標檢查結果Table 1 Results of blood routine indexes of dead Panthera tigrisaltaica
表2 死亡東北虎血生化指標檢測結果Table 2 Results of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Panthera tigrisaltaica
表3 死亡東北虎血氣指標檢測結果Table 3 Results of blood gas indexes of dead Panthera tigrisaltaica
2.2.2 膠體金快速診斷 使用韓國安捷貓泛白細胞減少癥快速診斷試紙,從直腸采取患病東北虎糞便,加入配套稀釋液中,混勻靜置后吸取上清液加入試紙條加樣孔中1~2滴,10 min后FPV檢測結果顯示,發(fā)病幼虎和病死幼虎均呈陽性。
2.2.3 病原PCR檢測 參考文獻[9]報道的引物序列和反應條件,對病死幼虎剖檢腸內(nèi)容物和發(fā)病幼虎糞便病料進行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擴增檢測。結果顯示,使用細小病毒通用引物擴增的t1、t2樣本均在750 bp左右擴增出1條特異條帶,與預期片段大小相符。使用貓細小病毒特異性引物的m2樣本在750 bp左右擴增出1條非常微弱的條帶,與預期片段大小相符。其他引物未擴增出特異條帶。表明死亡幼虎和發(fā)病幼虎的腸道中含F(xiàn)PV核酸,見圖1。對陽性PCR結果測序,序列與GenBank中的FPV序列進行比對分析。結果顯示,該序列與GenBank中登陸的FPVK49VP2堿基序列相似度為99.86%。
圖1 感染幼虎的PCR擴增結果Fig.1 PCR amplification results of infected cubsM:DL-2 000 DNA marker; m:貓細小病毒特異性引物; t:細小病毒通用引物; 1:發(fā)病幼虎糞便; 2:病死幼虎腸內(nèi)容物M:DL-2 000 DNA marker; m:Cat parvovirus specific primers; t:Universal primers for parvovirus; 1:Feces of sick cubs; 2 Intestinal contents of dead cubs
2.2.4 特殊檢查 采用X線檢查方法對患病東北虎仰臥位、側臥位的胸腹部進行檢查,結果顯示,患虎氣道擴張(圖2a),支氣管叢擴張,肺紋理增粗(圖2b),肺野透明度降低(圖2c);心包有少許積液、心臟前緣抬起(圖2d);胃腸道積氣明顯(圖2e)。
圖2 感染幼虎X線檢查結果Fig.2 X-ray examination results of infected cubsA:胸腔; B:腹腔; a:氣道擴張; b:肺紋理增粗; c:肺野透明度降低; d:心包積液; e:腸道積氣A:Thoracic cavity; B:Enterocoelia; a:Expansion of tracheal tubes; b:Lung texture thickening; c:Decreased opacity of lung field; d:Pericardial effusion;e:Intestinal pneumatosis
3.1 組織器官剖檢 患病東北虎于發(fā)病第4天死亡,死亡后第一時間進行尸體剖檢,結果顯示,該東北虎心包積液,心腔呈擴張狀態(tài),心肌增厚(圖3a),切面濕潤,富含血液;肺臟大面積出血淤血、水腫(圖3b),質地稍變硬,切面濕潤;肝臟腫大,邊緣鈍圓(圖3c),暗紅色和土黃色相間;胃腸積氣,胃、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直腸均有不同程度出血(圖3d);腎臟腫大,被膜緊張,顏色呈土黃色,切開皮質髓質均有散在出血點(圖3e);脾臟體積增大,邊緣鈍圓,呈黑紅色(圖3f)。
圖3 死亡東北虎組織器官剖檢結果Fig.3 Results of pathological autopsy of dead Panthera tigrisaltaicaA:心臟; B:肺臟; C:肝臟; D:腸道; E:腎臟; F:脾臟; a:心肌增厚; b:出血淤血; c:腫大邊緣鈍圓; d:出血; e:散在出血點; f:體積增大A:Heart; B:Lung; C:Liver; D:Intestine; E:Kidney; F:Spleen; a:Thickening of the heart muscle; b:Bleeding and congestion; c:Margin of enlargement was obtuse and rounded; d:Bleeding; e:Diffuse bleeding; f:Volume increase
3.2 病理組織學檢查 H.E.染色后顯微鏡下觀察組織病理學變化,見心肌炎性細胞浸潤(圖4a),肌束間隙增大(圖4b);腎小球萎縮(圖4c),腎小管結構紊亂,炎性細胞浸潤(圖4d);脾臟充血淤血(圖4e);肺臟損傷嚴重,肺泡出血淤血(圖4f);部分肺泡破裂結構損傷,中性粒細胞大量浸潤(圖4g);肝臟細胞間隙增寬,部分出現(xiàn)充血淤血(圖4h、4k);小腸黏膜絨毛結構紊亂,斷裂脫落(圖4m)。
圖4 死亡東北虎病理組織切片結果(40×)Fig.4 Organ tissue section examination of dead Panthera tigrisaltaica(40×)A:心臟; B:腎臟; C:脾臟; D:肺臟; E:肝臟; F:小腸; a、d和g:炎性細胞浸潤; b:肌束間隙增大; c:腎小球萎縮; e、f、h和k:出血淤血; m:腸絨毛脫落A:Heart; B:Kidney; C:Spleen; D:Lung; E:Liver; F:Small intestine; a,d and g: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b:Muscle bundle space was enlarged; c:Glomeruloatrophy; e,f,h and k:Bleeding and congestion; m:Shedding of intestinal villi
根據(jù)臨床癥狀、剖檢結果和實驗室診斷確診為群發(fā)性的東北虎貓細小病毒感染。制定綜合治療方案,采取抗病毒,增強機體免疫力,防止繼發(fā)感染,強心補液,調(diào)節(jié)機體水鹽代謝和酸堿平衡,對癥治療嘔吐、腹瀉和出血等胃腸道癥狀。治療處方如下。
皮下注射重組貓干擾素ω,30×104IU/(kg·bw),1次/d,連用3~5 d;肌內(nèi)注射諾蘭素(主要成分為黃芪甲苷)0.1 mL/(kg·bw),1次/d,連用5~7 d。肌內(nèi)注射諾威寧(硫酸頭孢喹肟注射液)0.08 mL/(kg·bw),1次/d;醋酸潑尼松龍,每只虎每日肌內(nèi)注射30 mg,根據(jù)病程長短,適當調(diào)節(jié)用藥天數(shù)。遇到高燒不退,感染嚴重的患虎,聯(lián)合用藥阿米卡星,10 mg/(kg·bw)肌內(nèi)注射。嘔吐腹瀉嚴重的患虎,根據(jù)機體脫水程度,適當進行體液補充,一般補液量為50~80 mL/(kg·bw·d)。5%葡萄糖+三磷酸腺苷二鈉[每只虎20 mg/(kg·bw·d)]+輔酶A(每只虎每日200單位)+肌苷注射液[400 mg/(kg·bw·d)],補充能量,提高機體細胞代謝能力,輔助治療白細胞減少癥。根據(jù)生化、血氣指標,進行鈉離子、鉀離子、鈣離子、氯離子的補充調(diào)整,促使電解質平衡。若機體發(fā)生代謝性酸中毒,適量輸入碳酸氫鈉進行調(diào)節(jié)?;蓟I吐時,肌內(nèi)注射止吐寧(復方格拉司瓊注射液),0.1 mL/(kg·bw),1次/d?;蓟⒏篂a便血時,肌內(nèi)注射酚磺乙胺,每只虎400 mg/(kg·bw),2次/d,止血;靜脈滴注奧美拉唑鈉,每只虎40 mg/(kg·bw·d),1次/d,修復胃腸道黏膜;肌內(nèi)注射鈷胺素,每只虎1 mL/(kg·bw·d),1次/d,預防及治療貧血;灌服蒙脫石散收斂,同時使用布拉迪酵母菌調(diào)整胃腸道菌群。
第1只發(fā)病虎初期高燒,食欲廢絕,漸進性出現(xiàn)嘔吐塊狀物及黃色稀便癥狀,臨床采用肌內(nèi)注射退燒藥和抗生素治療,但治療效果不明顯。發(fā)病第3天對該虎進行血液學檢查、膠體金及PCR診斷,確診為貓細小病毒感染,于發(fā)病第4天救治無效死亡。與此同時,同館舍多只東北虎發(fā)病,第一時間對其余虎進行臨床及實驗室檢查,確診為貓細小病毒感染后,以抗病毒,增強免疫,抗菌,防止繼發(fā)感染為主,配合對癥治療,加強護理,最終其余患虎嘔吐、腹瀉等臨床癥狀消失,飲食欲恢復,精神逐漸活躍,全部治愈。
在治療過程中,除了實時監(jiān)測患虎體征及合理用藥外,還應加強日常護理。首先,增加至每日2次消毒滅菌,幼虎舍用戊二醛噴灑地面及墻壁,配合火焰消毒滅菌。本次疾病發(fā)生在冬季,采用浴霸燈增加館舍溫度,鋪木板、被褥用于隔離患虎與地面,綜合提升保溫措施。患虎食欲恢復前期,肉需剁碎混合雞蛋飼喂,少食多餐,盡量減小其胃腸負擔。
近些年,引起東北虎發(fā)病死亡的病毒性傳染病逐年增多,其中,細小病毒作為引起東北虎發(fā)病死亡的重要病毒,已經(jīng)嚴重威脅到東北虎這一瀕危物種。FPV是細小病毒屬中感染范圍最廣、致病性最強的一種病毒,由此病毒引起的貓泛白細胞減少癥是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邱薇等先后從虎體內(nèi)分離獲得多個FPV毒株[10]。靳小霞等收集2009—2011年共151只未經(jīng)免疫FPV疫苗的虎進行FPV抗體檢測,發(fā)現(xiàn)陽性率高達47.7%[11],表明FPV在我國虎群中感染十分普遍。2005年9月—2006年3月,國內(nèi)某虎林園大型圈養(yǎng)貓科動物首次暴發(fā)貓泛白細胞減少癥,并導致部分東北虎的死亡,隨后2年的相同季節(jié)里仍有此病發(fā)生,且感染虎的年齡越來越小,甚至己經(jīng)從4日齡的幼虎體內(nèi)分離出該病毒。因此,加大細小病毒引發(fā)的疫病防治的研究對東北虎繁育保護工作變得尤為重要。針對東北虎FPV的防治措施,主要觀點還是圍繞疫苗免疫保護方面。王海軍等對2013—2014年在哈爾濱、長春及沈陽3家東北虎飼養(yǎng)繁育中心已經(jīng)免疫的東北虎進行FPV血清學調(diào)查,F(xiàn)PV抗體檢測陽性率均為100%,說明疫苗免疫效果較好[12],但對已感染FPV發(fā)病的虎診斷與治療方法鮮有報道。
通過貓瘟臨床癥狀的初步診斷,進行了抗感染及對癥治療。第1只患虎治療無效死亡。經(jīng)過分析,幼虎死亡疑似虎源性FPV繼發(fā)感染控制不良引起菌血癥,加之其長時間未進食自限性消耗,最終引起多器官綜合衰竭死亡。值得注意的是,本園后發(fā)的病例經(jīng)過綜合治療均完全康復,由此可見,貓科動物感染細小病毒后,快速及時診斷對后期治療有很重要的作用,能極大提高治愈率。貓瘟膠體金試紙卡是目前最快的檢測方法,其靈敏度較高,容易出現(xiàn)假陽性,而PCR技術主要是針對病毒核酸進行檢測,準確性和靈敏度都很高,有條件自檢的建議通過自檢確診,需要送檢測機構檢測的可以在治療的同時送檢確診。
值得注意的是,脫水作為貓瘟感染的主要癥狀之一,在治療過程中要不斷進行補液,以平衡和預防酸堿中毒。要及時使用抗生素,預防由于患虎抵抗力低下引起的繼發(fā)感染,防止出現(xiàn)菌血癥等嚴重后果。由于病毒入侵患虎消化系統(tǒng)及治療期間應用的大劑量抗生素,導致患虎胃腸道有益菌群紊亂,需要服用調(diào)節(jié)腸道有益菌群的藥品,并與抗生素間隔0.5 h以上分開服用。另外,干擾素ω能誘導細胞產(chǎn)生多種抗病毒蛋白,從而抑制病毒在體內(nèi)復制[13]。黃芪甲苷能誘導機體產(chǎn)生干擾素,增強機體免疫機能,促進抗體形成,增強抗病能力[14]。
貓細小病毒感染作為一種危害嚴重的傳染病,更需要飼養(yǎng)者做好防治措施。應加強飼養(yǎng)管理,平時做好預防性消毒工作,貫徹自繁自養(yǎng)。要擬定和定期執(zhí)行預防接種和補種計劃,并進行定期殺蟲、滅鼠和糞便無害化處理。飼養(yǎng)管理過程中仔細觀察幼虎的狀況,發(fā)現(xiàn)異常盡快為其測量體溫,及早發(fā)現(xiàn)以有利于治療和恢復,并可以進行及時的隔離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