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明
明代嘉靖年間,曾為太仆寺少卿的徐泰時(shí),因得罪了權(quán)貴,而被罷官回到蘇州。他回家后不久,便修建了東、西花園,而東園就是留園的前身。到了清代嘉慶年間,曾任廣西左江兵備道的吳縣東山人劉恕,辭官回家后,買下了漸廢的東園,以故園改筑,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將園名變?yōu)椤昂躺角f”。可因主人姓劉,人們還是以“劉園”或“劉家花園”稱之。
直至清代同治年間,園主更換,常州人盛康便又購得此園,重新擴(kuò)建,修葺一新。因歷史的戰(zhàn)火未及其中,一代名園很幸運(yùn)地保存下來,故取“劉”與“留”的諧音,命名為“留園”。正如俞樾在《留園記》中稱贊的:“見其泉石之勝,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誠足為吳中名園之冠。”致使留園美名盛譽(yù)天下。
蘇州的園林,有“城市山林”的稱譽(yù)。在這座千年古城里,幾乎所有的園林都是由建筑、假山、水池與花木組成。然而,它們的組合恰如戲法人人會變,只是巧妙不同。就在這里,歷代的造園匠師們創(chuàng)造了各具特色的蘇州園林藝術(shù)的大千世界?!安怀龀抢@山水之趣”,這個(gè)造園宗旨在不足兩公頃的留園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中部的山水,東部的建筑,北部的田園,西部的山林——在園林眾多的蘇州,唯有留園有如此豐富的景色。中部是全園的精華。挖池堆山,形成了“池溪為山,池中建筑”為主的布局。這黃石池湖,山水交融,湖色秀風(fēng),色彩明快,自成一格,顯得極富自然野趣,不愧是明代造林疊山名家周秉忠之手筆。
從爬山廊道上去,山的最高點(diǎn)是可亭。亭,“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釋名》)。 走過這方假山,便是雅致的“聞木樨香軒”。軒為方形,依廊而建,后倚云墻,單檐歇山構(gòu)造,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從這里放眼望去,涵碧山房、明瑟樓、綠蔭軒、曲溪樓、西樓、清風(fēng)池館等園林建筑都掩映于山水林木之間,錯(cuò)落有致,進(jìn)退起伏,盡收眼底。
五峰仙館是園內(nèi)的主廳,也是東部的主體建筑之一。因園主得文徵明停云館藏石,取李白《望五老峰》之詩“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句意而得名。它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一座清代建筑。因?yàn)榱褐⒓揖叨加瞄局谱?,故又稱楠木廳。精美的裝修,典雅的陳設(shè),較之皇家宮殿別有一種富麗堂皇的氣派。造園建筑學(xué)家們圍繞“楠木廳”這個(gè)中心,創(chuàng)出了一個(gè)富于特色的庭院佳作。
在東部的園林中,還有一個(gè)自成體系的庭院,別看它不露聲色,其中妙趣卻耐人尋味。院中的幾塊太湖石峰,有面帶微笑之感,似乎在給您行拱手禮,歡迎您的光臨!這就是取宋代朱熹《游百丈山記》“前揖廬山,一峰獨(dú)秀”句意而命名的“揖峰軒”。這里不僅環(huán)境幽雅、秀美如畫,而且是會友、讀書作畫、撫琴弈棋的好地方。假如您下次來時(shí),不妨在此與朋友殺上幾盤,相信一定會有“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隱逸情調(diào)。
重重門戶,深深小院,是留園中的一大亮點(diǎn)。只要您一邁上路石,就又見佳境。在走過有鶴所、石林小院、還我讀書處、林泉耆碩之館等一組庭院后,讓我最難以忘懷的卻是留園三峰中的冠云峰。冠云居中,瑞云、岫云分立左右。據(jù)說,當(dāng)年劉恕惜愛湖石,喜積十二峰置于園中。然而,盛家人并不滿足,花了二十年建了“瑞云、冠云、岫云”三峰,又以“冠云”為最。因?yàn)樗聿男揲L,形貌瀟灑,玲瓏剔透,四展如冠,充分體現(xiàn)了太湖石“瘦、漏、透、皺”的特點(diǎn),故名冠云峰。相傳冠云峰為宋代“花石綱”之遺物,其高大為江南園林湖石之最。無論從哪個(gè)角度去觀賞,冠云峰都?xì)舛确欠?,精美絕倫,不愧為太湖石中的絕品。
留園,留園,留園美景,如同園名一樣,長留天地間!
(選自2019年第5期《散文選刊》,本刊有刪改)
—— 鑒賞空間 ——
本文重在說明留園“泉石之勝,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的特點(diǎn)。
《蘇州園林》采用由總到分、由主到次、從概括到具體的說明順序;本文則先說明留園的建筑歷史,接著介紹留園的整體特色,然后以游覽為序,分別介紹了可亭、五峰仙館、揖峰軒、冠云峰等景點(diǎn)。兩篇文章都具有層次清晰、脈絡(luò)分明的結(jié)構(gòu)特點(diǎn)。
—— 讀有所思 ——
1.在作者看來,留園的整體特點(diǎn)是什么?
2.《蘇州園林》的設(shè)計(jì)理念是:“務(wù)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gè)點(diǎn)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闭垙谋疚闹羞x一處景點(diǎn),簡要分析留園是如何體現(xiàn)這一設(shè)計(jì)理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