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南
小時候,過年好像是與小孩子沒關(guān)聯(lián),你看,買年貨、殺年豬、趕集、過油、掃屋、包餃子,都是大人在干,小孩子都在外面無憂無慮地瘋玩,累了、餓了、渴了、困了,才回家吃飯、睡覺,第二天睡醒接著玩。其實話又說回來,過年就是小孩子在過年,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好穿的,過年發(fā)壓歲錢,跟著大人走親戚,男孩子舞槍弄棒,燃放煙花爆竹,女孩子頭戴紅花,涂脂抹粉。
過年包餃子,是每家每戶年三十的必修課,不像平常包餃子,包過年的餃子有著它的特殊程序和特殊寓意。
吃了晚飯,由母親開始和面,和面要用溫水,這樣和出來的面柔和筋道,不會太硬,老語說,軟面餃子硬面條,這樣包出來的餃子才好吃。
和出來的面要餳十至二十分鐘,在這段時間里,母親收拾好桌椅,搟面棒,拿出洗凈的簸箕、用秫秸梃子編成的蓋簾,端出來早就調(diào)和好的餃子餡。另外還要準備一枚硬幣,一顆紅棗,一撮麩皮,一撮紅糖或白糖,現(xiàn)在又加了幾粒葡萄,一枚桂圓,一個栗子。都準備好了,母親就坐下來,招呼父親搟面皮。我們那個時候都小,幫不上母親什么忙。母親就自己包,一個一個按照順序包。第一張面皮要包錢,寓意掙錢、有錢,誰在初一早上吃到碗里的這個餃子,誰就能在這一年掙大錢,有錢花。第二張面皮要包麩皮,寓意有福,誰在初一早上吃到這個餃子,誰就有福。第三張面皮要包糖,寓意甜甜蜜蜜,會說話,誰在初一早上吃到這個餃子,誰就嘴甜,有甜蜜的生活。第四張面皮要包紅棗,寓意早起勞作,養(yǎng)活家人,誰在初一早上吃到這個餃子,誰就得天天起早,是家里的頂梁柱。葡萄呢,酸酸甜甜,日子能夠有滋有味。桂圓呢,圓圓滿滿,日子能夠隨人所愿。栗子呢,利子,對孩子們大吉大利。包這些特殊的餃子里面需要加一些餡子,好能撐起面皮來,使它能和其他的餃子一樣,不至于一眼就能看出來,失去神秘感。
這些帶有寓意的餃子包完之后,才能不按順序,大張旗鼓地包別的餃子。餃子餡可以剩余,和出來的面不能剩,面快用完了的時候,母親就會停止包餃子,用最后的面做錢串子、做龍盤柱。就是用剩下的面搟成面條,把面條稀稀拉拉地覆蓋在餃子上,面條就是錢串子,在來年用來串錢。最后的面做成一條蒼龍,把這條龍盤在搟面棒上,用手指捏、壓、挑,做出眼、嘴、鱗等,使其看起來更像傳說中的生龍,寓意來年家里蒼龍引進,大發(fā)財源。最后包好的餃子用籠布或是整張的煎餅覆蓋,避免風(fēng)干。
過年就圖個吉祥如意,因此過年有很多忌憚,比如餃子在鍋里破了皮,漏了餡,就不能說破了,要說餃子掙了。比如在數(shù)量上,不能說單數(shù)。這些餃子里,有那些帶有寓意的錢、糖、棗、麩皮等,誰要是吃到了,誰就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心里都會是滿滿的幸福。吃出的錢要粘貼在中堂畫的一角,不能花。過年的餃子,有特殊味道和特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