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洪焱
(廣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廣西桂林 541006)
《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No.1》是勃拉姆斯僅寫的兩首狂想曲中的一首。該曲被創(chuàng)作于1879年,在舒曼的《即興曲》及門德爾松的《無詞歌》影響下創(chuàng)造出來屬于勃拉姆斯風格的鋼琴獨奏曲。這首作品也是勃拉姆斯鋼琴作品中流傳度較大、代表性較強的一首,而且演奏難度較大,藝術性極強,演奏者通常需要較高的演奏水平及音樂素養(yǎng),本文通過對《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No.1》的研究,不僅能夠提升自身演奏技巧,對觀者的演奏提供一些幫助,也有助于我們了解勃拉姆斯作品的演奏風格,使得我們能夠更容易的融入作品當中,把握好作品的情感,從作品中獲得較好的藝術感染效果。
約翰內(nèi)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出生于德國漢堡,于維也納逝世。德國鋼琴家、作曲家。浪漫主義中期作曲家,也被人們稱為古典主義最后的作曲家。在德國音樂中,人們親切的將勃拉姆斯、貝多芬、巴赫三者首字母相連并稱為“3B”。
勃拉姆斯出生于一個音樂家庭,父親為樂隊的圓號以及低音提琴的演奏者,由于家境貧寒父親不得不到出去演出來彌補家里的開銷,從小勃拉姆斯便跟隨著父親四處演出,每天看父親演奏各類樂器,13歲那年,出于生計他不得不去酒店為舞會彈伴奏,從那時起他開始接觸貝多芬莫扎特等著名古典主義作曲家的作品。1853年,勃拉姆斯與匈牙利小提琴手賴門伊一起旅行演出,在演出途中他和小提琴演奏家約阿希姆成為朋友,并將作曲家舒曼及其夫人著名鋼琴家克拉拉介紹給他認識,這對勃拉姆斯的人生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1862年他來到維也納,維也納特有的氣氛使得他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豐富了他的情感與個性,在那幾年內(nèi)創(chuàng)作也達到了頂峰,因此他也成為了德國最著名作曲家之一。
創(chuàng)作背景
《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No.1》是其僅有的兩首狂想曲中的一首。這首作品被創(chuàng)作于1879年,此時他的音樂風格已經(jīng)完全成熟,在此之前他已經(jīng)創(chuàng)作有《帕格尼尼變奏曲》《舒曼變奏曲》《4冊匈牙利舞曲》等,處于他創(chuàng)作的第三階段。這首作品是典型的勃拉姆斯風格作品,它依然是嚴謹?shù)墓诺渲髁x風格的奏鳴曲體裁(A-B-A)。雖然沒有即興的特點,但是在內(nèi)容上,它時而激情,時而莊嚴,時而婉轉(zhuǎn)柔情卻證實了狂想曲這個命名。
樂譜分析
音樂術語。樂譜是作曲家與我們之間的橋梁,是作曲家所想表達的最直觀、最全面的表達形式。該樂曲開始部分明顯標記有Agitato 意思是激動的表情術語,給予了演奏者一個信息是可以掌握樂曲開頭的感情基調(diào)及速度。與con dolcezza(柔和的)相反,激情的意味著速度較快,力度較強,特別是開頭的“f”記號和一個八度音程,要求演奏者演奏時音色要較為堅定,如行軍一般的挺拔而不是如歌那樣的延綿不絕。
曲式結(jié)構分析?!恫匪箍裣肭鶲p.79No.1》是勃拉姆斯在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創(chuàng)作的一首帶有古典主義色彩和結(jié)構的回旋性質(zhì)的奏鳴曲。這樣的結(jié)構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并不常見。
勃拉姆斯利用古典主義時期最常見的作曲技法,將短小的動力性樂思作為動機,運用嚴格變奏手法將主要動機進行發(fā)展。使作品主題凸顯并有所轉(zhuǎn)變。
呈示部是再現(xiàn)的單三部曲式。主部是兩個對稱的樂句、補充連接而組成的。連接部既是主部的補充,又是副部的提前出現(xiàn),副部的抒情旋律與主部的激昂旋律形成了全曲最鮮明的兩個對比主題,主部與副部調(diào)性呈現(xiàn)為三度關系,整個副部關系呈下三度模進關系,與主部調(diào)性方向恰好相反。
展開部從94小節(jié)伊始,進入了主調(diào)的同主音大調(diào)B大調(diào)。整個展開部調(diào)性呈堆成二度關系,結(jié)構單一。
再現(xiàn)部從131小節(jié)開始,回到主調(diào)b小調(diào),完全再現(xiàn)。coda從220小節(jié)開始,延續(xù)主調(diào)調(diào)性b小調(diào)。
節(jié)奏是旋律的框架,它將不同時長、不同音高的音組合在一起。
三連音節(jié)奏。在勃拉姆斯的樂譜中,三連音節(jié)奏型有了更多的表現(xiàn)力,他將三連音節(jié)奏型作為一個動機運用到樂句中,對整個音樂情緒的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
一拍后附點節(jié)奏。在這首作品中,一拍后附點的節(jié)奏型的強弱關系是強-弱,八分音符位于弱拍上,所以彈奏時著重強調(diào)第一個音符,第二個音符用手腕的余力帶動奏響。
各種奏法不僅決定了音樂的演奏方式,還決定了音樂不同的性格和情感。
連奏。這首作品以高聲部單音旋律為主,高聲部旋律此起彼伏,給人一種連綿不絕的音樂效果。
斷奏。勃拉姆斯擅長于以一個音樂動機為主進行模進展開,推動音樂情緒達到高潮。斷奏的目的在于要將每個音符干凈利落的分開,使得整首作品聽上去氣勢雄偉又干凈利落,盡量做到每個音符都很清晰但是卻沒有脫節(jié)的感覺。
上行音階。音階是鋼琴作品中最為基本的組織形式,所有的調(diào)式調(diào)性都與它密不可分,也是演奏者進行演奏前最基本的訓練。指法是演奏音階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不使用正確的指法常常會導致不能完整的演奏,甚至在表達流利度和情感上也有很大的障礙。
八度音程。八度音程在音樂表現(xiàn)上比單音和三度音程更強,通過八度音程的彈奏可以展現(xiàn)出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燦爛輝煌的音樂氛圍,充分體現(xiàn)了鋼琴的表現(xiàn)力。所以在彈奏八度音程時手型也非常重要,手型要穩(wěn)定且具有力量感,這樣單獨的手指才能彈出結(jié)實厚重的音色,我們還可以借用肩部和大臂的力量,在推動情緒時帶動整個手臂用以彈奏。一般用于時長相等、情緒激動的樂段。八度音程可以分為連奏八度、跳音八度以及分解八度。
這部作品由一個八度音程開始,給人一種堅定的感覺,奠定了開頭的感情基調(diào),以雄偉磅礴的氣勢開頭。八度音程一般是由大拇指和五指,五指相對于拇指較為薄弱,所以要加強五指的練習,避免兩個音力度不均,或者出現(xiàn)手指力量不夠?qū)е率终扑莸那闆r。
踏板是保證樂曲情感豐富度必不可少的一個好幫手,正確使用踏板可以給音樂增加表現(xiàn)力,不同的演奏者對于踏板應用有不同的見解,有的演奏者追求用踏板能更加突出主旋律;有的演奏者認為它可以配合手指使得連奏更加的婉轉(zhuǎn)動聽;有的演奏者認為它可以強調(diào)節(jié)奏重音等等。右踏板一般有常見的三種形式分別為:同音踏板、顫音踏板、音后踏板。這部作品開頭的第一個八度音程,為了更好的做到agitato(焦急的、激情的),這時可以用一個同音踏板來突出這個八度音程,營造一種莊重的音樂氛圍,有利于吸引觀眾注意力。
這個作品以一個純八度音程拉開序幕,速度屬于適中偏快,旋律線條清晰節(jié)奏鮮明,音與音之間銜接緊密,相互推動,促進音樂的發(fā)展。在由一組純八度音程的推進下,突然強弱符號變成了“Fp”,即強后速弱,一組“Fp”給人感覺看似毫無波瀾,實則內(nèi)心翻云覆雨。原本以為會是一直都是雄偉磅礴的氛圍,可是從強后速弱開始一直都是持續(xù)的“p”,給人一種較為壓抑的感受,最后以一個漸弱的和弦作為終止,使人出乎意料。緊接著突然轉(zhuǎn)到d小調(diào),主旋律為右手所彈奏,節(jié)奏較緩慢使得整個旋律線變得悠揚起來,給人們帶來心靈上的舒緩。在幾小節(jié)之后,出現(xiàn)了“in tempo”(回原速)以及“f”的標記,重新回到最初的激昂的(agitato)演奏。與最開始的時候相比,音與音之間的關系更密切了,特別是左右手和弦半音階那處,猶如兩個頑皮的孩童在互相追逐,給觀眾帶來緊張感并將音樂推向高潮準備引出再現(xiàn)部。從主部的再現(xiàn)部開始,所有的音都是層層遞進,推動音樂的發(fā)展,特別是那一組上行的音階,以漸強的方式將旋律推向高潮,給人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
呈示部的主部主題一直是處于激烈的、有大量音樂矛盾沖突的,從最開始就能吸引到人的注意力。主部主題的旋律線條明亮,從大量的矛盾沖突以及抗爭可以看出勃拉姆斯內(nèi)心的焦慮及不安。后面的副部主題出現(xiàn)的一小會兒的悠揚舒緩的旋律,然后緊接著又是激烈的沖突,體現(xiàn)出了勃拉姆斯徘徊以及矛盾心理。
展開部相比于呈示部就顯得平淡許多了,右手為主要旋律在有條不紊的以中速且較為輕柔的力度進行著,左手的伴奏音型此時倒顯得很靈活,給這段平淡的樂部加入了一點流動性。接著回到再現(xiàn)部,最后進入尾聲。在斗爭沖突最強烈時,突然弱了下來,仿佛突然間進入了沉思。最后在poco a poco rit(一點點漸慢)以及dim poco a poco(逐漸漸弱)中結(jié)束,帶給人無限的遐想和無限的沉思。
《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No.1》這部鋼琴獨奏曲,在勃拉姆斯眾多鋼琴曲中算是很獨特的一首,它不僅因為是勃拉姆斯鋼琴獨奏曲中流傳度最廣的,而且還因為它具有鮮明的勃拉姆斯創(chuàng)作風格特色。在演奏這首作品時,會發(fā)現(xiàn)這首曲子與以往演奏過的浪漫主義音樂有所不同,它的結(jié)構是屬于古典主義音樂的,而旋律線等情感都是屬于浪漫主義音樂的,十分的耐人尋味。
因為勃拉姆斯獨特的創(chuàng)作手法,使得他在眾多浪漫主義作曲家中別具一格,因此他的鋼琴作品也擁有許多其他作曲家作品中少見的難處,例如冗雜的長樂句、大量的音階及琶音、復雜的復調(diào)織體等。也正是這些使得勃拉姆斯的鋼琴作品具有很強的交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