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茗茹,郭美麗(自貢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超聲醫(yī)學科,四川 自貢 643000)
病例男,外院足月順產,出生后5 h,于左側陰囊捫及質硬腫塊并右側睪丸腫脹。于我院就診時為出生17 h。超聲檢查:左側睪丸減小,回聲減低,大小約11 mm×5 mm,睪丸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緣凹陷呈蠶豆樣,左側睪丸周圍可見環(huán)形強回聲;附睪結構不清,左側睪丸旁可探及一不均質回聲團,大小約16 mm×5 mm,睪丸及不均質回聲團內未見明顯血流信號(圖1)。左側精索末段糾集、模糊,走形不清晰。右側睪丸大小約12 mm×7 mm,睪丸、附睪形態(tài)、大小、回聲、血流均正常,右側睪丸鞘膜腔內可見積液回聲。超聲診斷:①左側睪丸改變并精索改變,考慮產前睪丸扭轉;②右側睪丸鞘膜腔積液。經臨床與患兒家屬溝通后,考慮患兒年齡小,麻醉風險較高,且為產前睪丸扭轉、已無活性,家屬放棄手術治療,選擇不定時臨床隨訪。
圖1 左側睪丸減小,回聲減低,睪丸周圍可見環(huán)形強回聲,左側附睪結構不清,左側睪丸旁可探及一不均質回聲團。圖2 左側睪丸回聲明顯減低,周圍可見環(huán)形鈣化,睪丸內未見明顯血流信號,周圍可見環(huán)形血流信號。圖3 實時剪切波彈性成像示左側睪丸Emean 值為53.7 kPa。圖4 左側睪丸實質萎縮為一瘢痕結構,呈不均質低回聲團,內可見點狀強回聲。圖5,6 左側睪丸萎縮為瘢痕樣結構,呈模糊低回聲。
第一次超聲隨訪于患兒1 月齡,超聲表現(xiàn):左側睪丸減小,大小約10 mm×5 mm,左側睪丸回聲明顯減低呈極低回聲,睪丸周圍可見環(huán)形強回聲,呈“蛋殼樣”,左側睪丸旁的不均質回聲團消失,睪丸內未見明顯血流信號,周圍可見環(huán)形血流信號(圖2);右側睪丸大小約14 mm×8 mm,睪丸及附睪形態(tài)、大小、回聲、血流正常,右側睪丸鞘膜腔內可見積液回聲。實時剪切波彈性成像示左側睪丸Emean值為53.7 kPa,右側睪丸Emean值為5.7 kPa(圖3)。
第二次超聲隨訪于患兒4 月齡,超聲表現(xiàn):左側睪丸實質萎縮為一瘢痕結構,大小約5 mm×3 mm,呈不均質低回聲團,內可見點狀強回聲,邊緣尚清晰,其內未見明顯血流信號(圖4)。右側睪丸大小約15 mm×8 mm,睪丸、附睪形態(tài)、大小、回聲、血流正常,右側睪丸鞘膜腔內可見積液回聲。
第三次超聲隨訪于患兒11 月齡,超聲表現(xiàn):左側睪丸同前次超聲表現(xiàn)(圖5),大小約4 mm×2 mm。右側睪丸大小約15 mm×9 mm,睪丸、附睪形態(tài)、大小、回聲、血流正常,右側睪丸鞘膜腔內可見積液回聲。
第四次超聲隨訪于患兒1 歲6 月,超聲表現(xiàn):左側睪丸同前次超聲表現(xiàn)(圖6),大小約3 mm×2 mm。右側睪丸大小約16 mm×9 mm,睪丸、附睪形態(tài)、大小、回聲、血流正常,右側睪丸鞘膜腔未見積液征象。
討論圍生期睪丸扭轉是指發(fā)生在產前或產后30 天以內的新生兒睪丸扭轉[1],包括產前睪丸扭轉和產后睪丸扭轉。鞘膜外扭轉是最常見的病理類型。本病例于出生后出現(xiàn)左側睪丸質硬包塊,超聲圖像呈特異性改變:二維超聲顯示患側睪丸減小,回聲減低;睪丸一側凹陷,形似蠶豆樣;睪丸周圍可見環(huán)形強回聲;精索扭轉、糾集;彩色多普勒特異性表現(xiàn):患側睪丸內部無明顯血流,患側睪丸周圍可見血流信號,呈“環(huán)島征”。根據二維超聲表現(xiàn)考慮睪丸已發(fā)生缺血、壞死,且扭轉時間大于24 h 可能性大[2],故考慮為產前睪丸扭轉,其病理類型為鞘膜外扭轉,并伴有精索扭轉。在此病例的第一次超聲隨訪中應用了實時剪切波彈性成像,健側睪丸表現(xiàn)呈完整充填的均勻藍色,Emean值為5.7 kPa;而患側睪丸則表現(xiàn)為不均的紅色,充填完整,Emean值為53.7 kPa。對比雙側彈性模量值,患側明顯增高。對于此病例而言,若首次超聲檢查時即應用實時剪切波彈性成像,則可更準確的評估睪丸的壞死程度,為此病例的不足。
另外,圍生期睪丸扭轉屬于小兒泌尿外科急診,但其治療一直存在爭議。部分學者建議手術治療,其中一部分學者認為壞死的睪丸應當立即手術切除,保留嚴重受損的睪丸或沒有活力的睪丸也許會給對側睪丸帶來進一步損傷[3]。另一部分學者選擇延遲手術探查,考慮到新生兒期麻醉的高風險,建議這種單側的產前睪丸扭轉在患兒一個月齡以后再進行切除,與此同時,也有必要對健側睪丸加做睪丸固定術[3]。
部分學者則認為,對于已經明確的產前睪丸扭轉并且睪丸已壞死的患兒,無需手術探查,只需要對健側睪丸進行臨床觀察即可[4]。結合本病例,對于超聲明確診斷為產前睪丸扭轉的患兒,可選擇保守治療,同時需要超聲隨訪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