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付玉梅
前不久,被試睡直播帶上熱搜的江蘇“兇宅”以128.5萬元成交。平日里談起讓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兇宅”,成功被“試睡員”這一角色帶火了。兇宅試睡員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如何能成為一名兇宅試睡員?
“向雇主證明兇宅不兇”,是李林作為一名“兇宅試睡員”的日常工作。前往指定房屋完成雇主的試住要求,比如在某個特定時間關燈檢查床底等,是他工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前不久,被試睡直播帶上熱搜的江蘇“兇宅”以128.5萬元成交。平日里談起讓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兇宅”,成功被“試睡員”這一角色帶火了。兇宅試睡員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一晚能掙2000元”
一名男主播拿著手機坐在椅子上,神色輕松,不時和網(wǎng)友對話:“歡迎大家收看24小時不停機的節(jié)目?!睂τ诰W(wǎng)友說“有動靜”的調侃,主播回復:“有啥動靜?沒啥動靜!我不困,睡不著。”
這是近日一場火上熱搜的江蘇“兇宅”直播,吸引了近5萬人觀看。據(jù)了解,這次拍賣的房屋,房主生前因賭博欠下了一些債務,最后選擇在自己的房子中燒炭自殺。
這名男主播就是“試睡員”。他要做的不僅是展示房屋居住體驗,更重要的是讓買家打消顧慮,證明兇宅“沒毛病”。
那么,如何能成為一名兇宅試睡員?在二手交易平臺上,相關應聘內容不在少數(shù)。例如,“全國可接,偏遠地區(qū)加錢,來回路費雇主報銷,試睡時間可由雇主指定”。
據(jù)這則信息的發(fā)布者李林(化名)介紹,需要提前確定時間,安排排期。報價方面,他表示“干這行都是按分鐘收錢,有些干得好的熟手,一晚上能賺2000元”。
李林說,平日里來咨詢的客戶主要都是因為房子以前“出過事”,“有些人擔心晚上住著會出現(xiàn)啥問題,就找人先試睡,確認沒問題再入住”。
通常在接單后,李林就會前往房主家,完成一些房主要求的工作,比如在某個規(guī)定時間內,關燈去檢查床底。李林說,除了手機,自己不會再帶任何裝備。“這一行歸根究底,一個是興趣,另外就是膽子大,有些人就是喜歡這種氛圍”。
地產公司人員:兇宅試睡是“偽需求”
經(jīng)調查發(fā)現(xiàn),除了像李林這樣兼職的“散戶”,兇宅試睡背后還有包括地產公司在內的專業(yè)團隊在運營。
他們通常會提供一份詳細的服務時間表。比如,凌晨12時不開燈去衛(wèi)生間查看情況;1時查看床底與各室屋頂與門口、地下室與陽臺、走廊上下等有無異常;2時不開燈情況下查看全屋狀況;記錄各時段異常情況;標記重點危險區(qū)域……
張寶(化名)就是一名地產從業(yè)人員。他在發(fā)布的貼訊直接寫明:“專業(yè)地產團隊,可全程直播,給出最專業(yè)地產分析數(shù)據(jù)以及用戶體驗?!?/p>
張寶表示,兇宅試睡只是他們公司的業(yè)務之一。事實上,他們能夠提供從買房、過戶、貸款,甚至裝修的一條龍服務。
“我們還可以為房主把‘房子查個底’,比如通過房管局查冊、公安局調檔案的方式查清楚‘人是怎么死的’,查冊統(tǒng)一收500元?!痹趶垖毧磥恚皟凑囁笔莻涡枨?,“一般兇宅這種情況,你沒買下來,上一任業(yè)主不一定讓我們進去,買下來了,也就不需要我們去住了”。
不過,比起出售房產,試睡員更多的是通過提供服務來吸引客戶。張寶說,他們提供的主要是房屋的整合式信息,用來幫房主作出購房決策?!爱斎唬绻枰囁覀円部梢浴?。
購買兇宅要注意什么
目前,兇宅試睡員和直播的受關注度,能多大程度吸引成交量還未知。但對消費者來說,購買兇宅仍是一件需要謹慎對待的事情。
關于何為“兇宅”,在法律層面尚無統(tǒng)一概念。據(jù)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法院的法官介紹,所謂“兇宅”,按傳統(tǒng)觀念來說是指發(fā)生過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房屋。
近年來,“兇宅”買賣引發(fā)的糾紛也逐漸增多。據(jù)了解,“兇宅”價格比同地段住宅要便宜兩成左右,吸引了部分買家。一名房產中介表示,兇宅的成交價格沒有固定規(guī)律,不過一般來說至少比市場價格便宜10%,其次還要看業(yè)主自身心態(tài)。
那么,如果在明知是“兇宅”的前提下仍然愿意購買,買方還應注意什么?
北京金訴律師事務所主任、北京市法學會不動產法研究理事王玉臣表示,買方首先需要衡量一下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務必實地查看,對房子進行全面了解,對如今的現(xiàn)狀進行充分認知。最后,一般“兇宅”的價格比常規(guī)房屋的價格要低,未來再出手的時候可能也會受影響,也需要有一定的判斷和思想準備。
另外,王玉臣提示,有的法拍房產權可能有問題。有一些執(zhí)行拍賣,是為了盡快變現(xiàn),可能不會對房子的產權進行周密的調查,買家拿到以后或面臨無法辦理產權的風險。因此,買家務必盡可能多地了解房子的相關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產權情況、抵押、查封等內容,必要的時候還要去產權登記部門核實。
(《南國今報》 王玉玲、付玉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