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品主要以三個方面為主:一是“高原魂”,重在表現(xiàn)青藏高原生生不息的人與自然;二是“黃土情”,主要表達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與人文環(huán)境;三是“江南意”,以江南遺留下來的古代建筑為素材,剖析明清時期江南建筑文化的內涵與特征以及對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思考。
要談創(chuàng)作感受,根據(jù)自己的體會,從形式語言、繪畫題材、畫法等方面去思考。對形式語言的確立,主要根據(jù)所表達的內容確定,從點、線、面和黑、白、灰以及色彩等方面不斷尋找所需要的畫面,達到表達的效果。
“畫什么?怎么畫?”是每個畫家一生面對的問題。我的觀點是“喜歡什么就畫什么,不喜歡不要勉強”。趙無極說:“畫畫像戀愛一樣,喜歡不喜歡只有自己知道?!眲e人不能替代。當然只是喜歡還不夠,所喜歡的要具有一定的精神內涵,這種喜歡有感情傾向和藝術本質的因素。對于“怎么畫”的問題,《石濤畫語錄》講到:“一畫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畫之法者,蓋以無法生有法,以有法貫眾法也。夫畫者,從于心者也?!边@一畫之法,實質是說從自己的獨特感受出發(fā),創(chuàng)造出能夠表達這種感受的畫法,力求不擇手段地創(chuàng)造、表達自我感受的畫法。這一畫法并不是某種具體畫法,正因為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次使用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法不是固定不變,而是千變萬化,從心而出。在作畫過程中有自然生成,卻沒有刻意,任憑那過程自然的運行,出于意表,得之自然。不能用一種辦法畫所有的畫,畫也不能按著設計來施工完成,但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是不變的,其中也許會有偶然效果,只要表達得好,就是好畫法,是作者技術與想法的結合。有人常常評論畫時覺得某張畫表達得好,作者應該堅持用這種法式,但不知這種方式和表達的內容是否貼切。如表達動的筆法與表達靜的筆法一定是大相徑庭,不能一概而論。
油畫是一門視覺藝術,以形象塑造作為自己的藝術語言。觀察能力是畫家必備的能力。通過觀看社會,表達精神內涵。在紛雜的社會里,人作為主體,無處不在與自然發(fā)生關系,都會從中受到啟發(fā),煥發(fā)出活力與靈性??吹倪^程中就是不斷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特征,即“真”的一面,看到最有價值的東西,即“認識本質”。在藝術創(chuàng)作方面,通過表現(xiàn)物象的精神特征,創(chuàng)作出感人的藝術作品。在感受、情感的驅使下傾訴。“作畫時,須收得住心,沉得住氣,靜則靜到如老僧補納,練則練到如春蠶吐絲。”運筆的過程中以氣運筆,讓氣脈在畫面里循環(huán)往復,悠悠不斷地流動,讓不必要的重復盡量變得舒暢。緊密聯(lián)系觀察感受,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手中“一把劈山斧,一支繡花針”“盡精微,致廣大”。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需要不斷地探索、體會和領悟,創(chuàng)作出自己內心想要表達的作品。
張文平簡歷
1967年出生于甘肅省慶陽市。畢業(yè)于西北師范大學美術系,2009年進修于北京畫院,2010—2012年在中央美術學院第二屆油畫高級研究班學習,2017—201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舉辦的首屆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研究班學習?,F(xiàn)為廣西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