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獻凱 謝仲陽 王海寬/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分公司沈陽基地 2 南航工程技術中心
輔助動力裝置(APU)是安裝在飛機尾部的小型燃氣渦輪發(fā)動機,在地面或空中為飛機提供電源,還為發(fā)動機起動或客艙空調提供氣源保障。
某航空公司修理廠在對波音737 型飛機中131-9B 型APU 進行整機翻修時發(fā)現:APU 出廠前試車,正常起動后一切參數正常,但在高負載T0009 測試點(MES+96KW)會出現無規(guī)律的異常的“放炮”喘振聲,其他測試點均正常。通過位置判斷喘振聲發(fā)生于動力段,停車重新起動后仍然出現高負載時動力段喘振現象。該故障現象為首次出現,修理廠通過一系列分析和判斷,成功排除故障并找到了更好的檢查辦法,為提高APU 修理質量提供了參考。
針對上述喘振現象,修理廠對試車臺及相關傳感器進行檢查評估,排除試車臺故障;更換APU 上相關的外部件(LRU 航線可更換零件)后故障仍然存在,排除LRU 部件損傷可能。初步判斷故障原因是APU 內零件故障或零件間裝配關系不匹配。決定重新分解APU,對相關零件進行詳細檢查,對相關零件的裝配間隙進行重新分析。
分解APU 后,對照此前裝配時的零件配合間隙表、維修記錄等資料進行重新檢查,所有配合尺寸均無異常,各級調節(jié)墊片尺寸均滿足手冊標準,動力段、負載段壓氣機(P/S、L/C)和渦輪也沒有任何刮磨現象,因此基本排除因裝配不當引起喘振的可能。
針對動力段喘振現象,重點檢查渦輪、壓氣機葉輪、內機匣、擴散器等零部件。
1)一、二級渦輪。APU 中這兩個部件均為全新航材可用件,經檢測尺寸符合手冊要求,試車前后無任何損傷。
2)動力段葉輪。動力段葉輪屬于時壽件,該葉輪雖不是全新件,但TSN/CSN(總使用時間/總使用循環(huán))滿足廠家極限時間30000h 的要求。根據手冊檢查葉輪葉片無磨損、腐蝕、打傷等損傷。對比OEM 相關數據參數,葉型符合手冊標準。
3)動力段內機匣。無刮磨涂層掉塊等損傷,根據手冊檢查相關數據,結果均在手冊要求范圍內。
4)動力段擴散器。該件為修理廠家剛剛修理完成的航材件,測量安裝邊平面度在手冊要求范圍內,重新檢查主葉片,葉片切面較平整。手冊中對葉片的檢查標準為:葉片前緣允許刻痕、磨損的最大損傷值為0.67mm,風蝕的最大損傷值為0.51mm。但是主葉片前緣處于密閉空間內,且空間狹小,普通測量工具無法進入以對葉片損傷值進行測量(見圖1)。通常情況下,葉片前緣上部和下部由于氣流流速不同導致的風蝕量不同,會產生一個風蝕的斜面(見圖2),工作者一般通過對比葉片上下風蝕量的差值來判斷是否達到0.51mm 標準。觀察到故障葉片葉根處疑似有3mm缺陷,但前緣較平整,無法直觀判斷出葉片是否風蝕或變短。修理廠使用一標記尺寸的長桿從葉片后緣探入葉片空間(見圖3),對比發(fā)現該擴散器中不均勻分布的7 片葉片相比其他大部分葉片短2 ~3.5mm,初步推斷此為疑似故障源。后與擴散器修理廠家聯(lián)系,確定該擴散器葉片進行過打磨修理,但因工作疏忽打磨后并未對葉片尺寸進行修復。
圖1 131-9型APU動力段擴散器
圖2 常見的葉片風蝕
圖3 故障APU擴散器
結合其他零件的檢查結果,修理廠認為動力段擴散器葉片變短是導致本次喘振的主要原因,決定只更換該件,重新回裝APU。裝配完成后再次試車,一切正常,故障排除,APU 成功出廠。
為了解決無法直接用常規(guī)測量工具檢查葉片損傷值的難題,修理廠設計了一種操作方便且易于觀察的檢查工裝,可以快速準確地判斷出擴散器葉片損傷值是否超過手冊標準。雖然該工裝是為動力段擴散器設計,但負載段擴散器的功能和構型與動力段擴散器相似,因而也可以推廣至負載段擴散器的檢查。
研究擴散器的結構發(fā)現,擴散器葉片前緣由于處于環(huán)形內壁內,從前緣直接測量難度較大,但葉片與葉片之間有一條狹長的空間,且葉片邊為直線,因此可以設計一個標準測量桿,從葉片后緣伸入擴散器即可對比出葉片是否變短,需要注意的是測量桿長度應為手冊要求的葉片標準長度。
從零件設計廠家和修理廠家處獲得標準葉片長度,根據標準葉片長度制作了一個對比標桿。由于手冊提到風蝕損傷小于0.51mm的葉片前緣可繼續(xù)使用,在該檢查工裝前緣0.51mm 處加工一切口作為第一標桿,作為檢查葉片風蝕是否可用的依據。手冊中還提到當葉片損傷小于1.27mm 時可通過手工打磨去除損傷的方法來修理,因此在該工裝頂端至1.27mm 處加工第二個切口臺階作為第二標桿,以判斷葉片損傷是否超出打磨可修理極限,也可用于判斷是否是打磨修理后的合格零件。
為了確保測量的準確性,在工裝葉片根部根據擴散器大圓直徑設計一圓弧,將工裝固定于葉片根部。在圓弧上方測繪出測量葉片至上一葉片的切線距離,在此距離上設計另一卡塊,深入上方葉片,該卡塊用于測量時固定工裝,防止工裝在測量時有軸向和周向的位移。工裝設計圖如圖4 所示。
圖4 工裝設計圖
如圖4、圖5 所示,該工裝使用時需從擴散器葉片后緣將測量桿(圖4 中18)深入擴散器葉片之間,使圓弧面(圖4 中13)緊貼在擴散器的外圓輪廓上,且測量桿緊貼在葉片背部。通過對比第一標桿0.51mm(圖4 中16)、第二標桿1.27mm(圖4 中17)的位置與擴散器葉片前緣的相對位置,得出檢查結論。若只露出第一標桿而未露出第二標桿,代表零件風蝕量小于0.51mm,零件可用;若第二標桿露出一部分但未完全露出,表示該部件已風蝕超標、零件不可用,但可進行打磨修理;若第二標桿已完全露出,代表零件不可用,且損傷超出葉片打磨修理極限,需更換葉片。
圖5 工裝使用
與現有檢測方法相比,本設計具有以下優(yōu)點:
1)通過視覺,直觀比較擴散器主葉片與測量桿、第一標桿和第二標桿之間的關系,可以快速、精準判斷出主葉片損傷情況,從而快速判斷零件是否可用,還可判斷出主葉片是否需要修理、需采用什么方式修理等,節(jié)省了檢查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2)可以精準判斷出故障類型,相比僅用肉眼觀察更加可靠,有效提升零件檢查質量,保證整個APU 維修質量。
3)工裝設計新穎實用、操作簡單、易學易用,節(jié)約了學習成本和時間成本。
4)通過對零件狀態(tài)的準確判斷,減少了零件的錯漏檢現象,節(jié)省了APU的維修成本。
5)此應用可推廣至所有類型的APU 擴散器,還可推廣至發(fā)動機擴散器。
通過對一起APU試車故障的分析,得出動力段擴散器葉片部分變短尤其是不均勻變短可能導致APU 整機喘振現象,該故障現象主要發(fā)生在高負載階段。設計了一套合理的檢查工裝,填補了該部件檢查中的漏洞,大幅提高了部件檢查的效率和質量。下一步將采用建模和數據分析等方法,著重研究不同擴散器葉片長度對APU 性能的影響。本研究驗證了嚴格把控民航維修檢查標準的重要性,可為APU 維修行業(yè)發(fā)展提供一定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