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已增設(shè)網(wǎng)絡(luò)渠道選登讀者留言。本刊微信公眾號(ID:dangdaizazhi)將定期組織線上評刊,推動新媒體與紙刊的互動閱讀。留言一經(jīng)采用,均有稿酬及贈刊。我們期待讀者鮮活、中肯、豐富多元的短評。
本期冠軍作品投給馮驥才《多瑙河峽谷》,作品人物含情脈脈似多瑙河之水悠悠??鐕畱俚目臻g里,講述著執(zhí)子之手生死契闊的快感與傷感故事,令人動容。《多瑙河峽谷》好像是帶我走進充滿旖旎歐洲風情的命運實驗的迷宮,每一扇門窗,都有不同的選擇與體驗,每一次選擇與體驗,都在生發(fā)出不同的際遇與波動,帶我叩問人性的多樣性與命運的偶然或必然性。
馮驥才的新作《多瑙河峽谷》雖然短小,但是打動人心,講述了一個唯美而凄慘的愛情故事。江曉初是一個有志青年,不幸的身世并未澆滅他的理想之火,為了闖蕩世界給愛情找到一個平靜的港灣,他只身一人去奧地利打拼,就在一切都順風順水,眼看就要把心愛的姑娘接到奧地利的前夕,卻不幸受了重傷致殘。每個人都努力活著。很多當時的不理解是因為放不下,放下之后一切都會歸于平靜。
這一期推薦馮驥才的《多瑙河峽谷》,馮老師的語言自成一派,讀來讓人很快進入到作者所營造的語境中,故事感撲面而來,人、物、事,趣味橫生,從日常瑣碎的小細節(jié)中,我們置身到一個夢幻的世界維度,感受人物的成長與喜怒哀樂,祝老作家體健筆健,寫出更多的好作品!
我推薦《多瑙河峽谷》為本期冠軍作品。馮驥才是當代文壇久享盛譽的著名作家,一直筆耕不輟,近年來更是佳作迭出?!抖噼Ш訊{谷》雖然篇幅不長,但意蘊豐富,回味悠遠。作品人物形象的性格素描出神入化,顛覆常態(tài)思維的情節(jié)設(shè)計巧奪天工,男女主人公的人生選擇和命運結(jié)局,足以讓讀者在融入和震撼當中啟動自己的哲理思辨。同時,第一人稱敘事的嫻熟運用,悄然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心理距離,為作品平添了不容小覷的親和度和感染力。
一個巨大的懸念叱咤在眼前,世間許多死法中,二表哥怎么死的,只我一人知道;《枯井》里的我原先挺佩服二表哥精準的打鳥本事,并且常去他家吃油炸鐵雀,跟小酒館的油炸死鐵雀不一樣。二表哥太懂鳥道了,我也想成為他那樣的狩獵高手。秋天里,我和他去二十里潮白河西邊荒村打雀,兩只大鳥在群鳥中出現(xiàn),二表哥的眼睛放光,一聲槍響,他興沖沖叫了聲“我打碎了它的腦袋!”隨即沒了蹤影。我也“咔嚓”一響槍斷人栽。黑洞里,我和他摔落在了一口枯井里。故事在這來了個急轉(zhuǎn)彎,二表哥在第一次死亡橫至?xí)r跟我告知他打小就告密的兩件事,一是致班主任老師郁悶而死,二是致窮苦女人無票乘車被扔下車。特別是后來又傷害了自己的表哥表嫂。第二次死亡,他因向我泄漏了他告密往事又像老師一樣抑郁而故再次死亡在枯井。難忘馮驥才神墨奇筆的象形破譯的人性密碼!
我推薦林那北的長篇小說《每天挖地不止》。小說中對四個女性描寫得有血有肉。特別是謝氏(春妹),面對丈夫趙禮成對自己的背叛,她硬是挺直腰桿,活出了自己的風采,一個人運籌帷幄修起了烏瓦大院。何燕貞、于淑欽、李翠月也刻畫得栩栩如生,身骨豐滿。她們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女人味兒。小說的敘述語言簡潔流暢,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而且描寫細膩,精致獨到。看家狗細米的忠于職守,更是畫龍點睛的一筆。
《每天挖地不止》是林那北的全新力作。小說緊扣福建沿海這一地域環(huán)境和歷史背景徐徐展開,在這個過程中,以一個生生不息的家族和一個當下的生存故事,來呈現(xiàn)中華文明在沿海地區(qū)得以保存并由此走向世界的歷史與現(xiàn)實。作品生動而形象地塑造了趙定力、謝玉非、陳小娥等典型人物形象,通過對個人命運的描寫,展示了當代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人生百態(tài),這是對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生活經(jīng)驗和生命體驗的別樣書寫,清新、大氣,真實的質(zhì)感緩緩浮現(xiàn),讀來搖曳生姿。
林那北長篇小說《每天挖地不止》,小說敘事悠長而動人心弦,語言質(zhì)樸而細膩靈動,主題厚重而魅力四射!作者深入的生活體驗和思考經(jīng)過藝術(shù)的加工編排,使得作品中的小人物、小環(huán)境在作品中帶有了濃郁厚重的歷史時代特征和民族文化思想印記,其人物、故事情節(jié)詮釋了整個社會、民族對真善美丑惡的認知和理解,有文采、有思想、有內(nèi)涵,沉重的歷史命運決定了人物的命運與性格,環(huán)境的變遷反映了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
印象中的打工文學(xué),著眼點總是局限于職場和職業(yè)的類型,我們通常看到的是一篇或者數(shù)篇的人物奮斗歷程。而《好歸》從人物的死亡開始入手,似乎要刻意去忽略人一生中最值得銘記的日子,只通過其后人或者他人對故去之人的生命歷程進行記憶倒推式的描述,帶來不同的全新視角?!昂脷w”是廣東汕尾一帶的說法,老人最后的歸逝如果毫無痛苦,就是好歸,是前世修來的福分,撇除一定的地域性民俗差異,中國的老人離世還講究一個葉落歸根,但是此篇中老人的葬禮并沒有回到家鄉(xiāng)去舉辦,而是就在其后人奮斗的地方進行,這可能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不同于其他的觀點:天涯無處不好歸。
《好歸》展現(xiàn)了四十年前離家出走來到深圳搵食打拼人王日出的命運變遷和質(zhì)疑父親的復(fù)雜心情;逆向地反映了參與過宗族間械斗、打過游擊的“老兵”父親王乃鳳性情暴烈的生活形象。
我推薦本期冠軍作品為《長勿相忘》。這篇文章講述了中國近代自然科學(xué)研究的艱難發(fā)展過程。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言語和部分資料的引用,讓讀者了解到中國自然科學(xué)發(fā)展的艱難歷史,從而讓人明白科學(xué)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并不是一日的奇跡,而是研究人員日積月累付出努力的結(jié)果。中國近代自然科學(xué)的發(fā)展尤為艱難,研究人員所經(jīng)歷的苦難令人心痛,然而正是因為他們勤勞的付出,以及共同的理想,使得中國自然科學(xué)的研究日益突破,直到現(xiàn)在,我們依然在這條道路上繼續(xù)探索。
《遺產(chǎn)》文筆細膩,語言生動,題材別致,通過繼承遺產(chǎn)(一輛破舊的汽車)展現(xiàn)了一幅中國人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加拿大艱難生存的畫面,切入點雖小,故事卻真誠可感。